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十五五”中国山区发展规划的思考
1
作者 陈国阶 《决策咨询》 2024年第6期1-5,19,共6页
“十五五”规划期是我国建成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期、攀登期。其中重要的战略任务是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消除山区相对贫困,让山区发展进入新阶段,促进山区成为全国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新拓展、新支撑。构建起山区进入国内和国际大循环的基... “十五五”规划期是我国建成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期、攀登期。其中重要的战略任务是缩小区域发展不平衡,消除山区相对贫困,让山区发展进入新阶段,促进山区成为全国持续发展的新动力、新拓展、新支撑。构建起山区进入国内和国际大循环的基本格局,加快山区工业化、城镇化、乡村振兴步伐。开拓山区新粮仓,做大做强旅游业,筑牢生态屏障,建设美丽山区,提升防灾抗灾救灾水平,协调处理好发展与保护、规划期与长远、行政区与山地、速度与质量、生产与市场、综合与要素的协调,努力向中国式山区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五五”规划 山区发展 规划目标 综合协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生态服务功能区域差异研究 被引量:23
2
作者 陈国阶 何锦峰 涂建军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6-412,共7页
提出了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服务功能缺失的概念,明确了众多生态学术语之间的关系。并以长江上游为例,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差异,即分析同一区域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差异和同一生态服务功能在不同区域贡献率的差异,为生态建设总... 提出了生态服务功能及生态服务功能缺失的概念,明确了众多生态学术语之间的关系。并以长江上游为例,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区域差异,即分析同一区域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差异和同一生态服务功能在不同区域贡献率的差异,为生态建设总体规划,重点生态工程选择和布局,生态建设时序确定等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服务 生态系统 区域差异 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差异与非农产业的贡献 被引量:32
3
作者 陈国阶 王青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2-178,共7页
以地区(市) 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大小兴安岭、燕山、太行山区、沂蒙山区、武陵山区、东南丘陵、喀斯特山区、横断山区、祁连山区等具有典型性的中国山区,定量分析2000年中国山区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影响和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因素,... 以地区(市) 作为基本研究单元,选取大小兴安岭、燕山、太行山区、沂蒙山区、武陵山区、东南丘陵、喀斯特山区、横断山区、祁连山区等具有典型性的中国山区,定量分析2000年中国山区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影响和制约山区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并与平原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进行宏观、中观层面上的多方位对比分析。结果显示: 中国山区人均GDP的区域变化特征与山区非农产业人均增加值发展态势呈正相关;各类山区农业产业人均增加值表现为一条无差异曲线,即山区居民家庭收入的差距,主要来自非农产业,农业产业收入退于次要地位,非农产业人均增加值决定中国山区的经济发展的空间分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发展 非农产化 人均纯收入 中国 山区 人均GD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阶段的理论模型与预测 被引量:15
4
作者 陈国阶 王青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03-310,共8页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全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同时亦受到区域发展阶段性规律的制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有着明显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和经济发展驱动力.在探讨区域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时空等价概念模型预测中国山区经济...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离不开全国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同时亦受到区域发展阶段性规律的制约,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有着明显不同的产业结构特征和经济发展驱动力.在探讨区域发展机理的基础上,提出利用时空等价概念模型预测中国山区经济发展趋势与人均GDP变化特征.以模型定量研究为基础,在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分析山区未来5年、10年、20年不同时段的经济增长状况:在2005~2006年中国山区人均GDP达到8000元左右,在2010~2011年达到12000元左右;最后,通过对中国山区发展阶段定位,确定山区经济发展阶段转换的时机,并对转换的条件提出政策性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经济发 理论模型 经济预测 区域发展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层次与阶段 被引量:6
5
作者 陈国阶 王青 涂建军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51-155,共5页
生态旅游是一项新的旅游活动、一项新的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态旅游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结合四川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四川生态旅游形... 生态旅游是一项新的旅游活动、一项新的产业,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生态旅游的开发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产业的发展存在着初级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结合四川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生态旅游资源分布规律,四川生态旅游形式应具有一定的时空特征,表现为时间上的阶段性和空间上的差异性,即在同一时期的不同地区或同一地区的不同发展阶段同时存在三种形式的生态旅游:泛生态旅游、准生态旅游、纯生态旅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旅游 战略定位 三个层次 发展阶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东中西部发展差异原因分析 被引量:125
6
作者 陈国阶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7,共7页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和扩展是历史、自然、社会等综合因素长期演化的结果。现代世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影响着我国东中西部经济梯度的扩大。我国西部的发展必须实行全方位开放的战略,但重点仍应面向环太平洋地区的我国... 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差异的形成和扩展是历史、自然、社会等综合因素长期演化的结果。现代世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仍然影响着我国东中西部经济梯度的扩大。我国西部的发展必须实行全方位开放的战略,但重点仍应面向环太平洋地区的我国东中部,并且努力加快连通东西部的交通大动脉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梯度 环太平洋 经济圈 发展战略 发展差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上游退耕还林与天然林保护的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26
7
作者 陈国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44-549,共6页
长江上游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天然林禁伐具有长远的生态意义 ,对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调整也有积极作用。但同时给这些地区带来新的挑战 :天然林禁伐区财政收入减少 ,GDP增长速度减慢 ,居民收入降低 ,以木材运输为主体的第... 长江上游陡坡耕地退耕还林和天然林禁伐具有长远的生态意义 ,对促进该地区农村经济结构和农业结构调整也有积极作用。但同时给这些地区带来新的挑战 :天然林禁伐区财政收入减少 ,GDP增长速度减慢 ,居民收入降低 ,以木材运输为主体的第三产业萎缩 ,劳动就业压力加大 ;退耕还林区粮食产量减少 ,农民生活受影响。当前 ,在两大工程过程中 ,出现虚报退耕面积和造林成果数字 ,一刀切 ,重视经济林、轻视生态林 ,林种和种植结构雷同 ,林区欠帐无法偿还 ,地方资金不配套 ,退耕后农业不知如何发展等问题。为此 ,笔者建议 :退耕和“天禁”与区域脱贫、社区建设相结合 ;坚持因地制宜、分生态类型区实施 ;坚持实事求是 ,反对浮夸 ;应加强科学规划 ,进行技术攻关和科技集成 ,创立新的农林牧复合种植模式、新的农业经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天然林禁伐 长江上游 天然林保护 环境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理学面临的挑战与发展 被引量:26
8
作者 陈国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29-135,共7页
地理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特定时空层次下的系统有序度和变化。其发展正面临着几大挑战 :①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难以精确定量描述 ;②人地关系变化速度超过人类认识与预警能力 ;③地球表层系统的模糊性与科学价值精确性存在矛盾 ;④地... 地理科学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特定时空层次下的系统有序度和变化。其发展正面临着几大挑战 :①地球表层系统的复杂性难以精确定量描述 ;②人地关系变化速度超过人类认识与预警能力 ;③地球表层系统的模糊性与科学价值精确性存在矛盾 ;④地理学与其它学科的竞争剧烈 ;2 1世纪地理学研究主要趋势 :①地理学研究人文化 ;②界面研究将成为自然地理研究热点 ;③全球研究是地理学重大题材 ;④地理学研究生态化 ;⑤山地研究将成为地理学重大领域 ;为着地理学的顺利发展 ,建议 :①造就地理学思想家和战略家 ;②进行地理学方法论的集成和创新 ;③寻找适合各时代认识水平的定量化方法 ;④重点突出与人类命运攸关的重大课题 ,创立有震撼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学 地球表层系统 人地关系 模糊性 人文化 自然地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发展态势与问题 被引量:33
9
作者 陈国阶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7-112,共6页
近10年,三峡库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GDP总量、人均GDP成倍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但与全国和发达地区比较,差距仍在扩大。产业结构层次低,效益低,外资投资和外贸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山地灾害、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 近10年,三峡库区经济得到较大发展,GDP总量、人均GDP成倍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成绩斐然。但与全国和发达地区比较,差距仍在扩大。产业结构层次低,效益低,外资投资和外贸投资环境差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山地灾害、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仍十分严重,对重庆未来发展造成巨大压力。因此,对三峡库区近年的发展应有客观的评估。应该认识到,三峡库区发展滞后是自然因素、历史因素长期综合过程的产物,三峡库区的发展需要经历长期艰苦奋斗的过程,不可能在短期内就能“赶超”,更不可能仅靠一个特大工程的带动而迅速改观。当前,加大国家对三峡库区的投入,特别是扶持库区基础设施建设是必要的,但库区的发展不能长期依赖国家的投入,应该培育自身的发展能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吸引私人和集体投资;要在竞争中求发展。发展过程中,要十分重视库区移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及生态安全、环境污染治理和山地灾害控制问题;应进行产业重构,培植优势产业、名牌企业和名牌产品;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发挥重庆主城区和三峡工程对经济的拉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经济发展 移民 生态安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探讨 被引量:37
10
作者 陈国阶 《山地学报》 CSCD 2002年第5期536-541,共6页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内容和目标之一 ,也是建立全国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但是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恰切涵义是什么 ?建设的目标和评价体系与标准是什么 ?并没有科学的界定。因此 ,以政治口号代替科学决... 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内容和目标之一 ,也是建立全国生态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份。但是 ,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恰切涵义是什么 ?建设的目标和评价体系与标准是什么 ?并没有科学的界定。因此 ,以政治口号代替科学决策的现象较为普遍。当前 ,在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中 ,有些概念和内容需要澄清 :(1)“山川秀美”与生态屏障。对山川秀美需加以科学界定 ,否则易得出喀斯特地区早就已建成生态屏障的结论。 (2 )森林覆盖率达到 4 0 %以上 ,就等于建成生态屏障。忽略了生态系统的及其功能的复杂性、多样性。 (3)生态屏障与减少泥沙进三峡库区 ,过于强调减少泥沙的功能和速效。理解过于狭窄 ,实际上也做不到。 (4)生态屏障建设 5年就能初见成效 ,10年就能大见成效 ,30年就能建成。低估了生态屏障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 (5 )建成生态屏障 ,就能消灾保平安。对自然灾变过程与人地矛盾 ,缺乏正确的理解。为切实搞好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 ,应首先明确生态屏障的建设目标 ,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并在此基础上 ,对长江上游进行全面系统的生态区划和生态建设规划 ,划分不同生态类型区 ,明确各生态类型区在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中的地位、功能、建设标准 ;因地制宜 ,避免一刀切 ;要树立系统、综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上游 生态屏障 生态区划 生态规划 植被 生物多样性 水资源 自然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区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被引量:23
11
作者 陈国阶 《科技导报》 CAS CSCD 2004年第6期55-58,共4页
论述了中国山区存在的严重问题、对全国的重要影响和面临的严峻挑战;指出山区相对于全国的区域发展不均衡,已成为中国全面实现小康、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总体目标的制约因素,全国全社会必须共同关注、大力扶持山区的发展。
关键词 中国 山区经济 可持续发展 “三农”问题 脱贫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西部生态退化的社会经济分析——以川西为例 被引量:22
12
作者 陈国阶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90-396,共7页
导致川西生态退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超过环境容量 ,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 ,以柴、粪为薪 ,天然放牧 ,陡坡垦殖 ,砍伐森林等导致植被破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据此 ,对川西的区域资源优势、川西较低密度人口、川西... 导致川西生态退化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口超过环境容量 ,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落后 ,以柴、粪为薪 ,天然放牧 ,陡坡垦殖 ,砍伐森林等导致植被破坏、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据此 ,对川西的区域资源优势、川西较低密度人口、川西资源开发和支柱产业选择应重新评价和定位。进行川西生态建设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必须营造开放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耗散结构 ,构造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协调的有序结构和机制。同时 ,较彻底地改造农林牧生态系统 ,开创与生态协调的农业结构、生产模式、种植模式和管理模式 ,进行农牧区社区建设 ,根除刀耕火种、陡坡垦殖、游牧的社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退化 农业结构 生态建设 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 四川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持续发展的人文机制——人地关系矛盾反思 被引量:25
13
作者 陈国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7-9,共3页
人地关系是非线性、非对称的关系 ;人地矛盾的激化是人类利益驱动的结果 ,核心是人类内部不同利益集团的争夺。协调人地关系关键是协调人类内部的利益分配。可持续发展需要人类自觉调控和法律制约。
关键词 人地关系 可持续发展 利益分配 人文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区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 被引量:5
14
作者 陈国阶 周后珍 《山地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435-441,共7页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除呈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差异外,还呈平原、丘陵、山区发展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叠加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犬牙交错的多维、多梯度差异。人均GDP由东部城市、中部城市、东部整体、西部城市、东部丘陵、东部山区、...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除呈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差异外,还呈平原、丘陵、山区发展的差距。在此基础上,叠加城乡经济发展差异,形成犬牙交错的多维、多梯度差异。人均GDP由东部城市、中部城市、东部整体、西部城市、东部丘陵、东部山区、中部整体、西部总体、中部丘陵、中部山区、西部丘陵、西部山区逐渐降低。人均GDP的最大差距出现在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大中城市与宁夏、甘肃、贵州等省(区)的山区之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主要受第二三产业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受第一产业的影响较小。中国要实现全面小康,必须逐步缩小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关键是加快西部山区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经济 区域发展差距 人均GDP 产业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山区发展研究的态势与主要研究任务 被引量:33
15
作者 陈国阶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31-538,共8页
山区发展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山区发展滞后是全球普遍的现象。国际上对山区发展研究十分重视,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因山区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不同,对其研究的内容也明显差异。我国山区发展既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也有别于发达国家,... 山区发展问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山区发展滞后是全球普遍的现象。国际上对山区发展研究十分重视,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因山区发展的水平和方向不同,对其研究的内容也明显差异。我国山区发展既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国家,也有别于发达国家,正处于受全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冲击的变革期。山区发展在全国总体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当前是全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贡献者,是“三农”问题的集中区和难点区,是全国脱贫的最后攻坚区。国内对山区发展研究虽然已取得巨大进展,但仍不适应新时期对山区发展的需求,加强全国山区发展研究势在必行。当前我国山区发展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山区发展战略,建设社会主义新山区,山区工业化,山区农业产业化,山区聚落和山区脱贫等方面上。应以科学发展观统帅山区发展研究,引入现代发展新理念,引进现代科学新理论和新方法,分别在国家层次、区域层次和聚落层次上开展研究;提倡深入山区,深入农村,深入农户;创建山区发展的长期、连续、定点的跟踪调查、监测,构建全国山区发展社会观测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发展 社会主义新山区 山区工业化 山区聚落 长期跟踪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山区农业发展急需转变战略思维 被引量:22
16
作者 陈国阶 《山地学报》 CSCD 2001年第4期339-343,共5页
我国山区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并向小康方向前进。山区农业发展急需转变战略思维去适应新的形势 :从因地制宜到因市制宜 ,从关心空间距离到关心时间距离 ,从农户经营到农庄规模经营 ,从重数量到重质量 ,从抓粮到挣钱 ,从生存农业到生态农... 我国山区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并向小康方向前进。山区农业发展急需转变战略思维去适应新的形势 :从因地制宜到因市制宜 ,从关心空间距离到关心时间距离 ,从农户经营到农庄规模经营 ,从重数量到重质量 ,从抓粮到挣钱 ,从生存农业到生态农业 ,从经验到科学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区 农业 发展战略思维 农业产业化 买方市场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大开发与聚落生态建设——以西南山区为例 被引量:28
17
作者 陈国阶 《农村生态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5-8,共4页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退化与广泛分布的农村聚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在西部大开发中 ,搞好生态环境必须与聚落建设统一规划 ,同步实施。重点应解决好环境恶劣的聚落、地方病聚落、自然保护区聚落、草场聚落、工程移民聚落...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退化与广泛分布的农村聚落落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密切关系。在西部大开发中 ,搞好生态环境必须与聚落建设统一规划 ,同步实施。重点应解决好环境恶劣的聚落、地方病聚落、自然保护区聚落、草场聚落、工程移民聚落。根据不同生态状况 ,可采取新建聚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西部大开发 农村聚落 生态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水质评价与沿江产业发展决策 被引量:13
18
作者 陈国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39-344,共6页
长江干流水质基本良好,攀枝花以上江段属一类水,以下江段绝大部分属二,三类水,但长江干流大中城市江段已出现岸边污染带,达不到三类水要求。长江沿江城市内河均已受到较严重污染,许多内河达不到四、五类水要求。沿江湖泊、城市内... 长江干流水质基本良好,攀枝花以上江段属一类水,以下江段绝大部分属二,三类水,但长江干流大中城市江段已出现岸边污染带,达不到三类水要求。长江沿江城市内河均已受到较严重污染,许多内河达不到四、五类水要求。沿江湖泊、城市内湖和自来水取水水源也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长江水质污染与沿江产业发展有密切关系。现仍可在沿江布局新工业和耗水企业,但主要应布局在中上游或稀释能力大的江段;沿江工业发展不宜超速;应搞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长江三角洲地区宜发展高技术产业和高层次第三产业;抓好自来水厂选址工作,严格禁止在水源水附近上游布局污染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水污染 产业发展 水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影响评价需要新的突破 被引量:16
19
作者 陈国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6年第6期149-152,共4页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已取得巨大成绩,在项目建设、区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保证手段。但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依然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为此,环境影响评价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要打破环评单位...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已取得巨大成绩,在项目建设、区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保证手段。但中国环境影响评价依然存在十分突出的问题,还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为此,环境影响评价应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要打破环评单位隶属于项目建设单位的主从关系,环境单位要有独立行使调整、考察、分析、评价和下环评结论的权利;环境影响评价的时间要适时、充分,杜绝项目先上马后补环评,或项目要上马临时补环评的做法;战略环评应在宏观发展战略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力工具之一;要构建环评的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反对信息部门垄断和数据虚假;环评方法贵在创新、重在实用,要积极应用新方法、新技术,反对数学方法与模型的滥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影响评价 建设项目 区域发展 突破 公共信息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资源利用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国阶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1994年第1期26-31,共6页
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但产业不同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也不同。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受自然资源直接影响的程度减弱。当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存在自然资源结构、自然资源开发结构、资源开发导向经济结构、... 产业发展与资源开发有密切关系,但产业不同其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也不同。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到第三产业受自然资源直接影响的程度减弱。当代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存在自然资源结构、自然资源开发结构、资源开发导向经济结构、技术导向经济结构等区域类型。当前我国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资源消耗大、浪费严重。这与产业结构陈旧落后,一、二产业比重大,重工业比重大,加工业水平低,产业规模结构不合理以及技术经济条件差等有密切关系。实现资源节约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建立起资源节约型的产业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 产业结构 第三产业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