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髋部脆性骨折病人股骨近端几何形态CT评估 被引量:8
1
作者 陆耀刚 郝永强 +1 位作者 史定伟 王雪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95-198,共4页
目的探讨CT对股骨近端几何形态的评估价值,以及股骨近端几何形态与髋部脆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股骨颈骨折和38例粗隆间骨折老年妇女,应用CT扫描股骨近端,并测量颈干角、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和股骨颈直径。结果在不同骨折组间,... 目的探讨CT对股骨近端几何形态的评估价值,以及股骨近端几何形态与髋部脆性骨折的相关性。方法对33例股骨颈骨折和38例粗隆间骨折老年妇女,应用CT扫描股骨近端,并测量颈干角、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和股骨颈直径。结果在不同骨折组间,颈干角差异有显著相关性(P<0.01)。股骨颈轴长、股骨头直径与股颈直径呈正相关(P均<0.01),在不同的骨折组间三者差异没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利用CT分析股骨近端几何形态,操作简单、精确性高。颈干角与髋部骨折的类型有显著相关性,颈干角越小易发生股骨颈骨折,而颈干角越大更易发生粗隆间骨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髋部骨折 髋部几何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切除术后腰椎稳定性影响的临床研究——204例中、长期随访分析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子平 陆耀刚 +2 位作者 王秀会 夏胜利 吴佩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4期280-282,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髓核切除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板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行髓核摘除,分析中、长期腰椎的稳定性。结果中、长期随访,发生腰椎不稳14例。其中采用全椎板切除术式24例,有10...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传统髓核切除术式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方法20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用椎板开窗,半椎板、全椎板减压行髓核摘除,分析中、长期腰椎的稳定性。结果中、长期随访,发生腰椎不稳14例。其中采用全椎板切除术式24例,有10例发生腰椎不稳,占全部腰椎不稳的71.4%。单一节段一侧椎板开窗术式119例,无腰椎不稳发生,椎间隙狭窄发生率为21.0%。结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前无动力性不稳者,仅行开窗髓核切除即可获得满意疗效,不必使用内固定融合以预防远期腰椎运动节段的不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摘除术 腰椎不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治疗选择与内固定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王秀会 王子平 +4 位作者 夏胜利 许国祥 陆耀刚 朱汉光 吴祖明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8年第9期717-719,共3页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提出有效方法,降低该类患者的病残率。方法总结自2001年5月~2007年4月29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并发不同类骨折的患者,应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男性131例,女性167例。手术内固定治疗203例,非手术治疗95... 目的分析骨质疏松性骨折治疗失败的原因,提出有效方法,降低该类患者的病残率。方法总结自2001年5月~2007年4月298例原发性骨质疏松并发不同类骨折的患者,应用不同方式进行处理。男性131例,女性167例。手术内固定治疗203例,非手术治疗95例,对近2年的患者进行系统的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结果患者获1~16个月随访,平均11个月。内固定组失效20例,占手术例数的9.8。非手术治疗组3个月内死亡6例,占6.4,为髋部骨折5例和脊柱骨折1例。结论对于骨质疏松性骨折,单纯依靠某种单一的治疗手段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应综合注意骨骼的密度、内固定材料性能、体重、肌肉力量等诸多因素,并应辅以抗骨质疏松药物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折 治疗 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奈酸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生和成脂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王雪鹏 郝永强 +3 位作者 曹磊 陆耀刚 金芳纯 王磊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1年第1期36-43,共8页
目的从细胞和基因水平研究不同浓度雷奈酸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不同浓度雷奈酸锶(0、0.05、0.1、0.5、1.0和5.0 mmol/L)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测定其增生活性。在成脂... 目的从细胞和基因水平研究不同浓度雷奈酸锶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不同浓度雷奈酸锶(0、0.05、0.1、0.5、1.0和5.0 mmol/L)刺激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测定其增生活性。在成脂诱导条件下,加入不同浓度雷奈酸锶(0、1.0、5.0 mmol/L),倒置显微镜下检测油红染色并进行成脂相关基因检测。结果在非诱导条件下,浓度为1.0和5.0 mmol/L的雷奈酸锶对细胞增生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在成脂诱导6及9 d后,1.0和5.0 mmol/L雷奈酸锶均对细胞成脂分化具有抑制作用,表现为细胞内脂滴缩小,油红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减低,成脂分化关键基因PPAR-γ、C/EBP-β、aP-2以及Glut-4的表达量降低。结论在体外雷奈酸锶具有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生作用,并抑制其向脂肪细胞分化,这可能与其具有促进前体干细胞成骨分化并维持成骨与成脂分化平衡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奈酸锶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增生 成脂分化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掌侧锁定解剖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明辉 陆耀刚 +2 位作者 夏胜利 王秀会 史定伟 《实用骨科杂志》 2011年第4期361-362,共2页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锁定解剖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32~72岁,平均56岁。按AO/ASIF分型,A3型10例,B3型8例,C1型9例,C2型5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解剖型钢板固... 目的探讨应用掌侧锁定解剖型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患者32例,男14例,女18例;年龄32~72岁,平均56岁。按AO/ASIF分型,A3型10例,B3型8例,C1型9例,C2型5例。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位锁定解剖型钢板固定,骨折远端至少行4枚锁定钉固定,近端3枚螺钉固定,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16月,平均11个月。按Dienst标准评定疗效,优23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掌侧锁定解剖型钢板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一种有效方法,特别适合AO/ASIF分型中的A3、B1、B3、C1及C2型,术中钢板不必塑型,操作简单,固定坚强,允许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桡骨远端 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造影联合感觉诱发电位检测在下腰段脊神经根性卡压伤治疗中的临床指导意义
6
作者 王秀会 王子平 +2 位作者 陆耀刚 马明 夏胜利 《脊柱外科杂志》 2007年第5期282-285,共4页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myelography,MG)联合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检测在治疗下腰段脊神经根性卡压性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3月-2006年10月对46例患有不同程度腰腿疼痛1年以上且有手术意向的患... 目的探讨脊髓造影(myelography,MG)联合感觉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检测在治疗下腰段脊神经根性卡压性病变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3月-2006年10月对46例患有不同程度腰腿疼痛1年以上且有手术意向的患者常规行MG和双下肢胫神经及L5、S1皮节SEP检测,分别记录硬膜囊受压部分占椎管直径的比例、N40峰潜伏期及H反射延迟状况,综合分析两种检查结果,最终决定是否行手术处理并预测愈后。结果7例单节段硬膜囊受压未超过椎管直径30%的患者,有2例患者SEP检测N40延迟比对照组超出10%,另5例延迟在0.15s之内〈10%。前者手术治疗,后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处理。34例患者硬膜囊单节段(26例)和双节段(8例)受压程度大于椎管直径的30%,其中MG检查单节段单侧根管不显影21例,双侧不显影5例;多节段8例存在单侧根管不显影2例和双侧不显影6例,而此34例患者SEP检测H反射延迟均〉10%,皆选用手术治疗。还有5例患者虽然MG下硬膜囊受压小于椎管直径的30%,其SEP延迟又〉10%,但是其振幅却正常,其中2例患者单侧根管显示不清,此2例患者行手术治疗。结论MG和SEP检查可以作为下腰段脊神经受损害的量化指标,二者互为补充,指导临床治疗方式并提示愈后,对尚无CT或MRI设备的基层医疗单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 脊髓造影术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 脊神经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股沟大腿贯通伤并发创伤性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
7
作者 吉同祥 田生杰 陆耀刚 《创伤外科杂志》 2024年第4期312-314,共3页
贯通伤属于一种开放性损伤,往往皮肤表面伤口较小,但却存在很大的潜行损伤。笔者收治1例腹股沟大腿贯通伤并发创伤性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较为罕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因“高处坠落致左侧腹股沟至右侧大腿被钢筋贯穿1 h”... 贯通伤属于一种开放性损伤,往往皮肤表面伤口较小,但却存在很大的潜行损伤。笔者收治1例腹股沟大腿贯通伤并发创伤性股深动脉假性动脉瘤,较为罕见,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8岁,因“高处坠落致左侧腹股沟至右侧大腿被钢筋贯穿1 h”入院。入院查体:体温37.8℃,脉搏110次/min,呼吸22次/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贯通伤 股深动脉 假性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腰椎骨折小关节突间植骨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8
作者 陆耀刚 王子平 王秀会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2期109-110,共2页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完成复位和内固定后,使用所切除的自体椎板和棘突骨片作小关节突间植骨。根据骨折愈合取钉时手术显露、CT扫描和X... 目的研究胸腰椎骨折后路切开复位短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及小关节突间植骨的治疗价值。方法对29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在完成复位和内固定后,使用所切除的自体椎板和棘突骨片作小关节突间植骨。根据骨折愈合取钉时手术显露、CT扫描和X线评估小关节突间植骨术后脊柱的融合状况。结果29例作植骨的小关节突,取钉手术和CT评估有25例小关节突确定为骨性融合;取钉后6个月过伸和过屈位X线片,有3例成角活动大于5°,其中2例Cobb角加大和伤椎上方椎间隙高度明显的降低。结论该方法创伤小、融合率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关节突 植骨 胸腰椎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 被引量:6
9
作者 陆耀刚 王子平 +1 位作者 易存国 王明辉 《临床骨科杂志》 2013年第2期234-234,共1页
2009年3月~2012年1月,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1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笔者总结复位方法,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118例,男48例,女70例,年龄63~95岁。按Evans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I型11例,Ⅱ型31例,Ⅲ型29例... 2009年3月~2012年1月,我院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118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笔者总结复位方法,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病例资料 本组118例,男48例,女70例,年龄63~95岁。按Evans股骨转子间骨折分型:I型11例,Ⅱ型31例,Ⅲ型29例,Ⅳ型28例,反转子间骨折型19例。合并损伤:腕部骨折9例,椎体骨折6例。患者于入院后1—5d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严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0
作者 陆耀刚 顾伟民 +1 位作者 付备刚 王秀会 《临床骨科杂志》 2003年第4期351-353,共3页
目的 分析严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 对 31例 (32侧患肢 )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 ,C1型 5例 ,C2 型 8例 ,C3 型 18例 (19侧患肢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32个月。用改良的Cassebaum评分方法 ,优 7例 ,良 8例 ,... 目的 分析严重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不佳的原因。方法 对 31例 (32侧患肢 )肱骨髁间骨折患者采用手术治疗 ,C1型 5例 ,C2 型 8例 ,C3 型 18例 (19侧患肢 )。结果 术后平均随访 32个月。用改良的Cassebaum评分方法 ,优 7例 ,良 8例 ,可 6例 ,差 10例 ,优良率 4 7 8%。 4例发生骨不连。结论 骨质疏松和骨折严重程度是肱骨髁间骨折手术疗效差的主要原因 ;早期的功能锻炼很重要 ,但必需有可靠内固定的保证和合理的锻炼方法 ;C3 型骨折没有可靠的内固定方法 ,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骨不连的发生率高 ,对该型骨折尚需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骨折 骨质疏松 骨折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陆耀刚 王子平 《实用骨科杂志》 2006年第1期63-64,共2页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ans分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分别采用DHS、DCS和DHS加TSP转子部支持板治疗,39例均得到随访(6~66个月)。结果 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3.5...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39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按Evans分型均为不稳定型骨折,分别采用DHS、DCS和DHS加TSP转子部支持板治疗,39例均得到随访(6~66个月)。结果 术后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3.5个月,按黄公怡等功能评定标准,总优良率87.2%。采用DHS固定组有4例发生骨折再移位,均为EvansⅠ型4度不稳定骨折;DCS和DHS加TSP治疗组没有出现骨折再移位。结论 转子部外侧壁的完整性决定着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方法的选择;对于重度粉碎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单纯的DHS固定是不可靠的,需加用TSP作股骨转子部外侧壁骨折块固定;DCS内固定是反转子间骨折的最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转子间骨折 动力髋螺钉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的治疗 被引量:2
12
作者 陆耀刚 《实用骨科杂志》 2001年第2期116-117,共2页
关键词 不稳定性锁骨外侧端骨折 治疗 外科手术 内固定 切开复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电刺激对慢性神经卡压治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3
作者 顾伟民 陆耀刚 +4 位作者 王明辉 王子平 徐元鼎 俞彰 张凯莉 《现代康复》 CSCD 2001年第1期65-66,共2页
目的 观察经皮电刺激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 40只大白鼠采用 Mackinnon所设计的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在卡压 20周后,分成 4组进行实验: A组:不减压组 ;B组:减压组 ;C组:减压+电刺激组 ;D组:仅做电刺激... 目的 观察经皮电刺激在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卡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用 40只大白鼠采用 Mackinnon所设计的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在卡压 20周后,分成 4组进行实验: A组:不减压组 ;B组:减压组 ;C组:减压+电刺激组 ;D组:仅做电刺激组。结果 C组电生理与病理检测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各组。结论 神经减压+电刺激的治疗效果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刺激 神经减压 坐骨神经 慢性神经卡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评价 被引量:43
14
作者 许国祥 王秀会 +3 位作者 吴祖民 王惠中 陆耀刚 王子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4期231-233,共3页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7月~2004年4月共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44例45肘,进行随访分析。平均随访34个月后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评定。结果44例中有2例骨不连,术后疗效为优14例,良17例18... 目的探讨肱骨髁间骨折的手术方式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1997年7月~2004年4月共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44例45肘,进行随访分析。平均随访34个月后用改良Cassebaum评分系统对其疗效评定。结果44例中有2例骨不连,术后疗效为优14例,良17例18肘,可9例,差4例,优良率为71%。结论骨折粉碎及移位程度直接影响预后。术中解剖复位,根据骨折类型选择合适牢固的内固定,术后早期进行无痛性功能锻炼,是提高疗效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肱骨髁间骨折 手术方式 疗效评价 1997年7月 2004年 临床疗效 手术治疗 疗效评定 评分系统 术后疗效 解剖复位 类型选择 功能锻炼 骨不连 优良率 内固定 无痛性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方式及其疗效分析 被引量:25
15
作者 许国祥 王秀会 +3 位作者 王惠中 吴祖民 陆耀刚 王子平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5年第8期534-536,共3页
目的探讨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方式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4月~2004年7月共手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146例149肢.Gustilo分类:Ⅰ型28例,Ⅱ型58例,Ⅲ型60例.其中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44例47肢(A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治... 目的探讨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的手术方式并分析其临床疗效.方法自1998年4月~2004年7月共手术治疗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146例149肢.Gustilo分类:Ⅰ型28例,Ⅱ型58例,Ⅲ型60例.其中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44例47肢(A组),使用钢板内固定治疗46例(B组),使用胫骨外固定架及腓骨1/3管型钢板治疗56例(C组).平均随访27个月后分析各组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并进行比较.结果平均骨折愈合时间,A组5.1个月,B组5.6个月,C组7.9个月.术后并发症:A组:感染2例,无断钉,无畸形愈合.B组:感染及皮肤坏死¨例,钢板断裂3例,畸形愈合2例.C组:感染1例,外固定架钉道感染松动3例,畸形愈合2例.结论Ⅰ型、Ⅱ型均可使用交锁髓内钉治疗以使骨折达到一期愈合;所有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最好少用或不用胫骨解剖型钢板或窄加压钢板;外固定架及腓骨1/3管型钢板是治疗Ⅲ型损伤安全、简单的方法,可以考虑首选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腓骨骨折 开放性 手术 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 手术方式 疗效分析 交锁髓内钉治疗 骨折愈合时间 骨外固定架 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与腰椎管腔狭窄症伴马尾综合征 被引量:6
16
作者 王子平 陆耀刚 +2 位作者 崔崟 金小广 吴佩蓉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6年第11期924-925,共2页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管狭窄症 马尾综合征 椎管腔 马尾神经损伤 手术治疗 完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电刺激在周围神经嵌压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顾伟民 陆耀刚 +3 位作者 王明辉 王子平 马明 朱初芬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2期298-299,共2页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嵌压征在手术松解后应用经皮电刺激治疗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5年来收治的28例周围神经嵌压的病例,经手术神经松解后,随机分为电刺激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于术后4周、8周、12周给予功能评定及神经电生理检查... 目的:观察周围神经嵌压征在手术松解后应用经皮电刺激治疗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近5年来收治的28例周围神经嵌压的病例,经手术神经松解后,随机分为电刺激组(14例)和对照组(14例),于术后4周、8周、12周给予功能评定及神经电生理检查。结果:在4周、8周、12周的神经功能评定优良率电刺激分别为71%、86%、100%;对照组分别为50%、57%、71%。统计学显示电刺激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电刺激有效提高了周围神经嵌压征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电刺激 周围神经嵌压征 治疗 应用 电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联合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跖趾关节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9
18
作者 张鞠华 陆耀刚 +3 位作者 徐春巍 查海东 陆瑞峰 闵利时 《河北中医》 2018年第9期1412-1414,1440,共4页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跖趾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痛风性关节炎跖趾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予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跖趾关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痛风性关节炎跖趾关节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9例予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治疗组49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2组均7 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红细胞沉降率(ESR)及血尿酸(UA),并统计疗效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96%,对照组总有效率89.8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1、3个疗程后2组疼痛VAS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降低(P<0.05),且治疗3个疗程均低于治疗1个疗程(P<0.05)。治疗组治疗1、3个疗程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同期(P<0.05)。治疗后治疗组ESR及血UA均降低(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UA降低(P<0.05),ESR无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ESR及血UA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2.04%,低于对照组(12.24%,P<0.05)。结论针刺联合小柴胡汤合二陈汤加减治疗痛风性关节炎跖趾关节痛起效迅速,能够明显降低疼痛程度,改善ESR及血UA,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痛风性 跖趾关节 小柴胡汤 二陈汤 针刺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sfranc损伤的诊疗分析 被引量:11
19
作者 沈超 陆耀刚 +1 位作者 朱汉光 王秀会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3期277-279,共3页
目的探讨Lisfranc损伤的诊治和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间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with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Lisfranc损伤病例20例,分析其诊断、治疗和预后。其中Myer-son分型,B1型5例,B2型13例,C型... 目的探讨Lisfranc损伤的诊治和临床疗效。方法选用2010年6月至2012年5月间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术(open reduction with internal fixation,ORIF)治疗Lisfranc损伤病例20例,分析其诊断、治疗和预后。其中Myer-son分型,B1型5例,B2型13例,C型2例。按Myerson三柱分类,内侧柱5例,中柱损伤4例,中柱合并内侧柱损伤2例,中柱合并外侧柱损伤9例。按Nunley分型,Ⅰ型7例,Ⅱ型6例,Ⅲ型7例。结果术后随访2~18个月,平均10.8个月按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 score,AOFAS)标准评分,优(90~100分)8例,良(75~89分)10例,一般(50~74分)2例。结论 Lisfranc关节损伤早期诊断,及时、合理、有效地治疗是减少患足行走疼痛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SFRANC损伤 治疗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d螺钉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明辉 王秀会 +1 位作者 夏胜利 陆耀刚 《实用骨科杂志》 2013年第8期767-768,共2页
目的探讨Bold螺钉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Bold螺钉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9例,均采用肘关节外侧Kaplan入路,多枚Bold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2~3年随访,平均2.3年,所有骨折均... 目的探讨Bold螺钉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的疗效。方法笔者自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采用Bold螺钉治疗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患者9例,均采用肘关节外侧Kaplan入路,多枚Bold螺钉固定。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2~3年随访,平均2.3年,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断裂及肱骨小头坏死及骨化性肌炎。1例合并肱骨外侧髁后方骨折,术后X线出现肱桡关节间隙增宽,肘关节轻度不稳伴有活动受限。根据Morrey功能评定标准,优4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于肱骨远端冠状面骨折,选择肘关节外侧Kaplan入路结合使用Bold螺钉固定,手术创伤较小,固定牢固,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患者将获得满意的肘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ld螺钉 内固定 肱骨远端 冠状面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