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制备缓释微丸质量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郑林 陆振举 +2 位作者 张亦斌 邓盛齐 任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缓释微丸作为缓控释药物制剂的一种形式,属于多单元型给药系统,具有一单元型给药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近年来随着现代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辅料的发展,微丸已成为缓控释制剂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重点综述了骨架型微丸... 缓释微丸作为缓控释药物制剂的一种形式,属于多单元型给药系统,具有一单元型给药系统不可比拟的优点,近年来随着现代制备工艺的逐渐成熟及辅料的发展,微丸已成为缓控释制剂发展的重要方向。本文以文献研究为基础,重点综述了骨架型微丸及膜控型微丸的特点以及质量研究进展,以期为微丸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释微丸 骨架型微丸 膜控型微丸 成形特征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待因树脂复合物的表征及其药物释放 被引量:6
2
作者 曾环想 王孟 +3 位作者 黄凯 陆振举 程刚 潘卫三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273-278,281,共7页
目的探讨可待因树脂复合物的形成机理,并考察其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批式离子交换法制备可待因树脂复合物,通过扫描电镜、激光衍射粒度分析考察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形态外观;通过红外光谱、X-ray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探讨药... 目的探讨可待因树脂复合物的形成机理,并考察其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批式离子交换法制备可待因树脂复合物,通过扫描电镜、激光衍射粒度分析考察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形态外观;通过红外光谱、X-ray衍射、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探讨药物树脂复合物的形成机理;通过释放度试验考察离子种类、离子强度及不同pH值对可待因树脂复合物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结果扫描电镜和粒度分析结果表明,药物树脂复合物的表面形态和粒径大小都与起始的离子交换树脂非常相似。红外光谱、X-ray衍射及DSC分析结果证实,药物树脂复合物所载药物是以化学键的形式结合到离子交换树脂上的,而且和离子交换树脂一样呈现无定型状态。可待因树脂复合物的释放度随着释放介质中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大,其释药动力学过程可用Viswanathan方程进行表征。结论可待因树脂复合物是通过化学键形成的,其药物释放行为受释放介质中离子种类、离子强度及不同pH值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待因 离子交换树脂 药物树脂复合物 表征 药物释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脂质体制剂的研究现状与进展述评 被引量:5
3
作者 陆振举 尹婕 邓盛齐 《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CAS 2009年第3期106-112,120,共8页
脂质体作为一种微粒类靶向制剂载体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近年来在肿瘤化学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主要介绍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多柔比星、表柔比星、柔红霉素、伊达比星、吡柔比星及米托蒽醌的脂质体制剂的上市或研发情况。
关键词 蒽环类 抗生素 肿瘤化学治疗 脂质体制剂 药物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硅提高依非韦伦溶解性的研究
4
作者 刘丽 顾王文 +1 位作者 陆振举 孙考祥 《广东化工》 CAS 2021年第5期20-21,43,共3页
研究介孔硅作为难溶性药物依非韦伦的载体材料在提高其溶解性方面的应用。称取依非韦伦400 mg,溶解于1 mL甲醇,向溶液中加入400 mg介孔硅,采用溶液吸附法制备依非韦伦介孔硅载药物。对比依非韦伦原料药,依非韦伦/介孔硅物理混合物及依... 研究介孔硅作为难溶性药物依非韦伦的载体材料在提高其溶解性方面的应用。称取依非韦伦400 mg,溶解于1 mL甲醇,向溶液中加入400 mg介孔硅,采用溶液吸附法制备依非韦伦介孔硅载药物。对比依非韦伦原料药,依非韦伦/介孔硅物理混合物及依非韦伦介孔硅载药物在2%十二烷基硫酸钠水溶液中60min内的溶出曲线;采用扫描电镜表征依非韦伦介孔硅载药物的表面形貌;利用N2吸附对比介孔硅材料载药前后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通过X-射线衍射、差示扫描量热表征载药物的性质。溶液吸附法制备的依非韦伦介孔硅载药物中依非韦伦含量为29.6%,药物全部以无定型态装载于介孔硅孔道中。与原料药和物理混合物比较,依非韦伦介孔硅载药物的溶出速度明显提高,溶出度与原料药和依非韦伦/介孔硅物理混合物相比提高2.5倍。介孔硅作为载体材料能显著提高依非韦伦的溶解度,为增加难溶性药物溶解度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孔硅 依非韦伦 载药方法 溶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ethocel^(TM) VLV对热湿敏感性药物制剂包衣质量的改善作用
5
作者 陆振举 王超 +2 位作者 陈飞 贺英杰 高昊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980-984,共5页
MethocelTM VLV是一种新型的低相对分子量羟丙甲纤维素,黏度在2.3~3.3 m Pa·s范围内。考察了不同聚合物[MethocelTM VLV、MethocelTM E5LV和聚乙烯醇(PVA EG-05P)]溶液的水分蒸发速率;并以丁香酚和辅酶Q10为模型药物进行包衣,考察... MethocelTM VLV是一种新型的低相对分子量羟丙甲纤维素,黏度在2.3~3.3 m Pa·s范围内。考察了不同聚合物[MethocelTM VLV、MethocelTM E5LV和聚乙烯醇(PVA EG-05P)]溶液的水分蒸发速率;并以丁香酚和辅酶Q10为模型药物进行包衣,考察不同聚合物对包衣片外观和药物含量的影响。在这3种聚合物中,MethocelTM VLV的水分蒸发速率最快,即保水能力最弱。此特性使其能在较低温度(<30℃)下进行水性薄膜包衣。与MethocelTM E5LV和PVA EG-05P相比,采用MethocelTM VLV包衣的丁香酚片和辅酶Q10片中的药物含量无明显变化,提示它可提高热湿敏感性药物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丙甲纤维素 MethocelTM VLV 水性薄膜包衣工艺 热湿敏感性药物 丁香酚 辅酶Q10 稳定性
原文传递
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理化性质表征 被引量:7
6
作者 陆振举 刘怡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786-1791,共6页
目的考察不同载体材料经双螺杆热熔挤出技术制备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工艺参数、理化性质、增溶效果以及物理稳定性。方法以共聚维酮和3个规格(L、M和H)的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作为载体材料,使用双螺杆热熔挤出机制备尼莫地平固体... 目的考察不同载体材料经双螺杆热熔挤出技术制备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工艺参数、理化性质、增溶效果以及物理稳定性。方法以共聚维酮和3个规格(L、M和H)的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作为载体材料,使用双螺杆热熔挤出机制备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使用偏光显微镜、差示热扫描量热分析和粉末衍射考察制得固体分散体的理化性质,使用原位光纤技术测定固体分散体的动力溶解度,并考察固体分散体的物理稳定性。结果以共聚维酮为载体材料更容易进行热熔挤出操作,挤出过程螺杆扭矩值<30%,口模内熔体压力<15bar;制得的固体分散体易于粉碎;过饱和度达到6 000μg·mL^(-1),且溶解迅速;同时在2个月加速条件下保持稳定。结论共聚维酮更适合用做热熔挤出制备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载体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莫地平 固体分散体 共聚维酮 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 双螺杆热熔挤出 原位光纤 动力溶解度
原文传递
基于盐酸度洛西汀肠溶微丸的原研及仿制胶囊剂的稳定性考察 被引量:5
7
作者 陆振举 高昊 熊锋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22-1027,共6页
考察了基于盐酸度洛西汀肠溶微丸的3种胶囊剂[原研制剂欣百达?,以醋酸羟丙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为肠溶包衣材料,以及2种仿制制剂(分别以HPMCAS和甲基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30D-55为肠溶包衣材料)]在加速试验(40℃、相对湿度... 考察了基于盐酸度洛西汀肠溶微丸的3种胶囊剂[原研制剂欣百达?,以醋酸羟丙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为肠溶包衣材料,以及2种仿制制剂(分别以HPMCAS和甲基丙烯酸树脂Eudragit L30D-55为肠溶包衣材料)]在加速试验(40℃、相对湿度75%)中的稳定性。将3种胶囊剂分别于加速条件放置6个月,考察试验期间3种制剂的药物含量、微丸尺寸和形态以及释放特性稳定性。结果显示,原研制剂及2种仿制制剂在加速试验期间药物含量均大于95%、微丸尺寸和形态无明显变化,提示两种肠溶材料均与药物有良好的化学相容性,物理性质稳定;但采用Eudragit L30D-55的仿制制剂2中药物含量在6个月时有轻微下降。通过相似因子(?2)判断,3种制剂在加速试验期间药物释放特性保持稳定,但仿制制剂2在p H 6.8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释放不完全。因此,本试验提示在开发高质量盐酸度洛西汀肠溶微丸仿制制剂中HPMCAS是更好的肠溶辅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度洛西汀 肠溶微丸 胶囊 醋酸羟丙甲基纤维素琥珀酸酯 甲基丙烯酸树脂 稳定性 仿制制剂 释放稳定性
原文传递
依非韦伦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其体内外评价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金丰 陆振举 +2 位作者 顾王文 刘怡 孙考祥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30-538,共9页
分别以聚维酮K29/32、共聚维酮S-630、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以及3个规格的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规格L、M和H)为载体材料,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依非韦伦固体分散体。以120 min 的动力... 分别以聚维酮K29/32、共聚维酮S-630、聚乙烯己内酰胺-聚乙酸乙烯酯-聚乙二醇接枝共聚物(Soluplus)以及3个规格的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HPMCAS,规格L、M和H)为载体材料,采用喷雾干燥技术制备依非韦伦固体分散体。以120 min 的动力溶解度为指标考察,筛选出增溶效果和抑晶效果较优的载体材料,并用全因子设计优化喷雾干燥的工艺参数。通过差示扫描量热(DSC)法、X射线粉末衍射(XRPD)法和红外光谱(FT-IR)法对优化所得的固体分散体进行物相鉴别。结果表明,L规格的HPMCAS 增溶效果最好;依非韦伦与HPMCAS L 的质量比为1∶3时制得的固体分散体在pH6.8 磷酸盐缓冲溶液中120min 的动力溶解度达到(955.97±5.13)μg/ml,比原料药提高了约66.7 倍;喷雾干燥工艺参数中泵的流速越慢、氮气流量越大,制得的固体分散体动力溶解度越高。DSC 和XRPD 结果表明依非韦伦以无定形分散在载体材料中,FT-IR 显示依非韦伦与载体材料分子之间以氢键结合。加速试验[40℃、相对湿度75%]结果表明HPMCAS L 固体分散体在6个月内较稳定;大鼠体内药动学试验表明,该固体分散体的cmax 和AUC0→t分别为原料药的1.98 和1.79 倍。本试验表明以HPMCAS L为载体制备的依非韦伦固体分散体可显著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 固体分散体 喷雾干燥 动力溶解度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基于HPMCAS载体的依非韦伦固体分散体溶出模式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刘一欢 顾王文 +2 位作者 陆振举 刘怡 孙考祥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96-1101,共6页
目的以依非韦伦为原料药、不同规格(L、M、H)HPMCAS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并对其溶出模式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P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固体分散体理化性质进行制剂学表征;以动力溶解度为指标考察... 目的以依非韦伦为原料药、不同规格(L、M、H)HPMCAS为载体,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固体分散体并对其溶出模式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通过X射线粉末衍射(XRP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固体分散体理化性质进行制剂学表征;以动力溶解度为指标考察不同药载比、不同规格HPMCAS固体分散体的溶出情况;通过粒度分析仪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SEM探讨固体分散体溶出时的不同模式。结果XRPD分析显示,固体分散体中药物以无定形的形态分散在HPMCAS中;SEM分析显示,L、M、H规格HPMCAS与依非韦伦形成的固体分散体均具有“萎缩葡萄干”形态;在pH 6.8磷酸缓冲盐溶液中溶出时,药载比1∶6的固体分散体溶出好,药载比1∶1.5的固体分散体溶出差且相同药载比时L规格HPMCAS的固体分散体溶出更快。结论以不同规格HPMCAS为载体制备的依非韦伦固体分散体在pH 6.8磷酸缓冲盐溶液中溶出时,存在多种溶出模式。药载比1∶6时,L、M规格HPMCAS的固体分散体以药物纳米颗粒的形式溶出;药载比1∶1.5时,L、M规格HPMCAS的固体分散体存在类似溶蚀的溶出模式,药物从载体骨架中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非韦伦 醋酸羟丙甲纤维素琥珀酸酯 固体分散体 动力溶解度 药物纳米颗粒 溶蚀
原文传递
帕罗西汀树脂复合物的制备、表征、体外释放及掩味效果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熊锋 赵世洲 +2 位作者 陈飞 陆振举 高昊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1930-1936,共7页
目的制备帕罗西汀树脂复合物,并对其结构、体外药物释放和掩味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药物利用率、载药量和反应速率常数作为响应因子,利用完全析因设计筛选树脂复合物制备的工艺和处方参数(如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溶液药物浓度,树脂与药物... 目的制备帕罗西汀树脂复合物,并对其结构、体外药物释放和掩味效果进行评价。方法以药物利用率、载药量和反应速率常数作为响应因子,利用完全析因设计筛选树脂复合物制备的工艺和处方参数(如反应温度,搅拌速度,溶液药物浓度,树脂与药物质量比)。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热分析、药物体外释放和掩味效果评价来表征和评价药物树脂复合物。结果影响帕罗西汀树脂复合物制备的最重要因素是树脂药物比和反应温度,且其在酸性或盐溶液条件下能完全释放(>96%)并具有良好的掩味效果。同时表征结果显示药物树脂复合物的构成机制主要是离子交换而非物理吸附。结论通过处方、工艺优化可制备出性能良好的帕罗西汀树脂复合物,并促进帕罗西汀混悬仿制制剂的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树脂 帕罗西汀树脂复合物 完全析因设计 掩味效果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