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4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时代的身体意义——科幻电影中的三种虚拟人身体范式探析 被引量:9
1
作者 陆正兰 赵勇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6-124,171,共10页
身体是人类在物质世界的“自然”生命形式,身体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特有的生命感知方式和意义生产。而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却让电脑变成各种不需要身体的“虚拟人”。“身体性”的消逝带来的是“何以为人类”的身份认同和意义难题。... 身体是人类在物质世界的“自然”生命形式,身体结构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特有的生命感知方式和意义生产。而日益发达的科学技术却让电脑变成各种不需要身体的“虚拟人”。“身体性”的消逝带来的是“何以为人类”的身份认同和意义难题。本文分析了科幻电影中的三类“虚拟人”,即赛博人、数字连接人以及人形机器人(人工智能),探讨它们因机器化、信息化、智能化而带来的各种“身体”和“身份”的不确定性。透过这些科幻电影中“虚拟人”的困境,探讨人类隐藏在科学技术压力下,对未来身体意义的焦虑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身体意义 科幻电影 虚拟人 身份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符号学:必要性与可能性 被引量:21
2
作者 陆正兰 赵毅衡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9-58,共10页
艺术符号学,集中讨论艺术文本特殊表意方式,在当代学术界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本文首先回顾艺术符号学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这段历史成果固然丰富,但当今的“泛艺术化”社会文化,以及艺术本身的剧烈演变,迫使学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艺术的... 艺术符号学,集中讨论艺术文本特殊表意方式,在当代学术界有无可替代的价值。本文首先回顾艺术符号学大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这段历史成果固然丰富,但当今的“泛艺术化”社会文化,以及艺术本身的剧烈演变,迫使学界不得不重新审视艺术的特殊表意方式。艺术的意义方式,在三个对立冲突之中展开:艺术是在与“非艺术”对比中实现的,二者没有截然分明的区别;艺术是感性与理性结合的产物,不是纯粹感性的形式“自律”;艺术是个别的,却又是文化决定的,是社会性的“展示”的结果。而要解决这几种对立,剖析日新月异,风格各异的艺术意义及其表达与解释过程,就必须靠符号学,因为符号学就是意义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符号学 “物-符号”三联体 泛艺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艺术不是什么:从符号学定义艺术 被引量:14
3
作者 陆正兰 赵毅衡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7-104,共8页
本文试图对定义艺术这个人类思想史上的难题,提出一些新的看法。首先本文简要地总结了迄今为止各种对艺术的定义,把它们分成功能论,表现论,形式论,体制-历史论四种,指出其中的最后一种尽然依然不能令人满意,但一旦与"开放概念"... 本文试图对定义艺术这个人类思想史上的难题,提出一些新的看法。首先本文简要地总结了迄今为止各种对艺术的定义,把它们分成功能论,表现论,形式论,体制-历史论四种,指出其中的最后一种尽然依然不能令人满意,但一旦与"开放概念"相结合,就比较接近文化符号学的立场。接着本文根据符号表意的性质,分析了艺术的"非天然性,""非实用性",与"非外延性",指出"展示"是文化体制加入艺术意图的常用方式。最后,本文对照这三个"否定式定义"来审视当今文化中的"泛艺术化"现象,指出这种趋势将使艺术无容身之地,也将使文化陷入空前未有的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文化体制 开放概念 非实用性 泛艺术化 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理性的人”到“游戏的人”:游戏的意义理论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陆正兰 李俊欣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9-65,共7页
游戏既是一种指向自身的意义形式,也是人存在于世的基本方式。自古以来,很多中西方学者都对游戏提出了不同的学说。从康德、席勒作为审美的游戏,到麦克卢汉、斯蒂芬森的游戏媒介观,再到数字时代的游戏控制论,游戏的意义经历了从无外在... 游戏既是一种指向自身的意义形式,也是人存在于世的基本方式。自古以来,很多中西方学者都对游戏提出了不同的学说。从康德、席勒作为审美的游戏,到麦克卢汉、斯蒂芬森的游戏媒介观,再到数字时代的游戏控制论,游戏的意义经历了从无外在目的的追求自由,到作为人社会自我的延伸,再到可能产生负面异化效应的过程。这种意义的发展和转变背后既有技术与文化的演进逻辑,也隐含着意识与存在的哲学命题。游戏的过程同时也是意义的生成过程,其中包含了游戏者对自我意图的传达、对他人行为的反应和对整个情境的解释。一旦参与者进入同一游戏场域,无论是物质环境还是虚拟世界,他们都在游戏规则支配下使用同一套符码,共享同一个意义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游戏 意义 区隔 数字景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音乐表意的符号学分析 被引量:15
5
作者 陆正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45-150,共6页
符号是用来表达意义的,要表达任何意义必须用符号。但这条原理如何应用于音乐,音乐究竟有无意义,却产生了几百年不休的争论。从符号学角度剖析此问题,可以发现,音乐自律论与音乐他律论之争,实际上是如何理解并分解索绪尔的所指。而皮尔... 符号是用来表达意义的,要表达任何意义必须用符号。但这条原理如何应用于音乐,音乐究竟有无意义,却产生了几百年不休的争论。从符号学角度剖析此问题,可以发现,音乐自律论与音乐他律论之争,实际上是如何理解并分解索绪尔的所指。而皮尔斯的开放式符号三分法,可以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钥匙,音乐作为艺术符号,可以跳过对象,指向可以无限衍义的解释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符号 艺术符号 所指 解释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应霍尔:建立第四种解码方式 被引量:12
6
作者 陆正兰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3-48,共6页
英国文化学家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符号文本"三种解码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他认为大众在文化产品的接受中并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但霍尔强调的"主动性"是解读与文本意图对抗。费斯克提出的"... 英国文化学家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符号文本"三种解码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他认为大众在文化产品的接受中并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但霍尔强调的"主动性"是解读与文本意图对抗。费斯克提出的"生产性"方式接受文本发展了第三种解码。本文认为文本的接收者可以采取一种更为积极的解码方式,即第四种创作式解码。这在以歌曲为代表的各种互动性文本中特别明显,此时文化产品的接收者构成"创作精英集团"强有力的他者。哈贝玛斯提出的共同主体论,为这种创作式解码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种解码 创作式解码 互动性文本 共同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音乐-空间文本 被引量:7
7
作者 陆正兰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68-72,共5页
音乐与空间组合构成音乐-空间双文本组成的全文本。音乐-空间中的"空间",经常不是纯物理的空间,而是文化空间,甚至媒介化的空间。此音乐-空间文本展现出一系列因符号文本主要因素变化而形成的类型。空间功能为主、音乐为辅的... 音乐与空间组合构成音乐-空间双文本组成的全文本。音乐-空间中的"空间",经常不是纯物理的空间,而是文化空间,甚至媒介化的空间。此音乐-空间文本展现出一系列因符号文本主要因素变化而形成的类型。空间功能为主、音乐为辅的第一亚型主要为从古代延续至今的仪式音景;音乐为主、空间为辅的第二亚型则是现代出现的一般的"音乐表演场所";但当空间被以影视为代表的新媒体媒介化后,与音乐的结合方式发生巨大变化,形成视觉中有声源的与视觉中无声源的第三、第四亚型。这四种亚型的渐次变化,也是符号修辞四体演进的路径,体现了人类文化的声音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 - 空间 四种亚型 伴随文本 全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符号学推进诗歌研究:从钱钟书理论出发 被引量:7
8
作者 陆正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4-80,共7页
符号学不仅是当前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显学,而且也是当今诗歌研究的重要方法,只是在中国国内,很少有学者做这方面的尝试。但有一个例外:钱钟书先生多次在讨论中国古典诗歌时应用符号学的观念,可惜的是至今这笔宝贵财富没有人加以阐释和发... 符号学不仅是当前文学与文化研究的显学,而且也是当今诗歌研究的重要方法,只是在中国国内,很少有学者做这方面的尝试。但有一个例外:钱钟书先生多次在讨论中国古典诗歌时应用符号学的观念,可惜的是至今这笔宝贵财富没有人加以阐释和发展。介绍罗曼.雅克布森、罗兰.巴尔特、R.P.布拉克墨尔、迈克尔.里法台尔等人的符号学诗歌研究,并将国外的研究与钱钟书的观念作对照,用中国当代诗歌中的例子,说明这些原理的普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诗歌 钱钟书 当代中国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传达方式看现代歌词与诗的差异 被引量:7
9
作者 陆正兰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11-116,共6页
古代诗即为歌词,但现代歌词与现代诗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却始终无人讨论清楚。本文试图从传送与接受的全新角度,提出歌词与诗的四个方面区别。就符号的生产来看,歌词的抒情主体和客体是出场式的,而诗却经常"逃避个性";歌词的... 古代诗即为歌词,但现代歌词与现代诗的差异,越来越明显,却始终无人讨论清楚。本文试图从传送与接受的全新角度,提出歌词与诗的四个方面区别。就符号的生产来看,歌词的抒情主体和客体是出场式的,而诗却经常"逃避个性";歌词的阐释语境造成强烈的褒义倾斜,而诗有很强的反讽性;歌词的接受期待"完整性"是有乐曲规定的,诗的完整性靠阅读建构;歌词的声音品质使它易于潜入无意识,而诗只能靠语言修辞模仿无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主体 阐释语境 结构期待 无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曲风格与标出性的关系——兼与赵毅衡商榷 被引量:6
10
作者 陆正兰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58-162,共5页
标出性的讨论,是文化符号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标出项具有风格特征,但究竟风格特征是标出性的原因,还是因为被标出才让人觉得具有风格,这个因果关系必须辩论清楚。本文以歌曲为例:歌曲的歌词由于体裁的规定性,失去了"正常"语言... 标出性的讨论,是文化符号学的一个重大课题。标出项具有风格特征,但究竟风格特征是标出性的原因,还是因为被标出才让人觉得具有风格,这个因果关系必须辩论清楚。本文以歌曲为例:歌曲的歌词由于体裁的规定性,失去了"正常"语言的指称功能,失落了语义功能,这明显是由于歌曲体裁的风格性导致了歌曲语言的标出性,是一种典型的风格导致标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标出性 风格性 歌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诗”:一种文学体裁的复兴 被引量:7
11
作者 陆正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9-72,共4页
当代的"歌诗"是诗与歌词相互靠拢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诗,也是一种歌词,兼有"诗性"与"歌性"。在现代文学中诗与歌词两者分途渐远,书面诗成为小众体裁,歌词创作变成作曲的辅助工作,独立的艺术特征变淡。而&... 当代的"歌诗"是诗与歌词相互靠拢的一种体裁,它是一种诗,也是一种歌词,兼有"诗性"与"歌性"。在现代文学中诗与歌词两者分途渐远,书面诗成为小众体裁,歌词创作变成作曲的辅助工作,独立的艺术特征变淡。而"歌诗"却是中国文学几千年的传统,它的断裂,表明"诗教"和"乐教"的传统衰微,这是中国文化的重大损失。近年来,随着传媒技术的发展,新的文化语境促成"歌诗"复苏重生。当代"歌诗"作为文学新体裁,应成为当今学界关注的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诗 体裁 书面诗 歌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歌曲文本的性别符号传播 被引量:5
12
作者 陆正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02-207,共6页
歌曲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文本,其文本性别身份,有着比其他文类更为复杂的建构和传播机制。在中国悠久的诗词发展史中,歌词文本性别身份的构成方式屡经变化,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在当代商业社会,歌曲生产和流传过程中的一系列符号性别主体... 歌曲是一种特殊的符号文本,其文本性别身份,有着比其他文类更为复杂的建构和传播机制。在中国悠久的诗词发展史中,歌词文本性别身份的构成方式屡经变化,但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在当代商业社会,歌曲生产和流传过程中的一系列符号性别主体中,歌手对歌曲文本性别身份建构的作用更为突出,歌手的性别身份不仅能为歌曲文本性别身份定型,且加深固有的性别文化,更有可能消解歌众的能动性,使社会文化对性别符号的定型化理解趋势加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手 歌曲 符号文本 文本性别身份 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流行歌曲伴随文本的符号学意义 被引量:7
13
作者 陆正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35-139,共5页
歌曲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符号文本。在文化传播中,歌曲文本很难单独传播,也无法作孤立理解,歌曲的伴随文本是歌曲文本与文化的联系方式。歌曲的文本与伴随文本的结合不仅是形式组合,也是一个浸透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动态构造。由于当代文化... 歌曲是一种特殊的复杂的符号文本。在文化传播中,歌曲文本很难单独传播,也无法作孤立理解,歌曲的伴随文本是歌曲文本与文化的联系方式。歌曲的文本与伴随文本的结合不仅是形式组合,也是一个浸透了社会文化因素的动态构造。由于当代文化对歌曲伴随文本的过于热衷,可能致使歌曲文本意义本身的丢失,从而造成流行文化中的一些畸形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学 伴随文本 流行歌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风”歌词的性别诉求:一个符号学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陆正兰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65-70,共6页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符号文本,"中国风"歌曲在近年乐坛上盛行不衰,并成为当代文化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其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复古表意方式,它充分利用了歌词表意结构在时间和人称关系自由转换的优势,用穿越方式,将古... 作为一种大众文化的符号文本,"中国风"歌曲在近年乐坛上盛行不衰,并成为当代文化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现象。其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它的复古表意方式,它充分利用了歌词表意结构在时间和人称关系自由转换的优势,用穿越方式,将古典性别符号和当代人的情感糅合在一起重新编码。由此表现了当代人面对情感压力,性别诉求回归古典审美倾向,并重新肯定了保守的女性性别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歌词 文本身份 性别 符号编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流行歌曲的符号文本性 被引量:4
15
作者 陆正兰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37-141,共5页
流行歌曲是当代文化符号传播中一种影响力广泛的艺术形态。流行音乐不同于一般文本,它是一种多能指的符号文本,构成其文本性是音响,歌词,图像,甚至还有歌手的表演等一组有意图的符号组合,并在多环节的传播中生产复杂的文本意义。
关键词 流行音乐 多能指 复合文本 文本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跨媒介音乐”的符号修辞 被引量:4
16
作者 陆正兰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7-40,191,共4页
跨媒介叙述,是当代文化的特点。当代电影中,音乐与其他媒介合作构成了"跨媒介音乐"叙述。此时音乐通过和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符号间性。电影音乐与"主媒介文本"有四种配合方式:主文本内有声源,主文本内... 跨媒介叙述,是当代文化的特点。当代电影中,音乐与其他媒介合作构成了"跨媒介音乐"叙述。此时音乐通过和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符号间性。电影音乐与"主媒介文本"有四种配合方式:主文本内有声源,主文本内无声源,音乐与主文本在意义上形成协同关系,音乐与主文本在意义上形成背逆关系。由此形成四种符号间性修辞关系:明喻、隐喻、悖论和反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符号间性 跨媒介 音乐 反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回应霍尔:建立第四种解码方式 被引量:4
17
作者 陆正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42-45,共4页
英国文化学家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三种解码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他认为大众在文化产品的接受中并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但霍尔强调的"主动性"是解读与文本意图对抗。费斯克提出的"生产性&qu... 英国文化学家斯图亚特.霍尔提出的"三种解码论",已经成为当代文化理论的基本出发点:他认为大众在文化产品的接受中并不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但霍尔强调的"主动性"是解读与文本意图对抗。费斯克提出的"生产性"方式接受文本发展了第三种解码。文章认为文本的接收者可以采取一种更为积极的解码方式,即第四种创造式解码。这在以歌曲为代表的各种互动性文本中特别明显,此时文化产品的接收者构成"创作精英集团"强有力的他者。哈贝马斯提出的共同主体论,为这种创造性解码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尔 第四种解码 互动性文本 共同主体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诗歌精神重建的现实性与可能性 被引量:5
18
作者 陆正兰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32-35,共4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人化写作”逐渐成为、并将是21世纪诗歌创作的一种常态。在诗歌现实中,“个人化写作”显示出肯定和否定的双重力量,前者保存着诗歌独立精神和艺术超越;后者异化、分裂或消解诗歌的整体精神,使诗歌沦为“物化诗歌...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人化写作”逐渐成为、并将是21世纪诗歌创作的一种常态。在诗歌现实中,“个人化写作”显示出肯定和否定的双重力量,前者保存着诗歌独立精神和艺术超越;后者异化、分裂或消解诗歌的整体精神,使诗歌沦为“物化诗歌”和“时尚诗歌”。基于诗歌发展的现实要求,在诗歌与社会政治的新型深度对话关系上重建一种诗歌精神,将是诗歌“个人化写作”真正的活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化写作 诗歌精神 诗歌与政治 对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白先勇小说中音乐—空间的社会象征意义 被引量:3
19
作者 陆正兰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1-73,共3页
音乐(歌曲、纯音乐、戏剧音乐)在白先勇小说中是一种"多情境符号",它们在不同的表意模式下,直接参与了白先勇小说中的社会文化空间建构。空间的品质成为白先勇作品中音乐文本一个至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考虑空间而分析其中的... 音乐(歌曲、纯音乐、戏剧音乐)在白先勇小说中是一种"多情境符号",它们在不同的表意模式下,直接参与了白先勇小说中的社会文化空间建构。空间的品质成为白先勇作品中音乐文本一个至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不考虑空间而分析其中的音乐文本,会剥离音乐原有的文化属性。同样,音乐作为伴随文本,使其笔下的空间具有了鲜明的社会文化识别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先勇 小说 音乐 空间 符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文化符号学看近年大陆摇滚歌词的阴柔化趋向 被引量:2
20
作者 陆正兰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88-192,共5页
符号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侧重记号的构成、表意方式和交流方式的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目前已形成各种理论体系和流派。与西方相比,中国符号学研究起步较晚,现代意义上的符号学研究在中国始于20... 符号学是一个跨学科的新兴研究领域,侧重记号的构成、表意方式和交流方式的研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西方,目前已形成各种理论体系和流派。与西方相比,中国符号学研究起步较晚,现代意义上的符号学研究在中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学者开始大量介绍外国符号学理论,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号学理论得以生成和发展,其特点是运用西方现代符号学方法研究中国文化和文学。因此,我们在研究西方符号学的同时,必须关注中国符号学理论的发展和模式更新,从而不断促进中国符号学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符号学 摇滚 阴柔 歌词 大陆 流行歌曲 阅读态度 “诗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