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抽穗开花期高温对杂交稻结实率和产量影响研究
1
作者 方文英 陈佳麒 +9 位作者 楚岱蔚 丁梦佳 姚平 金益民 罗天子 沈兴连 莫红华 黄玉英 郑孝孝 朱德峰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30-34,共5页
针对2022年余杭区出现异常高温,分析该区4个镇街气象站的温度资料,研究高温对单季杂交稻甬优1540、甬优12、春优590、春优161、江两优7901等品种结实率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日最高温度高于35℃的高温日数为65 d,较常年同期偏多34... 针对2022年余杭区出现异常高温,分析该区4个镇街气象站的温度资料,研究高温对单季杂交稻甬优1540、甬优12、春优590、春优161、江两优7901等品种结实率及产量影响。结果表明:2022年日最高温度高于35℃的高温日数为65 d,较常年同期偏多34 d;40℃以上的高温日数达32 d。在单季杂交稻集中抽穗开花期间的8月10日至8月23日,除1 d为36.7℃外,其余均高于38.0℃。杂交稻因抽穗开花期不同,遇到高温的结实率较常温下降13.9~43.3百分点。抽穗开花期遇到高温,结实率波动较大,且随总粒数变大结实率下降幅度增大。单季杂交稻抽穗开花期遇到38.0~41.0℃的异常高温,较常温结实率下降,导致产量下降28.8%~53.8%。单季杂交稻抽穗开花期遇到异常高温造成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为结实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稻 高温 抽穗开花 结实率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稻开花结实期高温热害特征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1
2
作者 方文英 陈佳麒 +9 位作者 楚岱蔚 丁梦佳 姚平 金益民 罗天子 沈兴连 莫红华 黄玉英 郑孝孝 朱德峰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100,共3页
近年,长江流域稻区单季稻开花结实期高温频发重发。本文分析了高温年水稻开花结实期高温热害特征及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高温年日最高温度高,持续时间延长;高温年7月上旬至8月上旬日最高温度较常温年高4.3℃~4.8℃;水稻开花结实期遇到... 近年,长江流域稻区单季稻开花结实期高温频发重发。本文分析了高温年水稻开花结实期高温热害特征及高温对结实率的影响。高温年日最高温度高,持续时间延长;高温年7月上旬至8月上旬日最高温度较常温年高4.3℃~4.8℃;水稻开花结实期遇到高温热害结实率下降28.2~43.4个百分点;品种间耐高温热害特性差异较大。根据开花结实期高温热害特征及高温引起结实率下降的特点,提出高温预警及播期调整、耐热品种选择、高温期间田间灌水、喷施生长调节物质等开花结实期高温热害防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季稻 开花结实期 高温热害 长江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Sentinel-2卫星影像的冬小麦面积提取
3
作者 陈雨琪 席瑞 +6 位作者 陈佳麒 章健 高国军 刘海威 盛莉 王福民 刘占宇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4年第2期209-216,共8页
及时准确地提取冬小麦种植信息,对开展冬小麦农情遥感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杭州市余杭区冬小麦越冬期(2021-12-04)、扬花期(2022-04-08)和乳熟期(2022-05-03)Sentinel-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归一化差值... 及时准确地提取冬小麦种植信息,对开展冬小麦农情遥感监测具有重要的意义.以杭州市余杭区冬小麦越冬期(2021-12-04)、扬花期(2022-04-08)和乳熟期(2022-05-03)Sentinel-2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采用最大似然法、支持向量机、归一化差值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相加和相减合成运算提取冬小麦种植面积.结合冬小麦地面调查数据与实测种植面积,对不同方法的提取结果进行精度评价.结果显示,利用越冬期影像NDVI阈值将常绿植被区(茶园、林地)掩膜处理,对非常绿植被区(建筑、水体、冬小麦)扬花期与乳熟期影像NDVI值进行和值运算,是提取余杭区冬小麦种植面积的最佳方法,面积精度为91.96%,说明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结合植被物候特征与典型地物类型,能够实现冬小麦种植面积的高精度提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Sentinel-2卫星 多时相遥感影像 植被分类 种植面积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早花甘蓝型油菜的开花特征及特早花候选基因鉴定 被引量:2
4
作者 余华胜 张冬青 +2 位作者 陈佳麒 张尧锋 傅鹰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60-267,共8页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的重要阶段。油菜早花早熟,可有效解决油菜与其他夏季作物的茬口矛盾。挖掘不同的早花油菜资源,研究油菜早花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可促进利用分子技术快速选育早熟油菜的育种进程。本研究以1个新发现的... 开花是植物从营养生长进入生殖生长的重要阶段。油菜早花早熟,可有效解决油菜与其他夏季作物的茬口矛盾。挖掘不同的早花油菜资源,研究油菜早花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可促进利用分子技术快速选育早熟油菜的育种进程。本研究以1个新发现的稳定遗传的特早花油菜迎春一号为研究对象,在覆盖全年9个月的时间中设计了15个不同的播种期,调查其开花特性。结果显示,迎春一号在不同季节播种均可顺利开花,其对低温春化的温度需求更弱于普通春性油菜。将迎春一号与半冬性早花品系FM4和半冬性晚花品系FM5进行比较发现,在10月播种于半冬性生态区种植环境下,迎春一号既能快速进入花期,又表现较好的耐寒性,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较好。对迎春一号开展分子生物学试验发现,在高温生长环境下,位于油菜A02、A03、C02和C03染色体上的春化途径关键基因BnaFLC的6个同源拷贝在迎春一号的营养生长阶段均出现了多拷贝基因的同步下调。以半冬性早花品系FM4和半冬性晚花品系FM5为对照,利用50×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检测得到与油菜全基因组1064个开花基因相关的16229个SNPs和5842个InDels。其中,迎春一号特异的且会导致开花基因编码蛋白变异的SNPs和InDels分别为69个和34个,包含与BnaFLC基因具有正向调控关系的14个SNPs和4个InDels,最终获得11个潜在候选基因。除了1个BnaFLC基因本身以外,其余基因均处于BnaFLC上游区域,且对BnaFLC基因的表达起正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特早花 春化作用 全基因组重测序 候选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扬麦24施用缓释肥的效果 被引量:9
5
作者 方文英 梁金根 +4 位作者 庞法松 金国强 徐攀峰 陈佳麒 郑洪福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2期244-245,共2页
与当地常规施肥相比,小麦扬麦24施用沃夫特缓释肥和有机缓释小麦专用肥后,分别增产19.2%和26.6%,增产效果明显。
关键词 小麦 缓释肥 扬麦2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季稻不同施肥方式的减肥及增产效应 被引量:5
6
作者 方文英 姚荣建 +2 位作者 陈佳麒 沈桂法 金益民 《中国稻米》 2019年第6期86-88,共3页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的减肥和增产效果,本文开展了单季稻施用缓控释肥与传统速效肥料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水稻成熟期较不施肥对照推迟3 d,不同施肥处理间成熟期没有差异;单季稻分蘖主要在栽后23~38 d期间发生,施肥可促进...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的减肥和增产效果,本文开展了单季稻施用缓控释肥与传统速效肥料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施肥处理的水稻成熟期较不施肥对照推迟3 d,不同施肥处理间成熟期没有差异;单季稻分蘖主要在栽后23~38 d期间发生,施肥可促进分蘖发生,常规配方施肥与缓控释肥处理间分蘖发生量差异不大;与常规配方施肥相比,缓控释肥处理的平均氮肥偏生产力及氮肥贡献率分别提高26.1%和34.4%,施肥次数减少1次,减肥19.3%,产量提高1.7%。不同缓控释肥的施用效果以“好乐耕”和“稻坚强”效果较好,与常规配方施肥相比,经济效益分别增加236.10元/667 m^2、138.80元/667 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缓控释肥 减肥 氮肥偏生产力 氮肥贡献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金运麦1号在余杭的试种情况 被引量:2
7
作者 徐攀峰 庞法松 +2 位作者 钱东 方文英 陈佳麒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1896-1897,共2页
小麦新品种金运麦1号于2016年冬引入余杭区试种,表现耐迟播,抗性好,后期灌浆快速充分,粒重且穗粒结构平衡协调,稳产等特点,适宜在单季杂交稻-小麦轮作模式中推广利用。
关键词 金运麦1号 小麦 余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插密度下甬优12的性状与产量表现 被引量:2
8
作者 方文英 施鸿鑫 +1 位作者 孟鹏翔 陈佳麒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2期89-92,共4页
为了进一步探索研究本地区甬优12适宜高产的插种密度以及性状表现,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为试材,应用不同育秧方式,开展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穴盘育秧每穴2本,插种密度30 cm×27 cm,实际产量最高。相对于其他处理,表现秧苗素质较好... 为了进一步探索研究本地区甬优12适宜高产的插种密度以及性状表现,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2为试材,应用不同育秧方式,开展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穴盘育秧每穴2本,插种密度30 cm×27 cm,实际产量最高。相对于其他处理,表现秧苗素质较好,分蘖发生早和快,成穗率较高,有效穗较多,整个群体结构有利于产量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插密度 甬优12 性状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肥调控运筹实现甬优12超15 t·hm^(-2)的性状特征与技术途径 被引量:1
9
作者 方文英 陈佳麒 +3 位作者 沈兴连 莫红华 刘海威 纪国成 《浙江农业科学》 2022年第6期1218-1222,共5页
为探索水稻甬优12产量超15 t·hm^(-2)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2020—2021年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东风村进行氮肥调控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329.70、345.60、344.85 kg·hm^(-2),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5∶17∶18、62∶25... 为探索水稻甬优12产量超15 t·hm^(-2)的可能性和技术途径,2020—2021年在杭州市余杭区仁和街道东风村进行氮肥调控运筹试验。结果表明,氮肥用量329.70、345.60、344.85 kg·hm^(-2),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5∶17∶18、62∶25∶13和62∶21∶17,再配套其他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甬优12产量分别达16.212、16.136和15.221 t·hm^(-2)。甬优12产量超15 t·hm^(-2)的性状特征:分蘖早发,茎秆粗壮,分蘖数多,有效穗数多,后期结实率高,千粒重重;技术途径:前期促进分蘖,保证足够有效穗,中期搁田控苗,控制无效分蘖,保证大穗形成,后期稳健增粒重,扩大群体颖花量和库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甬优12 氮肥调控运筹 性状特征 技术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栽插密度下晚稻绍粳18的性状表现
10
作者 方文英 梁金根 +3 位作者 庞法松 徐攀峰 陈佳麒 郑洪福 《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7期1033-1034,共2页
对绍粳18开展不同栽插密度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栽插密度下,绍粳18的产量、性状表现不同,适当稀植能够增加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从而获得高产。
关键词 密度 绍粳18 晚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粮食生产现状与发展策略——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 被引量:1
11
作者 施鸿鑫 金国强 +1 位作者 陈佳麒 王玉坤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3期7-10,264,共5页
粮食生产除了常规经济属性之外,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杭州市余杭区粮食生产问题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较为典型。在全面梳理该区粮食生产上取得的成绩和业已开展工作、分析制约因素和潜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实施... 粮食生产除了常规经济属性之外,也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杭州市余杭区粮食生产问题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较为典型。在全面梳理该区粮食生产上取得的成绩和业已开展工作、分析制约因素和潜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稳定粮食生产能力、实施种粮补贴、完善配套政策、提升稻米品质、加强产业融合等发展对策,以期为我国经济发达地区抓好粮食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 生产能力 补贴政策 配套设施用地 产业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做工两相宜ROG 2019新品发布会主板"Buff技能"展示
12
作者 马宇川(文/图) 陈佳麒 +1 位作者 吴卓冈 张楠 《微型计算机》 2019年第22期12-13,共2页
在主板领域,华硕认为,要想提升主板为用户带来的体验效果,要让用户享受到华硕主板不一般的“Buff技能”,主要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采用优秀的做工用料,不能使用品质低劣的元器件;另一方面产品单单靠堆料也是不行的,还需要厂商拥有强... 在主板领域,华硕认为,要想提升主板为用户带来的体验效果,要让用户享受到华硕主板不一般的“Buff技能”,主要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采用优秀的做工用料,不能使用品质低劣的元器件;另一方面产品单单靠堆料也是不行的,还需要厂商拥有强大的研发功力,对电器电路通过合理的设计,才能使各个元器件以及主板上的各个配件发挥出最大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硕主板 新品发布会 设计 做工 使用品质 电器电路 元器件 用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余杭区粮食产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
13
作者 徐攀峰 庞法松 +3 位作者 陈小忠 方文英 陈佳麒 钱东 《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7年第6期44-45,共2页
为提升余杭区的粮食生产发展水平,从目前的产业优势、劣势,现有基础,以及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思考,以期勾勒出未来余杭粮食产业发展的模式与方向。
关键词 粮食产业 余杭区 粮食生产 产业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准条播育秧提高单季杂交稻机插稀植群体产量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方文英 朱德峰 +3 位作者 怀燕 陈佳麒 陈惠哲 王亚梁 《作物杂志》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4-130,共7页
为明确精准条播育秧提高单季杂交稻机插稀植群体产量的效应,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秧盘播种量处理(标准9寸秧盘45.7g/盘,R_(1);60.5g/盘,R_(2))和2种机插规格[30cm×21cm(D_(1));30cm×18cm(D_(2))],分析比较... 为明确精准条播育秧提高单季杂交稻机插稀植群体产量的效应,以籼粳杂交稻甬优1540为供试品种,设置2个秧盘播种量处理(标准9寸秧盘45.7g/盘,R_(1);60.5g/盘,R_(2))和2种机插规格[30cm×21cm(D_(1));30cm×18cm(D_(2))],分析比较了传统撒播(BS)和精准条播(PS)机插群体的分蘖成穗特性、物质积累以及产量形成特性。结果表明,秧盘播种量增加可降低秧苗干物质积累和秧苗充实度,PS处理能够提高秧苗素质。PS处理显著提高机插质量,其漏秧率比BS处理降低11.1个百分点,PS机插每穴2~3苗的比例比BS提高109.7%,低播量下表现尤为明显。PS机插可提高分蘖速率与分蘖高峰苗数,低播量下表现尤为明显,D_(2)处理的群体分蘖高峰苗数和有效穗数高于D_(1)处理,R_(1)D_(2)PS处理有效穗数最高。水稻干物质积累表现为PS>BS、R_(1)>R_(2)、D_(2)>D_(1),R_(1)D_(2)PS处理干物质重最高。PS处理通过增加杂交稻稀植群体的有效穗数进而提高产量,与BS处理相比,PS处理产量平均增加13.8%。R_(1)处理产量高于R_(2)处理,随着机插密度提高有效穗数增加,但穗粒数下降,R_(1)D_(2)PS处理产量最高。综合来看,精准条播育秧机插可促进杂交稻分蘖发生,提高稀植群体有效穗数和干物质积累,进而提高杂交稻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籼粳杂交稻 机插 精准条播 分蘖成穗 干物质积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