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混凝剂与高分子絮凝剂联合投加去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益滨 何超 孔杨勇 《科技视界》 2012年第14期10-11,共2页
通过混凝剂与高分子絮凝剂联合投加去浊试验研究,并进行分析。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混凝剂与高分子絮凝剂联合投加有更低的出水余浊,相比简单无机混凝剂,高分子无机混凝剂与高分子絮凝剂联合投加的效果。
关键词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最佳投药量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中人文素质教育渗透途径研究
2
作者 陈益滨 《科技信息》 2012年第35期I0010-I0010,I0022,共2页
探寻在高职专业课程体系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是解决当前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困境的重要手段。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在专业课程开发中和专业考核中,如何设置人文素质教育的渗透途径,是实现学生人文素质提高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高职 专业课程体系 人文素质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的最佳投药量试验及其结果分析
3
作者 陈益滨 《科技信息》 2009年第23期37-37,25,共2页
通过两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PAC、PAFc的最佳投药量试验,并就其最佳投药量进行分析。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对于试验原水,在相同的投加量下,PAFC去除浊度的能力比PAC强;原水浊度50-400NTU时的混凝的关键在于提高颗粒粘附的概率。
关键词 无机高分子混凝剂 最佳投药量 浊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密度网状絮凝澄清装置的净水机理及试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张莉平 陈益滨 +4 位作者 林育君 方晞 王莲伟 魏志清 韩昌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3-45,共3页
指出了高密度网状絮体的形成、特性及其净化水质的效果;高密度网状絮凝澄清装置运用高密度网状絮体的特点,按推流式反应器原理设计,既重视混合阶段要求剧烈快速搅拌,又兼顾絮凝接触反应阶段微涡旋的水流条件。试验证明,本装置稳定状态... 指出了高密度网状絮体的形成、特性及其净化水质的效果;高密度网状絮凝澄清装置运用高密度网状絮体的特点,按推流式反应器原理设计,既重视混合阶段要求剧烈快速搅拌,又兼顾絮凝接触反应阶段微涡旋的水流条件。试验证明,本装置稳定状态下运行时,出水浊度在3NTU以下,最低达1.96NTU;CODMn、氨氮(NH4+-N)、NO2--N分别稳定在3、0.5、0.0072mg·L-1以下;UV254去除率稳定在60%以上,最高可达95.6%。PAFC+HPAM联合投加的效果比PAC+HPAM联合投加的效果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密度网状絮体 吸附架桥 推流式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综合评价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5
作者 李进 陈益滨 +1 位作者 师伟 梁煦枫 《地下水》 2006年第2期4-5,22,共3页
将模糊数学应用于水质评价中。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建立和确定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等模糊集合,进行环境评价。选择咸阳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对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验证。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可用于环境质... 将模糊数学应用于水质评价中。模糊综合评价法通过建立和确定因子集、评价集、隶属函数和权重集等模糊集合,进行环境评价。选择咸阳市地表水环境质量对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验证。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说明模糊综合评价法可用于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综合评价 水环境质量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经济模式下铜川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
6
作者 方晞 陈益滨 林育君 《水利经济》 2006年第4期67-69,共3页
在环境负荷不变条件下,运用控制方程求得的万元产值用水量无法满足循环经济的需求。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及方法分析铜川市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结果表明:铜川市需通过有关技术革新和采取节水措施,进一步降低万元产值用水量,并建设相应的雨... 在环境负荷不变条件下,运用控制方程求得的万元产值用水量无法满足循环经济的需求。根据循环经济的理念及方法分析铜川市水资源供给与需求。结果表明:铜川市需通过有关技术革新和采取节水措施,进一步降低万元产值用水量,并建设相应的雨水和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才能实现循环经济模式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 循环经济 万元产值用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宾馆中水回用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林育君 张莉平 陈益滨 《工业安全与环保》 2006年第6期18-20,共3页
宾馆中水回用是城市污水资源化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针对宾馆污水水质特点,就中水回用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合工程实例,对宾馆中水回用从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推广... 宾馆中水回用是城市污水资源化的一部分,但是目前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针对宾馆污水水质特点,就中水回用对人体健康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讨论。结合工程实例,对宾馆中水回用从社会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推广宾馆中水回用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宾馆 中水 效益 可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压冻融循环下亚氯盐渍土融陷特性试验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长江 李琼 +2 位作者 陈益滨 张远芳 张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63-167,共5页
亚氯盐渍土的融陷性广泛影响着新疆公路基础建设。为研究亚氯盐渍土的融陷特性,以冻融循环为前提,采用固结仪杠杆加压法,研究含水率、干密度和上覆轴压对罗布泊亚氯盐渍土融陷系数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亚氯盐渍土融陷系数随冻融循环... 亚氯盐渍土的融陷性广泛影响着新疆公路基础建设。为研究亚氯盐渍土的融陷特性,以冻融循环为前提,采用固结仪杠杆加压法,研究含水率、干密度和上覆轴压对罗布泊亚氯盐渍土融陷系数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亚氯盐渍土融陷系数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随含水率、上覆轴压增大而增大;随干密度增大而减小。亚氯盐渍土冻融循环5次后融陷系数趋于固定值2. 53%,压力小于50 k Pa时,融陷系数增长速率较快;压力大于50 k Pa时,融陷系数增长速率逐渐减慢。研究成果可为分析亚氯盐渍土融陷机理和公路融陷病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氯盐渍土 冻融循环 融陷特性 上覆轴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道输煤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1
9
作者 于新胜 陈益滨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4,共4页
总结了国内外输煤管道的发展历史和运行概况,基于美国黑迈撒输煤管道和中国神渭输煤管道等工程实例,从技术应用角度出发,介绍了国内外输煤管道的系统组成、流变特性关键技术参数、防沉降技术、测控系统技术等关键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 总结了国内外输煤管道的发展历史和运行概况,基于美国黑迈撒输煤管道和中国神渭输煤管道等工程实例,从技术应用角度出发,介绍了国内外输煤管道的系统组成、流变特性关键技术参数、防沉降技术、测控系统技术等关键技术在工程实际中的应用现状。结合已建管道特点,提出了理论、实验、材料、设备、管理等技术在输煤管道中的发展及其应用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煤管道 工艺系统 流变性 防沉降 输煤技术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尺寸设备冻融循环次数对天然盐渍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刘长江 张震 +2 位作者 张灵通 张远芳 陈益滨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 2019年第1期73-76,共4页
为研究天然盐渍土的抗剪强度,针对罗布泊地区亚硫酸和亚氯盐渍土,应用大尺寸冻融循环设备进行多次冻融循环试验,考察冻融循环次数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试验表明:亚硫酸盐渍土黏聚力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有减小趋势,内摩擦角随土柱高度... 为研究天然盐渍土的抗剪强度,针对罗布泊地区亚硫酸和亚氯盐渍土,应用大尺寸冻融循环设备进行多次冻融循环试验,考察冻融循环次数对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试验表明:亚硫酸盐渍土黏聚力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有减小趋势,内摩擦角随土柱高度表现为"3"型曲线规律,且冻融次数越大其值越小;亚氯盐渍土黏聚力随土柱高度表现为"反S"分布规律,内摩擦角随土柱高度呈现"3"型曲线规律,且冻融次数越大其值越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冻融循环 盐渍土 抗剪强度 黏聚力 内摩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锅炉煤粉仓给粉电动机跳闸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
11
作者 宋红利 秦艳文 +1 位作者 师文洪 陈益滨 《河北电力技术》 2011年第3期24-25,共2页
介绍锅炉煤粉仓12台给粉电动机全部跳闸的故障情况,通过对DCS追忆分析和双回路电源互投模拟试验验证,认为给粉电动机供电回路接触器跳闸时间滞后于备用电源自投时间是导致给粉电动机全部跳闸的原因,并提出改造给粉电源控制回路、更换给... 介绍锅炉煤粉仓12台给粉电动机全部跳闸的故障情况,通过对DCS追忆分析和双回路电源互投模拟试验验证,认为给粉电动机供电回路接触器跳闸时间滞后于备用电源自投时间是导致给粉电动机全部跳闸的原因,并提出改造给粉电源控制回路、更换给粉电动机控制接触器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锅炉 煤粉仓 给粉电动机 跳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粒径对甲烷吸附性能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康毅力 陈益滨 +2 位作者 李相臣 游利军 陈明君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2-279,共8页
为了研究粒径对页岩吸附甲烷的作用机理,分别制成粒径范围为1700~3 350μm、850~1000μm、180~250μm和106~131μm的4种样品,开展了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实验,根据Langmuir吸附理论并拟合实验结果获得了不同粒径下的吸附参数,分析基于粒径... 为了研究粒径对页岩吸附甲烷的作用机理,分别制成粒径范围为1700~3 350μm、850~1000μm、180~250μm和106~131μm的4种样品,开展了高温高压等温吸附实验,根据Langmuir吸附理论并拟合实验结果获得了不同粒径下的吸附参数,分析基于粒径作用下的孔隙连通性、比表面积和粗糙度对吸附能力的影响,并探讨页岩吸附的粒径敏感性。结果表明:随页岩粒径减小,甲烷吸附量增加,Langmuir体积呈现出先急剧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粒径从1700~3350μm减小至180~250μm,中孔体积增加了72.46倍,直径小于5nm孔隙的孔容贡献率从57.94%增至80.36%,比表面积贡献率从74.34%增至92.85%。结论认为:①粒径随颗粒碾碎减小,改善了孔隙连通性,减少了吸附阻碍,优化了甲烷分子的传质吸附路径,提高了吸附速率;②粒径越小,被包裹的闭孔暴露出来,2~5nm的中孔数量增加,孔隙体积和比表面积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甲烷分子提供了更大的吸附空间;③粒径减小增强了孔隙表面的粗糙程度,贡献了比表面积的同时也使得颗粒中的有机质和黏土矿物一定程度地暴露出来,增加了更多的高能吸附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页岩 四川盆地 粒径 吸附性能 比表面积 粗糙度 吸附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