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引起番茄植株坏死病的病毒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陈绍宁 陈集双 +2 位作者 吴鹏 杜志游 朱为民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7-382,共6页
2004-2005年,在上海郊区夏番茄上连续发生严重的植株坏死病。表现为番茄植株矮化、顶端坏死、果实畸形和整株枯萎症状,并在叶柄和茎干上出现不规则坏死条斑,具有典型的病毒病特征。通过采集典型病叶、病果,进行病毒分离、dsRNA分析... 2004-2005年,在上海郊区夏番茄上连续发生严重的植株坏死病。表现为番茄植株矮化、顶端坏死、果实畸形和整株枯萎症状,并在叶柄和茎干上出现不规则坏死条斑,具有典型的病毒病特征。通过采集典型病叶、病果,进行病毒分离、dsRNA分析、寄主生物学研究、病毒纯化、病毒蛋白分析、组织病理学与形态学观察和ELISA检测,初步确定是由番茄花叶病毒(Tomato mosaic virus,To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侵染。经5次心叶烟单斑分离,获得N5分离物,对CP基因克隆测序的结果确定该分离物为ToMV。寄主反应测定显示,N5的寄主反应与常规ToMV株系存在明显区别,主要表现为常规番茄品种上出现严重坏死。进一步接种GCR品系番茄鉴定N5与ToMV-1株系相似。因此,作者认为,在上海地区番茄上流行并引起坏死病的主要病原可能是ToMV-1株系的1个变异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番茄花叶病毒 黄瓜花叶病毒 坏死病 病毒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提取番茄总DNA应用于规模化PCR检测 被引量:13
2
作者 陈绍宁 崔继哲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46-47,共2页
在传统方法的基础上经多次实践改进 ,得到一种简单快速从番茄叶片中提取总DNA的方法。所提取的DNA纯度高 ,浓度较大 ,可用于对转基因番茄进行稳定而准确的规模化PCR检测。
关键词 番茄 DNA PCR检测 转基因 叶片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Ⅰ型花粉致敏原的分子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 被引量:1
3
作者 陈绍宁 王伟 叶永忠 《植物生理学通讯》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41-344,共4页
Ⅰ型花粉致敏原是主要存在于禾本科植物花粉中含量丰富的小分子糖蛋白,文章就其分子特性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进展作介绍。
关键词 致敏蛋白 花粉 分子特性 生物学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学实验课探究式教学法的设计与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陈绍宁 刘小川 王丹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第3期55-55,共1页
根据植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针对植物实验传统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部分实验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应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设计了综合性实验,旨在提高植物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教学效果。
关键词 植物学实验 探究式教学法 综合性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鉴别杭白菊和黄山贡菊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绍宁 顾小川 +1 位作者 姜鹏辉 李晴妍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年第3期346-351,共6页
杭白菊和贡菊同为药茶两用的药材,种植较多,种质相近。然而两者保健功效、药用成分各有不同,饮用或入药时需加以区分,传统鉴别方法主观性强,往往难以精确区分。文章提出一种中药材分子鉴定方法,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 杭白菊和贡菊同为药茶两用的药材,种植较多,种质相近。然而两者保健功效、药用成分各有不同,饮用或入药时需加以区分,传统鉴别方法主观性强,往往难以精确区分。文章提出一种中药材分子鉴定方法,采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HRM),并结合DNA条形码ITS2序列对杭白菊和黄山贡菊进行快速鉴别。以杭白菊及黄山贡菊干燥药材为样品,ITS2序列作为DNA条形码,获得ITS2序列的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建立检测鉴定杭白菊与黄山贡菊的HRM-荧光定量PCR方法和杭白菊和黄山贡菊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模型;在HRMPCR条件下,建立杭白菊和黄山贡菊的标准化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图、高分辨率熔解曲线衍生差异图,并应用该方法检测市售杭白菊和黄山贡菊共10份样品。结果表明: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能够有效地区分开杭白菊和黄山贡菊,为进一步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技术鉴定中药材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熔解曲线 杭白菊 贡菊 DNA条形码 ITS2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18S rRNA为内参照的多重RT-PCR检测3种百合病毒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冲 陈集双 +3 位作者 洪健 杜志游 张华荣 陈绍宁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04-211,共8页
本研究对多重PCR体系各成分和循环参数进行了摸索和优化,建立了以18S rRNA为内参照的同时检测3种百合病毒的多重RT-PCR体系,所检测的3种病毒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斑驳病毒(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SV)。它们为侵染我国百合的主要病... 本研究对多重PCR体系各成分和循环参数进行了摸索和优化,建立了以18S rRNA为内参照的同时检测3种百合病毒的多重RT-PCR体系,所检测的3种病毒是黄瓜花叶病毒(CMV)、百合斑驳病毒(LMoV)和百合无症病毒(LSV)。它们为侵染我国百合的主要病毒。在RT反应体系中加入3种病毒和18S rRNA的特异性反向引物的混合物,使反应体系中各反向引物终浓度均为0.5μmol/L,反转录酶(AMV)反转录合成各病毒和18S rRNA的互补第一链cDNAs。多重RT-PCR条件实验显示:将标准RT-PCR体系中的TaqHS DNA聚合酶量改为0.100 U/μL,Mg2+浓度改为4.0 mmol/L,各引物浓度选择0.2μmol/L,那么25个循环反应以上就能在一个反应管中以18S rRNA为内参照同时检测百合中的3种常见病毒。用该体系检测了10个百合样品,同时与32P同位素标记膜杂交检测作对照,结果显示,该检测体系检测灵敏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百合病毒 内参照 多重RT-PCR 18S RRNA 分子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高温协同胁迫对玉米幼苗抗氧化防护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30
7
作者 刘瑞侠 李艳辉 +2 位作者 陈绍宁 于彦 胡秀丽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63-366,共4页
研究了干旱高温协同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和根中抗氧化防护系统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高温同时胁迫显著诱导了玉米幼苗叶片和根中抗氧化防护酶活性,如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苷肽还原酶(... 研究了干旱高温协同胁迫对玉米幼苗叶片和根中抗氧化防护系统所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高温同时胁迫显著诱导了玉米幼苗叶片和根中抗氧化防护酶活性,如超氧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苷肽还原酶(GR)活性的提高.但对于叶片,高温对这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强于干旱;而对于根,干旱对这几种酶活性的影响强于高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 高温 协同胁迫 抗氧化防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联苯胺检测植物叶片中H_2O_2方法的改良 被引量:7
8
作者 李艳辉 刘全军 +2 位作者 刘瑞侠 陈绍宁 胡秀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063-1068,共6页
对原二甲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为染色剂检测植物叶片H2O2的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改良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方法相比,改良后的方法主要是在染色后不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脱色,而用2%戊二醛+4%多聚甲醛溶液对1cm2左右叶片片段进... 对原二甲基联苯胺(3,3-diaminobenzidine,DAB)为染色剂检测植物叶片H2O2的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改良研究。结果表明,与原方法相比,改良后的方法主要是在染色后不用体积分数为95%乙醇脱色,而用2%戊二醛+4%多聚甲醛溶液对1cm2左右叶片片段进行固定,固定24h后用冰冻切片机切成12μm薄片,显微镜下观察并拍照。用改良DAB方法对玉米叶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在水分胁迫4h时,玉米叶片的主脉及叶肉细胞叶绿体上均可观察到H2O2的积累,而原DAB方法观察不到叶肉细胞叶绿体上的H2O2积累。进一步用CeCl3染色的细胞化学方法验证,其结果与改良后的组织化学方法研究结果一致。研究表明,改良后的组织化学方法优于原方法,而且对植物组织中H2O2的化学定位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基联苯胺 检测H2O2 组织化学 方法 改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压裂液的生物酶破胶剂性能评价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英 王亚南 +3 位作者 陈绍宁 陈琛 杨平 梅晓丹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0年第6期68-71,共4页
生物酶破胶剂具有破胶彻底、残渣量少、对地层的伤害小等优点。介绍了适用于高、中高、低温条件的3种生物酶破胶剂,通过室内实验,对生物酶的配伍性、生物酶浓度、瓜胶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对酶活性及破胶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 生物酶破胶剂具有破胶彻底、残渣量少、对地层的伤害小等优点。介绍了适用于高、中高、低温条件的3种生物酶破胶剂,通过室内实验,对生物酶的配伍性、生物酶浓度、瓜胶浓度、pH值、温度等条件对酶活性及破胶效果的影响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该3种生物酶与压裂液添加剂的配伍性好;酶浓度在5~20mg/L、瓜胶浓度在0.2%~1.0%范围内时具有很好的破胶效果;生物酶破胶剂在pH值为5~10、温度为20~120℃范围内,3h可将压裂液黏度降低到5mPa·s以下,达到行业标准;与化学破胶剂相比,生物酶破胶剂用于压裂液,不仅破胶可控,而且破胶后破胶液黏度低、破胶聚合物分子量小、残渣含量少,环境保护性能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酶破胶剂 温度 β-D-半乳糖苷键 黏度 压裂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卫星RNA对黄瓜花叶病毒寄主反应及其在系统寄主中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集双 金波 +4 位作者 覃玥 杜志游 陈绍宁 柴立红 陈子元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81-186,235,共7页
为了解卫星RNA(satRNA)对辅助病毒在系统寄主中的直接影响,将1株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 virus,CMV)的卫星RNA(satRNA)sat-Yi与本身不携带卫星RNA的CMV分离物CNa在体外进行假重组,获得了人工构建的假重组毒株CMV-NY。通过寄主反应... 为了解卫星RNA(satRNA)对辅助病毒在系统寄主中的直接影响,将1株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mosaic virus,CMV)的卫星RNA(satRNA)sat-Yi与本身不携带卫星RNA的CMV分离物CNa在体外进行假重组,获得了人工构建的假重组毒株CMV-NY。通过寄主反应测定、双链RNA分析和全序列分析,显示satYi与CMV-CNa基因组RNA能够稳定共存,经过反复转接也没有发现卫星RNA的序列突变。通过测定CMV-CNa和NY这2个病毒株的寄主反应,发现satRNA-Yi的存在明显延迟了CNa在所有供试寄主中的发病时间,而且明显减弱了其在多数供试寄主上的症状表现,其中在葫芦科植物上表现出减轻症状的效果最明显;用一种新建的核酸玻片杂交方法,定量测定寄主植物中CMV基因组CP基因及卫星RNA的相对含量变化,结果显示:26℃条件下,在接种5、10、15、20、25和30d的心叶烟中,2个毒株的CP基因含量都呈下降趋势,在相应的时间内,NY-CP基因在同一寄主中的含量均低于CNa-CP基因的含量;接种10d,NY与CNa的寄主适应性没有显著差异,二者基因组CP基因在6种寄主植物中的相对含量均为番茄>假酸浆>心叶烟>西葫芦>南瓜>曼陀罗。由此得出以下结论:sat-Yi降低了CMV CP基因在寄主中的含量,且随着接种时间的增加,卫星RNA的影响作用越明显;sat-Yi不改变CMV基因组RNA的寄主适应性,但是通过降低CP基因含量改变其症状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花叶病毒 卫星RNA 假重组 相互作用 定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侵染上海番茄的黄瓜花叶病毒及其卫星RNA的^(32)P分子标记杂交检测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华荣 陈集双 +6 位作者 郭江峰 杜志游 廖乾生 陈燕飞 朱为明 陈绍宁 张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33-437,共5页
2004和2005年夏季,在上海郊区露天栽培的番茄地出现典型的病毒病危害,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分别以32P标记的CMV基因组RNA3部分序列和卫星RNA的cDNA探针对自然感病的番茄叶组织和提纯的病毒粒子中提取的总RNA进行杂交检测,确定以上植... 2004和2005年夏季,在上海郊区露天栽培的番茄地出现典型的病毒病危害,并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分别以32P标记的CMV基因组RNA3部分序列和卫星RNA的cDNA探针对自然感病的番茄叶组织和提纯的病毒粒子中提取的总RNA进行杂交检测,确定以上植物组织和病毒粒子中均具有CMV及卫星RNA。dsRNA分析确定自然感病叶组织中具有典型黄瓜花叶病毒(CMV)基因及其卫星RNA条带。以常规引物对感病植物的总RNA进行RT-PCR扩增,获得CMV RNA3全长克隆,经测序显示该RNA3序列属于CMV亚组Ⅱ;通过在卫星dsRNA两端分别加上15nt的单链DNA接头,以接头互补序列为引物进行扩增获得一个383nt的卫星RNA的全长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显示其与已报道的CMV卫星RNA同源性为72.6%~99.5%,但其3′末端存在多个碱基的突变。根据同位素杂交检测及分子鉴定,CMV及其卫星RNA变异类型在上海自然感病番茄上发生和普遍存在,可能对病害流行和新的症状出现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病毒病 黄瓜花叶病毒 卫星RNA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侵染瓠瓜的两种病毒的互作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谷昊 陈绍宁 +3 位作者 竺锡武 陈集双 应泉盛 王毓洪 《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9-422,共4页
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是侵染葫芦科植物的主要病毒。本研究在三种供试品种的瓠瓜上单独和混合接种ZYMV和CMV,对各处理的病情和病毒积累量进行分析。两种... 小西葫芦黄化花叶病毒(zucch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和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是侵染葫芦科植物的主要病毒。本研究在三种供试品种的瓠瓜上单独和混合接种ZYMV和CMV,对各处理的病情和病毒积累量进行分析。两种病毒在三种瓠瓜供试品种上均表现明显的致病性。ZYMV和CMV的复合侵染加重瓠瓜发病症状,表现为协生作用。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对三种瓠瓜上ZYMV与CMV进行检测并分析了病毒的积累量。结果表明,复合侵染情况下CMV的积累高于单独侵染,与致病性检测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YMV CMV 复合侵染 瓠瓜 ELIS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老化对玉米种子蛋白质组的影响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继红 陈绍宁 +2 位作者 白冰 汤继华 王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32-235,共4页
利用蛋白质单向和双向电泳的方法研究了人工老化处理对玉米种子蛋白质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老化6 d的种子中14,40 kD 2条多肽的含量有显著差异,14 kD多肽在老化1 d即消失,主要存在于子叶和胚根中;而40 kD的多肽在老化的后期消... 利用蛋白质单向和双向电泳的方法研究了人工老化处理对玉米种子蛋白质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老化6 d的种子中14,40 kD 2条多肽的含量有显著差异,14 kD多肽在老化1 d即消失,主要存在于子叶和胚根中;而40 kD的多肽在老化的后期消失,存在于整个胚中.双向电泳发现14(pI 6.2),30(pI 5.8),36(pI 5.5),35(pI 5.5)和22 kD(pI 5.1)多肽的含量在老化6 d的种子中明显减少,40(pI 6.5),29(pI 6.4),15(pI 5.4),21(pI 5.3)和35 kD(pI 5.6)多肽消失,而20(pI 6.5),20 kD(pI 6.7)多肽的含量则显著增加,说明老化的种子蛋白质组发生了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种子 人工老化 蛋白质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细胞壁蛋白质提取方法的改进 被引量:4
14
作者 朱畇昊 陈绍宁 +2 位作者 胡秀丽 叶永忠 王伟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57-559,共3页
以玉米黄化苗的中胚轴为材料,利用盐分级分离细胞壁蛋白质.主要做了2点改进:1)利用超声波破碎植物组织细胞;2)增加苯酚抽提步骤除去可溶性细胞质蛋白、细胞壁蛋白质的回收及脱盐.整个过程不涉及过柱层析和透析步骤,因而缩短了提取时间,... 以玉米黄化苗的中胚轴为材料,利用盐分级分离细胞壁蛋白质.主要做了2点改进:1)利用超声波破碎植物组织细胞;2)增加苯酚抽提步骤除去可溶性细胞质蛋白、细胞壁蛋白质的回收及脱盐.整个过程不涉及过柱层析和透析步骤,因而缩短了提取时间,提高了细胞壁蛋白质的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中胚轴 细胞壁蛋白质 苯酚提取 SDS-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钻井液对致密砂岩储层伤害表征及机理分析——以库车坳陷迪北段阿合组储层为例
15
作者 陈锐 陈绍宁 +4 位作者 梁睿 寇双锋 陶志杰 马斌玉 杜皓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4年第4期104-112,共9页
致密砂岩储层是我国重要的油气接替领域,有着丰富的资源量。但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复杂,在钻完井及开采过程中极易受到伤害,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并最终影响油气的流动和产量。以库车坳陷迪北段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 致密砂岩储层是我国重要的油气接替领域,有着丰富的资源量。但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结构复杂,在钻完井及开采过程中极易受到伤害,导致储层渗透率下降,并最终影响油气的流动和产量。以库车坳陷迪北段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铸体薄片、XRD等测试,在明确砂岩矿物组分、孔渗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的基础上,开展钻井液伤害评价实验,并结合微米CT原位扫描技术,分析钻井液伤害前、后的砂岩孔喉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砂岩平均渗透率为0.92 mD,平均孔隙度为5.84%,孔隙类型以微孔隙为主;钻井液对该储层伤害程度整体偏低,平均伤害率为20.2%。通过机理分析表明,钻井液对储层造成的伤害类型主要为水敏伤害,黏土矿物和砂岩孔喉形态是钻井液对储层造成伤害的主要因素,黏土矿物中的伊/蒙混层含量和储层喉道类型决定了钻井液污染伤害程度。研究结果对于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的高效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致密砂岩 钻井液伤害评价 阿合组 微米CT原位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鸡血藤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优化 被引量:7
16
作者 潘高红 陈绍宁 +2 位作者 许红亮 张淼 梁宗锁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年第4期623-628,共6页
为了优化鸡血藤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过筛目数、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和提取溶剂4个单因素对鸡血藤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L_(9)(3^(4))正交法进行实验获得鸡血藤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影响鸡血藤提取... 为了优化鸡血藤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工艺,采用单因素实验考察过筛目数、提取功率、提取时间和提取溶剂4个单因素对鸡血藤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并通过L_(9)(3^(4))正交法进行实验获得鸡血藤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结果显示:影响鸡血藤提取率的因素大小顺序依次为溶剂、超声功率、提取时间和过筛目数。优化后的最佳提取工艺为鸡血藤粉末过100目筛,体积分数50%的乙醇在300 W下超声提取1.5 h,在此工艺下鸡血藤总黄酮提取率为29.54%,优选所得的工艺稳定可行,提取效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血藤 总黄酮 超声提取法 提取工艺 含量测定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转向暂堵技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17
作者 毛金成 范津铭 +3 位作者 赵金洲 陈绍宁 张文龙 宋志峰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6-81,共6页
介绍了化学转向暂堵技术分别应用于酸化、压裂及酸压施工中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综述了暂堵剂的研究历史以及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几类暂堵剂,包括纤维暂堵剂、颗粒暂堵剂、聚合物交联暂堵剂、吸水膨胀型暂堵剂、泡沫暂... 介绍了化学转向暂堵技术分别应用于酸化、压裂及酸压施工中的工作原理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综述了暂堵剂的研究历史以及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几类暂堵剂,包括纤维暂堵剂、颗粒暂堵剂、聚合物交联暂堵剂、吸水膨胀型暂堵剂、泡沫暂堵剂等。总结了各类暂堵剂在施工时封堵高渗透层的作用机理及存在的优缺点,并对暂堵剂的发展及应用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暂堵剂 暂堵剂分类 复合 暂堵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VES转向酸体系的研制及性能评价 被引量:5
18
作者 毛金成 王晨 +4 位作者 张恒 张文龙 杨小江 赵金洲 陈绍宁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65-69,共5页
针对非均质储层均匀布酸难题,采用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和环氧氯丙烷合成一种依靠酸浓度变黏的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并以其为转向剂构建了VES转向酸体系,研究了酸浓度、温度、剪切速率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并联岩心驱替实验模拟了VE... 针对非均质储层均匀布酸难题,采用芥酸酰胺丙基二甲基叔胺和环氧氯丙烷合成一种依靠酸浓度变黏的黏弹性表面活性剂,并以其为转向剂构建了VES转向酸体系,研究了酸浓度、温度、剪切速率对其流变性能的影响。通过并联岩心驱替实验模拟了VES转向酸在地层中的转向性能。结果表明,在酸液质量分数为3%时,VES转向酸的表观黏度达到峰值,为217 mPa·s。VES残酸体系在120℃、170 s^-1下剪切30 min后,黏度仍可以保持100 mPa·s,具有良好的耐温耐剪切性能。与常规酸相比,VES转向酸能使低渗透岩心的渗透率提高2.35倍,具有良好的转向性能,可同时改造高渗透岩心和低渗透岩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改造 转向酸化 黏弹性表面活性剂 非均质碳酸盐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与股骨头坏死患者病程进展关系及疗效评估价值 被引量:7
19
作者 陈绍宁 魏冰 《广东医学》 CAS 2022年第2期226-230,共5页
目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病程进展关系及对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ONFH患者83例,均接受髓芯减压植骨治疗,根据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评分分为有效组(n=57)与无效组(n=26)。比较... 目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与股骨头坏死(ONFH)患者病程进展关系及对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ONFH患者83例,均接受髓芯减压植骨治疗,根据术后3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量表(HHS)评分分为有效组(n=57)与无效组(n=26)。比较两组基线资料、病程进展[国际骨循环协会(ARCO)分期、髋关节积液分级、骨髓水肿分级]、DCE-MRI参数[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_(ep))、初始时间-浓度曲线下面积(iAUC)],分析DCE-MRI参数与病程进展的相关性,评价ONFH疗效评估影响因素,探讨DCE-MRI对ONFH疗效的评估价值。结果K^(trans)、K_(ep)、iAUC组间比较,无效组>有效组(P<0.05);K^(trans)、K_(ep)、iAUC与ARCO分期、髋关节积液分级、骨髓水肿分级均呈正相关(P<0.05);将ARCO分期、髋关节积液分级、骨髓水肿分级等其他因素控制后,K^(trans)、K_(ep)、iAUC与ONFH治疗无效(HHS评分)显著相关(P<0.05);K^(trans)、K_(ep)、iAUC联合评估ONFH治疗无效的曲线下面积(AUC)优于单一评估,为0.928。结论DCE-MRI参数K^(trans)、K_(ep)、iAUC与ONFH患者病程进展密切相关,采用DCE-MRI检查有望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治疗效果评价提供循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 股骨头坏死 病程进展 疗效 髋关节积液分级 骨髓水肿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英砂在苏里格致密砂岩气藏压裂的适应性 被引量:12
20
作者 寇双锋 陈绍宁 +1 位作者 何乐 廖阔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9年第2期65-70,共6页
苏里格气田最小主应力在43~48 MPa,压裂使用的支撑剂一直都为20/40目中等强度陶粒。为评估石英砂替代陶粒的可行性,利用数值模拟、试井资料分析了裂缝导流能力的需求及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对石英砂选型、石英砂与陶粒混合方式... 苏里格气田最小主应力在43~48 MPa,压裂使用的支撑剂一直都为20/40目中等强度陶粒。为评估石英砂替代陶粒的可行性,利用数值模拟、试井资料分析了裂缝导流能力的需求及现状,在此基础上通过室内实验对石英砂选型、石英砂与陶粒混合方式进行了研究,形成了相应方案并进行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1)当前的裂缝导流能力为130μm2·cm左右,高于I类储层94μm2·cm、Ⅱ类储层65μm2·cm、Ⅲ类储层25μm^2·cm的裂缝导流能力需求,石英砂用于压裂是可行的;(2)20/40目石英砂与陶粒进行均匀混合是较好的支撑剂组合方式,在闭合压力40~50 MPa、铺砂浓度10 kg/m^2时,二者均匀混合比例为1∶0、7∶3、1∶1、3∶7的导流能力是陶粒的20%~46.7%、23.9%~56.7%、46%~74.6%、73%~89.7%;(3)对于Ⅰ类储层石英砂与陶粒混合比例应小于1∶1,Ⅱ类储层石英砂与陶粒混合比例应小于7∶3,Ⅲ类储层可全部采用石英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里格 致密砂岩 气藏 水力压裂 石英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