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1—2017年福建省口腔癌发病及死亡趋势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陈瑞斌 陈岚枫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1期68-72,共5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中2011—2017年口腔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特点,为口腔癌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整理福建省2011—2017年口腔癌发病及死亡数据,按照性别及年龄组(0~,5~,10~,……,85~)分层。经由Joinpoint回归模型对福... 目的:分析《福建省肿瘤登记年报》中2011—2017年口腔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变化特点,为口腔癌的防治提供指导。方法:整理福建省2011—2017年口腔癌发病及死亡数据,按照性别及年龄组(0~,5~,10~,……,85~)分层。经由Joinpoint回归模型对福建省口腔癌发病率、死亡率的变化特点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7年福建省口腔癌标化发病率及标化死亡率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发病率APC=-0.11%,P=0.958;死亡率APC=0.59%,P=0.826)。在发病率与死亡率上,男性较女性偏高。35岁以前的男性患口腔癌的几率较低,同时未见明显变化;35~74岁男性口腔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快速上升(P<0.001),75岁之后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加逐渐下降(P=0.01),75~80岁年龄组为发病高峰期。女性50岁之前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且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P=0.06),50岁之后发病率快速上升(P<0.001),女性发病率峰值在85~岁年龄组。40~岁年龄组之前男性口腔癌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且趋势变化相对平缓,40~岁年龄组之后随着年龄增长死亡率快速升高(P<0.001),在85~岁年龄组达到峰值。女性年龄别死亡率趋势曲线与男性相似,同样只有1个转折点,但该转折点向后移,所在年龄组为55~60岁。结论:2011—2017年福建省口腔癌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期间变化小。35岁之前男性、50岁之前女性口腔癌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且趋势平缓,之后有所升高。40岁之前男性、55岁之前女性口腔癌死亡率处于较低水平且趋势平缓,之后有所提升。应积极确立与改进口腔癌防治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发病率 死亡率 Joinpoint回归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9--2021年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与对策
2
作者 连桂真 李淑珠 +3 位作者 陈荣辉 陈岚枫 赵锦平 陈虹 《中国医药指南》 2024年第25期91-94,共4页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2019—2021年多重耐药菌检出、分布、隔离医嘱下达情况,探索下一阶段防控措施。方法调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变化趋势、科室分布、隔离医嘱下达率。结果2019—2021年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86... 目的了解某三甲医院2019—2021年多重耐药菌检出、分布、隔离医嘱下达情况,探索下一阶段防控措施。方法调查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变化趋势、科室分布、隔离医嘱下达率。结果2019—2021年共检出多重耐药菌1861株,检出率分别为31.94%、30.19%、26.374%,在2019、2020、2021年呈逐年下降趋势。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在2019、2020、2021年呈上升趋势,分别是17.21%~52.42%、58.63%~71.02%和29.03%~30.04%;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检出率在2019、2020、2021年呈下降趋势,依次为23.02%~36.29%、25.31%~47.73%。分布集中在呼吸科20.63%、胸部肿瘤科15.42%、RICU 12.84%、ICU 12.63%、泌尿外科7.58%。隔离医嘱下达率只有58.03%,其中儿科最低(15.79%),骨科为31.25%,泌尿外科为34.04%;2021年较2019年有较大幅度提高(χ2=8.499,P=0.004);较2020年略有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9,P=0.566)。结论多重耐药菌检出率近三年呈持续下降趋势,表明防控措施取得成效;但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呈波动上升趋势,隔离医嘱下达率较低,对防控提出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耐药菌 检出率 科室分布 隔离医嘱下达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厦门市低出生体质量儿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伍啸青 陈岚枫 +9 位作者 张金华 牛建军 周裕林 谢荣珍 王昊平 陈国伟 蔡黎新 叶曦 李学来 李国伟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5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厦门市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方法,在厦门市属医疗机构收集86例低出生体质量儿及按匹配条件收集258例对照,利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 目的探讨厦门市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及其危险因素,为预防和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3配对病例-对照方法,在厦门市属医疗机构收集86例低出生体质量儿及按匹配条件收集258例对照,利用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母亲文化程度在大专及以上、家庭月人均收入≥4 000元、孕前1年至孕13周内补充叶酸、饮食清淡和产检次数≥5次是保护因素,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服用抗生素、孕周<37周、孕期BMI增幅<5、父亲职业为工人/技术员以及生吃大蒜≥2次/周等是低出生体质量的危险因素。结论厦门地区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可能由于上述多种原因造成,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出生体质量儿 危险因素 病例对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期持续性有机污染物暴露对妊娠结局和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陈岚枫 伍啸青 +7 位作者 张金华 牛建军 周裕林 王昊平 陈国伟 蔡黎新 叶曦 李学来 《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CAS 2014年第4期337-341,共5页
环境改变和污染所引起下一代的变化是深刻的,其中胎儿则是最敏感的人群之一。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环境中很重要的一类化学污染物,随着气候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其暴露水平和模式也发生改变^([1])。虽然许多POPs在多年前已被淘汰... 环境改变和污染所引起下一代的变化是深刻的,其中胎儿则是最敏感的人群之一。持续性有机污染物(POPs)是环境中很重要的一类化学污染物,随着气候变化和经济快速发展使得其暴露水平和模式也发生改变^([1])。虽然许多POPs在多年前已被淘汰,但由于它们具有持久性、亲脂性、生物累积性、半挥发性和高毒性,在环境中仍有残留。目前国内外动物实验和人群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孕期暴露POPs可能会对妊娠结局及儿童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其中包括低出生体质量、早产、出生缺陷、儿童神经系统和生殖系统发育不良等,本文以人群流行病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孕期暴露POPs对下一代产生的上述影响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性有机污染物 孕期暴露 妊娠结局 婴幼儿生长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加权TOPSIS法的医疗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陈岚枫 潘志明 +1 位作者 黄丽杨 陈瑞斌 《医院管理论坛》 2022年第4期29-31,6,共4页
目的 探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厦门市某三甲医院医疗质量,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反映工作数量、工作效率、治疗质量、诊断质量4个维度具有代表性的10个指标组成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 目的 探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TOPSIS法综合评价厦门市某三甲医院医疗质量,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反映工作数量、工作效率、治疗质量、诊断质量4个维度具有代表性的10个指标组成医疗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加权TOPSIS法对厦门市某三甲医院2013年—2020年医疗质量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结果 2013年—2020年间,医院医疗质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19年度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最好,2020年次之,2013年最低。结论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加权TOPSIS法对医疗质量综合评价结果客观反映医院发展的实际状况,其应用方法科学,结果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疗质量 质量评价 主成分分析法 TOPSI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科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调查分析
6
作者 连桂真 王新玲 +5 位作者 谢春红 李淑珠 陈岚枫 陈荣辉 张莉莉 黄新华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3年第24期165-169,共5页
目的了解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9月13—24日调查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病区医师、护士、工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等情... 目的了解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病区医务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正确性管理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21年9月13—24日调查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儿科病区医师、护士、工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及正确性等情况。结果共观察医院儿科病区医务人员应执行手部卫生224人次,医务人员手部卫生依从率为74.55%(167/224),3种不同职业中依从率最高的是护士,工勤人员最低,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手卫生正确率为65.27%(109/167),护士为78.02%,医生为51.43%、工勤人员为3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个手卫生指征依从率由低到高依次为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58.62%)、接触患者前(67.07%)、接触患者后(82.71%)、清洁/无菌操作前(84.61%)、接触患者体液后(100%)。造成洗手和卫生手消毒不规范的主要原因分别是未使用洗手液或皂液(43.75%)、步骤不全(64.29%)。结论医务人员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手部卫生依从性不高、洗手不用洗手液或皂液、卫生手消毒步骤不全是手卫生3个薄弱环节;工勤人员是薄弱人群;为下一阶段手卫生管理提出新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务人员 手卫生 依从率 正确率 规范性 卫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