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胶束增溶光度法同时测定铂、铑、钯和金的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陈淑桂 程传红 +2 位作者 王洪艳 王多禧 王英华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2期176-179,共4页
本文研究了贵金属Pt、Rh、Pd和Au在SnCl_2-BRB-AG-乳化剂OP离子缔合物体系中显色反应的条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上述体系重迭光谱进行解析及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体系灵敏度高,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可达1.74×10~6~2.47×10... 本文研究了贵金属Pt、Rh、Pd和Au在SnCl_2-BRB-AG-乳化剂OP离子缔合物体系中显色反应的条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上述体系重迭光谱进行解析及数据处理。结果表明,该体系灵敏度高,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可达1.74×10~6~2.47×10~6L·mol~-1·cm~-1;体系稳定性较好。应用本文方法对混合试样中Pt、Rh、Pd、Au进行同时测定,取得较满意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增溶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偏最小二乘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金、铂、钯、铑 被引量:9
2
作者 陈淑桂 左言林 +2 位作者 宋浩威 王淑兰 王多禧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1056-1058,共3页
本文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地质样品中的贱金属元素,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光度法在Mn+-SnCl2-丁基罗丹明B-阿拉伯胶-乳化剂OP高灵敏的离子缔合物体系中对金、铂、钯、铑同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同时... 本文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地质样品中的贱金属元素,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光度法在Mn+-SnCl2-丁基罗丹明B-阿拉伯胶-乳化剂OP高灵敏的离子缔合物体系中对金、铂、钯、铑同时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该方法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可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贵金属元素金、铂、钯、铑,其标准回入回收率为92.4%~1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偏最小二乘法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聚类-偏最小二乘回归光度法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金铂钯铑的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陈淑桂 徐克红 +4 位作者 沙志芳 白金峰 王洪艳 王多禧 王玉洁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1999年第3期15-18,共4页
将模糊聚类分析与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对地质样品中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贵金属多组份体系进行解析,较好地解决了计算光度分析中校准模型的优化问题,使计算结果的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0%,标准偏差小于0.... 将模糊聚类分析与偏最小二乘法相结合,对地质样品中吸收光谱严重重叠的贵金属多组份体系进行解析,较好地解决了计算光度分析中校准模型的优化问题,使计算结果的精度得到了显著提高,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0%,标准偏差小于0.67,明显优于一般偏最小二乘(PLS)法。采用小锍试金法消除样品中贱金属元素的干扰,其回收率为92%~107%,标准偏差为0.10~0.67;相对标准偏差为4.7%~11.0%。并对影响聚类效果的参数选择作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光光度法 测定 地质样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光度法用于钛锆铪铌钽同时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陈淑桂 张国祥 +2 位作者 王英华 王洪艳 王多禧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5期25-28,共4页
本文运用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光度法,以水杨基荧光酮(SA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体系,对Ti、Zr、Hf、Nb、Ta五组分的混合物试样及合金标样进行了分析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各元素的相对误差一般都小于10%.标准偏差2.34×10^(-4)~2... 本文运用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光度法,以水杨基荧光酮(SAF)、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体系,对Ti、Zr、Hf、Nb、Ta五组分的混合物试样及合金标样进行了分析测定,获得满意的结果.各元素的相对误差一般都小于10%.标准偏差2.34×10^(-4)~2.68×10^(-4),相对标准偏差4.64~5.70%.本文还对标准数据阵的建立、主因子数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样品中铜的四个相态的同时测定 被引量:5
5
作者 陈淑桂 詹天荣 +2 位作者 王英华 扬兵 王洪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9期1093-1096,共4页
根据铜矿物各相的浸取特性 ,确定了自由氧化铜相、结合氧化铜相、次生硫化铜相及原生硫化铜相的浸取体系及浸取条件 ;确定了稳定的浸取率常数。利用铜各相态的浸取常数建立数学模型 ,采用目标约束遗传算法 (GA)对一次性浸取测得的浸取... 根据铜矿物各相的浸取特性 ,确定了自由氧化铜相、结合氧化铜相、次生硫化铜相及原生硫化铜相的浸取体系及浸取条件 ;确定了稳定的浸取率常数。利用铜各相态的浸取常数建立数学模型 ,采用目标约束遗传算法 (GA)对一次性浸取测得的浸取总量进行计算 ,求得铜各相态的含量。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 (% )为 :自由氧化铜相 1 .5 ,结合氧化铜相 1 7.6,次生硫化铜相 1 .9,原生硫化铜相 2 .7,总铜 0 .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样品 相态分析 数学模型 同时测定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光度法用于铜锌钴镍锰同时测定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陈淑桂 刘微 +2 位作者 王洪艳 王英华 王多禧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6-19,共4页
本文运用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光度法,在pH9的介质条件下,以5-Br-PADAP-OP体系,对Cu、Zn、Co、Ni、Mn五组分的合成试样及地质标样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组份的相对误差一般都小于10%,最低检测限为3.8×10^(-9)~5.2×10^(... 本文运用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光度法,在pH9的介质条件下,以5-Br-PADAP-OP体系,对Cu、Zn、Co、Ni、Mn五组分的合成试样及地质标样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各组份的相对误差一般都小于10%,最低检测限为3.8×10^(-9)~5.2×10^(-9),获得满意结果。该算法避免了一般因子分析法中对转换矩阵求逆的运算过程,降低了实验误差在计算过程中被放大的可能性,从而提高了对浓度计算的准确度。本文还对浓度矩阵的实验设计、主因子数的确定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增溶-偏最小二乘回归光度法同时测定锇、钌的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淑桂 游静 +1 位作者 宋浩威 王多禧 《冶金分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27-29,共3页
采用胶束增溶-偏最小二乘回归光度法在 BRB-SnCl_2-AG-OP 离子缔合物体系中,对锇、钌同时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高,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32×10~6, 2.30×10~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54%及2.87%;模... 采用胶束增溶-偏最小二乘回归光度法在 BRB-SnCl_2-AG-OP 离子缔合物体系中,对锇、钌同时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灵敏度高,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1.32×10~6, 2.30×10~6;相对标准偏差(RSD)分别为3.54%及2.87%;模拟样品分析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该方法可不经蒸馏分离同时测定锇、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增溶 偏最小二乘 光度法 同时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偏最小二乘-分光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铈组稀土元素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淑桂 王英华 +1 位作者 李顺刚 王多禧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49-253,共5页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对均三溴偶氮胂显色体系光度法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铈组稀土元素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取得满意结果。讨论了消除样品中的钇组稀土元素干扰、校准样品群的建立以及最佳因子数的确定等问题。用所拟定... 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算法,对均三溴偶氮胂显色体系光度法同时测定地质样品中铈组稀土元素的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取得满意结果。讨论了消除样品中的钇组稀土元素干扰、校准样品群的建立以及最佳因子数的确定等问题。用所拟定方法对国家级GSD、GSR系列地质标样进行测定,其结果与推荐值相符。对地质样品NB367平行9次测定,铈组各稀土元素的RSD在2.2%~10.O%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法 分光光度法 地质样品 稀土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束增溶-偏最小二乘光度法测定金、钯、铑的研究
9
作者 陈淑桂 王英华 +2 位作者 王淑兰 王洪艳 王多禧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S1期69-71,共3页
采用胶束增溶-偏最小二乘光度法在SnCl2-RB-AG离子缔合物体系中,对Au、Pd、Rh同时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的灵敏度高,其εmax在6.93×105~1.40×106;相对标准偏差在0.... 采用胶束增溶-偏最小二乘光度法在SnCl2-RB-AG离子缔合物体系中,对Au、Pd、Rh同时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体系的灵敏度高,其εmax在6.93×105~1.40×106;相对标准偏差在0.45%~0.48%;混合样品分析的相对误差一般都小于10%;方法简便,稳定性也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束增溶 偏最小二乘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提高分析化学实验课的教学质量
10
作者 陈淑桂 王英华 +1 位作者 佘振宝 徐金玉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3年第z1期168-169,共2页
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充分发挥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原则,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 教师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才能充分发挥在实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在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中,坚持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原则,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化学实验 主导作用 教学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法同时测定钛、锆、铌的研究
11
作者 陈淑桂 王洪艳 唐莉 《长春地质学院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474-477,482,共5页
本文利用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光度法,用高灵敏显色剂水扬基萤光酮(SAF).在CTMAB存在的强酸性介质中,对标准合成试样及合金标样中Ti、Zr、Nb的同时测定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相对误差一般都在10%以内,相对标准偏差<5%,获得满意结果.
关键词 测量 因子分析 比色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津野生鲫鱼体内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和壬基酚监测 被引量:13
12
作者 金芬 胡建英 +2 位作者 邵兵 杨敏 陈淑桂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50-153,共4页
采用GCB固相萃取作为净化方法 ,利用LC ESI MS技术测定鱼体内不同聚合度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nEO ,n≥ 3) ;用GC MS技术测定NP和NPnEO(n <3) .此方法与传统的氧化铝法相比较 ,GCB固相萃取作为净化方法的回收率较高 ,不同聚合度的NPnE... 采用GCB固相萃取作为净化方法 ,利用LC ESI MS技术测定鱼体内不同聚合度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NPnEO ,n≥ 3) ;用GC MS技术测定NP和NPnEO(n <3) .此方法与传统的氧化铝法相比较 ,GCB固相萃取作为净化方法的回收率较高 ,不同聚合度的NPnEO回收率为 70 4 %— 12 0 % ;方法检测限为 1ng g.用此方法调查了北京排污河中鲫鱼体内的NPnEO的残留情况 ,在所捕获的 12条鲫鱼中均检出了不同浓度的NPnEO和NP .NPnEO在北京排污河天津段鱼体内的残留浓度为 4 0— 6 80ng g ,NP的浓度在 30— 15 10ng g ,和水体中浓度之间的比值分别为 898和 94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生鲫鱼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 壬基酚 生物监测 液相色谱-质谱 内分泌干扰物质 GCB固相萃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金和铂 被引量:10
13
作者 刘名扬 王红霞 +4 位作者 邹秀晶 钱维仙 张海涛 陈淑桂 王洪艳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04-208,共5页
将人工神经网络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不需要分离、同时测定痕量金和铂的方法.LuminolH2O2作发光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掩蔽剂EDTA在线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用人工神经网络解析Au和Pt混合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Au和Pt的检出... 将人工神经网络和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相结合,建立了一种不需要分离、同时测定痕量金和铂的方法.LuminolH2O2作发光剂,阳离子交换树脂和掩蔽剂EDTA在线消除干扰离子的影响,用人工神经网络解析Au和Pt混合化学发光动力学曲线.Au和Pt的检出限分别为1.58×10-6mmol/L和2.00×10-3mmol/L,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5%和1.59%.模拟混合样的分析误差小于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神经网络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溶剂浮选-偏最小二乘回归光度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贵金属元素 被引量:11
14
作者 王淑兰 陈淑桂 +2 位作者 王多禧 王英华 王洪艳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8-40,共3页
研究了贵金属Ru、Rh、Pd、Au-SnCL_2-RB体系及缔和物溶剂浮选的条件,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对重叠光谱进行解析及数据处理.对地质样品中Ri、Rh、Pd、Au同时测定,相对误差小于11.1%;标准偏差为0.0062~00.19.
关键词 溶剂浮选 贵金属 地质样品 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神经网络光度法用于化探样品中金的形态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英华 陈淑桂 +2 位作者 王洪艳 欧阳立群 樊玉清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62-65,共4页
利用人工神经网络对化探样品中金的三种存在形态(水提取态、吸附态、有机态)的含量同时进行了预测,计算结果与传统浸取方法的结果相吻合,相对误差一般小于10%,相对标准偏差在1.68%~8,94%。该法简便、快速。
关键词 形态分析 人工神经网络 化探样品 矿物 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银 被引量:6
16
作者 田玉平 陈淑桂 +2 位作者 王洪艳 李俊峰 王春芬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7-120,共4页
采用 732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分离 ,以Luminol K2 S2 O8 Ag+ 乙二胺体系 ,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银。该方法的检出限为 4μg/L ,9次测定 8.8μg/gAg的标样 0 7 GRD 35 , x =8.5 μg/g ,RSD为 2 .5 %,经地质标样测... 采用 732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分离 ,以Luminol K2 S2 O8 Ag+ 乙二胺体系 ,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的痕量银。该方法的检出限为 4μg/L ,9次测定 8.8μg/gAg的标样 0 7 GRD 35 , x =8.5 μg/g ,RSD为 2 .5 %,经地质标样测定 ,验证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1 5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续流动化学发光法 地质样品 732阳离子交换树脂 静态吸附 分离 检出限 野外现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Kalman滤波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铂钯的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名扬 李俊锋 +3 位作者 徐淑宏 王洪艳 王英华 陈淑桂 《分析试验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42-45,共4页
利用Luminol H2O2 OP Pt(Pd)化学发光新体系以及Kalman滤波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铂钯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铂为2.2×10-8g mL、钯为2.4×10-8g mL,铂钯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和3%。采用阳离子交... 利用Luminol H2O2 OP Pt(Pd)化学发光新体系以及Kalman滤波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同时测定铂钯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铂为2.2×10-8g mL、钯为2.4×10-8g mL,铂钯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9%和3%。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静态吸附分离,消除贱金属离子的干扰。可用于贫铂矿中铂、钯的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alman滤波法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偏最小二乘光度法同时测定铑铱钯的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洪艳 吴敬 +3 位作者 沙志芳 王多禧 陈淑桂 王英华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161-166,共6页
采用局部加权、随机矩阵法等步骤,使建立的校准模型能充分反映未知样品的数字结构特征,达到优化的目的,从而改善偏最小二乘法在处理实际未知样品数据时的解析能力,以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用该优化偏最小二乘法对模拟地质样品中痕量... 采用局部加权、随机矩阵法等步骤,使建立的校准模型能充分反映未知样品的数字结构特征,达到优化的目的,从而改善偏最小二乘法在处理实际未知样品数据时的解析能力,以提高计算结果的精度。用该优化偏最小二乘法对模拟地质样品中痕量贵金属Rh、Ir、Pd进行多组分光度测定,其分析结果的相对误差均小于10%;分别测定9.5μg/L、35.0μg/L、66.0μg/L含量的Rh、Ir和Pd7次,其标准偏差Rh为0.2;Ir为1.1;Pd为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最小二乘法 多组分光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分析Au、Ag、Pt、Pd的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名扬 高健夫 +2 位作者 李俊锋 王洪艳 陈淑桂 《贵金属》 CAS CSCD 2005年第2期46-50,63,共6页
介绍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FI-CL)的基本原理及其测定痕量Au、Ag、Pt和Pd方面的应用。评述了FI-CL仪器的研制、新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其它技术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展望了FI-CL法测定痕量Au、Ag、Pt和Pd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引... 介绍了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FI-CL)的基本原理及其测定痕量Au、Ag、Pt和Pd方面的应用。评述了FI-CL仪器的研制、新分析方法的建立、与其它技术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情况。展望了FI-CL法测定痕量Au、Ag、Pt和Pd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引用56篇参考文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注射 化学发光分析 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光度法同时测定钯、铑 被引量:5
20
作者 王英华 周桂霞 +3 位作者 周桂霞 王洪艳 王多禧 陈淑桂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1期1317-1319,共3页
钯、铑二元素于HAc-NaAc缓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与5-Br-PADAP形成灵敏度较高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_(565)^(Pd)=1.44×10~5,ε_(562)^(Rh)=1.17×10~5(L·mol^(-1)·cm^(-1))。二... 钯、铑二元素于HAc-NaAc缓冲介质中,在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存在下与5-Br-PADAP形成灵敏度较高的紫红色络合物,其摩尔吸光系数分别为ε_(565)^(Pd)=1.44×10~5,ε_(562)^(Rh)=1.17×10~5(L·mol^(-1)·cm^(-1))。二元素络合物吸收光谱发生严重重叠。本文探讨了在上述体系中同时测定Pd、Rh的最佳条件,并采用迭代目标转换因子分析法(ITTFA)对Pd、Rh混合物合成样品进行同时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因子分析 分光光度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