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直流电刺激诱发的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儿童检测方法的建立
1
作者 陈耔辰 胡娟 +9 位作者 陈飞云 杨慧 陈彦飞 薛婷婷 杨方园 张玉忠 吴琼 金玉莲 任晓勇 张青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0-106,共7页
目的 建立健康儿童直流电刺激诱发(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GVS)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 目的 建立健康儿童直流电刺激诱发(galvanic vestibular stimulation,GVS)的颈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cervical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cVEMP)和眼肌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cular 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oVEMP)的检测方法,并确定正常范围。方法 对健康儿童20例(3~14岁)和健康成人24例(18~30岁)分别进行GVS-cVEMP和GVS-oVEMP检测,儿童组直流电刺激强度不超过3 mA,成人组最大刺激强度5 mA,记录两组GVS-cVEMP和GVS-oVEMP的引出率和特点,并进行不同刺激强度下的疼痛评分。结果 GVS-cVEMP和GVS-oVEMP在儿童组和成人组的引出率均为100.0%。儿童组GVS-cVEMP的p1潜伏期、n1潜伏期和p1-n1波间期分别为10.46±1.84 ms、16.98±2.12 ms和6.52±1.42 ms,n1潜伏期和p1-n1波间期较成人组明显缩短(P<0.05)。儿童组GVS-oVEMP的n1潜伏期、p1潜伏期和p1-n1波间期分别为8.87±1.40 ms、12.25±1.80 ms和3.39±1.07 ms,与成人组无明显差异。儿童组GVS-cVEMP和GVS-oVEMP的阈值均明显低于成人组(P<0.01),但振幅和振幅不对称比无明显差异。本文健康儿童检测结果可作为其正常范围。随着电流刺激强度的增加,受试者的疼痛评分增高,其对应的GVS-cVEMP和GVS-oVEMP的引出率也增加。结论 采取3 mA刺激强度和适宜的记录方法,可在3岁以上儿童及青少年人群中进行GVS-cVEMP和GVS-oVEMP检测并引出波形,并得到了其正常范围,儿童GVS-cVEMP潜伏期略短于成人,进行评估时,建议选取同年龄段健康儿童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 直流电刺激 健康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温红外隐身材料研究进展
2
作者 郭锦程 任素娥 陈彦飞 《材料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45-54,共10页
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位的红外辐射容易被红外探测器所探测,不利于飞行器在复杂的监测环境下服役。如何降低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位的红外辐射特征,提高航空发动机的高温红外隐身性能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本文介绍了在高温环境中具有应用前景... 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位的红外辐射容易被红外探测器所探测,不利于飞行器在复杂的监测环境下服役。如何降低航空发动机高温部位的红外辐射特征,提高航空发动机的高温红外隐身性能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难题。本文介绍了在高温环境中具有应用前景的金属类红外隐身材料、无机非金属类红外隐身材料和结构类红外隐身材料的红外隐身机理和研究状况,并指出了高温红外隐身材料的未来发展趋势,包括需要进一步研究高温红外隐身材料的失效机理、与控温方式相结合以满足更高温度的隐身需求和有必要发展综合隐身性能来满足飞行器在复杂环境下的隐身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隐身 高温 低红外发射率 红外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筋束骨理论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改善髌股关节应力集中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陈彦飞 鲁超 +5 位作者 赵勇 成永忠 乔锋 侯成志 辛颖 刘广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1年第2期126-130,共5页
目的:在筋束骨理论指导下,基于膝关节有限元模型研究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改善髌股关节应力集中的机制,阐释铍针松解术改变髌骨运行轨迹及降低髌股关节压力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获取1名正常男性(年龄29岁,身高171 cm,体重58 kg)膝关... 目的:在筋束骨理论指导下,基于膝关节有限元模型研究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改善髌股关节应力集中的机制,阐释铍针松解术改变髌骨运行轨迹及降低髌股关节压力的生物力学机制。方法:获取1名正常男性(年龄29岁,身高171 cm,体重58 kg)膝关节CT资料,从膝关节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构建入手,经几何重建、逆向工程、网格划分、材料赋值以及加载分析等步骤,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加载条件设置为膝关节垂直加载500 N负荷,股四头肌腱承受平均值约为200 N的牵张应力,分别在有限元模型屈膝30°位和屈膝90°位状态,模拟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对比研究不同屈膝状态下铍针干预对髌股关节应力集中的改善情况。结果: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后髌股关节和胫股关节的应力峰值较干预前均有所下降,分别为:(1)屈膝30°位,髌骨软骨下降0.498 MPa(下降9.06%),股骨滑车下降0.886 MPa(下降16.27%)。(2)屈膝90°位,髌骨软骨下降0.558 MPa(下降8.6%),股骨滑车下降0.607 MPa(下降9.94%)。结论:铍针松解髌骨外侧支持带可有效缓解髌股关节的应力集中并降低局部应力峰值,有利于改善髌骨的运动轨迹并使应力分布更加均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髌股关节 有限元分析 铍针 髌骨外侧支持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影像动态膝关节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及仿真力学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陈彦飞 鲁超 +5 位作者 赵勇 成永忠 乔锋 秦伟凯 侯成志 刘广伟 《中国骨伤》 CAS CSCD 2020年第5期479-484,共6页
目的:基于CT影像资料构建动态性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和初步的有限元分析,为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仿真模型和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名健康男性膝关节CT资料,借助Mimics 19.0和Hypermesh 12.0等软件,从膝关节的三... 目的:基于CT影像资料构建动态性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模型的有效性验证和初步的有限元分析,为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仿真模型和基础数据。方法:选取1名健康男性膝关节CT资料,借助Mimics 19.0和Hypermesh 12.0等软件,从膝关节的三维模型构建入手,经几何重建、逆向工程、网格划分、材料定性等步骤,建立高仿真的有限元模型。通过确定边界条件和扭矩加载产生动态性的屈膝模型,并进行模型的有效性验证。予有限元模型施加近似屈膝活动时所承受的载荷(500 N),研究分析不同屈膝角度下胫股关节和髌股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结果:基于CT影像并结合解剖特性建立了膝关节有限元模型,模型包括骨、韧带、软骨、半月板和髌骨支持带等三维单元,在确立边界条件后施加不同扭矩产生了不同屈膝状态下的有限元模型。根据等同工况(屈膝30°,股四头肌腱受200N牵张)加载显示髌骨的应力峰值为2.209 MPa,平均Mises应力为1.132 MPa;股骨滑车的应力峰值为1.405 MPa,平均Mises应力0.936 MPa,与既往研究比较差异性在1%~13.5%,证明模型的有效性。动态性的模型加载发现:胫股关节的Mises应力随屈膝角度增加而下降;而髌股关节的Mises应力与屈膝角度正相关,不同屈膝角度下各软骨应力面的Mises应力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研究建立的有限元模型结构更趋完整,可有效模拟动态性膝关节的生物力学特性,为膝关节进一步的仿真力学研究提供了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有限元分析 仿真力学 屈膝角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筋骨关系”探讨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 被引量:17
5
作者 陈彦飞 赵勇 +2 位作者 李元浩 吴林 秦伟凯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8期118-120,共3页
"筋骨并重"理念是骨伤科领域研究经久不衰的内容,膝骨关节炎作为最常见的骨关节疾患之一,其治疗也须注重"筋"与"骨"的关系。铍针疗法通过以"筋"达"骨"而恢复"筋束骨"的生... "筋骨并重"理念是骨伤科领域研究经久不衰的内容,膝骨关节炎作为最常见的骨关节疾患之一,其治疗也须注重"筋"与"骨"的关系。铍针疗法通过以"筋"达"骨"而恢复"筋束骨"的生理作用,对膝骨关节炎有良好的疗效,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晰。本文围绕筋骨关系探讨了铍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铍针 膝骨关节炎 筋骨并重 筋束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肝肾同源”论雌激素与膝骨性关节炎的相关性 被引量:21
6
作者 陈彦飞 赵勇 +2 位作者 李元浩 秦伟凯 吴林 《环球中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566-568,共3页
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围绝经期妇女膝骨性关节炎高发病率的原因之一,它的下降不仅减少了钙元素成骨的途径,而且失去了对骨组织的保护作用。临床上中老年女性患者骨质疏松及骨密度下降等皆与雌激素密切相关,而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雌激素下... 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围绝经期妇女膝骨性关节炎高发病率的原因之一,它的下降不仅减少了钙元素成骨的途径,而且失去了对骨组织的保护作用。临床上中老年女性患者骨质疏松及骨密度下降等皆与雌激素密切相关,而膝骨性关节炎的发病与雌激素下降则同源于肝肾精血亏虚,精不化血而不能经孕,精血不足以濡养筋骨则骨痹。雌激素与筋骨结构在生理上同源协同,病理上相互传变且有标本连属相关。因此,在处理围绝经期妇女膝骨性关节炎时,需充分考虑雌激素水平的影响,因人制宜,以"肝肾同源"为基础,肝肾并补,筋骨兼治,以使"宗筋束骨而利关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肾同源 雌激素 膝骨性关节炎 筋束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与改良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筋束骨”作用 被引量:4
7
作者 陈彦飞 成永忠 +1 位作者 程灏 温建民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2-1214,共3页
本研究对我院自2009年9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31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运用正骨手法配合改良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临床疗效突出。现将手法与改良Ilizarov外固定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中“筋束骨”作用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手法 改良 外固定架 远端骨折 筋束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混沌Liu系统的自适应广义投影同步与参数识别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彦飞 贾贞 +2 位作者 邓奇湘 谢梦舒 于晓玲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0-14,共5页
本文研究超混沌Liu系统的自适应广义投影同步与参数识别问题。基于自适应反馈控制技术,在响应系统参数未知的情况下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和参数自适应律,使2个参数不匹配的超混沌Liu系统在全局范围内实现广义投影同步,可用控制增益来调整... 本文研究超混沌Liu系统的自适应广义投影同步与参数识别问题。基于自适应反馈控制技术,在响应系统参数未知的情况下设计了非线性控制器和参数自适应律,使2个参数不匹配的超混沌Liu系统在全局范围内实现广义投影同步,可用控制增益来调整同步的速度,同时实现对未知参数的识别。应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和LaSalle不变集原理从理论上证明了结论,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所给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混沌Liu系统 反馈控制 广义投影同步 参数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德隆畸形1例报告并文献回顾 被引量:3
9
作者 陈彦飞 赵勇 +1 位作者 田琦 李元浩 《中国骨伤》 CAS 2017年第10期965-967,共3页
患儿,女,8岁,2015年因玩耍时不慎摔倒,右腕关节着地,当即出现疼痛,腕关节活动尚可,未行治疗,受伤1周后疼痛自然缓解。2016年初家长发现患儿右前臂尺背侧远端隆起,有压痛,认为与既往摔倒受伤有关,就诊于新疆某市人民医院,行X线检查后诊... 患儿,女,8岁,2015年因玩耍时不慎摔倒,右腕关节着地,当即出现疼痛,腕关节活动尚可,未行治疗,受伤1周后疼痛自然缓解。2016年初家长发现患儿右前臂尺背侧远端隆起,有压痛,认为与既往摔倒受伤有关,就诊于新疆某市人民医院,行X线检查后诊断为陈旧性右下尺桡关节脱位,原拟手术治疗,后因患儿上学放弃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德隆畸形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混沌Liu系统的非线性反馈混合追踪同步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彦飞 贾贞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9-171,181,共4页
在驱动—响应系统的框架下,提出了一种新的混沌同步形式——混合追踪同步.这种同步要求响应系统的维数大于驱动系统的维数,它实现了响应系统的部分变量与驱动系统的同步,同时其余变量追踪到指定的状态函数.基于非线性反馈控制技术研究... 在驱动—响应系统的框架下,提出了一种新的混沌同步形式——混合追踪同步.这种同步要求响应系统的维数大于驱动系统的维数,它实现了响应系统的部分变量与驱动系统的同步,同时其余变量追踪到指定的状态函数.基于非线性反馈控制技术研究了超混沌Liu系统的混合追踪同步.运用Lyapunov稳定性定理从理论上证明了结论,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所给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追踪同步 超混沌Liu系统 反馈控制 驱动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创颅内压监护不同植入方式的应用体会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彦飞 李常伟 +3 位作者 周斌 罗晨 鲍欢 徐垠 《浙江创伤外科》 2016年第3期489-490,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方式颅内压监护在中重型颅脑伤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11月本院诊治的32例中重型颅脑伤患者,按植入方式分为:脑室植入共15例,其中去骨瓣减压术中植入5例;术区硬膜下13例,均为减压或血肿清除术... 目的探讨不同植入方式颅内压监护在中重型颅脑伤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5年11月本院诊治的32例中重型颅脑伤患者,按植入方式分为:脑室植入共15例,其中去骨瓣减压术中植入5例;术区硬膜下13例,均为减压或血肿清除术后即刻植入;脑实质或血肿腔植入的4例中,减压术后植入1例。均常规通过体位、镇静、控温、渗透性治疗、维持内环境稳态以及经脑室型导管释放脑脊液等降低颅内压。结果单纯探头植入的14例中转开颅减压的7例,开颅+监护植入的18例中再次手术减压的4例,其中3例为对侧出血。结论有创颅内压监护可根据减压与否采用不同部位植入,已获满意减压的可以行硬膜下植入。有颅内压增高或有潜在风险的最好行脑室内植入,除可作为了解患者预后及制定干预措施的重要依据外,脑室内ICP监护还可以避免部分高阈值中转开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压监护 颅脑创伤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颅包膜部分切除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8
12
作者 陈彦飞 徐垠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5期380-381,共2页
目的 探讨血肿机化或包膜增厚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伴血肿机化或包摸增厚的患者行开颅包膜部分切除术 ;结果 7例残留血肿2周后吸收 ,2例4周后吸收 ,1例原有癫痫继续服抗痫药 ,其余病人症状均消失 ;... 目的 探讨血肿机化或包膜增厚的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对诊断为慢性硬膜下血肿伴血肿机化或包摸增厚的患者行开颅包膜部分切除术 ;结果 7例残留血肿2周后吸收 ,2例4周后吸收 ,1例原有癫痫继续服抗痫药 ,其余病人症状均消失 ;结论 该术式适合基层单位应用 ,但其可行性尚需积累更多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颅包膜部分切除术 外科治疗 慢性硬膜下血肿 血肿机化 包膜增厚 颅脑外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天幕急性硬膜下血肿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彦飞 李常伟 +3 位作者 周斌 罗晨 鲍欢 徐垠 《浙江创伤外科》 2015年第3期521-522,共2页
目的探讨外伤性天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分析22例外伤性天幕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6例天幕与大脑凸面硬膜下复合血肿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清除沟通的凸面与天幕血肿;2例单纯巨大天幕硬膜下血肿经颞下小... 目的探讨外伤性天幕硬膜下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分析22例外伤性天幕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表现,6例天幕与大脑凸面硬膜下复合血肿采取标准大骨瓣减压,清除沟通的凸面与天幕血肿;2例单纯巨大天幕硬膜下血肿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清除;1例大骨瓣减压术后迟发性大脑纵裂及天幕硬膜下血肿经枕叶小脑幕清除血肿。其余13例伤情较轻、血肿不大的均保守治疗。结果22例患者中,按GOS预后评分,恢复良好16例,中残3例,重残1例,死亡2例,2例均为合并凸面的硬膜下血肿。结论对于平铺于天幕表面的天幕硬膜下血肿,CT多平面重建有利于明确诊断。单纯天幕硬膜下血肿通常预后较好,而天幕与大脑纵裂或与大脑凸面巨大的复合硬膜下血肿病情复杂,治疗棘手。应根据血肿类型合理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有效清除该处血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 硬膜下血肿 手术 小脑(天)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伤性脑积水防治对策探讨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彦飞 徐垠 《浙江创伤外科》 2004年第1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外伤性脑积水 防治 流行病学 诊断 治疗 急性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颅窝跨窦型硬膜外血肿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彦飞 徐垠 +1 位作者 李常伟 周斌 《浙江实用医学》 2008年第2期112-112,125,共2页
目的探讨后颅窝跨窦的硬膜外血肿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后颅窝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13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后颅窝跨窦型硬膜外血肿应积极手术,充分估计出血范围,根据具体情况... 目的探讨后颅窝跨窦的硬膜外血肿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后颅窝跨静脉窦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恢复良好13例,中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结论后颅窝跨窦型硬膜外血肿应积极手术,充分估计出血范围,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骨窗、骨瓣或两者相结合的手术方式。术前状态和原发伤的轻重可影响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骑跨 后颅窝血肿 骨瓣开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型多脑叶挫裂伤不同骨瓣减压术的应用
16
作者 陈彦飞 徐垠 +1 位作者 李常伟 周斌 《浙江创伤外科》 2007年第1期73-74,共2页
多脑叶挫裂伤在重型脑外伤中很常见,多合并颅内血肿,发展快,处理棘手,死亡率高。及时妥善清除血肿及充分减压是治疗的关键,恰当合理的术式不仅降低死亡率,并且减少手术并发症。本院自1999年11月至2005年10月采用以额颞部大骨瓣减... 多脑叶挫裂伤在重型脑外伤中很常见,多合并颅内血肿,发展快,处理棘手,死亡率高。及时妥善清除血肿及充分减压是治疗的关键,恰当合理的术式不仅降低死亡率,并且减少手术并发症。本院自1999年11月至2005年10月采用以额颞部大骨瓣减压为主的术式治疗有手术指征的重型多脑叶挫裂伤79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脑外伤 挫裂伤 骨瓣减压术 脑叶 手术并发症 大骨瓣减压 颅内血肿 充分减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脑挫裂伤临床特点分析
17
作者 陈彦飞 李常伟 +3 位作者 徐垠 周斌 罗晨 鲍欢 《浙江创伤外科》 2013年第1期43-44,共2页
目的探讨创伤后小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对小脑挫裂伤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小脑挫裂伤严重程度,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 19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7例,恢复良好7例,中残3例,死亡9例。结论小脑挫... 目的探讨创伤后小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对小脑挫裂伤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小脑挫裂伤严重程度,采取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结果 19例患者中,手术治疗12例,保守治疗7例,恢复良好7例,中残3例,死亡9例。结论小脑挫裂伤多为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年龄偏大,损伤机制以枕部减速伤为主,常合并幕上对冲部位挫裂伤,小脑挫裂伤合并的血肿及时手术清除及枕下减压、脑室外引流,可挽救生命,改善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外伤 小脑血肿 手术 脑室外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橡胶涤纶网片颞肌下修补颞部颅骨缺损
18
作者 陈彦飞 徐垠 《浙江创伤外科》 2002年第4期230-230,共1页
关键词 异物移植 硅橡胶涤纶网片颞肌下修补 颞部颅骨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底节区脑出血小骨窗手术(附10例报告)
19
作者 陈彦飞 徐垠 李常伟 《浙江实用医学》 2001年第3期62-62,共1页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小骨窗手术 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7
20
作者 王凯 位爱竹 +1 位作者 陈彦飞 俞启香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期11-14,共4页
基于煤层底板突水的尖点突变特征 ,应用突变理论的方法 ,针对煤层底板突水预测指标监测信号 ,分析了单变量序列尖点突变模型及其稳定判据 ,提出了煤层底板突水的突变理论预测方法。实例表明 ,预测结果与现场工程实际情况相一致 。
关键词 煤层 底板突水 尖点突变模型 突变理论 安全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