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川盆地中北部DB1井区灯影组四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 被引量:1
1
作者 陈泓位 王时林 +3 位作者 和源 王君 秦启荣 赵建民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1-41,共11页
四川盆地中北部(川中北部)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较强,限制了灯影组四段气藏的勘探。为了进一步深化川中北部DB1井区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认识,通过钻井岩心及薄片资料的观察,并结合测井、录井、物性测试以及钻探成果... 四川盆地中北部(川中北部)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性较强,限制了灯影组四段气藏的勘探。为了进一步深化川中北部DB1井区的沉积相及储层特征认识,通过钻井岩心及薄片资料的观察,并结合测井、录井、物性测试以及钻探成果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川中北部DB1井区灯四段沉积相及储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灯四段主要发育台地边缘和局限台地2种沉积亚相,进一步可识别出藻丘、颗粒滩和滩间海等沉积微相,其中藻丘微相主要发育藻凝块云岩和藻叠层云岩,颗粒滩微相主要发育砂屑云岩,滩间海微相主要发育泥晶云岩和粉晶云岩;藻丘和颗粒滩沉积主要发育在台缘一侧,向台内藻丘和颗粒滩沉积逐渐减少,以滩间海沉积为主;藻丘发育呈纵向叠置特征,横向延伸较近,且集中发育在灯四段上亚段,单体厚度较大,下亚段发育较少且厚度较薄;储集岩类型主要为藻凝块云岩、藻叠层云岩和砂屑云岩,储集空间主要为藻黏结格架孔、粒间溶孔和晶间溶孔;研究区岩心孔隙度分布在2.02%~6.03%,总体平均孔隙度为3.11%,岩心渗透率分布在0.00704~9.78 mD,总体平均渗透率为0.69264 mD,整体物性具有低孔特低渗透特征,部分样品由于受到裂缝的影响呈现低孔高渗透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展布特征 储层特征 灯影组四段 四川盆地中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copath模型的景观湖泊生态重建成效评价
2
作者 陈泓位 付国楷 +3 位作者 石小凤 陈少炜 刘武平 曾中平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777-1787,共11页
为评估西南地区某景观湖泊运用清水型生态系统方式构建的水体修复工程的成效,依据恢复3年后湖泊生态环境调查数据,构建了景观湖泊的Ecopath模型,分析了修复后湖泊的水质变化、新形成的食物网结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以及生态系统的成... 为评估西南地区某景观湖泊运用清水型生态系统方式构建的水体修复工程的成效,依据恢复3年后湖泊生态环境调查数据,构建了景观湖泊的Ecopath模型,分析了修复后湖泊的水质变化、新形成的食物网结构、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以及生态系统的成熟稳定度,并探究提升修复效果所能采取的人工干预措施。模型共包括肉食性鱼类、鲤、鲫、鲢、鳙、草食性鱼类、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沉水植物等16个功能组,基本包括了此生态系统能量流的全过程。结果显示,景观湖泊Ecopath模型Pedigree指标值为0.546,可信度较高。景观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级为1~3.092,总能量转换效率为1.648%,较为低下。净初级生产量与总呼吸量的比值(TPP/TR)为1.946,连接指数(CI)为0.280,系统杂食指数(SOI)为0.052,Finn's循环指数(FCI)和Finn's平均能流路径长度(FML)分别为5.079%和2.383,与修复前相比,景观湖泊的食物链初步恢复。结合生态通道模型综合分析发现,此景观湖泊修复后仍是一个稳定性较低、食物网联结程度简单、抗外界干扰能力弱且处于发育早期的不成熟生态系统。清水型生态系统构建模式仍需要后期人为干预和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湖泊 食物网模型 功能组 ECOPATH模型 生态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中部蓬莱气区灯四段丘滩体优质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3
作者 范毅 夏茂龙 +5 位作者 贾松 李怡雯 陈泓位 王时林 党亿佳 雷宝泽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为了明确蓬莱气区灯四段丘滩体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钻井岩心、岩石薄片观察、测井及物性测试等资料,在储层岩性与孔渗物性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建立了储层沉积与形成模式。结果表明:灯四段优势储... 为了明确蓬莱气区灯四段丘滩体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通过钻井岩心、岩石薄片观察、测井及物性测试等资料,在储层岩性与孔渗物性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优质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建立了储层沉积与形成模式。结果表明:灯四段优势储集岩性为藻凝块云岩、藻叠层云岩与藻纹层云岩,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孔及微裂缝,溶蚀孔孔径向储层底部逐渐减小,发育基质孔隙型、溶孔型、溶蚀孔洞-微裂缝型3类储层。溶蚀孔洞-微裂缝型储层集中于灯四段上部发育,溶孔型储层主要在灯四段中上部发育,基质孔隙型储层集中于灯四段下部发育,储层整体具有低孔特低渗特点,垂向上丘基、丘核为优质储层发育层。桐湾期表生淡水溶蚀、埋藏热液溶蚀及烃运移有机酸溶蚀共同促进优势储层的发育,控制溶蚀作用强度与溶蚀模式;断裂可为渗流提供下渗运移的通道,沟通孤立孔隙,加速岩溶作用发育,控制岩溶作用强度与溶蚀孔洞空间展布。综合储集空间及纵向分布特点,从成因机制出发,建立了蓬莱气区灯四段表层混合岩溶体纵、横向叠加渗流缝溶体、水平潜流层溶体3类储集体发育模式。研究结果对蓬莱气区灯四段高效开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白云岩 丘滩体 岩溶作用 发育模式 灯四段 蓬莱气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PS8井区灯影组四段丘滩体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
4
作者 岑永静 梁锋 +5 位作者 王立恩 刘倩虞 陈泓位 王时林 党亿佳 雷宝泽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0-80,共11页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是近期的重点勘探层位,PS8井灯影组四段试气获得高产,展示出灯影组四段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基于钻井岩心、岩屑、薄片、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对PS8井区灯四段丘滩体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开展研究。结果表明:... 四川盆地震旦系灯影组四段是近期的重点勘探层位,PS8井灯影组四段试气获得高产,展示出灯影组四段天然气勘探的巨大潜力。基于钻井岩心、岩屑、薄片、分析化验和测井等资料,对PS8井区灯四段丘滩体储层特征及成因机制开展研究。结果表明:①PS8井区灯影组四段从裂陷槽向台内具有逐渐增厚的趋势,储集层岩性主要为藻凝块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砂屑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及裂缝为主,柱塞样孔隙度为0.86%~6.59%,平均3.58%,渗透率为0.00085~14.75mD,平均1.71mD,全直径孔隙度为1.15%~8.42%,平均3.84%,渗透率为0.003~16.8mD,平均2.16mD,属于低孔低渗型储层;②台缘带发育的微生物丘滩沉积是PS8井区灯影组四段优质储层发育的物质基础,表生期风化壳岩溶和埋藏期热液溶蚀作用是PS8井区灯影组四段储层大量溶蚀孔洞发育的关键因素。研究成果落实了研究区灯影组四段丘滩体储层特征,并明确了储层的成因机制,为后期储层发育分布预测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为评价方案的部署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滩体 震旦系 灯影组 储层特征 成因机制 四川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菌共生系统强化处理榨菜废水尾水的效能
5
作者 杨丽丽 陈文婷 +2 位作者 陈泓位 陈少炜 付国楷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73-78,共6页
针对榨菜废水尾水高盐度、高氮磷污染物的特点,以及现有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比研究了生物膜法、固定化小球藻以及藻菌共生系统对榨菜废水尾水的处理效能。对于有机物,生物膜法的处理效果最佳,藻菌共生系统次之,COD去除率分别为92.18%... 针对榨菜废水尾水高盐度、高氮磷污染物的特点,以及现有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对比研究了生物膜法、固定化小球藻以及藻菌共生系统对榨菜废水尾水的处理效能。对于有机物,生物膜法的处理效果最佳,藻菌共生系统次之,COD去除率分别为92.18%、83.10%;固定化小球藻的处理效果最差,出水COD浓度比进水增加了78.44%。对于氮、磷污染物,藻菌共生系统的处理效果最好,NH_(4)^(+)-N、TN和PO_(4)^(3-)-P去除率都达到了100%;固定化小球藻的处理效果次之,NH_(4)^(+)-N、TN和PO_(4)^(3-)-P去除率分别为100%、99.95%、96.70%;生物膜法的处理效果最差,NH_(4)^(+)-N、TN和PO_(4)^(3-)-P去除率分别为48.06%、62.80%、10.69%。可见,藻菌共生系统既具有生物膜法高效去除有机物的优点,又具有固定化小球藻高效脱氮除磷的优点,为榨菜废水尾水处理提供了一种高效可行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废水尾水 生物膜法 固定化小球藻 藻菌共生系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