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细胞黏附能力、变性能力与CD18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
作者 陈翀昊 苏衡 +3 位作者 李拜红 王广燕 朱君 姜升阳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9期5466-5467,5468,共3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细胞黏附能力、变性能力及CD18分子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根据病因分为自发型心绞痛29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31例、劳力型心绞痛32例,同时选取健康成年人30例...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白细胞黏附能力、变性能力及CD18分子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该院心内科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92例,根据病因分为自发型心绞痛29例、心肌梗死后心绞痛31例、劳力型心绞痛32例,同时选取健康成年人30例作为对照组。各组心绞痛患者均给予心内科临床常规对症治疗,包括强心、扩血管、利尿、吸氧、改善离子紊乱等,2 w为1个疗程。治疗结束后,对比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时及稳定时的白细胞滤过能力、黏附力,通过PCR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各组心绞痛患者CD11、CD18、凝血酶敏感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1实验结束后,各组白细胞变性能力及黏附力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心绞痛发作期白细胞滤过指数(8.56±0.81)、白细胞黏附率(83.90±15.05%),较对照组〔白细胞滤过指数(4.21±0.33)、白细胞黏附率(23.33±9.02%)〕明显较高(P<0.05)。2实验结束后,各组间白细胞变性能力及黏附力均有有不同程度变化,自发型心绞痛白细胞滤过指数发作期(9.21±1.16)、缓解期(6.05±0.75)及白细胞黏附率发作期(95.23±10.91%)、缓解期(68.21±10.36%)较劳力型心绞痛白细胞滤过指数发作期(6.17±0.59)、缓解期(4.28±0.88)及白细胞黏附率发作期(67.85±9.15%)、缓解期(35.47±10.99%)明显较高(P<0.05)。3实验结束后,各组PCR电泳表达水平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期TSP(0.66±0.09)、CD11(0.57±0.05)、CD18(0.50±0.12)较对照组TSP(0.11±0.03)、CD11(0.13±0.02)、CD18(0.06±0.01)明显较高(P<0.05)。结论有效控制白细胞变形能力及黏附力、降低黏附分子及凝血酶敏感蛋白的合成与表达,可有效控制心绞痛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不稳定型心绞痛 白细胞黏附能力 变性能力 CD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水平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陈翀昊 李拜红 王广燕 《中国医药导刊》 2011年第6期960-961,共2页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对65例发病6h内的AMI患者,其中AMI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选择3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对入院即刻和第7天的H-F... 目的:探讨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诊断和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价值。方法:对65例发病6h内的AMI患者,其中AMI组3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15例,稳定性心绞痛(SAP)11例,选择35例健康成人作为对照,应用ELISA法对入院即刻和第7天的H-FABP含量进行检测,同时与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种生化标志物诊断发病3h内和7天内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MI组患者入院即刻血清H-FABP含量明显高于其它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组在第7天时的血清H-FABP含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H-FABP的敏感性高于cTnI和CK-MB,而H-FABP的特异性高于MY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可作为早期AMI的检测指标之一,对早期AMI的诊断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血浆大内皮素、脑钠肽及血脂的影响观察 被引量:14
3
作者 陈翀昊 鲍俊 滕名子 《贵州医药》 CAS 2017年第8期824-826,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血浆大内皮素、脑钠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不同剂量...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血浆大内皮素、脑钠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脂患者15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5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不同剂量的瑞舒伐他汀进行调脂治疗,监测三组患者调脂治疗前及治疗四周后的血浆大内皮素、B型脑钠肽及血脂情况。结果 (1)A、B、C三组患者LDL-C达标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2)三组患者治疗后血浆TC、LDL-C水平均有所降低,与B组和C组相比,A组TC、LDL-C降低最明显(P均<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组患者LDL-C水平均有所升高,其中A组升高最明显,(P均<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治疗四周后A、B、C三组患者血浆大内皮素-1(ET-1)及B型脑钠肽(BNP)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降低,组间比较显示血浆ET-1及BNP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C组>B组>A组(P均<0.05)。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疗效较好,且呈剂量依赖性地改善其血浆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并降低血浆脑钠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高脂血症 瑞舒伐他汀 大内皮素-1 B型脑钠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R Band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在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被引量:6
4
作者 陈翀昊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733-735,共3页
目的探讨TR Band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在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33例行经桡动脉途径的PCI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3例使用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对照组70例使用常规的绷带压迫止血,观察比较2组止... 目的探讨TR Band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在桡动脉途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133例行经桡动脉途径的PCI患者分为2组,观察组63例使用TR Band桡动脉压迫器压迫止血,对照组70例使用常规的绷带压迫止血,观察比较2组止血效果、止血时间、患者的舒适度、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及并发症。结果 2组1次止血成功率和压迫侧大拇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压迫止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PCI术后应用TR Band桡动脉止血压迫器安全有效,止血时间短,患者舒适度高,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Band动脉止血压迫器 桡动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甲亢性心脏病大鼠心肌组织TGF-β1、Smad3和Smad7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拜红 金伟东 +5 位作者 王晓彦 陶以嘉 施晶晶 陈翀昊 魏哲强 朱栋晓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甲亢性心脏病大鼠左室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3和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小剂量组(VL组)和缬沙坦大剂量组(VH组)。模型组、VL和VH组予L-甲状腺素0.5mg/(kg.d)腹腔注射28d,V... 目的:探讨缬沙坦对甲亢性心脏病大鼠左室心肌组织中TGF-β1、Smad3和Smad7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缬沙坦小剂量组(VL组)和缬沙坦大剂量组(VH组)。模型组、VL和VH组予L-甲状腺素0.5mg/(kg.d)腹腔注射28d,VL组和VH组在建模同时灌胃缬沙坦10和30mg/(kg.d)。造模前后分别采取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T3、TT4水平;第28天行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后壁(LVPW)厚度、室间隔(IVS)厚度;计算心肌肥厚指标;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左室心肌组织形态结构,测定左心室肌细胞直径和胶原容积分数,免疫组化法观察TGF-β1、Smad3及Smad7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左室腔扩大,室壁增厚,左心指数、心肌细胞直径、胶原容积分数增大;左心室心肌组织TGF-β1、Smad3表达明显增强,Smad7表达略有增加。VH和VL组心肌重构指标均较模型组改善,心肌组织TGF-β1、Smad3表达下降,而Smad7表达明显上升;VH和VL组间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通过调节TGF-β1、Smad3及Smad7的表达,抑制心肌重构,保护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甲状腺功能亢进 心脏病 缬沙坦 TGF-Β1 SMAD3 SMAD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缬沙坦对FAS/FAS-L在甲状腺素诱导的心脏病大鼠心肌组织表达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6
作者 李拜红 金伟东 +5 位作者 王晓彦 陶以嘉 施晶晶 陈翀昊 庄瑞娟 魏哲强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3年第1期88-92,共5页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FAS、FAS-L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大鼠心肌组织表达的影响。方法Sprage-Dawley(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甲状腺素组、缬沙坦小剂量组(L-甲状腺素+10 mg/kg缬沙坦)、缬沙坦大剂量组(L-甲状腺... 目的研究缬沙坦对FAS、FAS-L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心脏病大鼠心肌组织表达的影响。方法Sprage-Dawley(SD)大鼠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L-甲状腺素组、缬沙坦小剂量组(L-甲状腺素+10 mg/kg缬沙坦)、缬沙坦大剂量组(L-甲状腺素+30 mg/kg缬沙坦)。L-甲状腺素组和缬沙坦干预组予L-甲状腺素0.5 mg/(kg.d)腹腔注射28 d建立甲亢模型,缬沙坦小剂量组在建模同时予缬沙坦10 mg/(kg.d)灌胃治疗,缬沙坦大剂量组每天灌服缬沙坦30 mg/(kg.d)。造模前后分别采取大鼠静脉血,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TT3、TT4浓度;第28天解剖动物,测定各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收集左心室心肌组织分别行苏木素伊红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左心室心肌组织形态结构、测定左心室细胞直径和胶原容积分数及免疫组化观察FAS、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L-甲状腺素组大鼠心脏质量指数、心肌细胞直径、胶原容积分数增大,FAS、FAS-L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缬沙坦干预组上述心室重构指标明显改善,FAS、FAS-L蛋白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缬沙坦大、小剂量组之间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可通过调节FAS/FAS-L的表达,抑制心肌重构,具有保护心脏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 缬沙坦 FAS FAS-L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在血管内超声指导下对左主干重度钙化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刘丰齐 鲍骏 +6 位作者 李拜红 陈翀昊 高长征 过云峰 顾鑫 顾建斌 王晓彦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CSCD 2024年第7期383-389,共7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或称血管内碎石术(IVL)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治疗左主干(LM)重度钙化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10月至2024年4月期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LM(口部、体部、分叉)重度...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腔内冲击波球囊导管成形术或称血管内碎石术(IVL)在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治疗左主干(LM)重度钙化病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2022年10月至2024年4月期间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26例LM(口部、体部、分叉)重度钙化患者,年龄72.0(61.8,75.4)岁。在IVUS指导下应用IVL对钙化病变进行预处理,再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支架/药物球囊。所有患者均在应用IVL前后、PCI术后使用IVUS进行评估,并比较治疗前后IVUS腔内相关数据[斑块负荷(PB)、最小管腔面积(MLA)、最小管腔直径(MLD)]以及钙化断裂数、最小支架面积(MSA)、支架膨胀系数(EXP)等。结果26例患者(2例开口病变、7例体部病变、17例主干末端分叉病变)中稳定型心绞痛(SAP)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10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4例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5例。钙化最严重部位处PB在IVL后减小[79.50(76.00,83.75)%比80.00(76.00,83.75)%,P=0.001],MLA在IVL后增大[3.39(3.14,3.68)mm2比3.38(3.14,3.67)mm2,P=0.039],MLD在IVL后增大[3.21(3.07,3.30)mm比3.20(3.07,3.30)mm,P=0.024],100%有钙化环断裂(2例1个,9例2个,15例≥3个),100%成功置入支架/药物球囊,EXP高达(89.15±4.42)%,MSA 7.20(6.46,7.45)mm2。术后随访3个月均无心绞痛、复发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LM重度钙化病变经IVUS评估经IVL预处理后成功完成PCI术,IVL可作为LM重度钙化治疗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碎石术 左主干 冠状动脉钙化 血管内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体图神经网络的事实核实方法
8
作者 陈翀昊 黄周捷 +3 位作者 蔡飞 余权 郑建明 陈洪辉 《指挥信息系统与技术》 2020年第3期17-21,共5页
针对信息真伪识别问题,研究了基于实体图神经网络的事实核实方法。首先,对通过事实句子提取的实体进行文档检索,利用加强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证据筛选得到相应证据集;然后,利用实体识别获取证据中的相关实体,并通过构建的实体图和图注意... 针对信息真伪识别问题,研究了基于实体图神经网络的事实核实方法。首先,对通过事实句子提取的实体进行文档检索,利用加强长短期记忆网络进行证据筛选得到相应证据集;然后,利用实体识别获取证据中的相关实体,并通过构建的实体图和图注意力神经网络机制实现实体信息的传播更新;最后,融合实体信息和证据句子信息进行标签预测。在事实提取与验证(FEVER)数据集上的试验结果表明,与3种基准模型相比,该方法有效提升了标签预测的准确性,并在实体信息充分的验证集上表现更佳,其模型在推理层数为3时取得最佳效果。该方法既可提取关键实体,又可捕获实体间信息关联,为提升信息真伪识别技术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实核实 图神经网络 真伪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内超声指导药物涂层球囊介入治疗原位冠状动脉病变临床效果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洁银 鲍骏 +12 位作者 苏衡 施晶晶 尚晖 蔡文渊 王锡惠 过云峰 高长征 陈翀昊 李云飞 吴学明 王广艳 顾鑫 王晓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960-964,共5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药物涂层球囊(DCB)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及DCB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IVUS检查结果分为大血管组...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药物涂层球囊(DCB)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原位冠状动脉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2月至2022年12月在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及DCB治疗的64例冠心病患者,根据IVUS检查结果分为大血管组(n=40,血管直径≥2.75 mm)和小血管组(n=24,血管直径<2.75 mm)。比较两组患者DCB治疗前后IVUS检测指标,术后10个月晚期管腔丢失(LLL)、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结果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大血管组、小血管组DCB术后即刻最小管腔直径分别为(3.60±0.89)mm、(3.09±0.72)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管组DCB术后即刻最小管腔面积、最小管腔直径大于术前,斑块负荷明显低于术前(均P<0.05)。随访10个月CAG复查时,大血管组、小血管组LLL分别为(0.15±0.08)mm、(0.12±0.04)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7);均无MACE发生。结论IVUS指导和充分预处理后DCB介入治疗原位冠状动脉大血管病变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超声 药物涂层支架 原位冠状动脉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通心络胶囊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10
作者 刘立军 朱君 +1 位作者 鲍骏 陈翀昊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9年第32期135-139,共5页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5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研究组(79例)。对照组给予氨... 目的 探讨通心络胶囊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9年3月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5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78例)和研究组(79例)。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血脂、心功能指标、血液流变学情况,观察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3个月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 <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左心室射血分数、心排血量均升高(P <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 <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以及纤维蛋白原均降低(P <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通心络胶囊联合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血脂、心功能以及血液流变学情况,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 冠心病心绞痛 临床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房颤患者复律后小剂量胺碘酮口服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翀昊 陈锡康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12年第4期557-558,共2页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小剂量胺碘酮口服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7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8),实验组口服胺碘酮,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 目的观察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小剂量胺碘酮口服维持窦性心律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将入选的70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转复为窦性心律后随机分为实验组(n=32)和对照组(n=38),实验组口服胺碘酮,对照组口服普罗帕酮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治疗组维持窦性心律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患者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胺碘酮(100 mg/d)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后的窦性心律维持过程中的效果明显优于普罗帕酮,具有良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胺碘酮 心房颤动 老年患者
原文传递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误漏诊80例分析
12
作者 苏衡 陈翀昊 +1 位作者 庄瑞娟 吴学明 《中国误诊学杂志》 CAS 2010年第31期7680-7680,共1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0例老心肌梗死漏误诊资料。结果老年性心肌梗死,既往合并糖尿病者,脑血管意外和心功能不全者多见,接受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PCI治疗)低,并多发症多,死亡率高。结论应提高老...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误诊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80例老心肌梗死漏误诊资料。结果老年性心肌梗死,既往合并糖尿病者,脑血管意外和心功能不全者多见,接受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PCI治疗)低,并多发症多,死亡率高。结论应提高老年心肌梗死的认识,争取早治疗,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诊断 误诊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