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溶性阳极引起的微氰镀锌故障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陈圣云 《材料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20-20,共1页
关键词 不溶性阳极 策氢镀锌 故障分析 镀锌 电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离子与卟啉的嵌入反应动力学研究 IV.Cu(Ⅱ)T_(β-N-EAES)PyP^(4+)生成反应中的动力学盐效应
2
作者 陈圣云 任建国 秦子斌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209-215,共7页
在不同离子强度的高氯酸钠水溶液中,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自由卟啉H_2T_(β-N-EAES)PyPBr_4(简记为H_2P^(4+))与Gu(Ⅱ)离子的配位反应动力学,探讨高氯酸钠对Cu(Ⅱ)离子嵌入自由卟啉反应的催化本质.在给定条件下,高氯酸根与自由卟啉的缔合数n... 在不同离子强度的高氯酸钠水溶液中,用分光光度法测量自由卟啉H_2T_(β-N-EAES)PyPBr_4(简记为H_2P^(4+))与Gu(Ⅱ)离子的配位反应动力学,探讨高氯酸钠对Cu(Ⅱ)离子嵌入自由卟啉反应的催化本质.在给定条件下,高氯酸根与自由卟啉的缔合数n为1;缔合平衡常数K_0=3.70±0.42dm^3.mol^(-1).配位反应实验动力学方程为d[Cu(Ⅱ)P^(4+)]/dt=5.55×10~5γCu^2+γH_2P^4+γ(3)[ClO_4^-]~3[Cu^(2+)][H_2P]_总/(1.00+10^(2.02{H+}+10^(4.36{H^+}^2)、反应的活化能E=53.30kJ·mol^(-1),活化焓变△H~ =50.31kJ·mol^(-1),活化熵变△S~ =-77.65J·mol^(-1)·K^(-1).提出了金属卟啉生成反应中的ClO_4^-催化卟啉环变形的反应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卟啉 铜卟啉 反应动力学 嵌入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及其在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43
3
作者 廖俊 陈圣云 +1 位作者 康宇峰 张先亮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2001年第9期26-28,共3页
本文介绍硅烷偶联剂在以各种类型聚合物为基质的复合材料中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复合材料 应用 使用方法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碱式邻苯二甲酸氢镧的制备及结构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孙聚堂 姚松年 +1 位作者 杜秀珍 陈圣云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0期1289-1292,共4页
采用水膜反应法合成了一水合碱式邻苯二甲酸氢镧,电子衍射和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表明其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lal(No.7),晶胞参数:a=2.0587nm,b=0.6235nm,c=1.3113nm,β=94.64°,Z=4.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了红外吸收光谱,... 采用水膜反应法合成了一水合碱式邻苯二甲酸氢镧,电子衍射和X射线粉末衍射谱图表明其晶体结构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lal(No.7),晶胞参数:a=2.0587nm,b=0.6235nm,c=1.3113nm,β=94.64°,Z=4.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定了红外吸收光谱,并对各吸收带进行了归属,讨论了羧酸根与金属离子的配位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镧配合物 邻苯二甲酸 制备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1)取代5-氟尿嘧啶乙酸、5-氟尿嘧啶丙酸与Cu(Ⅱ)、Co(Ⅱ)、Ni(Ⅱ)、Zn(Ⅱ)、Mn(Ⅱ)的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被引量:6
5
作者 秦子斌 周园林 +1 位作者 陈圣云 任建国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112-116,共5页
合成了N(1)取代5-氟尿嘧啶乙酸、5-氟尿嘧啶丙酸与铜(Ⅱ)、钴(Ⅱ)、镍(Ⅱ)和锰(Ⅱ)的十种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电子光谱的表征。讨论了各配合物... 合成了N(1)取代5-氟尿嘧啶乙酸、5-氟尿嘧啶丙酸与铜(Ⅱ)、钴(Ⅱ)、镍(Ⅱ)和锰(Ⅱ)的十种金属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差热-热重分析确定了它们的化学组成,并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红外光谱、氢核磁共振谱,电子光谱的表征。讨论了各配合物中金属离子与配体的配位状态。在Cu(Ⅱ)配合物中,Cu(Ⅱ)是与配体的N^3原子和C^4上的羰基氧原子配位,其他金属配合物中,金属离子是与配体的C^2的羰基氧原子和羧基配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配合物 氟尿嘧啶 N取代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述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
6
作者 陈圣云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11期197-200,共4页
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对于能源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使得我国在各个行业当中都开始加大了对于新能源方面的研究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损耗,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提升车辆行驶过程当中的舒适度,... 尤其是近些年来,国家对于能源利用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使得我国在各个行业当中都开始加大了对于新能源方面的研究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能源损耗,而且还可以更好地提升车辆行驶过程当中的舒适度,同时还能给用户带来良好的驾驶体验。鉴于当前新能源汽车空调电动压缩机控制技术的发展,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分析其系统和相关技术,以确保其整体运行系统能够更为完善和高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能源汽车空调 电动压缩机 控制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述汽车悬架系统电控减振应用
7
作者 陈圣云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工业A》 2024年第10期0174-0177,共4页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汽车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汽车的功能变得更加多元化,汽车的结构也得到了优化,特别是在汽车振动分析方面。由于汽车在行驶时产生的大幅度振动可能会对人们的操作、汽车的安全性和行驶的平稳性产生不良影...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汽车产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汽车的功能变得更加多元化,汽车的结构也得到了优化,特别是在汽车振动分析方面。由于汽车在行驶时产生的大幅度振动可能会对人们的操作、汽车的安全性和行驶的平稳性产生不良影响,也不利于各部件的使用寿命。悬挂系统由阻尼部件和弹性部件组成,可以有效地吸收振动并在转向时承受汽车的侧向力量。由于汽车本身存在非线性特性,所以其受到外界激励后极易发生共振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悬架系统 电控减振 汽车振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文喜 刘秀英 +3 位作者 廖俊 陈圣云 程鹏飞 张治民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0-192,共3页
通过酯化法高产率地合成甲基丙烯酸烯丙酯 (AMA) ,并合成了一种用于硅氢加成合成γ (甲基丙烯酰氧 )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的新的催化剂 ,与所有已申请专利的合成方法采用的Speier催化剂相比 ,具有更高的催化活性 ,提高了产率且缩短了反应时间 .
关键词 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合成 酯化法 催化剂 催化活性 硅氢加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单体及其硅烷偶联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9
9
作者 朱文喜 陈圣云 +2 位作者 廖俊 张淑娴 张治民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57-460,共4页
以甲基二氯硅烷、甲醇为原料 ,采用甲苯和正戊烷为混合溶剂合成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通过实验获得其最佳工艺条件如下 :反应温度为 2 4℃ ,溶剂质量比m (ArCH3 )∶m (n C5H12 ) =19∶39,反应物的摩尔比n(CH3 SiHCl2 )∶n(CH3 OH) =1∶1... 以甲基二氯硅烷、甲醇为原料 ,采用甲苯和正戊烷为混合溶剂合成了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通过实验获得其最佳工艺条件如下 :反应温度为 2 4℃ ,溶剂质量比m (ArCH3 )∶m (n C5H12 ) =19∶39,反应物的摩尔比n(CH3 SiHCl2 )∶n(CH3 OH) =1∶1.8,甲醇分两次滴加 .在此条件下 ,甲基二甲氧基硅烷的产率 (摩尔 )为 71% ,产品纯度大于 95 % ,并以其为功能单体 ,合成了 3种硅烷偶联剂 ,经红外光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硅烷偶联剂 合成 甲基二氯硅烷 甲醇 溶剂 原料配比 反应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苯氨基丙基烷氧基硅烷的合成 被引量:1
10
作者 杜小兰 陈圣云 +2 位作者 廖俊 蔡丽华 张治民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46-448,共3页
利用氯烃基烷氧基硅烷与苯胺反应的方法分别合成了N 苯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 苯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 苯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以及N 苯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4种产品... 利用氯烃基烷氧基硅烷与苯胺反应的方法分别合成了N 苯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N 苯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N 苯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以及N 苯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并对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最佳反应条件下,4种产品的产率分别可达74%,81%,64%,69%,纯度皆可达95%以上.产品经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确证了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苯氨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N-苯氨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 N-苯氨基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 N-苯氨基丙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尺寸硅树脂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龚淑玲 梅功雄 +5 位作者 孟令芝 胡翎 张先亮 张群朝 陈圣云 廖俊 《有机硅材料》 CAS 2002年第5期12-14,共3页
以正硅酸乙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主要原料 ,在酸催化下 ,在醇溶液中水解、缩合 ,制得硅树脂。产物用TEM、IR、SEM表征 ,结果表明 ,硅树脂胶粒粒径为 5 0~ 1 0 0nm ,硅树脂的成膜性能优良 ;基于铜片的硅树脂膜附... 以正硅酸乙酯、甲基三乙氧基硅烷、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为主要原料 ,在酸催化下 ,在醇溶液中水解、缩合 ,制得硅树脂。产物用TEM、IR、SEM表征 ,结果表明 ,硅树脂胶粒粒径为 5 0~ 1 0 0nm ,硅树脂的成膜性能优良 ;基于铜片的硅树脂膜附着力为 1级 ,冲击强度等于或大于 5 0 0N·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尺寸 硅树脂 制备 性能 正硅酸乙酯 甲基三乙氧基硅烷 二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铜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隐蔽硅烷及其应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圣云 胡江华 +2 位作者 甘俊 王灿 刘明峰 《有机硅材料》 CAS 2018年第S1期61-66,共6页
从席夫碱式合成、酰基化反应、氨基缩合反应或醇加成反应、环化反应等几方面介绍了隐蔽硅烷的合成,从在单组分环氧体系中的应用、在聚氨酯体系的应用、在脱醇型RTV-1中的应用、在轮胎橡胶领域的应用、脱水等方面介绍了隐蔽硅烷的应用。
关键词 隐蔽硅烷 偶联剂 硅橡胶 轮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三甲基硅氧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硅烷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淑娴 杜小兰 +2 位作者 廖俊 陈圣云 张治民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717-719,共3页
用3种方法合成了三(三甲基硅氧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硅烷,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红外吸收光谱确证其结构.其中一步法产率可达60%以上,纯度可达98%以上.与文献报道方法相比,产率提高了10%,成本降低了30%.
关键词 三(三甲基硅氧基)甲基丙烯酰氧丙基硅烷 硅烷偶联剂 隐形眼镜 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低聚物的性能与应用
14
作者 陈圣云 《有机硅材料》 CAS 2016年第S01期141-154,共14页
·一.定义·二.分类·三.性质与性能·四.应用一、硅烷低聚物的定义·我们通常使用的硅烷偶联剂或交联剂95%以上都是以单分子形态使用的,有时也进行简单的物理复配或溶剂稀释.但研究发现小分子的硅烷低聚物在很多... ·一.定义·二.分类·三.性质与性能·四.应用一、硅烷低聚物的定义·我们通常使用的硅烷偶联剂或交联剂95%以上都是以单分子形态使用的,有时也进行简单的物理复配或溶剂稀释.但研究发现小分子的硅烷低聚物在很多方面具有独特的性能,是单分子硅烷化合物所不能及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低聚物 分子形态 单分子 溶剂稀释 交联剂 物理复配 性能与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酸乙酯型硅烷交联剂的合成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欣 陈其 +3 位作者 张宇 甘俊 阮少阳 陈圣云 《有机硅材料》 CAS 2018年第4期263-268,共6页
以甲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和四氯化硅为原料,分别与乳酸乙酯反应合成了无色透明的环保型甲基三乳酸乙酯基硅烷、乙烯基三乳酸乙酯基硅烷、四乳酸乙酯基硅烷等交联剂。利用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FTIR)以及核磁共振波谱(NMR)对产... 以甲基三氯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和四氯化硅为原料,分别与乳酸乙酯反应合成了无色透明的环保型甲基三乳酸乙酯基硅烷、乙烯基三乳酸乙酯基硅烷、四乳酸乙酯基硅烷等交联剂。利用气相色谱(GC)、红外光谱(FTIR)以及核磁共振波谱(NMR)对产品含量及分子结构进行了详细地分析与表征,并就乳酸乙酯型硅烷交联剂的应用进行了简要介绍。FTIR和NMR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目标产物,且三种乳酸乙酯型硅烷交联剂的游离氯含量≤7×10^(-6),纯度为94%~95.2%,产物收率95.1%~96%。乳酸乙酯型交联剂能够胜任电子行业多方面的应用,并优于其它类型交联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基三乳酸乙酯基硅烷 乙烯基三乳酸乙酯基硅烷 四乳酸乙酯基硅烷 交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烷偶联剂在涂料中的应用及其进展 被引量:7
16
作者 廖俊 陈圣云 +1 位作者 刘英伟 刘超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 CAS 2006年第19期1-3,19,共4页
介绍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和常见的硅烷偶联剂品种,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并概述了我国硅烷偶联剂的生产和市场现状,2004年我国硅烷偶联剂总体产能约1万t/a,实际产量约8000t,据预测,2010年底我国硅烷偶联剂的产能将达到2万t/a。最后分析... 介绍硅烷偶联剂的作用机理和常见的硅烷偶联剂品种,及其在涂料中的应用。并概述了我国硅烷偶联剂的生产和市场现状,2004年我国硅烷偶联剂总体产能约1万t/a,实际产量约8000t,据预测,2010年底我国硅烷偶联剂的产能将达到2万t/a。最后分析了我国涂料用硅烷偶联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烷偶联剂 涂料 氨基硅烷 脲基硅烷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