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寄生电感优化的分立器件布局方法研究
1
作者 张杰 陈怡飞 +2 位作者 余柳峰 谢卫冲 江路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4期547-553,共7页
为了探究分立器件与PCB组合形成的半桥电路时采用何种布局方式才能尽最大限度减小线路寄生电感的问题,基于换流回路寄生电感概念,提出了一种经优化的分立器件在PCB上的布局方式,进而减小换流回路的寄生电感,随后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评估... 为了探究分立器件与PCB组合形成的半桥电路时采用何种布局方式才能尽最大限度减小线路寄生电感的问题,基于换流回路寄生电感概念,提出了一种经优化的分立器件在PCB上的布局方式,进而减小换流回路的寄生电感,随后通过有限元仿真软件评估并验证不同布局方式所产生的寄生电感,并结合LTspice电路仿真软件评估不同布局方式对器件电开关特性的影响,最后通过双脉冲实验验证了所设计的一种经过优化布局半桥电路的优越性.所提供的半桥电路的设计方法为分立器件在PCB上的布局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立器件 半桥电路 寄生电感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向“生”而思:翻译研究的内涵与意义
2
作者 陈怡飞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5期464-469,共6页
生态翻译学以“尚生”为翻译的最高审美理想,关注对象呈现出有机和谐,思维范式呈现出多元共生,理论话语呈现整体突破。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活动视为一种生命存续,通过文本生命、译者生存与翻译生态的同旋,在翻译生态系统生成、生存、生长... 生态翻译学以“尚生”为翻译的最高审美理想,关注对象呈现出有机和谐,思维范式呈现出多元共生,理论话语呈现整体突破。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活动视为一种生命存续,通过文本生命、译者生存与翻译生态的同旋,在翻译生态系统生成、生存、生长的自由、和谐状态中达成“生生与共”,翻译研究的深层次含义由此出焉,也是翻译研究的意义之源。从“生命”属性看翻译研究,翻译命脉系于“生命”,此时译者不仅可以自由发展全部才能,其与翻译生态的审美关系也得以升华,在文—人—境的整合中完成耦合环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翻译研究 生命 生存 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中多学科融合与思政教育的创新实践
3
作者 陈怡飞 张亮亮 徐建国 《粮食加工》 2024年第6期120-123,共4页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以及当今时代学科交叉融合、资源互通、知识共享的大趋势下,探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困境,介绍了团队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推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食品+X+S”交叉学科思政课程。有... 在“三全育人”的背景下以及当今时代学科交叉融合、资源互通、知识共享的大趋势下,探讨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困境,介绍了团队从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角度推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食品+X+S”交叉学科思政课程。有望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的课程思政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 课程思政 多学科融合 创新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0种植物源化合物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抑菌活性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石超 陈怡飞 +5 位作者 贾振宇 孙怡 郭都 杨保伟 杨华 夏效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3期47-54,共8页
阪崎克罗诺肠杆菌(Cronobacter sakazkaii)是一种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它能够引起菌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新生儿脑膜炎等多种疾病。本研究选取50种植物源化合物,检测其在含C.sakazkaii培养基中抑菌圈直径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 阪崎克罗诺肠杆菌(Cronobacter sakazkaii)是一种食源性条件致病菌,它能够引起菌血症、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新生儿脑膜炎等多种疾病。本研究选取50种植物源化合物,检测其在含C.sakazkaii培养基中抑菌圈直径及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旨在评价植物源化合物对C.sakazakii的抑菌作用并筛查优选高效抑菌剂。结果表明:使C.sakazakii ATCC 29544培养基产生可见抑菌圈的植物源化合物有40种,其中7种(香芹酚、百里醌、百里酚、肉桂醛、柠檬醛、原儿茶醛和原儿茶酸)的抑菌圈平均直径不小于13 mm;在本研究选取的50种植物源化合物中,百里酚和香芹酚对C.sakazakii有着最强的抑制作用,对9株C.sakazkaii的MIC均为0.1~0.2 mg/m L;百里醌、肉桂醛、柠檬醛和原儿茶醛对C.sakazkaii有良好的抑菌效果,对C.sakazkaii的MIC为0.30~1.25 mg/m L;阿魏酸、绿原酸、丁香酸、硫辛酸、原儿茶酸、表儿茶素、咖啡酸、丹皮酚和菊苣酸的MIC为2.50~5.00 mg/m L。以上结果表明,部分植物源化合物对C.sakazakii有良好的抑菌作用,有潜力作为天然抑菌剂应用于食品加工、流通、贮藏过程中,从而发挥其控制C.sakazakii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克罗诺肠杆菌 植物源化合物 抑菌圈 最小抑菌浓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百里醌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被引量:7
5
作者 石超 孙慧慧 +5 位作者 孙正 郭都 张文婷 孙怡 陈怡飞 夏效东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8-64,共7页
为探究百里醌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抑制机理,检测了百里醌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及对其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影响,并测定百里醌处理后阪崎肠杆菌胞内ATP浓度、胞内pH值... 为探究百里醌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抑制作用及可能的抑制机理,检测了百里醌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及对其生长动力学模型的影响,并测定百里醌处理后阪崎肠杆菌胞内ATP浓度、胞内pH值、膜电位、细胞膜完整性的变化,最后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结果表明:百里醌对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MIC为0.3~0.6 mg/m L;百里醌使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生长迟滞期延长,最大生长速率减小;百里醌影响了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表现为:质量浓度为MIC和2×MIC的百里醌使细胞内ATP浓度由6.52μmol/L分别降低为0.27μmol/L和0.17μmol/L,胞内pH值分别由5.69降低为5.22和4.99,细胞膜完整菌体比例分别降低至80%和22%,引起细胞膜膜电位超极化;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表明百里醌使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细胞膜褶皱,菌体干瘪。综上所述,百里醌是通过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和改变细胞形态抑制阪崎克罗诺肠杆菌。这些结果表明百里醌有潜力作为控制阪崎克罗诺肠杆菌的天然抑菌剂应用于食品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阪崎克罗诺肠杆菌 百里醌 细胞膜 膜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浙江和福建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的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6
作者 唐标 陈凌云 +5 位作者 罗怡 施杏芬 胡骥 陈怡飞 钱鸣蓉 杨华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218-2225,共8页
为了解2019年浙江和福建动物源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于2019年在浙江和福建共10市随机采集新鲜粪便和肛拭子样品共计1480份,参考国家标准方法分离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为了解2019年浙江和福建动物源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流行情况及其耐药特征,于2019年在浙江和福建共10市随机采集新鲜粪便和肛拭子样品共计1480份,参考国家标准方法分离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方法进行菌种鉴定,并使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检测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对16种和9种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本研究从2省样品中共计分离了100株沙门氏菌和100株弯曲杆菌,其中94株沙门氏菌被鉴定出血清型,包括11种血清型,优势血清型为策维埃(20.2%)、肯塔基(15.9%)、韦太夫雷登(15.9%)、鼠伤寒(14.9%)、肠炎(14.9%)。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分离出的沙门氏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最高(76%),其次为氨苄西林(70%)、磺胺异恶唑(65%),对奥格门丁(6%)的耐药率相对较低,对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分离出的弯曲杆菌对环丙沙星(99%)、萘啶酸(88%)和四环素(87%)的耐药率最高,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较低(23%)。结果表明,浙江和福建2省动物源沙门氏菌和弯曲杆菌耐药水平较高,多重耐药情况普遍,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可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威胁,需要提高警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门氏菌 弯曲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重耐药的肉鸡源大肠埃希氏菌基因组完成图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陈怡飞 常江 +4 位作者 施杏芬 罗绮霞 杨华 唐标 夏效东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11,共6页
为研究2株分离自宁波某养殖场鸡粪样品中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机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株菌的耐药表型、全自动生长曲线测定仪测定细菌生长动力,用第3代PacBio RSII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菌株ECCHD184和ECCWS199对1... 为研究2株分离自宁波某养殖场鸡粪样品中的多重耐药大肠埃希氏菌的耐药机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株菌的耐药表型、全自动生长曲线测定仪测定细菌生长动力,用第3代PacBio RSII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菌株ECCHD184和ECCWS199对10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多种抗菌药物联合使用对2株菌生长动力影响较小,反映了其多重耐药。ECCHD184含有质粒pTB211(164062 bp)和pTB212(110417 bp),ECCWS199含有质粒pTB211(162163 bp)和pTB212(159756 bp)。ECCHD184和ECCWS199的质粒上分别有10个和20个获得性耐药基因,并预测到多个接合转移元件和IS,说明质粒上的耐药基因具有传播扩散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埃希氏菌 肉鸡粪便 多重耐药 基因组完成图 耐药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木叶茶青梅复合饮料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被引量:3
8
作者 陈怡飞 肖婧楠 +2 位作者 董蕾 胡青平 徐建国 《山西农业科学》 2022年第11期1527-1535,共9页
以辣木叶茶和青梅浓缩原浆为主要原料,以蜂蜜、白砂糖为辅料,研制一种复合饮料配方,并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辣木叶茶浸提液、青梅浓缩液、白砂糖、蜂蜜的用量对复合饮料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 以辣木叶茶和青梅浓缩原浆为主要原料,以蜂蜜、白砂糖为辅料,研制一种复合饮料配方,并以感官评分为评价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辣木叶茶浸提液、青梅浓缩液、白砂糖、蜂蜜的用量对复合饮料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复合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分析优化后的产品质量,并考查其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辣木叶茶青梅复合饮料的最佳配方为:辣木叶茶浸提液添加量52.0%,青梅浓缩液添加量5.5%,蜂蜜添加量4.0%,白砂糖添加量2.2%。该配方的饮料酸甜可口,色泽金黄,质地澄清透明,有浓郁辣木叶茶香味以及清淡的青梅香味;饮料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为6.80%,黄酮含量为0.088 mg/mL,总酚含量为0.094 mg/mL,pH值为4.73。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复合饮料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2,2-联氮-二(3-乙基-苯并噻唑-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90.5%和36.4%。研究所得到的复合饮料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且制备工艺简单,具有作为功能饮料开发的潜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木叶 复合饮料 响应面法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蜂花粉细菌分离及其致病菌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标 代正云 +2 位作者 陈怡飞 夏效东 杨华 《浙江农业科学》 2020年第4期730-734,共5页
蜂花既是蜂粮,同时也被人们当保健品食用。为了解蜂花粉产品中可能污染的细菌及其耐药情况,在浙江部分地区采集不同来源和类型的蜂花粉107份,对其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细菌分离参考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鉴定通过基质辅助... 蜂花既是蜂粮,同时也被人们当保健品食用。为了解蜂花粉产品中可能污染的细菌及其耐药情况,在浙江部分地区采集不同来源和类型的蜂花粉107份,对其可培养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耐药性分析。细菌分离参考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鉴定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结果显示,在107份蜂花粉样品中共分离出38株细菌,分属于10个属20个种,包括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埃希菌属(Escherichia)、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克罗诺杆菌属(Cron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勒克氏菌属(Leclercia)、泛菌属(Pantoea)、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赖氨酸芽孢杆菌属(Lysinibacillus)和芽孢杆菌属(Bacillus),其中包括多株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致病菌。对分离到的克雷伯氏菌进行30种药物敏感性检测,其中6株对氨苄西林具有耐药性,另有1株对头孢唑林具有耐药性,1株对头孢西丁具有耐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花粉 细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对科技翻译的启示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怡飞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11期142-144,共3页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翻译活动日益频繁,翻译领域的划分也更加详细。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科技英语翻译近些年发展迅速,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分析科技翻译中的难点,整理清楚生态翻译学与...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翻译活动日益频繁,翻译领域的划分也更加详细。作为翻译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科技英语翻译近些年发展迅速,在国际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来分析科技翻译中的难点,整理清楚生态翻译学与科技翻译的相关理念。同时,以在科技翻译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为例,尝试运用生态翻译学的相关理论进行解读,以期对科技翻译产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科技翻译 平衡与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生态翻译理论对我国翻译学科发展的助力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怡飞 《民族翻译》 2021年第1期22-29,共8页
近年来,生态翻译学在我国迅速发展,这不仅是翻译学研究视域不断扩大的结果,也是我国翻译学科对于译语理论话语权急切需求的体现。以生态翻译学为研究视角,把握翻译生态内部的平衡规律,有助于我们了解翻译问题的实质,从东西方生态智慧与... 近年来,生态翻译学在我国迅速发展,这不仅是翻译学研究视域不断扩大的结果,也是我国翻译学科对于译语理论话语权急切需求的体现。以生态翻译学为研究视角,把握翻译生态内部的平衡规律,有助于我们了解翻译问题的实质,从东西方生态智慧与哲学之中找寻到切合之处,增加翻译学科的话语阐释空间,推动我国翻译学科的"生态化"最终实现"国际化",助力我国实现从"翻译大国"走向"翻译强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翻译学科 翻译生态 话语增长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外宣文本的翻译补偿研究——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演讲英译文为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怡飞 徐鑫贝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30-35,共6页
生态翻译学作为中国本土的学术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演讲英译文为例,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对外宣文本翻译中的语言补偿、文化补偿和交际... 生态翻译学作为中国本土的学术翻译理论为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以习近平主席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演讲英译文为例,从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对外宣文本翻译中的语言补偿、文化补偿和交际补偿进行探讨,为外宣文本的翻译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外宣文本 文化缺省 翻译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对外交流层面论话语权的缺失原因及话语权构建对策
13
作者 陈怡飞 徐鑫贝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第6期59-63,共5页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速,中国的对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在这个过程中,翻译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突破中西方话语体系的缺省,保留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构建中国自身的话语权,是一项艰难并且复杂的任务,也是每一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速,中国的对外交流活动日趋频繁,在这个过程中,翻译活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突破中西方话语体系的缺省,保留中国文化的深层次内涵,构建中国自身的话语权,是一项艰难并且复杂的任务,也是每一位译者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结合翻译现状来论述翻译过程中译语话语权缺失的原因及话语权构建对策,旨在最大程度地实现本国诉求,增加译语受众对本国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使翻译学习者意识到构建话语权的重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语话语权 话语权缺失 话语权构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基因与中国话语:基于生态翻译理论的思考
14
作者 陈怡飞 徐鑫贝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47-50,共4页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逐渐得到国际的认可,中国也在不断加强"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宣传战略。就生态翻译学来说,其理论自身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中国基因",在此基础上,我们所探讨的"中国话语"是指在... 伴随着"一带一路"倡议逐渐得到国际的认可,中国也在不断加强"文化走出去"的文化宣传战略。就生态翻译学来说,其理论自身具备了得天独厚的"中国基因",在此基础上,我们所探讨的"中国话语"是指在生态翻译学视域下,运用"论学一体"的生态范式,同时在保证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平衡的基础上,采用"中国话语"的思维方式,在翻译的语言之中展示中国文化和本土特色,传达自身诉求,从而与世界文化语言体系融会贯通,使中国语言文化得以扎根于国际语言环境土壤之中,助力"中国话语",这对于生态翻译学的研究者来说,既是完善生态翻译理论的契机,也是每一位学者应当承担的共同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中国基因 中国话语 话语权缺失 三维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翻译学科发展的生态价值取向——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
15
作者 陈怡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2期82-88,95,共8页
学科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时代思想变化与研究方法更新的影响。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审视翻译学科发展的实践表征,同时基于中国的学术特征,不断实现理论的进一步传播,这是当前翻译学科发展的新阶段和新任务。作为一门不仅仅聚焦于语言转换的理... 学科的发展必然会受到时代思想变化与研究方法更新的影响。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审视翻译学科发展的实践表征,同时基于中国的学术特征,不断实现理论的进一步传播,这是当前翻译学科发展的新阶段和新任务。作为一门不仅仅聚焦于语言转换的理论,生态翻译学同时具备了跨学科、跨文化的特质,以生态思维路径作为翻译研究的新生长点,潜在地符合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潮流,其生态取向也展示出了理论本身的包容性与超越性。由此,生态翻译学呈现出的特有学术研究意义和创新发展潜力,值得引起翻译学界的进一步期待和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翻译学科 价值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事后追惩”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16
作者 陈怡飞 徐鑫贝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116-120,共5页
翻译活动中的“事后追惩”是维系翻译环境平衡与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所做出的第二次选择,通过“适者生存”和“汰弱留强”,进而对译者的表现做出最终的选择和判定。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对“事后追惩”机制的... 翻译活动中的“事后追惩”是维系翻译环境平衡与稳定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翻译生态环境对译者所做出的第二次选择,通过“适者生存”和“汰弱留强”,进而对译者的表现做出最终的选择和判定。文章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对“事后追惩”机制的本质进行剖析,辨析其“追惩”对象,进而探讨“事后追惩”机制的建立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事后追惩” 理论框架 优胜劣汰 译者的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翻译生态环境中的生态因子及其对译者的影响
17
作者 陈怡飞 徐鑫贝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127-130,135,共5页
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翻译生态环境包括了影响译者自身生存发展的一切条件的总和。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既是限制译者自身进行适应和选择的各种因素的一个集合,同时也是译者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在一定的翻译环境中,译者... 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翻译生态环境包括了影响译者自身生存发展的一切条件的总和。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既是限制译者自身进行适应和选择的各种因素的一个集合,同时也是译者去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在一定的翻译环境中,译者自身会形成独特的翻译风格,这种翻译的风格也在译文中得以体现。文章将尝试分析翻译生态环境的内部的关联性、翻译环境的特点以及对译者的影响,进而论述翻译生态环境的构建,即通过培养译者自身的生态意识,从而使翻译环境的各个生态因子之间达到和谐共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翻译生态环境 和谐 生态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如何有效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18
作者 陈怡飞 《青年与社会》 2020年第7期212-213,共2页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的建筑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造型独特、高耸入云的大楼拔地而起,这说明了我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代。在看清这是一个大机遇的同时,也要明白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建筑工...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升,城市的建筑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造型独特、高耸入云的大楼拔地而起,这说明了我国的建筑行业迎来了一个大发展时代。在看清这是一个大机遇的同时,也要明白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建筑工程规模的扩大,建筑的建设过程也遇到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了切实提高建筑水平,完成建筑任务,就要想办法提升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文章针对这个内容做出了阐述和分析,希望能够对建筑行业的从业者有所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管理水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中心”的哲学理念及其意义
19
作者 陈怡飞 《海外英语》 2019年第11期133-134,共2页
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了译者的中心位置,认为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一切“矛盾”的总和。“译者中心”作为翻译本体论问题中的核心理念,其从诞生发展到今天,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东方哲学理论的影响并成为自身理论依据的一部分,通... 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了译者的中心位置,认为译者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一切“矛盾”的总和。“译者中心”作为翻译本体论问题中的核心理念,其从诞生发展到今天,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东方哲学理论的影响并成为自身理论依据的一部分,通过分析其蕴含的思想理念及其重要性,有助于我们深入地认识与理解译者中心的思想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翻译学 译者中心 翻译生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年湖南省部分地区鸡、鸭、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调查 被引量:15
20
作者 唐标 陈怡飞 +4 位作者 陈聪 王静鸽 黄磊 钱鸣蓉 杨华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4-60,共7页
旨在调查2019年湖南省部分地区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水平,为养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从4个市畜禽养殖场采集猪、鸡和鸭粪便285份,使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对大肠杆菌筛选,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 旨在调查2019年湖南省部分地区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水平,为养殖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从4个市畜禽养殖场采集猪、鸡和鸭粪便285份,使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和伊红美蓝培养基对大肠杆菌筛选,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进行鉴定,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16种抗生素对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共分离出203株大肠杆菌(鸡源146株、鸭源20株和猪源37株),对四环素和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分别达到89.2%和84.7%;对头孢他啶、奥格门丁、黏菌素耐药率较低,分别为2.5%、2.0%和0.5%;所有菌株均对美罗培南敏感。抗3种及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数目占比为87.7%,而仅5.42%的菌株对所有检测的抗生素敏感。另外,来源于减抗示范养殖场的大肠杆菌对大部分抗生素的耐药率,与来源于非减抗养殖场大肠杆菌相比未见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湖南省动物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水平仍处在较高水平,重视兽药使用管理并持续开展对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十分必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杆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