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肝星状细胞简便分离法及鉴定
1
作者 陈玲肖 李兰兰 +1 位作者 马炬明 王驹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125-128,共4页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经济、稳定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分离方法,为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取符合标准的雄性SD大鼠,体重约400-450g,行肝脏门静脉插管,灌洗肝脏后,先后采用链酶蛋白酶、Ⅳ型... 目的:介绍一种简便、经济、稳定的大鼠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分离方法,为肝纤维化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取符合标准的雄性SD大鼠,体重约400-450g,行肝脏门静脉插管,灌洗肝脏后,先后采用链酶蛋白酶、Ⅳ型胶原酶、DNA酶I灌注,消化肝脏制成细胞悬液,20%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得到原代HSC。Desmin及α—SMA抗体免疫组化鉴定纯度。结果:HSC得率2×10^7/每肝,细胞存活率及纯度达95%以上。结论:该法简便、经济,细胞得率和纯度稳定,是一种实用的大鼠HSC分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D大鼠 肝星状细胞 细胞分离技术 原代培养 细胞活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调控肝星状细胞治疗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陈玲肖 宋水川 马炬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15年第9期1623-1625,共3页
肝纤维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各种致病因子导致肝内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引起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较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常规的内科保肝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较高。目前原位肝移植仍是治... 肝纤维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是各种致病因子导致肝内结缔组织的异常增生,引起肝内弥漫性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的病理过程,较多慢性肝脏疾病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常规的内科保肝治疗效果不佳,病死率较高。目前原位肝移植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最有效的措施,但由于缺乏供体、费用昂贵、并发症多、免疫排斥等因素,使这一治疗方法较难得到推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具有多向分化的潜能,多项研究表明,BMSCs能有效逆转肝纤维化,对肝组织的损伤和修复有显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肝纤维化 细胞治疗 细胞调控 慢性肝脏疾病 细胞外基质 终末期肝病 原位肝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支气管活检 刷检 灌洗 毛刷液基术后痰检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3
作者 丁勇敏 陈玲肖 +2 位作者 孙超敏 俞哲燕 谢欢 《浙江临床医学》 2017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探讨联合支气管活检、刷检、灌洗、毛刷液基、术后痰检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肺癌的82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支气管活检、毛刷刷检、灌洗液、毛刷液基、术后痰检5种不同取材方法单一及联合取材对肺癌的... 目的探讨联合支气管活检、刷检、灌洗、毛刷液基、术后痰检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病理检查结果最终确诊为肺癌的82例患者进行分析,比较支气管活检、毛刷刷检、灌洗液、毛刷液基、术后痰检5种不同取材方法单一及联合取材对肺癌的检出率。结果支气管活检、毛刷刷栓、灌洗液、毛刷液基、术后痰检单一取材的阳性率分别74.4%,54.9%,36.6%,43.9%,2.4%,联合5种取材方法可提高电子支气管镜诊断的阳性率(93.9%)且检出率显著高于单一取材方法(P〈O.01)。结论电子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联合支气管活检、刷检、灌洗、毛刷液基、术后痰检可以提高电子支气管镜对肺癌的诊断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支气管活检 刷检 灌洗 毛刷液基 术后痰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无血清培养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兰兰 马炬明 陈玲肖 《中国现代医生》 2013年第27期85-87,F0003,共4页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的体外无血清培养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的方法。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分离hUCMSCs,在无血清干细胞培养体系下培养扩增,进行形态学观察,CCK-8法分析细胞生长曲线,...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的体外无血清培养扩增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的方法。方法利用酶消化法分离hUCMSCs,在无血清干细胞培养体系下培养扩增,进行形态学观察,CCK-8法分析细胞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抗原表达及细胞周期,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分化。结果 hUCMSCs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形态,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CD29、CD44、CD90、CD105均呈阳性表达,而CD34、CD45呈阴性表达。3周可诱导分化为脂肪细胞和成骨细胞。结论利用酶消化法和无血清的培养体系能够快速分离培养出大量hUCMSCs,该方法扩增得到的间充质细胞具备稳定的细胞标记物和生长状态,可用于各种治疗的临床试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充质干细胞 脐带 无血清培养液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与鉴定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兰兰 陈玲肖 马炬明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1期7-10,共4页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并进行成脂... 目的建立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体外分离培养方法。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法分离培养BMSCs,进行形态学观察,绘制生长曲线,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标志物,并进行成脂、成骨分化诱导。结果获取的BMSCs形态呈均一成纤维细胞样,并呈集落样生长。生长曲线呈S形,细胞周期显示86.02%P3代细胞为G0/G1期,保持活跃的扩增能力。BMSCs高表达CD44、CD90、低表达CD34、CD45。成脂诱导21 d后,可见细胞的胞浆内出现大量红染脂滴。成骨诱导21 d后,可见大量橘红色矿化结节形成。结论全骨髓贴壁培养法可成功有效地分离培养BMS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全骨髓贴壁法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蛋白-D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高分辨率CT分型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周立红 丁勇敏 +4 位作者 陈玲肖 俞哲燕 王洁 孙超敏 应洁 《浙江临床医学》 2023年第2期219-221,共3页
目的 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不同表型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23例稳定期COPD患者于1周内完成HRCT与肺功能检查,同时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SP-D含量,完成临床症状评分(内容包括:性... 目的 探讨血清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高分辨率CT(HRCT)不同表型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123例稳定期COPD患者于1周内完成HRCT与肺功能检查,同时抽取外周血检测血清SP-D含量,完成临床症状评分(内容包括: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吸烟史、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改良版呼吸问卷)(mMRC)、COPD评估测试(CAT).随访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急诊及住院次数、住院时间等预后指标.结果 根据HRCT表现分型:A型61例,E型42例,M型20例.三组SP-D浓度、CAT、mMRC、急性发作次数、住院次数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肺功能指标FEV1/FVC%、FEV1%、DLCO%等在3种HRCT分型中以M组最低,其次是E组,A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P-D浓度与HRCT分型(A型、E型及M型)相关(r=0.66,P<0.01).SP-D浓度与各个肺功能指标呈负相关.SP-D与稳定期COPD患者的预后指标均呈正相关,尤其是急性加重次数(r=0.50,P<0.01).结论 SP-D与稳定期COPD患者的HRCT分型相关,并可能是这些患者不良预后的有效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肺表面活性蛋白-D 计算机体层成像 肺功能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细胞计数及比值对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病情及疗效的评估 被引量:3
7
作者 周立红 俞哲燕 +3 位作者 陈玲肖 应洁 王洁 丁勇敏 《中国现代医生》 2020年第31期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细胞计数及比值对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病情及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3例中年OSAHS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按睡眠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组(n=36)... 目的探讨血细胞计数及比值对中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病情及疗效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03例中年OSAHS患者,将其设为观察组,按睡眠期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分为轻度组(n=36)、中度组(n=35)和重度组(n=32),另选取同期中年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n=35),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导睡眠检测(PSG)、血常规检查。对重度组患者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3个月。评估血细胞计数及比值对中年OSAHS患者病情及疗效的价值。结果观察组AHI、氧减指数(ODI)、呼吸事件次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血氧饱和度(SaO2)、最低Sa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组NLR高于其他组,中度组、轻度组NLR较对照组也增高;重度组PLR高于对照组和轻度组,而中度组高于对照组,其他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患者经无创呼吸机治疗后中性粒细胞、NLR较治疗前降低(P<0.05)。各组中NLR与AHI、呼吸事件总数、ODI呈正相关,与最低SaO2呈负相关。PLR与呼吸事件总数呈正相关,与最低SaO2呈负相关。结论中年OSAHS患者中性粒细胞、NLR随病情的加重而增高,重度组患者经无创呼吸治疗后中性粒细胞、NLR明显下降,提示中性粒细胞、NLR可能作为评估OSAHS病情严重程度及疗效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 无创呼吸机 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