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红曲糟抗热肽的制备及其对酿酒酵母热激氧化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1
1
作者 林晓婕 苏昊 +5 位作者 梁璋成 陈秉彦 林晓姿 汪少芸 何志刚 李维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49-56,共8页
制备红曲糟抗热肽,研究其对酿酒酵母抵御热激氧化行为的影响。以酿酒酵母热激存活率为指标,筛选蛋白酶,通过抗热肽得率优化酶解条件,对抗热肽进行质谱和抗氧化能力分析,通过磷酸戊糖通路基因表达、胞内辅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 制备红曲糟抗热肽,研究其对酿酒酵母抵御热激氧化行为的影响。以酿酒酵母热激存活率为指标,筛选蛋白酶,通过抗热肽得率优化酶解条件,对抗热肽进行质谱和抗氧化能力分析,通过磷酸戊糖通路基因表达、胞内辅酶、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以及活性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分析,从抗氧化角度探索抗热肽对酿酒酵母的热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红曲糟抗热肽最佳酶解工艺为:红曲糟蛋白和水固液比1∶10(m/m)、复合蛋白酶酶解、温度50℃、时间3 h、加酶量3000 U/g、pH 8.5,该条件下抗热肽得率62.44%,酿酒酵母热激存活率73.97%,较纯水组提高了22.76%。序列鉴定表明,丰度前20的肽段中16条肽段的疏水氨基酸占比50%以上。抗热肽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半数清除量为4.53 mg/mL,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阳离子自由基半数清除量为1.82 mg/mL,具有抗氧化活性。同时,抗热肽通过上调磷酸戊糖途径的基因表达量,提升NADH激酶活性,促进还原型辅酶II的转化,使GSH含量提高4.74倍,胞内ROS水平与热激前酿酒酵母基本保持一致,从而有效提高了酿酒酵母抵御热激氧化胁迫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糟 抗热肽 热激氧化 酿酒酵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微化笋膳食纤维改善酸乳货架期乳清析出的作用机制
2
作者 陈秉彦 郭晓菲 +2 位作者 林晓姿 李维新 何志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6期10-18,共9页
为明确纳微化笋膳食纤维(nanosized bamboo dietary fiber,NBDF)对凝固型酸乳货架期乳清析出的影响,采用多元复合纳微化改性对笋膳食纤维进行降解,研究不同粒径NBDF的乳润湿性,解析乳润湿性最优的NBDF对酸乳货架期乳清析出的抑制机制。... 为明确纳微化笋膳食纤维(nanosized bamboo dietary fiber,NBDF)对凝固型酸乳货架期乳清析出的影响,采用多元复合纳微化改性对笋膳食纤维进行降解,研究不同粒径NBDF的乳润湿性,解析乳润湿性最优的NBDF对酸乳货架期乳清析出的抑制机制。结果表明:笋膳食纤维经超声-压热-酶解改性后形貌由块状转变为丝状,经高能机械球磨后微纤丝断裂形成纳米团簇状;NBDF的乳润湿性随粒径减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粒径10~30μm的微纤丝与乳体系间润湿性最强;进一步研究发现,添加9 g/L NBDF(粒径10~30μm)可提高凝固型酸乳凝胶的振荡稳定性,且经28 d货架期后的凝固型酸乳乳清析出率为5.84%,仅为未添加NBDF组的57.87%,这与NBDF能有效提高乳体系的束缚水比例(提高41.4%)、改善酪蛋白凝胶网络结构,并提高其涂布性使发酵酸乳形成细小、均匀的乳清孔隙通道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笋 纳米膳食纤维 酸乳 乳清析出 凝胶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酸钠-纳米纤维素胶粒对乳酸菌胃肠液耐受性的影响 被引量:5
3
作者 陈秉彦 林晓姿 +3 位作者 李维新 林晓婕 郑宝东 何志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79-185,共7页
为提高海藻酸钠胶粒对乳酸菌在胃肠液中的保护作用,分别利用豆渣纤维素纳米微纤丝与纤维素纳米微晶协同钙离子交联海藻酸钠包埋乳酸菌制备载菌海藻酸钠-纳米纤维素胶粒,并对海藻酸钠-纳米纤维素胶粒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 为提高海藻酸钠胶粒对乳酸菌在胃肠液中的保护作用,分别利用豆渣纤维素纳米微纤丝与纤维素纳米微晶协同钙离子交联海藻酸钠包埋乳酸菌制备载菌海藻酸钠-纳米纤维素胶粒,并对海藻酸钠-纳米纤维素胶粒进行微观结构观察、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低频氢谱核磁共振分析,同时测定载菌海藻酸钠-纳米纤维素胶粒胃肠消化前后的活菌数量,研究海藻酸钠-纳米纤维素胶粒对乳酸菌胃肠液耐受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纤维素可提高海藻酸钠胶粒的包埋率并减少胶粒表面的孔隙结构,纳米微纤丝较纳米微晶能更好地改善海藻酸钠体系的氢键结合能力,促进海藻酸钠分子链与Ca2+间形成盐桥,强化凝胶体系的网络结构,从而提高海藻酸钠胶粒的机械强度。进一步研究发现,海藻酸钠-纳米微纤丝胶粒经胃肠液消化后活菌数下降1.51(lg(CFU/g)),显著低于纳米微晶组(2.16(lg(CFU/g)))以及海藻酸钠组(2.99(lg(CFU/g)))(P<0.05)。综上,纳米微纤丝可作为强化海藻酸钠载体的优良壁材提高乳酸菌的胃肠道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藻酸钠 纤维素 纳米微纤丝 纳米微晶 益生菌 模拟胃肠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能机械处理方法对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陈秉彦 林晓姿 +3 位作者 李维新 林晓婕 郑宝东 何志刚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32-36,44,共6页
为比较高能机械处理方法对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改性作用,本文分别采用振荡球磨与微射流均质技术对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微细化处理,研究了两种方法对膳食纤维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膳食纤维经球磨与微射流处理后,... 为比较高能机械处理方法对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改性作用,本文分别采用振荡球磨与微射流均质技术对大豆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微细化处理,研究了两种方法对膳食纤维结构及理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大豆膳食纤维经球磨与微射流处理后,颗粒分别呈现弥散状形态与丝簇状形态,平均粒径为28.06、7.34μm,为未处理组的22.83%、5.97%;微射流均质可降解大豆膳食纤维的晶体结构,相对结晶度由40.98%下降为3.16%,并形成具有较多分子间氢键的纤维丝簇,属于无定形的β-纤维素晶体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现,微射流均质比较球磨处理能明显提高大豆膳食纤维的持水率与持油率,分别为未处理组的2.96、2.48倍。纤维素微纤丝水凝胶具有更高的振荡稳定性,tanδ为空白样的20.73%,这可能与微纤丝较强的成氢键能力以及形态上缠绕形成较大的空间位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机械处理 豆不溶性膳食纤维 微射流均质 振动球磨 微纤丝 晶体结构 流变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莲子生理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5
作者 曾绍校 陈秉彦 +1 位作者 郭泽镔 郑宝东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10-2114,共5页
莲子是睡莲科莲属(Nelumbo nucifere Gaertn)植物的种子,在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各国莲子作为一种功能食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莲子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潜在的药用价值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莲子的生理活性及功效成分,以期为... 莲子是睡莲科莲属(Nelumbo nucifere Gaertn)植物的种子,在中国、印度及东南亚各国莲子作为一种功能食品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近年来,由于莲子具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潜在的药用价值而备受关注,本文综述了莲子的生理活性及功效成分,以期为莲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 药用价值 生理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原胶协同干热变性对紫薯淀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曾绍校 刘匀昀 +2 位作者 陈秉彦 苏晓芳 郑宝东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42-48,共7页
为开发强度高、透明度好且阻水能力优的可食性淀粉膜,本试验添加黄原胶对紫薯淀粉进行干热变性处理,研究其产物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原胶协同干热变性处理后的紫薯淀粉颗粒略微膨胀,大小不均一且发生粘连现象;糊化起始温度略有降低,... 为开发强度高、透明度好且阻水能力优的可食性淀粉膜,本试验添加黄原胶对紫薯淀粉进行干热变性处理,研究其产物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黄原胶协同干热变性处理后的紫薯淀粉颗粒略微膨胀,大小不均一且发生粘连现象;糊化起始温度略有降低,峰值黏度与终值黏度均升高,热稳定性提高;淀粉糊的冻融稳定性显著提高,溶解度和膨胀度降低,且透明度有所降低;淀粉糊的流变曲线表现为逆时针环状,屈服应力明显增大,其形成的凝胶呈现固体特征,储能模量G'增加,剪切结构恢复力显著提高;淀粉属C-型晶体,干热处理前后淀粉的X-射线衍射图谱无明显变化,但干热变性处理使淀粉结晶度增大。因此,添加黄原胶对紫薯淀粉进行干热变性,可使产物的特性发生明显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热变性 紫薯淀粉 黄原胶 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原纤维蛋白与鱼糜凝胶特性相关性概述 被引量:13
7
作者 张怡 陈秉彦 +4 位作者 曾红亮 郭泽镔 黄志伟 常青 郑宝东 《亚热带农业研究》 2016年第1期13-24,共12页
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特性是鱼糜制品重要的功能特性,是形成鱼糜制品独特的质构、保水性以及感官的决定因素。综述了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形成的机制及凝胶劣化的机理,着重论述了肌原纤维蛋白形成良好凝胶的影响因素。鉴于肌原纤维蛋白在鱼糜... 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特性是鱼糜制品重要的功能特性,是形成鱼糜制品独特的质构、保水性以及感官的决定因素。综述了肌原纤维蛋白凝胶形成的机制及凝胶劣化的机理,着重论述了肌原纤维蛋白形成良好凝胶的影响因素。鉴于肌原纤维蛋白在鱼糜加工中仍具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提出了以下研究思路:(1)探讨肌动蛋白在鱼糜加工中的构象变化及保留程度;(2)找寻控制内源性蛋白酶活性的有效方法;(3)开展研究多种外源添加物对肌原纤维蛋白的协同凝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机制 凝胶劣化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毒理学动物实验教学中学生恐惧心理的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曾绍校 陈秉彦 +3 位作者 庄玮婧 郑明静 张宁宁 郑宝东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第43期262-265,共4页
食品毒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动物实验则是食品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手段,在动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因为恐惧而无法完成实验的情况。为此,本文采用问卷形式对福建农林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调查... 食品毒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而动物实验则是食品毒理学评价的主要手段,在动物实验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学生因为恐惧而无法完成实验的情况。为此,本文采用问卷形式对福建农林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学生在动物实验中的恐惧心理,以帮助学生克服恐惧,增强实验操作技能,同时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理动物实验 问卷调查 恐惧心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及其结构性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22
9
作者 贾祥泽 陈秉彦 +2 位作者 赵蓓蓓 郑宝东 郭泽镔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76-284,共9页
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赋予淀粉抗消化、包埋有益脂质、改善食品质地等优良特性,同时还可以调控淀粉的糊化、老化等性质,已逐渐成为淀粉改性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国内外主流及新... 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的形成赋予淀粉抗消化、包埋有益脂质、改善食品质地等优良特性,同时还可以调控淀粉的糊化、老化等性质,已逐渐成为淀粉改性领域的研究热点。文中综述了近年来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的研究进展,概括了国内外主流及新兴的制备方法,探讨了复合物的结构性质、形成机理,并介绍了复合物对淀粉理化和功能特性的影响,最后展望了其在食品行业中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链淀粉-脂质复合物 结构 制备 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菌联合酿酒酵母发酵对龙须菜多糖结构特征及抗氧化性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秉彦 林晓姿 +2 位作者 李维新 杨超 何志刚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07-115,147,共10页
为明确微生物发酵对龙须菜浆液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改善效果,以期为龙须菜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采用乳酸菌副干酪乳杆菌亚种RP38与酿酒酵母JJ4复合发酵龙须菜浆液,利用色谱及光谱分析技术解析了龙须菜多糖的结构变化,考察了发酵... 为明确微生物发酵对龙须菜浆液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的改善效果,以期为龙须菜的高值化利用提供理论参考。采用乳酸菌副干酪乳杆菌亚种RP38与酿酒酵母JJ4复合发酵龙须菜浆液,利用色谱及光谱分析技术解析了龙须菜多糖的结构变化,考察了发酵前后浆液多糖的自由基清除能力。研究结果表明,龙须菜经发酵后浆液多糖质量分数由0.30%提高至0.79%,其中硫酸酯多糖质量分数由0.03%提高至0.12%。多糖的凝胶渗透色谱及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发酵不改变龙须菜多糖的官能基团,但可降解龙须菜多糖分子质量,进而使其结构暴露出更多的硫酸酯基团。核磁共振扫描发现,硫酸酯多糖的硫酸酯主要分布在半乳糖的C-6位,微生物发酵并不改变硫酸酯在糖链上的分布位置,但可以提高硫酸酯的含量。进一步研究发现,发酵后的龙须菜浆液多糖的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了5.3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提高了32.12%。龙须菜浆液发酵后多糖抗氧化活性提高可能与生成更强给氢能力的小分子多糖以及硫酸酯基团暴露量增多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酸菌 酵母菌 龙须菜 发酵 抗氧化 多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酿酒酵母菌剂等温干燥曲线及其存活率干燥动力学
11
作者 梁璋成 苏昊 +3 位作者 陈秉彦 林晓姿 窦芳娇 何志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612-1618,共7页
【目的】为高活力酿酒酵母直投式发酵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酿酒酵母JH301为研究对象,采用沸腾炉热风干燥技术制备菌剂,研究不同温度下酿酒酵母沸腾炉热风干燥过程水分含量、菌存活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建立酿酒酵母菌... 【目的】为高活力酿酒酵母直投式发酵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方法】以酿酒酵母JH301为研究对象,采用沸腾炉热风干燥技术制备菌剂,研究不同温度下酿酒酵母沸腾炉热风干燥过程水分含量、菌存活率的变化及其相关性,建立酿酒酵母菌剂等温干燥曲线及其存活率干燥动力学模型,并采用核磁共振技术考察酵母菌沸腾炉热风干燥过程水分迁移分布规律。【结果】(1)酿酒酵母菌剂沸腾炉热风干燥过程等温干燥曲线符合Henderson指数函数模型M=a×EXP(b×T),a、b均为与干燥温度W相关的常数。(2)随着干燥过程菌剂水分含量的下降,菌存活率呈先平缓下降后快速下降趋势,存在菌存活率拐点水分阈值。在拐点水分阈值前后,菌存活率干燥动力学模型分别符合模型y前=a前x+b前、y后=a后x+b后,a、b均为与温度(W)相关的常数。y前与y后的交叉点即为菌存活率拐点水分阈值,菌存活率拐点水分阈值与干燥温度呈正相关,菌存活率与细胞结合水的逃逸速率呈负相关。(3)菌存活率拐点水分阈值的最低干燥温度理论值为41.2℃。通过对模型参数预测与验证,适宜的干燥温度为42℃,时间为20 min,菌剂水分含量为(5.24±0.12)%,菌存活率可达(48.24±0.15)%。【结论】通过调控热风干燥过程酿酒酵母结合水的逃逸速率,可提高菌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酿酒酵母菌剂 菌存活率 水分阈值 沸腾炉热风干燥 水分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泡菜货架期质构品质的钠钙比调控机制
12
作者 陈秉彦 林晓姿 +2 位作者 李维新 窦芳娇 何志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3期187-193,共7页
为明确海带泡菜货架期质构品质的钠钙比调控机制,以期为外源性钙盐改善货架期海带泡菜的质构品质提供理论指导。研究体系发酵酸度及钠钙比对海带泡菜低温(4℃)货架期质构品质的影响,并解析货架期海带凝胶水分分布及钙盐桥结构的演替变... 为明确海带泡菜货架期质构品质的钠钙比调控机制,以期为外源性钙盐改善货架期海带泡菜的质构品质提供理论指导。研究体系发酵酸度及钠钙比对海带泡菜低温(4℃)货架期质构品质的影响,并解析货架期海带凝胶水分分布及钙盐桥结构的演替变化。结果表明,海带泡菜的硬度随着发酵酸度的升高呈现下降趋势,而乳酸钙有效减缓了海带泡菜的硬度变化,当体系钠钙比为1.5∶1时,海带泡菜经低温货架6个月的硬度保持率相比对照组提高了92.8%。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与低频氢谱核磁共振分析结果显示,乳酸钙减轻了发酵酸引起的海带组织形态破坏,抑制了货架期细胞束缚水向自由水迁移。当体系钠钙比为2∶1时,海带泡菜货架6个月后的自由水比例仅增加10.29个百分点;钙离子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显示,乳酸钙强化海带泡菜货架期质构品质的作用机制可能与体系钠钙比于2∶1或1.5∶1条件下形成稳定的钙盐桥结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微生物发酵 乳酸钙 质构品质 钙盐桥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枪鱼蒸煮液蛋白营养评价及其功能特征氨基酸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吴羽茜 陈秉彦 +2 位作者 林晓姿 林河通 何志刚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478-1484,共7页
【目的】明确金枪鱼蒸煮液蛋白的营养结构及功能特征氨基酸组成,为开发金枪鱼蒸煮液蛋白活性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及液质联用色谱法、全自动氨基酸解析金枪鱼蒸煮液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及氨基酸组成,评价其营养价值及... 【目的】明确金枪鱼蒸煮液蛋白的营养结构及功能特征氨基酸组成,为开发金枪鱼蒸煮液蛋白活性肽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采用液相色谱法及液质联用色谱法、全自动氨基酸解析金枪鱼蒸煮液蛋白的分子质量分布及氨基酸组成,评价其营养价值及潜在活性功能。【结果】金枪鱼蒸煮液蛋白与固形物比为76%,以酸溶性蛋白为主,分子质量<1000 Da肽组分达到83.26%;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为20.64、生物价为10.80;游离氨基酸仅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7.86%;羟脯氨酸的含量占总蛋白的3.29%,占总氨基酸含量的7.16%,且羟脯氨酸主要以蛋白肽形式存在,占羟脯氨酸的63.83%。具有ACE抑制活性的特征氨基酸占比为19.63%,具抗黄嘌呤氧化酶活性的特征氨基酸占比为9.71%,促成骨细胞增殖活性的特征氨基酸占比为27.27%,且促成骨细胞增殖功能与蛋白浓度密切相关。【结论】金枪鱼蒸煮液的蛋白主要为胶原蛋白小分子肽,具有较好的促成骨细胞增殖功能活性和抗氧化活性、ACE抑制活性、抗黄嘌呤氧化酶活性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枪鱼 蛋白肽 营养评价 氨基酸 功能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tructural, Pasting,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Ultra-high Pressure-treated Lotus Seed Starch 被引量:3
14
作者 郭泽镔 陈秉彦 +2 位作者 卢旭 曾绍校 郑宝东 《Chinese Journal of Structural Chemistry》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4期647-653,共7页
Lotus seed starch (15%, w/w) was subjected to ultra-high pressure (UHP) at 500 MPa for 10~60 min. The effects of UHP on the structural, pasting,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starch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olid-stat... Lotus seed starch (15%, w/w) was subjected to ultra-high pressure (UHP) at 500 MPa for 10~60 min. The effects of UHP on the structural, pasting, and thermal properties of starch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olid-state 13C CP/MAS NMR, 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 (DSC), HPSEC-MALLS-RI, and a rapid visco analyzer. The 13C CP/MAS NMR results revealed a reduction in the relative crystallinity and peak intensity of the crystalline state with increasing the UHP time.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native starch was 1.433 × 107 Da,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UHP-treated starch. Viscograms of UHP-treated starch revealed an increase in paste viscosity, peak time, and pasting temperature and a reduction in breakdown and setback viscosity compared to the native starch. Furthermore, the DSC results showed a reduction in gelatinization temperature and gelatinization enthalpy with increasing the UHP ti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otus seed Starch ultra-high pressure molecular weights pasting properties thermal propertie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处理对莲子淀粉理化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8
15
作者 陈秉彦 郭泽镔 +3 位作者 许丽宾 张帅 郑宝东 曾绍校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213-219,共7页
为探讨微波处理对莲子淀粉的改性作用,本文利用微波工作站对莲子淀粉进行加热处理,观察预处理后的淀粉颗粒形态变化、后期糊化过程中直链淀粉溶出量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30%的莲子淀粉乳经不同微波功率处理后,其颗粒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 为探讨微波处理对莲子淀粉的改性作用,本文利用微波工作站对莲子淀粉进行加热处理,观察预处理后的淀粉颗粒形态变化、后期糊化过程中直链淀粉溶出量和流变特性,结果表明,30%的莲子淀粉乳经不同微波功率处理后,其颗粒形态未发生明显变化,仍呈现光滑的椭球状;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强,颗粒间出现了明显的聚集粘结行为,颗粒的平均粒径最大值可达26.37μm,为原淀粉2.15倍,同时淀粉颗粒晶区比例增大,995/1024吸收峰比值由0.89上升至0.99;经微波处理后的莲子淀粉,其淀粉糊的直链淀粉溶出量由120mg/g下降至87.89mg/g,淀粉糊触变性、流变粘度及弹性模量也均有降低。这说明微波处理可促使莲子淀粉拥有更紧密的晶区结构,并在后期的糊化过程中,对淀粉颗粒膨胀可能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造成直链淀粉溶出量减少,从而导致淀粉糊流变特性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淀粉 微波 改性 糊化 流变特性
原文传递
莲子低聚糖快速制备工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卢旭 陈秉彦 +3 位作者 张怡 李湟 简叶叶 郑宝东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6-104,共9页
以速冻鲜莲为原料,通过薄层色谱法确定最优流动相。采用中压制备色谱,分别研究流动相流速、莲子低聚糖上样浓度对低聚糖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各单一组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分离条件是:以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 以速冻鲜莲为原料,通过薄层色谱法确定最优流动相。采用中压制备色谱,分别研究流动相流速、莲子低聚糖上样浓度对低聚糖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电喷雾-质谱(ESI-MS)分析各单一组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分离条件是:以乙酸乙酯-无水乙醇-水-氨水(体积比为9∶11∶8∶0.9)为流动相,流速25 m L/min,上样质量浓度0.4g/m L。通过ESI-MS法检测的莲子低聚糖组分3,4,5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42,504和6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莲子低聚糖 薄层色谱 中压制备色谱 电喷雾质谱(ESI-MS) 分离纯化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