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芡实繁殖器官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陈维培 张卫明 +1 位作者 张四美 徐祥生 《水生生物学报》 CAS 1988年第3期276-278,i004,共4页
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为大型的水生植物,属睡莲科,种子可供食用及药用。前人对芡实繁殖器官研究甚少。事实上这些器官反映出来的生物特性,不仅是芡实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而且能从中揭示出器官结构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从... 芡实(Euryale ferox Salisb.)为大型的水生植物,属睡莲科,种子可供食用及药用。前人对芡实繁殖器官研究甚少。事实上这些器官反映出来的生物特性,不仅是芡实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而且能从中揭示出器官结构与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从而对探讨芡实的丰产具有重大意义。为此,我们在近年来曾就芡实的花部构造及其适应,传粉受精的形式,果实的构造和变化。对水生环境的适应,种子的结构特征与后熟、花粉的败育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研究,并从植物学的角度加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芡实 繁殖器官 种子 败育 丰产 生物学特性研究 生长发育 药用 适应 睡莲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蔺草的生物学特性 被引量:9
2
作者 陈维培 张四美 常福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76-81,共6页
原套由2层细胞组成.包围着内部细胞群—原体.叶原基发生的最初标志是苗端侧面下表皮层细胞的平周分裂。苗中有1个轴及6个节,每节上有1张具鞘的叶.苗中有两个芽,“主芽”由第2叶的叶腋产生,另1个是侧芽由第3叶叶腋产生.合... 原套由2层细胞组成.包围着内部细胞群—原体.叶原基发生的最初标志是苗端侧面下表皮层细胞的平周分裂。苗中有1个轴及6个节,每节上有1张具鞘的叶.苗中有两个芽,“主芽”由第2叶的叶腋产生,另1个是侧芽由第3叶叶腋产生.合轴分枝.第1—2节是匍匐状,第3—6节直立.茎杆仲长是因居间分生组织活动及细胞增宽与延长的结果.茎杆的不同部位结构有差异.维管束数目自基部向顶部逐渐减少,而髓部空腔宽度则是下部狭,上部宽.割梢及设网支撑可获丰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组织 经济植物 蔺草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芡的花部解剖结构和发育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陈维培 张四美 +2 位作者 徐祥生 张卫明 施国新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04-109,共6页
芡(Euryale ferox Salisb.)花柄具星散维管束,无形成层。萼片有栅栏和海绵组织分化,花瓣较萼片简单,外轮雄蕊瓣化有附属物,内轮者正常。花原基自混合芽的近叶腋处产生,花器向顶顺序发育。心皮上部有子房沟(ovarian canal)。花轴顶端留... 芡(Euryale ferox Salisb.)花柄具星散维管束,无形成层。萼片有栅栏和海绵组织分化,花瓣较萼片简单,外轮雄蕊瓣化有附属物,内轮者正常。花原基自混合芽的近叶腋处产生,花器向顶顺序发育。心皮上部有子房沟(ovarian canal)。花轴顶端留有突起。作者认为芡花部显示出原始特性,它与王莲属(Victoria)、睡莲属(Nymphae)、萍蓬草属(Nuphar)亲缘关系相近,与莲属(Nelumbo)、莼菜属(Brasenia)差别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构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的根茎构造、伸长与增粗 被引量:9
4
作者 陈维培 张四美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89年第3期191-197,共7页
莲 (Nelumbo nucifera)种苗的茎短而直立,叶互生。幼苗期茎延伸成横卧根茎,其上生有营养芽及混合芽。腋生鳞片为叶的衍生部分,形如叶鞘状,包着预芽。年苗上的冬芽内全为混合芽。根茎内的维管束分散排列,无导管及形成层存在。节间延长通... 莲 (Nelumbo nucifera)种苗的茎短而直立,叶互生。幼苗期茎延伸成横卧根茎,其上生有营养芽及混合芽。腋生鳞片为叶的衍生部分,形如叶鞘状,包着预芽。年苗上的冬芽内全为混合芽。根茎内的维管束分散排列,无导管及形成层存在。节间延长通过肋状分生组织及节间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分裂与增长来完成。根茎可由初生加厚分生组织,维管束细胞,皮层薄壁细胞等的细胞分裂,使层次增加,但增粗主要是由皮层薄壁细胞体积显著增大而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茎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蔺草的花部、种子和种苗形态解剖
5
作者 陈维培 张四美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97-101,共5页
花集成顶上或侧生聚伞花序,每朵花具6枚花被片,排成2轮,花被近轴面靠近表皮处特殊增厚,雄蕊群由3枚雄蕊组成,花粉结合成四分体块状,有时可见到败育的花粉粒,子房为3室或单室,具侧膜胎座或中轴胎座,内含胚珠40~1粒.果... 花集成顶上或侧生聚伞花序,每朵花具6枚花被片,排成2轮,花被近轴面靠近表皮处特殊增厚,雄蕊群由3枚雄蕊组成,花粉结合成四分体块状,有时可见到败育的花粉粒,子房为3室或单室,具侧膜胎座或中轴胎座,内含胚珠40~1粒.果为蒴果,外果皮在成熟时木质化.种子小,胚被包于胚乳之内,成熟种子的外种皮凝胶化,中种皮则木质化.种苗直立,具6张对,叶片长于叶鞘,第1张叶呈针状,其上带有种皮,苗端结构与茎端者相似.结籽粒低和萌发率低可能是由于以下原因:1.部分花粉粒败育;2.胚囊的解体;3.种子需要一个较长的后熟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芯草科 形态 种子 蔺草 花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实的解剖结构和发育
6
作者 陈维培 张四美 叶奕佐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74-82,共9页
心皮原基早期呈丘状突起,后发育成瓶状子房。子房沟为充满粘液的乳头状突起覆盖,呼吸孔由分生组织活动及薄壁组织细胞解体而成。上拱型气孔可因表皮层细胞增多而呈下陷。多数气孔为草酸钙结晶所充满。一些气孔可重新开放。花托组织沿子... 心皮原基早期呈丘状突起,后发育成瓶状子房。子房沟为充满粘液的乳头状突起覆盖,呼吸孔由分生组织活动及薄壁组织细胞解体而成。上拱型气孔可因表皮层细胞增多而呈下陷。多数气孔为草酸钙结晶所充满。一些气孔可重新开放。花托组织沿子房向上生长,包围着子房。果实发育早期,外、内果皮只一层细胞,中果皮为多层薄壁细胞。成熟果皮可分为为5个带:(1)外表皮细胞带。(2)马氏细胞带。(3)厚壁组织细胞和单宁细胞带。(4)薄壁组织细胞带。(5)内果皮。种子发育中。珠被部分解体,残留种皮与果皮挤压在一起,难以分开。本观察表明莲实的独特结构与传粉和保护有关,且与睡莲科其它植物分岐较大。作者赞同提升为莲科和莲目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实 发育 解剖 心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茭”、灰茭形成规律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7
作者 丁小余 徐祥生 陈维培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1991年第2期115-120,共6页
茭白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雄茭”和灰茭分蘖。根据对茭白的形态学观察,认识到:“雄茭”分蘖的产生是分蘖期母茎中茭白黑粉菌菌丝未能入侵新生分蘖腋芽而导致的结果;灰茭分蘖是因其菌丝的潜育期比正常茭短,故在苗端的膨大部分较早地产... 茭白栽培过程中,常会出现“雄茭”和灰茭分蘖。根据对茭白的形态学观察,认识到:“雄茭”分蘖的产生是分蘖期母茎中茭白黑粉菌菌丝未能入侵新生分蘖腋芽而导致的结果;灰茭分蘖是因其菌丝的潜育期比正常茭短,故在苗端的膨大部分较早地产生了不同程度的黑粉孢子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 茭白 雄茭 灰茭 形成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莲科的核型分析及其分类学位置的探讨 被引量:27
8
作者 韦平和 陈维培 陈瑞阳 《植物分类学报》 SCIE CSCD 1994年第4期293-300,共8页
本文对睡莲科6属6种代表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的分类学位置。结果如下:莲2n=16=9sm+4m+3st;王莲2n=24=8sm+8m+8T;蓝睡莲2n=28,可配成14对,染色体小,第1号染色体上有2条随体;萍蓬草2n=34=18m+16sm;芡实2n=58,可配成29对,染色... 本文对睡莲科6属6种代表植物的核型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它的分类学位置。结果如下:莲2n=16=9sm+4m+3st;王莲2n=24=8sm+8m+8T;蓝睡莲2n=28,可配成14对,染色体小,第1号染色体上有2条随体;萍蓬草2n=34=18m+16sm;芡实2n=58,可配成29对,染色体小,第1号染色体有2条随体;莼菜2n=72,可配成36对,染色体按大小可分成大、中、小三个类别。除莲外,其它5种植物的核型为首次报道。莼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72和国外报道的2n=80不相一致。莲的染色体以及形态学特征和其它睡莲科分类群显著不同,可将其从睡莲科中独立出来,并成立莲科和莲目。原归属于睡莲科的分类群仍组成睡莲目,并分别置于莼菜科和睡莲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莲科 染色体组型 分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莼菜冬芽越冬阶段叶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徐国华 陈维培 +1 位作者 魏锦城 施国新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1999年第2期97-100,共4页
对越冬阶段的莼菜冬芽叶片的超微结构和一些生理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莼菜冬芽叶虽处于冬季不利的低温条件下,但各细胞器的结构完整,并仍保持完善的生理功能。冬芽叶的结构和生理特征表明,莼菜冬芽可能不是像绝大多数的陆生... 对越冬阶段的莼菜冬芽叶片的超微结构和一些生理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莼菜冬芽叶虽处于冬季不利的低温条件下,但各细胞器的结构完整,并仍保持完善的生理功能。冬芽叶的结构和生理特征表明,莼菜冬芽可能不是像绝大多数的陆生植物那样以降低自身的代谢速率的方式来被动地越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莼菜 冬芽叶 超微结构 生理特征 越冬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荇菜腺毛的发育及其分泌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丁小余 施国新 陈维培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6年第6期426-430,共5页
荇菜 (Nymphoides peltatum (Gmel.) O.Kuntz)腺毛由具分泌功能的单列圆筒状细胞组成。它们起源于苗端倒数第二叶原基近轴面 ,由原表皮细胞发育而来。处于分泌期的腺毛细胞其胞质浓厚 ,液泡化程度小。细胞内具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 荇菜 (Nymphoides peltatum (Gmel.) O.Kuntz)腺毛由具分泌功能的单列圆筒状细胞组成。它们起源于苗端倒数第二叶原基近轴面 ,由原表皮细胞发育而来。处于分泌期的腺毛细胞其胞质浓厚 ,液泡化程度小。细胞内具丰富的线粒体、高尔基体和内质网等细胞器 ,还具发达的胞间连丝。粘液物质由高尔基体分泌小泡、内质网分泌小泡及多膜体共同携带至细胞边缘 ,经胞吐和渗透相结合的方式分泌至细胞外。腺毛细胞侧壁因积有大量分泌物而呈膨胀状态。经检测 ,粘液由多糖和蛋白质组成 ,对营养芽的生长发育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科 荇菜 腺毛 发育 分泌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莼菜冬芽越冬生理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徐国华 魏锦城 +1 位作者 陈维培 施国新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4期610-615,共6页
按季节测定了莼菜生长周期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水分的含量 ,测定结果表明冬芽越冬阶段其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水分的含量较高 ,而脯氨酸却是一年中的最低。这说明冬芽越冬期间其抗寒性的维持可能与体内高浓... 按季节测定了莼菜生长周期中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脯氨酸以及水分的含量 ,测定结果表明冬芽越冬阶段其体内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水分的含量较高 ,而脯氨酸却是一年中的最低。这说明冬芽越冬期间其抗寒性的维持可能与体内高浓度的可溶性蛋白质、可溶性糖以及水分有关 ,而与脯氨酸无直接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莼菜 冬芽 越冬生理 可溶性蛋白质 水分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蛋白体和质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4
12
作者 施国新 徐祥生 +2 位作者 陈维培 王文 杜开河 《Acta Botan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2年第2期101-106,共6页
本文报道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蛋白体的形成和消解及质体的发育研究。电镜观察表明,蛋白体主要在萌发前子叶吸胀阶段,由内质网溢出的或本身溢断形成的小液泡积累蛋白质而形成。在萌发期,蛋白体内含物大部分消... 本文报道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蛋白体的形成和消解及质体的发育研究。电镜观察表明,蛋白体主要在萌发前子叶吸胀阶段,由内质网溢出的或本身溢断形成的小液泡积累蛋白质而形成。在萌发期,蛋白体内含物大部分消解,并互相融合形成大波泡,液泡中残余蛋白质凝集成电子密度高的小块附着在液泡膜上或游离于液泡中。证明在莲子萌发子叶中蛋白体起源于内质网所形成的液泡。莲成熟种子子叶内,部分质体以前质体状态存在,在子叶吸胀后继续发育,萌发期沿质体被膜发育出多层同心层膜,在以后的发育中,质体被膜与相近的同心层膜并合,形成较疏松的原片层体,原片层体收缩形成晶格,晶格空间无核糖体存在;一个质体中可发育出一至多个原片层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体 质体 子叶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荇菜成熟花蜜腺的形态及其泌蜜过程的超微结构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丁小余 施国新 +1 位作者 常福辰 陈维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421-427,共7页
荇菜花蜜腺共五枚,黄色、肾形,着生于子房基部。它们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属结构蜜腺.成熟蜜腺的分泌表皮具明显的角质层和气孔,还具少量短期生活的分泌毛,分泌毛不具明显的角质层、泌蜜组织具较小的胞间隙,胞间连丝发达。... 荇菜花蜜腺共五枚,黄色、肾形,着生于子房基部。它们由分泌表皮和泌蜜组织组成,属结构蜜腺.成熟蜜腺的分泌表皮具明显的角质层和气孔,还具少量短期生活的分泌毛,分泌毛不具明显的角质层、泌蜜组织具较小的胞间隙,胞间连丝发达。成熟蜜腺细胞中不仅具有丰富的线粒体、内质网,还有大量的质体.质体中贮藏的淀粉粒为合成蜜汁的主要原料。蜜汁主要通过分泌表皮上的气孔和其细胞壁外的角质层泌出,少量蜜汁可由分泌毛泌出.在泌蜜期间,分泌表皮中的光滑内质网能产生大量的分泌小泡,它们携带着蜜计经胞吐作用将蜜汁释放至分泌表皮的外壁.外壁中的蜜汁可通过角质层中的细小通道运至角质层内或其表面.泌蜜组织细胞积极参与蜜汁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荇菜 花蜜腺 超微结构 泌蜜过程 形态 成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茭白冬芽的发育及抗寒性的形态学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丁小余 施国新 +1 位作者 陈维培 徐祥生 《武汉植物学研究》 CAS CSCD 1993年第2期104-110,共7页
节间横向维管组织是冬芽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越冬维管结构,它们约起源于冬芽苗端倒数第五节间,其原始细胞由紧贴周缘维管束环外侧的一层薄壁细胞壁反分化而成。节间横向维管组织具有发达的木质部,但不呈V形,它们对加强冬芽发育时期... 节间横向维管组织是冬芽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越冬维管结构,它们约起源于冬芽苗端倒数第五节间,其原始细胞由紧贴周缘维管束环外侧的一层薄壁细胞壁反分化而成。节间横向维管组织具有发达的木质部,但不呈V形,它们对加强冬芽发育时期及来年春天萌发期的水份和无机盐的运输起重要作用。冬芽发育过程中,其生长锥及幼叶的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细胞学变化,可归纳如下:①细胞分裂活动逐渐减弱,最终停止;②核仁周围的亮环越来越小,直至基本消失;③细胞所积累的淀粉颗粒逐渐增多增大;④在休眠期,细胞普遍产生质壁分离现象。这些细胞学变化可作为确定茭白冬芽抗寒性的有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茭白 冬芽 形态 发育 抗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进日本席草品种的比较解剖与质量分析 被引量:4
15
作者 常福辰 施国新 +1 位作者 杨启银 陈维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1期57-63,共7页
本文报道了对引进日本席草品种“冈山三号”和“伊索拉米”()地上茎的比较解剖与质量分析研究结果.根据比较解剖,二者都具有大量发达的纤维.有聚集成束的,也有分布于维管束中的.组成较大纤维束的纤维细胞则相互缠绕成束.有限维... 本文报道了对引进日本席草品种“冈山三号”和“伊索拉米”()地上茎的比较解剖与质量分析研究结果.根据比较解剖,二者都具有大量发达的纤维.有聚集成束的,也有分布于维管束中的.组成较大纤维束的纤维细胞则相互缠绕成束.有限维束成内、中、外三层排列在基本组织细胞中.仅在茎长、粗、颜色、气孔数、基本组织厚度及茎基髓部直径大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茎秆中的大量机械组织使支撑能力增加.发达的气腔和髓部为植物提供了良好的通气条件,并加强了茎的弹性和耐压力.并认为茎尖部分枯梢的产生与该处缺乏输导组织有关,且常因开花而使茎秆成为无效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灯芯草科 解剖 质量分析 席草 日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荇菜花蜜腺的发育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小余 施国新 +2 位作者 常福辰 杨启银 陈维培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1期53-59,共7页
荇菜花蜜腺的发育过程可分为:起源期、生长期、分泌期以及泌蜜停止期等4个时期。荇菜的5枚花蜜腺均起源于子房基部的表皮及表皮内的2-4层细胞。这些细胞经反分化后分别成为蜜腺的原分泌表皮及原泌蜜组织,两部分细胞经不断地分裂... 荇菜花蜜腺的发育过程可分为:起源期、生长期、分泌期以及泌蜜停止期等4个时期。荇菜的5枚花蜜腺均起源于子房基部的表皮及表皮内的2-4层细胞。这些细胞经反分化后分别成为蜜腺的原分泌表皮及原泌蜜组织,两部分细胞经不断地分裂分化,最终成为成熟蜜腺。在蜜腺发育过程中,蜜腺的分泌表皮及蜜腺组织细胞内的内质网、质体、线粒体、液泡等细胞器结构均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内质网在蜜腺分泌期最为发达,且产生大量的分泌小泡。质体在蜜腺生长期逐步积累了大量的淀粉粒而在泌蜜停止期淀粉粒被消耗殆尽。液泡在蜜腺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呈逐渐加大趋势。线粒体在蜜腺的生长期及分泌期较为丰富。大量泌蜜始于荇菜花芽的露冠期。蜜腺在花朵开放期间受到花瓣内侧基部发达的表皮毛遮掩保护,从而选择了采蜜昆虫的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荇菜 蜜腺发育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芦苇苗端营养生长阶段的结构变化及淀粉消长规律 被引量:2
17
作者 丁小余 郝立芳 +2 位作者 袁艳华 陈维培 施国新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82-91,共10页
芦苇营养苗端在发育过程中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结构,原套由两层细胞组成。叶原基发生的最初标志是对原基发生位点的两层原套细胞首先进行平周分裂.叶舌发生始于苗端倒数第10间隔期幼对内侧,由幼叶原表皮细胞及其内侧的基本分生组织细... 芦苇营养苗端在发育过程中始终保持原套原体结构,原套由两层细胞组成。叶原基发生的最初标志是对原基发生位点的两层原套细胞首先进行平周分裂.叶舌发生始于苗端倒数第10间隔期幼对内侧,由幼叶原表皮细胞及其内侧的基本分生组织细胞共同发育而来。最初的腋芽原基发生于苗端倒数第3间隔期幼叶叶腋内.发生早期出现壳状区结构.壳状区原分生组织表面两层细胞由两层原套细胞衍生而来,不仅能进行垂周分裂,还能进行平周分裂。休眠前夕,芦苇营养苗端的原始细胞区还可通过PAS加铁矾苏木精染色显示出来.芦苇营养苗端的淀粉消长规律与其分区结构以及苗端的器官发生均有密切的相关性.越冬前夕,芦苇冬芽生长锥、幼叶中所积累的大量淀粉粒及幼叶中所积累的油滴均有助于增强冬芽的抗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芦苇 苗端 植物形态学 淀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慈姑匍匐茎的起源和球茎的膨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施国新 徐祥生 陈维培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1989年第3期205-210,共6页
匍匐茎的发生一般见于主茎倒二或倒三叶原基的叶腋部位。在匍匐茎发生区域的主茎一侧,匍匐茎原始细胞的基部形成壳状区;壳状区的形成对匍匐茎原基的外凸起一定作用。匍匐茎无居间分生组织;它的伸长依靠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横向分裂,使轴... 匍匐茎的发生一般见于主茎倒二或倒三叶原基的叶腋部位。在匍匐茎发生区域的主茎一侧,匍匐茎原始细胞的基部形成壳状区;壳状区的形成对匍匐茎原基的外凸起一定作用。匍匐茎无居间分生组织;它的伸长依靠顶端分生组织细胞的横向分裂,使轴向细胞数目增多,并使细胞的轴向延伸。球茎的膨大是通过匍匐茎第8—10节基本分生组织的细胞有丝分裂,增加细胞数目,然后细胞体积的扩大来实现的。球茎中的淀粉一般为单粒淀粉;匍匐茎中的淀粉由单粒和复合两种淀粉粒组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菇 匍匐茎 球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蒲菜营养器官的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丁小余 施国新 陈维培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09-115,共7页
研究了蒲菜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蒲菜不定根根冠、皮层、维管柱起源于顶端分生组织中各自独立的3层原始细胞,表皮与皮层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细胞.不定根具根毛,维管束为多原型.生长锥原套为2层.茎的维管束均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分为... 研究了蒲菜营养器官的形态结构.蒲菜不定根根冠、皮层、维管柱起源于顶端分生组织中各自独立的3层原始细胞,表皮与皮层起源于共同的原始细胞.不定根具根毛,维管束为多原型.生长锥原套为2层.茎的维管束均分散在基本组织中,分为中央维管束和周围维管束.蒲叶两面均具栅栏组织.为等面叶,两表皮气孔器密度相似.叶脉的木质部均朝向叶近轴面.根、茎、叶薄壁组织中均含有不同发达程度的含晶细胞和乳汁细胞,并且均具发达的通气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蒲科 解剖学 蒲菜 营养器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睡莲科植物酯酶同功酶的数量分类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佩洪 陈维培 +1 位作者 许红星 刘淼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4年第3期92-97,共6页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技术,对国内睡莲科植物(包括6个属的6个代表种及3个品种)的叶片进行了酯酶同功酶的测定,初步结果表明被测植物均有各自稳定的酯酶酶谱.运用数量分类学方法对被测植物进行聚类,其中白睡莲与... 采用垂直平板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技术,对国内睡莲科植物(包括6个属的6个代表种及3个品种)的叶片进行了酯酶同功酶的测定,初步结果表明被测植物均有各自稳定的酯酶酶谱.运用数量分类学方法对被测植物进行聚类,其中白睡莲与其派生的红睡莲和黄睡莲2品种聚为一类,南芡与北芡亦聚为一类,而此2类与萍蓬草、莲、莼菜和王莲的亲缘关系较远,且后4种植物之间亲缘关系亦远.该结果与由过氧化物同功酶酶谱的分析结果基本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莲科 酯酶 同功酶 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