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刺肌肉活检术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孟龙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6期432-436,共5页
针刺肌肉活检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微创肌肉活检技术,经过1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改进,活检针取材量大幅度提高,针刺肌肉活检的应用也更加普遍。与开放式活检相比,针刺式活检对患者的损伤较轻微,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用于肌营养不良症、炎症... 针刺肌肉活检是一种简单可靠的微创肌肉活检技术,经过1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改进,活检针取材量大幅度提高,针刺肌肉活检的应用也更加普遍。与开放式活检相比,针刺式活检对患者的损伤较轻微,各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可用于肌营养不良症、炎症性肌病及其他系统性疾病累及肌肉时的病因诊断和病情评价,尤其对婴幼儿患者更为适用,应鼓励国内同行积极开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组织检查 针吸 肌疾病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毛草莓叶片离体再生及其同源四倍体的诱导 被引量:7
2
作者 刘玲 葛春峰 +2 位作者 王涛 陈孟龙 乔玉山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1-58,共8页
为探究黄毛草莓叶片离体再生率及其同源四倍体的诱导效果,以黄毛草莓试管苗叶片和离体芽尖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其染色体的加倍效果。结果表明,黄毛草莓离体叶片在MS+1.0 mg&... 为探究黄毛草莓叶片离体再生率及其同源四倍体的诱导效果,以黄毛草莓试管苗叶片和离体芽尖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激素配比对叶片离体再生的影响以及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处理时间对其染色体的加倍效果。结果表明,黄毛草莓离体叶片在MS+1.0 mg·L-1TDZ+0.1 mg·L-1IBA的培养基上不定芽的再生率最高,为73.19%;0.15%秋水仙素处理草莓离体芽尖48 h诱导效果最佳,诱导率达13.33%,获得了经染色体计数确定为四倍体的株系12个,四倍体基因组DNA含量发生了倍增,染色体数量由14(2n=2x=14)条增加到28(2n=4x=28)条。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黄毛草莓叶片更大更厚,颜色更深,叶形指数减小,气孔变大,叶绿素含量升高,整体植株生长势较强。黄毛草莓同源四倍体株系的获得为黄毛草莓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毛草莓 离体再生 秋水仙素 同源四倍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ysferlin肌病两家系三例临床表型及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惠丽 李泽 +5 位作者 成秋生 陈希 朱瑜龄 李亚勤 陈孟龙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514-519,共6页
目的总结Dysferlin肌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两家系3例Dysferlin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肌肉病理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Dysferlin肌病临床表现多样,同一家系表现出不... 目的总结Dysferlin肌病的临床表型和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回顾分析两家系3例Dysferlin肌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电生理学检查、肌肉病理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结果。结果 Dysferlin肌病临床表现多样,同一家系表现出不同的临床亚型[例1为Miyoshi远端型肌营养不良症,例2(例1之父)为无症状高肌酸激酶血症];肌肉MRI表现为不同程度肌肉脂肪化;肌电图呈肌源性损害;组织学形态可见肌营养不良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肌细胞胞膜dysferlin表达降低或缺如;基因检测提示DYSF基因外显子4 c.331C>T(p.Gln111Ter)无义突变(例1和例2)和外显子54c.6141del C移码突变(例1),以及外显子23 c.2311C>T(p.Gln771Ter)无义突变和外显子27 c.2870-2874del AGACC移码突变(例3)。结论 Dysferlin肌病存在临床异质性,易误诊和漏诊。详细的病史询问、肌肉组织活检特异性dysferlin显著降低或缺如、DYSF基因突变,有助于Dysferlin肌病的明确诊断和分型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表型 基因 突变 系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蜀葵花中β-半乳糖苷酶活性和金丝桃苷含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4
作者 王雅男 王康才 +2 位作者 汤兴利 谈献和 陈孟龙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69-73,共5页
对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kus〕花不同部位的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和金丝桃苷含量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开放程度、采收时间及采收后放置时间对花冠中β-gal活性和金丝桃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蜀葵花冠中β-gal活... 对黄蜀葵〔Abelmoschus manihot(L.)Medikus〕花不同部位的β-半乳糖苷酶(β-gal)活性和金丝桃苷含量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开放程度、采收时间及采收后放置时间对花冠中β-gal活性和金丝桃苷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黄蜀葵花冠中β-gal活性和金丝桃苷含量分别为2.907 U和1.092%,均显著高于花萼和子房,分别为后两者的1.72倍和1.52倍,4.94倍和21.84倍。开放程度、采收时间及采收后放置时间对黄蜀葵花冠中β-gal活性和金丝桃苷含量有显著影响。总体上,完全开放和半开放的花冠中β-gal活性和金丝桃苷含量显著高于未开放及凋谢的花冠;随采收时间的推移(9:00至17:00)以及采收后放置时间的延长(0~5 h),花冠中β-gal活性逐渐升高、金丝桃苷含量逐渐降低;上午9:00采收的花冠中以及采收后0 h的花冠中β-gal活性均最低、金丝桃苷含量均最高。研究结果表明:为使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含量维持较高的水平,应于上午9:00左右采收完全开放的花冠,采收后应及时进行相应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蜀葵 花冠 金丝桃苷 Β-半乳糖苷酶 采收时间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小鼠神经肌肉接头特征研究
5
作者 朱瑜龄 孙毅明 +5 位作者 张惠丽 张誉 李亚勤 陈孟龙 王倞 张成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374-379,共6页
目的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小鼠骨骼肌肌膜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表达变化和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和mdx小鼠各8只,HE染色观察肌细胞组织学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腓肠肌肌膜dystrophin蛋白表达变... 目的观察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模型小鼠骨骼肌肌膜抗肌萎缩蛋白(dystrophin)表达变化和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C57BL/6和mdx小鼠各8只,HE染色观察肌细胞组织学形态,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腓肠肌肌膜dystrophin蛋白表达变化和神经肌肉接头形态。结果C57BL/6小鼠腓肠肌肌细胞大小基本一致,呈多角形,胞核位于细胞周边、极少数位于肌纤维中心;肌膜均匀表达dystrophin蛋白;神经肌肉接头形态完好。Mdx小鼠腓肠肌肌细胞大小不一致,呈圆形,部分胞核趋中心化;仅少量或个别肌细胞表达dystrophin蛋白;mdx种鼠突触后膜乙酰胆碱受体断裂成小片段,突触前膜神经末梢突起增多、变细,而mdx幼鼠神经肌肉接头形态与C57BL/6小鼠基本一致;mdx小鼠神经肌肉接头数目明显减少,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横截面积明显减小,肌细胞间神经轴突明显变细。结论Mdx小鼠骨骼肌肌膜dystrophin蛋白缺失并非导致神经肌肉接头改变的直接因素,可能与病情进展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营养不良 杜氏 肌营养不良蛋白 神经肌肉接头 疾病模型 动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0型的临床特征和基因突变分析
6
作者 孙毅明 朱瑜龄 +5 位作者 利婧 李欢 何若洁 王倞 陈孟龙 张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5-550,共6页
【目的】探讨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0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201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发现的该病家系行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其TARDBP基因外显子突变类型。【结果】该家系中3代共5例患者,每代均... 【目的】探讨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0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分子遗传学特征。【方法】对2013年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科门诊就诊发现的该病家系行高通量测序法检测其TARDBP基因外显子突变类型。【结果】该家系中3代共5例患者,每代均有患者且男女都有发病,符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特征。该家系患者于50岁左右起病,病情进展迅速,从出现临床症状到最终死亡仅为8~18个月左右。TARDBP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先证者的exon6发生了c.892 G>A的杂合突变,另在第3代家系其他成员中,检测发现了3人携带与先证者相同的突变类型,但目前尚未发病。【结论】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0型是一类病情进展迅速、生存时期短暂的运动神经元疾病。目前无有效治疗方法,对患者进行遗传咨询并对其下一代的出生进行产前诊断,遗传咨询和中断遗传链是防治该病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性肌萎缩侧索硬化症 TARDBP基因 TDP-43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胁迫对黄蜀葵花中金丝桃苷累积影响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饶琳莉 王雅男 +4 位作者 王康才 陈惠 陈孟龙 苏彬 周欢 《现代中药研究与实践》 CAS 2012年第3期3-4,共2页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黄蜀葵花瓣中金丝桃苷累积的影响。方法用盆栽法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栽培黄蜀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瓣中金丝桃苷含量。结果当NaCl浓度为0.30%时,金丝桃苷含量达到最大;当NaCl浓度为0.50%时,金丝桃苷含量开始下降... 目的研究盐胁迫对黄蜀葵花瓣中金丝桃苷累积的影响。方法用盆栽法在不同浓度盐胁迫下栽培黄蜀葵,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花瓣中金丝桃苷含量。结果当NaCl浓度为0.30%时,金丝桃苷含量达到最大;当NaCl浓度为0.50%时,金丝桃苷含量开始下降。结论适度盐胁迫有利于黄蜀葵花瓣中金丝桃苷成分的累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蜀葵 盐胁迫 金丝桃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效海水换热器的设计和模拟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陈志强 何宏舟 +1 位作者 赵龙飞 陈孟龙 《能源与环境》 2017年第4期5-6,9,共3页
对应用于船用蒸馏法海水淡化装置的板式换热器进行了设计,由此建立简化模型并运用Fluent进行了模拟,最后对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板式换热器 设计 模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谈龙泉青瓷的装饰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孟龙 《江西文物》 1991年第4期73-75,共3页
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龙泉窑的产品,以其规整端庄、精巧秀美的造型,晶莹润澈、青如美玉的釉色以及遒劲流畅、潇洒奔放的刻划纹样而闻名。特别是南宋时期的粉青、梅子青这些脍炙人口的釉色代表了龙泉青瓷的主要特征,加上生动活泼的刻... 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的龙泉窑的产品,以其规整端庄、精巧秀美的造型,晶莹润澈、青如美玉的釉色以及遒劲流畅、潇洒奔放的刻划纹样而闻名。特别是南宋时期的粉青、梅子青这些脍炙人口的釉色代表了龙泉青瓷的主要特征,加上生动活泼的刻划纹样,构成了它的艺术风格。龙泉青瓷艺术风格的形成,有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方面的原因,也有材质、工艺及表现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它是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各种姊妹艺术的影响.通过这种纵向的发展和横向的联系;经过长时间的演进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其中影响艺术风格的表现方法也是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表现手法对艺术风格的影响是很大的。如宋代的五大名窑,田于各自采用的装饰方法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泉青瓷 装饰方法 五大名窑 刻划纹 龙泉大窑 艺术风格 南宋时期 蕉叶纹 青釉 五管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物多倍体化中基因组和基因表达的变化 被引量:12
10
作者 王涛 陈孟龙 +4 位作者 刘玲 宁传丽 蔡斌华 章镇 乔玉山 《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4-515,共12页
多倍体化在植物进化的历史过程中频繁发生,对新物种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伴随着多倍体化,植物在基因组和基因表达上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化、染色体重组、基因沉默、基因的非加性表达和表观遗传等变化。该文对多倍体化... 多倍体化在植物进化的历史过程中频繁发生,对新物种的形成产生了很大影响。伴随着多倍体化,植物在基因组和基因表达上发生了复杂的变化,包括染色体数目变化、染色体重组、基因沉默、基因的非加性表达和表观遗传等变化。该文对多倍体化引起的这些变化及其相应的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了解多倍体化中植物新表型的产生机理和在进化中的意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遗传 基因表达 基因沉默 多倍体化
原文传递
78例脊肌萎缩症患者SMN1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9
11
作者 利婧 朱瑜龄 +5 位作者 詹益鑫 李亚勤 陈孟龙 王倞 何若洁 张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58-661,共4页
目的分析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atrophy,SMA)患者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al motor neuron1,SMN1突变情况,了解SMNl基因缺失在SMA患者各亚型的分布及其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对78例SMA患者及其父... 目的分析脊肌萎缩症(spinal muscularatrophy,SMA)患者运动神经元存活基因(survial motor neuron1,SMN1突变情况,了解SMNl基因缺失在SMA患者各亚型的分布及其对诊断的意义。方法应用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对78例SMA患者及其父母的SMN1进行突变检测。结果89.7%(70/78)的患者SMN1基因突变类型为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3.8%(3/78)的患者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第8外显子杂合缺失;3.8%(3/78)的患者为SMN1基因第7外显子纯合缺失,未检测到第8外显子缺失;另有2.6%(2/78)的患者为SMN1基因第7、8外显子杂合缺失;对78例患者父母SMN1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发现77例患者父母均为相应基因突变携带者,符合SM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而1例SMN1基因第7、8外显子纯合缺失的SMA1型患者,母亲为SMN1第7和8外显子杂合缺失,父亲SMN1基因未检测到缺失和重复。结论SMA患者中SMN1基因纯合缺失达95%以上,使基因分析辅助临床诊断成为可能。在纯合缺失患者中,未见单独第8外显子的纯合缺失,提示分析SMN1基因第7外显子的纯合缺失更具有诊断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肌萎缩症 SMN1基因 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法
原文传递
2011年粤西地区麻风病治愈者生存质量评价 被引量:4
12
作者 梁悦君 胡利人 +5 位作者 陈孟龙 黄冰心 龚超荣 邓晓江 卢美玲 邓玲珠 《预防医学论坛》 2013年第5期328-330,333,共4页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麻风病治愈者的生存质量,为麻风病治愈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粤西地区156名麻风病治愈者进行调查,同时选取康复村周边161名60岁以上村民对照。[结果]测试麻... [目的]了解粤西地区麻风病治愈者的生存质量,为麻风病治愈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采用简明健康测量量表SF-36对粤西地区156名麻风病治愈者进行调查,同时选取康复村周边161名60岁以上村民对照。[结果]测试麻风病治愈者156人,周边村民161人。2组评分,生理功能分别为53.56、68.54(P<0.01),生理职能分别为33.49、54.35(P<0.01),躯体疼痛分别为51.88、62.65(P<0.01),总体健康分别为42.84、53.26(P<0.01),情感职能分别为56.52、69.02(P<0.01),活力分别为55.96、56.44(P>0.05),社会功能分别为55.85、56.68(P>0.05),精神健康分别为58.21、59.10(P>0.05)。[结论]麻风病治愈者的生存质量较差,主要表现在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情感职能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风病治愈者 SF-36 生存质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