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的改进
1
作者 王丹 陈亚惊 +4 位作者 马延龄 刘小龙 王博方 汪学艳 陈昊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2-75,103,共5页
目的建立改良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方法在经典供体Y型双髂静脉再通双侧肝移植物和受体门静脉和胆管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大鼠体质量、右侧移植物增加右下叶、适度的胆管长度、修剪Y型血管、“三角形法”吻合的方法,改进大鼠双供体肝移... 目的建立改良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方法在经典供体Y型双髂静脉再通双侧肝移植物和受体门静脉和胆管的基础上,通过增加大鼠体质量、右侧移植物增加右下叶、适度的胆管长度、修剪Y型血管、“三角形法”吻合的方法,改进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记录双供体肝移植手术时间、冷缺血时间、热缺血时间及无肝期;观察受体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分析受体术后7、30 d的存活情况。结果大鼠双供体肝移植的手术时间为(114±7)min,冷缺血时间为(36±3)min,热缺血时间为(9.7±1.6)min,无肝期为(19.9±2.2)min。受体大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1%(5/16),包括2例腹腔积液、1例出血、1例胆漏、1例呼吸梗阻。受体大鼠术后7、30 d生存率分别为81%(13/16)、56%(9/16)。结论改良后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技术,可以建立稳定的大鼠双供体肝移植模型,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双供体肝移植 活体肝移植 动物模型 并发症 胆漏 腹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驱动压导向个体化呼气末正压对小儿腹腔镜手术中肺保护以及术后肺不张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郝伟 张琰 +5 位作者 录亚鹏 刘洋 钟海莲 张荣智 陈亚惊 王迎斌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5期468-473,共6页
目的探讨驱动压导向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小儿腹腔镜手术中肺保护作用以及对术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6月至2021年10月行腹腔镜手术的46例患儿(年龄1~6岁)为研究对象,使用... 目的探讨驱动压导向个体化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小儿腹腔镜手术中肺保护作用以及对术后肺不张的影响。方法以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21年6月至2021年10月行腹腔镜手术的46例患儿(年龄1~6岁)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固定PEEP组和驱动压导向个体化PEEP组,每组各23例。固定PEEP组:设置5 cmH_(2)O(1 cmH 2O=0.098 kPa)PEEP直至手术结束;驱动压导向个体化PEEP组:PEEP从2 cmH_(2)O开始,每次递增1 cmH_(2)O,每个PEEP水平维持10次呼吸循环,直至获得最低驱动压。记录气管插管后5 min(T_(1))、气腹后5 min(T_(2))、实施PEEP后4 min(T_(3))、手术结束(T_(4))时的平台压、PEEP、驱动压、肺动态顺应性、平均动脉压和心率;记录T_(1)、T_(4)、T 5(出恢复室)时的肺超声评分以及手术过程中气腹时长、气腹压力、机械通气时长和手术时长。结果与T_(1)时相比,两组T_(2)时的肺动态顺应性均降低,驱动压均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T_(2)时相比,T_(3)、T_(4)时的肺动态顺应性和驱动压均明显改善(P<0.05)。驱动压导向个体化PEEP组较固定PEEP组在改善肺动态顺应性,降低驱动压和肺超声评分方面具有优势(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年龄1~6岁、ASAⅠ~Ⅱ级的腹腔镜手术患儿,实施驱动压导向、个体化呼气末正压通气策略可以明显改善患儿通气过程中肺动态顺应性,且能够降低驱动压和术后肺超声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检查 麻醉/方法 正压呼吸 肺通气 肺顺应性 肺不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GC-823细胞脾脏注射法建立胃癌肝转移模型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小龙 陈亚惊 +6 位作者 王丹 谷保红 李雪梅 王博方 冯泽东 马延龄 陈昊 《湖北医药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26-29,F0004,共5页
目的:建立一种符合临床特征的、稳定的胃癌肝转移模型。方法:选用人胃癌细胞BGC-823,转染荧光素酶后通过脾脏注射入CB-17 SCID雄性小鼠,然后切除脾脏。分别在7、14、30和60 d观察小鼠状态以及使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察肿瘤大小,随后在... 目的:建立一种符合临床特征的、稳定的胃癌肝转移模型。方法:选用人胃癌细胞BGC-823,转染荧光素酶后通过脾脏注射入CB-17 SCID雄性小鼠,然后切除脾脏。分别在7、14、30和60 d观察小鼠状态以及使用小动物活体成像仪观察肿瘤大小,随后在第30天和第60天分别处死3只小鼠,取肝、胃、肾、肺,HE染色镜下观察这4种脏器的病理学变化。结果:6只小鼠肝脏全部成瘤,成瘤率达到100%,小鼠逐渐出现行动迟缓、摄食量减少、消瘦、精神差、腹部隆起等表现。HE染色可见肝脏转移灶出现坏死。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人胃癌细胞的肝转移小鼠模型,为后续研究肿瘤行为及抗肿瘤药物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肝转移 小鼠 胃癌细胞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改良Warren吻合术与Roux-en-Y吻合术在小儿腹腔镜胆总管囊肿术中的临床对照研究
4
作者 马仲福 赵成基 +6 位作者 曾永娟 陈亚惊 胡继科 李斌德 李刚 王文赟 杨爱玲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3年第9期52-56,共5页
目的比较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术中2种胆肠吻合方式的优劣,为临床选择不同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7月-2022年4月收治的11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Roux-en-Y吻合组(63例)与改良War... 目的比较腹腔镜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根治术中2种胆肠吻合方式的优劣,为临床选择不同术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二医院2016年7月-2022年4月收治的117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患者,按手术方式分为Roux-en-Y吻合组(63例)与改良Warren吻合组(54例)。2组患者均行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性切除术,肠-肠吻合方式有Roux-en-Y式肠-肠吻合及改良Warren式肠-肠吻合。比较2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吻合时间、术后恢复排气排便时间、术后并发肠梗阻及反流性胆管炎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其余指标没有显示明显差异(P>0.05)。结论改良Warren吻合术较Roux-en-Y吻合术,具有手术时间短、吻合快、术后肠功能恢复快、防反流效果好等优点,且操作简便,不切断肠管,保证肠管电生理活动的连续性,适合在基层医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UX-EN-Y吻合术 改良Warren吻合术 小儿腹腔镜手术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5
作者 曾永娟 赵成基 +5 位作者 李斌德 李刚 王文赟 马仲福 陈亚惊 胡继科 《兰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第5期92-94,共3页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为一种罕见综合征,是发生在皮肤和胃肠道,以及肝脏、肺、肾、骨骼肌、关节等器官的多发性血管畸形,常伴有消化道出血、隐性失血、贫血等,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壮年,血管瘤的数目和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增多。蓝色...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为一种罕见综合征,是发生在皮肤和胃肠道,以及肝脏、肺、肾、骨骼肌、关节等器官的多发性血管畸形,常伴有消化道出血、隐性失血、贫血等,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壮年,血管瘤的数目和大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大、增多。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发病率较低,容易被误诊、漏诊。本研究通过1例小儿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的诊治并复习相关文献,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的进一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 血管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被引量:13
6
作者 马臻 李雪梅 +3 位作者 谷保红 王登峰 陈亚惊 陈昊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393-396,共4页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从单纯的诊断技术发展为胆胰疾病的首选治疗措施,但其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严格掌握ERCP适应证和禁忌证、加强术者的操作技术和术中的准确判断与处理,以及相关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术后并发症预防和...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已从单纯的诊断技术发展为胆胰疾病的首选治疗措施,但其并发症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严格掌握ERCP适应证和禁忌证、加强术者的操作技术和术中的准确判断与处理,以及相关药物的合理使用是术后并发症预防和治疗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道疾病 胰腺疾病 胰胆管造影术 内窥镜逆行 手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双供体活体肝移植 被引量:2
7
作者 王丹 马延龄 +5 位作者 刘小龙 胡继科 李雪梅 谷保红 陈亚惊 陈昊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1-314,共4页
供体短缺是肝移植最大的障碍。2001年有学者创新性地在活体肝移植中,从两个供体获得移植物进行双供体移植后,世界各地也相继尝试。目前临床活体肝移植主要以单供体肝移植为主,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如单供体肝移植不能完成,双供体肝移植可... 供体短缺是肝移植最大的障碍。2001年有学者创新性地在活体肝移植中,从两个供体获得移植物进行双供体移植后,世界各地也相继尝试。目前临床活体肝移植主要以单供体肝移植为主,在一些复杂的情况下如单供体肝移植不能完成,双供体肝移植可以完成治疗。虽然双供体肝移植由于术式复杂的限制,只能在少数区域开展,但丰富了肝移植的治疗方式,促进了肝移植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双供体肝移植 单供体肝移植 活体肝移植
原文传递
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免疫治疗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钧 刘小龙 +7 位作者 王丹 马延龄 陈亚惊 谷保红 李雪梅 胡继科 张凡 陈昊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70-774,共5页
目的监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以及大鼠生存时间,探究小体积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治疗准则。方法用Lewis大鼠和Brown Norway大鼠建立小体积和全肝正常体积移植模型,分为7组:全肝同体移植组(WI)、小体积同体肝移植组... 目的监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以及大鼠生存时间,探究小体积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治疗准则。方法用Lewis大鼠和Brown Norway大鼠建立小体积和全肝正常体积移植模型,分为7组:全肝同体移植组(WI)、小体积同体肝移植组(SI)、全肝异体移植组(WA)、小体积异体肝移植组(SA)、全肝异体移植免疫治疗组(WAT)、小体积异体肝移植免疫治疗组(SAT)、小体积异体肝移植免疫治疗调变组(SATa)。术后观察肝组织形态和功能变化,监测免疫排斥情况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记录存活状况。结果与WA组比较,SA组汇管区炎症细胞浸润、肝窦内皮细胞炎症改变,T细胞受体(TCR)阳性淋巴细胞比例升高。移植术后4天,外周血检测显示异体移植组CD4+CD25+双阳性T淋巴细胞显著低于同体移植组,SA组(0.6%)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WA组(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在各时间点显著高于WAT组,SATa组他克莫司血药浓度相对稳定,且SATa组血药浓度和AST显著低于S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a组肝细胞增殖水平明显高于S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存分析表明WA组累积生存率达85.7%,明显高于SAT组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Ta组累积生存率达到51.7%。WAT组生存时间为(57.4±25.0)d,SAT组(28.0±29.1)d,SATa组(39.7±29.0) d,明显长于未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胞增殖与凋亡比率(PRA)随他克莫司用药时间增加而增加,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与AST呈正相关(R=0.758,P〈0.05),RPA与AST显著相关(R=-0.962,P〈0.05)。结论他克莫司明显延长了小体积异体肝移植大鼠生存时间。在他克莫司血药浓度和AST血清值方程(TD=-0.494TC-0.0035AST+260.487)的指导下调整他克莫司用量,使血药浓度相对稳定,可进一步延长同种异体肝移植大鼠的生存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体积肝移植 他克莫司 免疫排斥
原文传递
肝细胞癌的失巢凋亡抵抗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李雪梅 胡继科 +5 位作者 谷保红 张凡 王登峰 陶鹏先 陈亚惊 陈昊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90-393,共4页
失巢凋亡抵抗作用赋予失去粘附作用的癌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存活并转移的能力,但是其在肝细胞癌肝内及远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的研究表明某些因子或药物通过一些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失巢凋亡。这些信号通路并不... 失巢凋亡抵抗作用赋予失去粘附作用的癌细胞在血液循环中存活并转移的能力,但是其在肝细胞癌肝内及远处转移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完全明确。近年的研究表明某些因子或药物通过一些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失巢凋亡。这些信号通路并不是完全分离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肝细胞癌转移。肝脏是许多物质的代谢中心,很多相关因素可通过失巢凋亡抵抗促进肝细胞癌转移。本文主要就肝细胞癌发生失巢凋亡抵抗作用的信号通路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巢凋亡 信号传导 肝细胞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患者肝移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马臻 陶鹏先 +4 位作者 谷保红 李雪梅 王登峰 陈亚惊 陈昊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9-282,共4页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作为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其治疗方式的多样性广受各国学者关注。而肝移植(LT)作为其终末期治疗的最佳方法,由于患者伴发疾病、术后并发症等原因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若能于移植早期...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作为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肝脏疾病,其治疗方式的多样性广受各国学者关注。而肝移植(LT)作为其终末期治疗的最佳方法,由于患者伴发疾病、术后并发症等原因大大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若能于移植早期行相关评估、干预,则可极大降低伴发疾病风险,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本文主要对PSC患者LT指征、时机及相关伴发疾病处理、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 肝移植 伴发疾病 术后并发症
原文传递
小肠淤血损伤小鼠模型的建立
11
作者 陈亚惊 张凡 +5 位作者 俞阳 王丹 向琳 谷保红 赵成基 陈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80-383,共4页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肠淤血模型,观察不同淤血时间肠道的病理改变,探讨不同肠淤血长度对小鼠肠管损伤及生存的影响,以寻找最佳的建模肠道淤血时间和长度。方法将66只18~22 g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肠管淤血10 cm(Congestion 10 ... 目的通过建立小鼠肠淤血模型,观察不同淤血时间肠道的病理改变,探讨不同肠淤血长度对小鼠肠管损伤及生存的影响,以寻找最佳的建模肠道淤血时间和长度。方法将66只18~22 g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肠管淤血10 cm(Congestion 10 cm,C10组)、肠管淤血15 cm组(C15组)及肠管淤血20 cm组(C20组)。距回盲部5 cm开始向近端选取相应长度肠管,结扎其系膜缘侧静脉血管,完成手术后每组观察10只小鼠48 h,记录小鼠生存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每组12只小鼠分别留取淤血0.5、1.0、1.5、2.0 h各3只的肠管标本,石蜡包埋,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相关性。结果观察48 h后,各组48 h生存率分别为C20组0%,C15组50%,C10组80%;肠管淤血长度越长,小鼠存活率越低。各组的半数致死时间分别为C10组15.15 h、C15组4.931 h、C20组1.341 h。大体及镜下观察显示随着时间延长、淤血长度的延长,肠道损伤不断加重,且1 h时肠道损伤已十分显著,C10组、C15组、C20组在不同时间与回肠黏膜Chiu’s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18、0.806、0.602,P均<0.01;在0.5、1.0、1.5、2.0 h时不同长度与肠黏膜Chiu’s评分也呈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81、0.802、0.679、0.650,P均<0.01。结论通过建立小肠淤血损伤的小鼠模型,发现肠管淤血长度15 cm,淤血1 h是血管结扎回肠淤血损伤模型建立的最佳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淤血 生存率 组织病理
原文传递
双肝移植后移植物萎缩的动物实验探究
12
作者 王丹 陈亚惊 +6 位作者 张凡 马延龄 刘小龙 王博方 汪学艳 高磊 陈昊 《中华移植杂志(电子版)》 CAS 2020年第1期36-38,共3页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临床双肝移植后移植物萎缩的现象。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8~10周龄,体质量230~250 g,术前禁食12 h。12只SD大鼠作为供体,6只作为受体。建立大鼠双肝移植模型,通过磁共振检查观测受体大鼠术后移植物体积变化。... 目的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临床双肝移植后移植物萎缩的现象。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18只,8~10周龄,体质量230~250 g,术前禁食12 h。12只SD大鼠作为供体,6只作为受体。建立大鼠双肝移植模型,通过磁共振检查观测受体大鼠术后移植物体积变化。采用成组t检验比较受体大鼠左、右侧移植物体积和重量。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移植肝叶均为双右上叶。供肝重量和受体大鼠肝重量分别为(4.30±0.06)和(9.4±0.2)g,移植物与受体大鼠体质量、肝重量比分别为1.79%~1.88%、45.7%~46.8%。手术时间(70±4)min,冷缺血时间(30.0±1.5)min,热缺血时间(12.0±1.5)min,无肝期(20.0±2.5)min。6只受体大鼠双肝移植后1 d行磁共振检查,两侧移植物体积相同;术后15 d行磁共振检查,有3只发生单侧移植物萎缩。结论大鼠双肝移植后部分受体一侧移植物会发生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肝移植 萎缩 体积 大鼠
原文传递
腹腔镜下肝脏悬吊方法进展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博方 马臻 +6 位作者 汪学艳 李晓梅 高磊 陈亚惊 马延龄 夏鹏 陈昊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1-173,共3页
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尤其是近端胃癌根治术或全胃切除术时,通过悬吊肝脏以暴露最佳的术野,同时避免造成肝功能异常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和本中心对于腹腔镜下不同肝脏悬吊方法及具体操作,并分析其术野暴露情况... 在腹腔镜下行胃癌根治术尤其是近端胃癌根治术或全胃切除术时,通过悬吊肝脏以暴露最佳的术野,同时避免造成肝功能异常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本文系统回顾了国内外和本中心对于腹腔镜下不同肝脏悬吊方法及具体操作,并分析其术野暴露情况、对肝功能影响、操作难易度等,比较不同方法的优点和缺点,将各种悬吊方法进行总结归类,以利于腹腔镜术者选择最适方法进行肝脏悬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胃切除术 腹腔镜术 胃癌根治术 肝功能异常 术野暴露 系统回顾 肝功能影响 悬吊
原文传递
微小RNA-218表达在胃癌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姜晓娟 江啸 +3 位作者 王芙蓉 李沛 陈亚惊 李玉民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154-1157,共4页
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是全球癌症的防治重点。早期胃癌检出率低,癌细胞侵袭和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微小RNA(miRNA,miR)-218是一种肿瘤抑制miRNA,最近研究数据显示,miR-218在胃癌中表达下调,与胃癌发生和发展密切... 胃癌发生率和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是全球癌症的防治重点。早期胃癌检出率低,癌细胞侵袭和转移是影响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微小RNA(miRNA,miR)-218是一种肿瘤抑制miRNA,最近研究数据显示,miR-218在胃癌中表达下调,与胃癌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本文重点分析miR-218在胃癌中表达与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的关系,以期为胃癌靶向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微小RNA-218 增殖 转移 侵袭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空肠营养管置入方法体会 被引量:2
15
作者 丁天龙 刘小龙 +7 位作者 王丹 马延龄 李雪梅 谷保红 陈亚惊 崔鸿斌 党建忠 陈昊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探讨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空肠营养管的置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瘤外科住院并术前诊断为远端胃癌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并在术中置入空肠... 目的探讨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空肠营养管的置入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3月期间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肿瘤外科住院并术前诊断为远端胃癌的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实施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并在术中置入空肠营养管,术中通过胃管引导,胃管与营养管的固定、分离,在直视下置入空肠营养管。结果 3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并且术中均成功置入空肠营养管,置管时间10~15 min,平均13.5 min;空肠营养管留置时间5~7 d,平均6 d;3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吻合口漏、吻合口梗阻、吻合口狭窄、肠漏、肠梗阻等相关并发症。结论全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空肠营养管的置入方法操作简单,术中及术后相关的并发症少,为改善胃癌患者术后的营养状况提供了有利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腔镜胃癌根治术 远端胃癌 肠内营养
原文传递
肝门部胆管癌的围手术期处理 被引量:3
16
作者 丁天龙 马延龄 +6 位作者 王丹 刘小龙 谷保红 李雪梅 陈亚惊 李玉民 陈昊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8年第6期418-422,F0004,共6页
胆管癌是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门部胆管癌最为常见,占胆管癌的58%一70%。由于肝门部胆管癌发病不典型,解剖部位特殊,根治性切除率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仅为14.7%~33.8%。因此肝门部胆管癌的... 胆管癌是来源于胆管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其中以肝门部胆管癌最为常见,占胆管癌的58%一70%。由于肝门部胆管癌发病不典型,解剖部位特殊,根治性切除率低,复发率高,预后较差,5年存活率仅为14.7%~33.8%。因此肝门部胆管癌的早期诊断和根治性切除是提高疗效的最有效的方法,良好的围手术期处理,对于提高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性切除率以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就肝门部胆管癌的围手术期处理进行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肿瘤 预后 围手术期医护
原文传递
小鼠巨细胞动脉炎异种移植模型的建立
17
作者 谷保红 李雪梅 +3 位作者 马臻 王登峰 陈亚惊 陈昊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2152-2154,共3页
目的建立小鼠巨细胞动脉炎(GCA)异种移植模型,以模拟GCA所致的血管炎性损伤过程。方法雄性NOD-scid小鼠32只,随机分为两组:颞动脉移植物+生理盐水组,颞动脉移植物+人外周m单核细胞(PBMC)+生理盐水组,每组16只。将疑似GCA患... 目的建立小鼠巨细胞动脉炎(GCA)异种移植模型,以模拟GCA所致的血管炎性损伤过程。方法雄性NOD-scid小鼠32只,随机分为两组:颞动脉移植物+生理盐水组,颞动脉移植物+人外周m单核细胞(PBMC)+生理盐水组,每组16只。将疑似GCA患者颞动脉活检组织(阳性3份,阴性7份)移植到小鼠的腹主动脉前壁,随后尾静脉注射人PBMC。通过对移植后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HE)染色,测量GCA阳性和阴性组织的内膜及中膜厚度并计算其内膜/中膜厚度比率(I/M比率),计数浸润的单核细胞数量。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位移植物中的人PBMC细胞。结果在颞动脉移植物+生理盐水组中,GCA阳性移植样本较阴性者I/M比值显著升高(P=0.048);输注了PBMC的GCA阳性移植样本较未输注者发现大量单核细胞浸润(P=0.041)。结论小鼠GCA异种移植模型能较好的反映血管炎性损伤的过程及程度,且该模型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动脉炎 异种移植模型 颞动脉移植 血管炎性损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