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池式沸腾人工汽化中心表面汽泡脱离频率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嘉宾 蔡振业 +1 位作者 林纪方 王凤魁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38-444,共7页
本文在人工汽化中心表面上,考察了核状池式沸腾过程中,表面过热度、孔径对汽泡脱离频率的影响.实验是在常压下进行的,以脱离子水、乙醇、正丙醇为介质,孔径范围为0.15—0.30mm.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关联,得到如下无因次方程f/(σ~2ρ_1c_p/... 本文在人工汽化中心表面上,考察了核状池式沸腾过程中,表面过热度、孔径对汽泡脱离频率的影响.实验是在常压下进行的,以脱离子水、乙醇、正丙醇为介质,孔径范围为0.15—0.30mm.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关联,得到如下无因次方程f/(σ~2ρ_1c_p/μ~2λ_1)=1.40×10^(-6)(ρ_v/ρ_1)^(1.08)(We/Re^2_b)^(1.16)Ja^(1.43)/Pr^(0.06)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本文建立了描述汽泡脱离频率与表面过热度和孔径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孔表面 沸腾传热 汽泡脱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电视专题片配音 被引量:6
2
作者 陈嘉宾 李静 《电影评介》 2012年第21期86-87,共2页
配音解说直接关系到电视专题片的整体质量。要想处理好电视专题片的配音,就必须要熟悉电视专题片的内容,准确确定电视专题片配音的表达样式,具备良好的精神状态,实现配音解说和画面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电视专题片 配音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视民生新闻如何走出传播误区 被引量:3
3
作者 陈嘉宾 李静 《新闻世界》 2013年第9期70-71,共2页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在传播意识上出现了一些误区。电视民生新闻要拓宽报道对象,提升电视民生新闻的品格,正确行使舆论监督职责,肩负起媒体舆论导向的责任,为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不懈努力。
关键词 电视 民生新闻 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访谈类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化 被引量:1
4
作者 陈嘉宾 李静 《新闻传播》 2013年第11期85-85,87,共2页
访谈类节目主持人要有个性化的形象气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个性化的应变能力。节目主持人鲜明的个性特征是访谈类节目走向成功的保证。
关键词 访谈类节目 主持人 个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电视台办好民生新闻的举措 被引量:1
5
作者 陈嘉宾 李静 《新闻传播》 2013年第12期213-213,共1页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着内容琐碎、同质化、舆论监督越位等问题,电视民生新闻应加强深度报道,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打造民生新闻的品牌。
关键词 电视民生新闻 地方电视台 思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6
作者 陈嘉宾 李静 《电影评介》 2013年第15期105-106,共2页
在经济时代的多元文化背景下,大众传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广泛。传媒不仅是人类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且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及价值观念。在当今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层面。
关键词 大众传媒 青少年健康成长 负面影响 传媒教育 传媒行业 对策 当今社会 文化背景 生活方式 价值观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4/3104铝制罐内PCM蓄冷的传热分析
7
作者 陈嘉宾 黄素逸 《制冷与空调》 1998年第3期46-50,22,共6页
一、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用电紧张的局面,合理、有效地平衡用电负荷,世界各地均广泛采用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由于冰球式蓄冰设备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阻力小、技术要求低、换热性能好等优点,已... 一、概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供求矛盾日益突出。为了缓解用电紧张的局面,合理、有效地平衡用电负荷,世界各地均广泛采用了冰蓄冷空调系统。由于冰球式蓄冰设备结构简单、可靠性高、阻力小、技术要求低、换热性能好等优点,已成为蓄冰空调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目前,蓄冰封装常用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导热性能较差,结冰及融冰速度慢,这对强化封装容器内PCM相变传热极为不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热分析 相变温度 凝固过程 冰蓄冷 相界面 导热系数 温度分布 相变过程 高密度聚乙烯 相变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LNG与CNG加气站并存发展的分析与展望
8
作者 陈嘉宾 丁微波 《机械》 2013年第S1期21-22,37,共3页
从CNG加气站和LNG加气站设计者的角度,对当前四川省发展LNG加气站的产业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提出了LNG和CNG分别在长途、重载运输和城市交通领域并行发展的思路。
关键词 清洁汽车 LNG CNG 加气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表面降膜蒸发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9
作者 马学虎 高大志 +3 位作者 安家明 朱晓波 陈嘉宾 邓新禄 《热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19-123,共5页
研究了处理表面镀铬铝管、PTFE铜管和纯铝氧化管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 ,研究了喷淋密度、热流密度、管内蒸汽速度和管表面处理对降膜蒸发传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表面蒸发区 ,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系数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随... 研究了处理表面镀铬铝管、PTFE铜管和纯铝氧化管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 ,研究了喷淋密度、热流密度、管内蒸汽速度和管表面处理对降膜蒸发传热特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在表面蒸发区 ,水平管降膜蒸发传热系数随热流密度的增加而提高 ,随喷淋密度增大先降低后升高 ,冷凝侧传热系数基本保持不变。总传热系数对操作条件变化很不明显 ,表面阳极氧化膜使传热系数略有下降 ,但由于其优良的抗垢耐蚀性能 ,非常有必要再进行深入地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膜蒸发传热 功能表面 抗污垢耐腐蚀 水平管降膜蒸发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入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 被引量:18
10
作者 兰忠 马学虎 +2 位作者 张宇 周兴东 陈嘉宾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26-1632,共7页
针对液固界面相互作用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以Rose滴状冷凝传热模型为基础,考虑接触角、脱落直径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对滴状冷凝过程中液滴空间序列上的构象,作时间序列上的重构,建立了包含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模型计算结果... 针对液固界面相互作用对滴状冷凝传热的影响,以Rose滴状冷凝传热模型为基础,考虑接触角、脱落直径对冷凝传热的影响,对滴状冷凝过程中液滴空间序列上的构象,作时间序列上的重构,建立了包含液固界面效应的滴状冷凝传热模型.模型计算结果表明液固表面自由能差越大、接触角滞后越小则越有利于冷凝传热.为滴状冷凝文献数据间存在差异的原因提供了一个新的解释,即液固界面效应的影响.模型可计算得到在不同界面条件下的不同传热结果,模型计算结果与Rose实验值以及本文滴状冷凝传热实验较为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状冷凝传热模型 接触角 脱落直径 液固界面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液膜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6
11
作者 马学虎 薄守石 +3 位作者 兰忠 陈嘉宾 宏霞 白涛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5,共6页
建立了溴化锂溶液沿平板降膜的流动模型。利用VOF方法捕捉降液膜的自由流动表面,利用CSF模型考虑表面张力对降液膜流动的作用,研究了入口扰动频率、降膜Re和平板倾斜角对降膜波动演化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入口处的低频率扰动发展... 建立了溴化锂溶液沿平板降膜的流动模型。利用VOF方法捕捉降液膜的自由流动表面,利用CSF模型考虑表面张力对降液膜流动的作用,研究了入口扰动频率、降膜Re和平板倾斜角对降膜波动演化过程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入口处的低频率扰动发展为孤波,随着频率的增加,波长减小,孤波与孤波通过他们之间的波后、衬底和毛细波相互影响,而高频率扰动演变成毛细波。随着Re的增加,波幅和波长增加,同时波峰处的循环流动强度增加。随着倾斜角的增加,重力沿流动方向的分力增加,波发展速度增加。同时分析了波内的速度场和壁面切应力等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BR 降膜 波动力学 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竖直管外降膜吸收传热传质过程强化的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尹铭 陈嘉宾 +2 位作者 马学虎 李凇平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02-608,共7页
对LiBr溶液在光滑管和四种换热强化管竖直管外降膜吸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管型。分析了非绝热吸收过程中传热传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建立了竖直管外降膜吸收热-质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该过程进行了... 对LiBr溶液在光滑管和四种换热强化管竖直管外降膜吸收过程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了实验条件下的最佳管型。分析了非绝热吸收过程中传热传质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 建立了竖直管外降膜吸收热-质传递过程的数学模型,并对该过程进行了数值计算。模型计算值与实验结果的比较证明该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竖直管外降膜吸收 强化传热 传质 数值计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竞争力的途径
13
作者 陈嘉宾 李静 《新闻传播》 2012年第12期48-48,共1页
当前,电视民生新闻存在着琐碎化、低俗化、角色越位、定位狭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电视民生新闻的持续发展。电视民生新闻应扩大报道范围,丰富报道形式,严格筛选新闻信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努力打造民生新闻的品牌。
关键词 电视民生新闻 提升 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薄膜表面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马学虎 刘延来 +2 位作者 陈嘉宾 朱晓波 安家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0,共4页
为了探索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的新表面涂层 ,采用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技术制备了紫铜基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 ,显著地提高了水蒸气冷凝传热性能。实验表明 ,该表面涂层能够实现常压水蒸气稳定的滴状冷凝形态 ,在表面过冷度 9.8— 1 4 .2K范... 为了探索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的新表面涂层 ,采用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技术制备了紫铜基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 ,显著地提高了水蒸气冷凝传热性能。实验表明 ,该表面涂层能够实现常压水蒸气稳定的滴状冷凝形态 ,在表面过冷度 9.8— 1 4 .2K范围内 ,滴状冷凝传热通量和传热系数比膜状冷凝结果提高 30—47倍。同时发现 ,在大气压附近 ,热通量和冷凝传热系数都随着水蒸气蒸汽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薄膜 表面滴状冷凝传热 实验研究 蒸气温度效应 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组分纳米流体强化泡状吸收过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15
作者 苏风民 马学虎 +1 位作者 陈嘉宾 韩振兴 《制冷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2,共5页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双组分纳米流体作为吸收工作介质来强化NH3/H2O泡状吸收的过程。在实验中,配制了稳定的CNTs-ammonia双组分纳米流体,并利用泡状吸收实验装置进行了双组分纳米流体的泡状吸收实验。对颗粒的质量百分比和氨的初始浓... 文章的主要目的是利用双组分纳米流体作为吸收工作介质来强化NH3/H2O泡状吸收的过程。在实验中,配制了稳定的CNTs-ammonia双组分纳米流体,并利用泡状吸收实验装置进行了双组分纳米流体的泡状吸收实验。对颗粒的质量百分比和氨的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双组分纳米流体强化泡状吸收过程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实验研究,并分析了其强化机理。实验结果表明,CNTs-ammonia双组分纳米流体的吸收强化效果随着纳米碳管质量百分比的增加而先增加后下降,并且随着纳米流体中氨的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热物理 吸收强化因子 泡状吸收 双组分纳米流体 纳米碳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表面材料与流体界面相互作用对垂直降液膜流动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0
16
作者 马学虎 高大志 +4 位作者 兰忠 张宇 白涛 杨俊玲 陈嘉宾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69-274,共6页
通过调节水温度、添加表面活性剂以及铝合金壁面表面改性处理来改变降膜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表面自由能差值,运用JDC-2000型精密测微仪测定垂直降液膜的厚度,研究固体表面和液体间相互作用对流体垂直降膜流动特性的影响;考察了液膜雷... 通过调节水温度、添加表面活性剂以及铝合金壁面表面改性处理来改变降膜流体与固体表面之间的表面自由能差值,运用JDC-2000型精密测微仪测定垂直降液膜的厚度,研究固体表面和液体间相互作用对流体垂直降膜流动特性的影响;考察了液膜雷诺数、流体温度、添加表面活性剂、固体表面材料物理化学性质等因素对垂直壁面降液膜流动特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改变固体表面与降液膜流体的物理化学特性,即改变固液界面的相互作用能够改变流体的降膜流动特性。降液膜平均厚度随液固表面自由能差的增大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液表面自由能差效应 降液膜流动 功能表面 液膜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分割方式对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马学虎 汪琳 +2 位作者 陈嘉宾 朱晓波 安家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实验研究了滴膜面积比为1:1且滴状区域采用较厚的有机涂层时,垂直管外滴膜共存表面的滴膜区域分割方式对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表面分割方式一定时,滴膜共存表面的冷凝传热性能随着表面分割数的增加而增加, 但总仍是介于全部... 实验研究了滴膜面积比为1:1且滴状区域采用较厚的有机涂层时,垂直管外滴膜共存表面的滴膜区域分割方式对冷凝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表面分割方式一定时,滴膜共存表面的冷凝传热性能随着表面分割数的增加而增加, 但总仍是介于全部表面为滴状冷凝和全表面为膜状冷凝型态之间的传热特性。分析表面分割数分别为2和4的滴膜共存表面的传热结果,发现凝液环的缓冲作用对于滴膜共存表面的冷凝强化传热具有重要作用。滴膜共存表面上滴状冷凝区面积对其下游膜状冷凝传热的影响不仅与滴膜区域的面积比有关,而且实验操作条件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且两者之间存在最佳匹配值,即此时的强化传热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分割方式 滴膜共存冷凝 传热特性 实验研究 滴膜区域 面积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滴膜共存冷凝传热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2
18
作者 马学虎 李香琴 +1 位作者 周兴东 陈嘉宾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95-98,共4页
为了研究影响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特性的因素,如滴膜区间面积比、滴膜相对位置、表面分割方式,表面过冷度等对冷凝传热的特性共同作用,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表面分割数、滴膜区面积比、凝液环数、表面过冷度与强化传热比之间的综... 为了研究影响滴膜共存冷凝传热特性的因素,如滴膜区间面积比、滴膜相对位置、表面分割方式,表面过冷度等对冷凝传热的特性共同作用,本文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表面分割数、滴膜区面积比、凝液环数、表面过冷度与强化传热比之间的综合评价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基于Matlab语言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准确率及泛化能力,能够很好的评价和预测不同条件下的冷凝传热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滴膜共存冷凝 传热速率 冷凝传热特性 人工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冷凝型态的表面自由能差判据 被引量:15
19
作者 马学虎 陈嘉宾 +1 位作者 徐敦颀 林纪方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457-460,共4页
提出了蒸汽在固体表面上冷凝方式的表面自由能差判据 ,即冷凝温度下液体表面自由能与固体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差大于 33.3mJ·m-2 时蒸汽在该表面上呈现滴状冷凝的必要条件 .当表面自由能差在 0与 33.3mJ·m-2范围内 ,表面强化冷... 提出了蒸汽在固体表面上冷凝方式的表面自由能差判据 ,即冷凝温度下液体表面自由能与固体表面的表面自由能差大于 33.3mJ·m-2 时蒸汽在该表面上呈现滴状冷凝的必要条件 .当表面自由能差在 0与 33.3mJ·m-2范围内 ,表面强化冷凝传热的效果将取决于表面自由能差值的大小 ,差值越大 ,强化效果越明显 .这对深化表面涂层强化冷凝传热的机理以及选择传热表面涂层材料具有指导意义 .通过与文献报道实验结果的比较证实 ,该判据排除了静态接触角判据中测量温度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凝型态判据 表面自由能差判据 强化冷凝传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面处理水平管外海水降膜蒸发传热的初步实验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马学虎 安家明 +2 位作者 朱晓波 陈嘉宾 邓新禄 《水处理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22-25,共4页
对经处理的表面进行了传热性能测定和表面抗垢特性的考察。考察了淡水和海水在离子镀铬、氮化钛和化学处理水平铝管外表面的降膜传热热性。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改性处理后的表面可以实现高传热率、耐腐蚀和抗污垢的多重综合功效,对于... 对经处理的表面进行了传热性能测定和表面抗垢特性的考察。考察了淡水和海水在离子镀铬、氮化钛和化学处理水平铝管外表面的降膜传热热性。实验结果表明,经过表面改性处理后的表面可以实现高传热率、耐腐蚀和抗污垢的多重综合功效,对于开发新型海水淡化蒸发技术和设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表面处理的工艺条件需作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实现在较长时期内的稳定工作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处理铝管 海水淡化 降膜蒸发 传热率 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