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Her2/neu基因定量检测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5
1
作者 陆慧琦 耿红莲 +2 位作者 孙静 徐毅 韩焕兴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4期11-14,共4页
目的建立人Her2/neu基因mRNA荧光定量检测方法,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方法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构建克隆载体pGEM—T—Her2/neu作为定量模板,通过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来定量起始模板,以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 目的建立人Her2/neu基因mRNA荧光定量检测方法,评价该方法的准确性及稳定性。方法基于TaqMan荧光探针技术,构建克隆载体pGEM—T—Her2/neu作为定量模板,通过荧光强度达到一定阈值时的循环数来定量起始模板,以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并且在GeneAmp 5700型检测仪上测定10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法证实Her2/neu表达卅的乳腺癌组织标本,同时对最大值及最小值重复测量。结果Her2/neu动态检测范围为10^3~10^7拷贝/ugRNA(r≥0.996),内参β-actin的动态检测范围为10^3~10^8拷贝/ugRNA(r〉0.998)。10例检测癌组织的Her2/neu表达范围为6.6×10^4~4.7×10^6拷贝/ug,最大值10次重复测量值为(4.65±0.55)×10^6拷贝/μg,最小值10次重复测量值为(7.36±0.75)×10^4拷贝/μg。结论成功建立人Her2/neu基因表达RT—PCR检测方法,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检测Her2/neu基因表达水平,为进一步应用于乳腺癌预后判断及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ER2/NEU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乳腺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α、PR和Her2mR-NA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陆慧琦 何金 +3 位作者 陈佳 徐毅 祝丽双 韩焕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53-457,共5页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在测定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8例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28例,用... 目的评价实时荧光定量RT-PCR(qRT-PCR)在测定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α(ERα)、孕激素受体(PR)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基因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3月至10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48例和乳腺良性病变患者28例,用免疫组化染色(IHC)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α、PR、Her2蛋白的表达,用实时qRT-PCR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及良性乳腺肿瘤组织中ERα、PR、Her2mRNA的表达,并评价这两种检测方法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用实时qRT-PCR测得的ERα、Her2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织(P<0.05,P<0.01),而PRmRNA的表达在乳腺癌组织与对照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乳腺癌组织中ERα、PR、Her2的蛋白表达与临床TNM分期有关,ERα和PR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TNM分期的升高而下降(P<0.05),Her2的阳性表达率随临床TNM分期的升高而升高(P<0.05)。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组乳腺组织中ERα、Her2mRNA表达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PR mRNA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时qRT-PCR检测ERα、PR、Her2mRNA在评价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特异性以及病理学诊断的符合率均与IHC相符。结论 ERα、PR和Her2是预测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或靶向治疗的重要基因,本研究建立的实时qRT-PCR检测方法可用于ERα、PR和Her2mRNA表达的临床检测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雌激素受体Α 孕激素受体 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 实时荧光定量RT—PCR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综合实验诊断M蛋白病 被引量:2
3
作者 陆慧琦 屠小卿 +2 位作者 徐玲玲 王皓 孔宪涛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387-389,共3页
目的:应用免疫固定的电泳技术,提高M蛋白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通过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区带电泳、固定电泳以及尿的区带电泳、免疫电泳和本周氏蛋白的检测,综合分析判断。结果:检测来自国内送诊的1213例标本,共检出M蛋白445... 目的:应用免疫固定的电泳技术,提高M蛋白病的正确诊断率。方法:通过对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区带电泳、固定电泳以及尿的区带电泳、免疫电泳和本周氏蛋白的检测,综合分析判断。结果:检测来自国内送诊的1213例标本,共检出M蛋白445例,占36.69%,准确率达99.6%。结论:以免疫固定电泳替代传统的检测方法,使得鉴定M蛋白的方法较2年前有了更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蛋白病 免疫固定电泳 游离轻链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的筛选及鉴定 被引量:1
4
作者 陆慧琦 钱新宇 +2 位作者 李爱民 罗荣城 韩焕兴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7-91,共5页
目的:制备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方法:通过4轮淘筛,富集已构建的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噬菌体抗体库,间接ELISA法鉴定4轮淘筛后抗核抗体Fab片段噬菌体抗体;提取阳性克隆的噬菌粒DNA,切除gⅢ基因片段,自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以I... 目的:制备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方法:通过4轮淘筛,富集已构建的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噬菌体抗体库,间接ELISA法鉴定4轮淘筛后抗核抗体Fab片段噬菌体抗体;提取阳性克隆的噬菌粒DNA,切除gⅢ基因片段,自连接后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以IPTG诱导表达可溶性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应用间接ELISA法及荧光免疫法对表达上清进行鉴定。结果:第4轮洗脱的噬菌体滴度较第1轮增加200余倍,从抗核抗体Fab片段噬菌体库中筛选出2株阳性克隆,切除gⅢ基因后自连的噬菌粒DNA经XhoⅠ单酶切证实连接成功。间接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制备的可溶性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均呈现抗dsDNA阳性,具有抗原特异性;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Hep2细胞和猴肝脏组织细胞核显示均质型荧光,绿蝇短膜虫的动基体显示均质型荧光。结论:成功制备具有抗原特异性的可溶性、人源性抗核抗体Fab片段,为高亲和力抗核抗体Fab片段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核抗体 单克隆抗体 噬菌体展示肽库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κ、λ轻链C区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被引量:1
5
作者 陆慧琦 韩焕兴 +1 位作者 叶伟民 杨丹榕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394-396,共3页
目的 利用pBAd/gⅢA表达载体和大肠杆菌Top 10克隆和表达κ、λ轻链C区基因片段,探索生物工程技术制备小分子抗原的可行性。方法 经RT-PCR从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mRNA中扩增出κ、λ轻链恒定区基因,限制性双酶切后分别克隆到同样酶切... 目的 利用pBAd/gⅢA表达载体和大肠杆菌Top 10克隆和表达κ、λ轻链C区基因片段,探索生物工程技术制备小分子抗原的可行性。方法 经RT-PCR从正常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mRNA中扩增出κ、λ轻链恒定区基因,限制性双酶切后分别克隆到同样酶切的pBAd/gⅢ A质粒中,转化大肠杆菌。酶切鉴定与PCR法筛选出阳性克隆菌株,经Arabinose诱导表达出κ、λ轻链片段。Ni^(2+)-NTA亲和层析纯化后,以150 mg/mL SDS-PACE与Western blot鉴定纯化产物,并测定蛋白的相对浓度。结果 SDS-PACE与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纯化后的产物在M_r 16000处呈致密的单一条带,与克隆基因表达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致,该带经HRP标记的羊抗人IgG Fab抗体证实为抗体片段成分。结论 κ、λ轻链C区基因的pBAd/gⅢA表达在技术上是可行的,该原核系统表达的片段具抗原性,为后续的开发应用打下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Ad/gⅢA κ基因序列 λ基因序列 表达 纯化 免疫印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_(BAD)表达系统对抗-HBs Fab抗体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陆慧琦 韩焕兴 +2 位作者 叶伟民 曾万杰 薛菖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 研究PBAD 替换Plac的原核表达系统对重组抗 HBsFabs的表达效率、产量及其抗体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Westernblot、抗体不同稀释度的Dotblot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实验 ,对两种表达系统进行比较。结果 在PBAD控制下表达的抗 HBsFabs... 目的 研究PBAD 替换Plac的原核表达系统对重组抗 HBsFabs的表达效率、产量及其抗体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Westernblot、抗体不同稀释度的Dotblot和抗原特异性结合实验 ,对两种表达系统进行比较。结果 在PBAD控制下表达的抗 HBsFabs与Plac控制下的相比 ,Westernblot显示两种表达系统都能完整表达抗 HBsFab抗体 ,Mr 为 5 0 0 0 0。PBAD表达系统表达的抗 HBsFabs多以可溶形式存在于周质腔中 ,而Plac表达系统表达的抗 HBsFabs更多的释放入培养上清液。抗体不同稀释度的Dotblot结果显示pBAD 抗HBsFab表达系统表达的抗体效价较pComb3 抗HBsFab高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特异性结合实验证实两种表达系统表达的抗体的抗原结合活性无明显差别。结论 PBAD表达系统明显提高了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HBsAg抗体 蛋白表达 WESTERN BLO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49例抗-HCV与HCV-RNA检测结果的比较和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陆慧琦 孔宪涛 翟蓉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1998年第3期137-137,共1页
关键词 抗-HCV RNA 丙型肝炎病毒 PCR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HBs Fab-IFNα融合蛋白的制备与初步鉴定
8
作者 陆慧琦 宋杰 +1 位作者 叶伟民 韩焕兴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467-470,共4页
目的构建抗HBsAg的pComb Fab-IFNα载体,原核表达具双重生物活性的抗HBs Fab-IFNα融合蛋白。方法以pBAD-Fab和pBADIFNα作为模板,分别扩增Fd、λ和IFNα基因,经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分3次克隆入pComBHss质粒,转化XL-1 Blue大肠埃... 目的构建抗HBsAg的pComb Fab-IFNα载体,原核表达具双重生物活性的抗HBs Fab-IFNα融合蛋白。方法以pBAD-Fab和pBADIFNα作为模板,分别扩增Fd、λ和IFNα基因,经相应的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后分3次克隆入pComBHss质粒,转化XL-1 Blue大肠埃希菌。限制性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和斑点印迹(Dot blotting)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及抗原结合活性。结果重组载体的酶切、电泳及测序表明抗HBs Fab-IFNα基因克隆正确。表达产物经12%SDS-PAGE电泳、转印,Western blotting显示该融合蛋白分子量约为65kD,Dot blotting显示其与HBsAg具有结合能力。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IFNα生物学活性为7.8×1045.1×105U/ml。结论该原核系统成功表达了抗HBs Fab-IFNα融合蛋白,表明其既具有抗HBsAg结合能力,又具备IFNα的生物活性,为进一步的系统表达和应用研究提供了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球蛋白Fab碎片 干扰素Α 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 肝炎病毒 乙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源抗-HBs Fab与IFN-α融合蛋白的克隆与原核表达
9
作者 陆慧琦 韩焕兴 +3 位作者 安峰 叶伟民 曾万杰 薛菖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1299-1302,共4页
目的:构建人源单克隆抗-HBs Fab-IFN-α表达载体,探讨该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PCR体外扩增目的基因IFN-α,单酶点插入已含人源抗-HBs Fab基因的载体,插入点位于轻链基因3′未端。利用酶切、PCR鉴定筛选正确... 目的:构建人源单克隆抗-HBs Fab-IFN-α表达载体,探讨该融合蛋白原核表达的可行性及其生物学活性。方法:用PCR体外扩增目的基因IFN-α,单酶点插入已含人源抗-HBs Fab基因的载体,插入点位于轻链基因3′未端。利用酶切、PCR鉴定筛选正确插入的阳性克隆,转化大肠杆菌,挑选单克隆表达、纯化目的蛋自,用ELISA 方法检测融合蛋白IFN-α的抗原性及其抗体亲和性,用WISH细胞检测IFN-α生物学活性。结果:利用插入了人源抗-HBs Fab基因及IFN-α基因的pBAD/gⅢA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具生物活性的λ轻链与IFN-α的融合蛋白,其既具有与抗-HBs Fab相近的HBsAg的亲和力,又具有干扰素的活性。结论:λ轻链与IFN-α融合蛋白的成功表达表明,应用原核系统能够同时表达某些特异抗体和其介导的部分生物活性因子,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方法,为特异抗体及其介导融合蛋白的制备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扰素Α 抗HBs抗体 融合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ABC-ELISA建立和临床初步应用
10
作者 陆慧琦 安晓勇 沈新义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152-154,共3页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从人精液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血清中PSA测定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利用生物素─—抗生物素系统与ELISA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测定血清中PSA含量的ABC-ELISA竞争法。此法较常规的E...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从人精液中提取的一种糖蛋白。血清中PSA测定对前列腺良、恶性疾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利用生物素─—抗生物素系统与ELISA技术相结合,建立了测定血清中PSA含量的ABC-ELISA竞争法。此法较常规的ELISA敏感度高,较放免法安全、经济。本文对其方法的灵敏度、重复性、可靠性进行了探讨。测得正常男性血清PSA范围是0~3.3ng/ml(n=86),女性血清PSA未测出(n=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 特异性 抗原 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诱导型环氧合酶在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组织中的表达分布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洪涛 陈倩 +5 位作者 吴宗贵 梁春 潘晓明 樊民 陆慧琦 屠小卿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5期533-536,共4页
为探讨诱导型环氧合酶在人冠状动脉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类型间的分布。收集 15例尸检的人冠状动脉共 4 5个标本 ,根据HE染色病理特征及AHA标准分为 3组 ,其中正常冠状动脉对照 3个 ;纤维斑块或Ⅴ型病变(稳定斑块 )标本 2 2个 ;粥样硬... 为探讨诱导型环氧合酶在人冠状动脉不同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类型间的分布。收集 15例尸检的人冠状动脉共 4 5个标本 ,根据HE染色病理特征及AHA标准分为 3组 ,其中正常冠状动脉对照 3个 ;纤维斑块或Ⅴ型病变(稳定斑块 )标本 2 2个 ;粥样硬化斑块伴有不同程度炎症反应的复合斑块或Ⅵ型病变 (不稳定斑块 )冠状动脉标本2 0个。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 ,检测诱导型环氧合酶蛋白和mRNA在以上不同类型标本中的分布表达。结果发现 ,诱导型环氧合酶主要表达分布于动脉粥样硬化组织斑块区 ,在复合斑块中诱导型环氧合酶的表达明显高于纤维斑块 (诱导型环氧合酶灰度值 14 7.0± 1.1比 5 6 .2± 4 .4 ,P <0 .0 1) ,而在非斑块区和正常冠状动脉中均未检测到诱导型环氧合酶的表达。结果提示 ,诱导型环氧合酶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病理发生以及斑块稳定性中炎性反应的调控过程 ,抑制斑块局部诱导型环氧合酶的高表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导型 环氧合酶 冠状动脉 表达 斑块 动脉粥样硬化 标本 标准分 不同类型 中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ecorin对肝星形细胞合成胶原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王桂琴 陆慧琦 +4 位作者 王皓 孔宪涛 仲人前 黄超 高锋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1年第12期1395-1398,共4页
目的探讨decorin对肝星形细胞合成胶原及层粘连蛋白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肝星形细胞株(HSC-T6细胞)经decorin(10mg·L^(-1))作用后,采用免疫组化和细胞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分析观察胶原及层粘连蛋白水平的变化。经灰度扫描,随机... 目的探讨decorin对肝星形细胞合成胶原及层粘连蛋白功能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肝星形细胞株(HSC-T6细胞)经decorin(10mg·L^(-1))作用后,采用免疫组化和细胞原位核酸杂交技术分析观察胶原及层粘连蛋白水平的变化。经灰度扫描,随机计数30个细胞,计算单个细胞的灰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其灰度值与蛋白水平或mRNA表达量成反比。结果 Decorin(10mg·L^1)作用24h,免疫组化染色HSC-T6细胞灰度值分别为(α1)Ⅰ、Ⅲ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在处理组为114.7±35.2、133.4±36.7和149.4±34.3,而对照组为97.5±30.1、123.0±27.7和142.7±32.6,表明处理组细胞(α1)Ⅰ、Ⅲ型胶原蛋白和层粘连蛋白水平比对照组细胞分别减少17.6%(P<0.01)、8.4%(P<0.05)和4.7%(P<0.05);细胞原位核酸杂交其灰度值分别为Ⅰ、Ⅲ型胶原和层粘连蛋白在处理组为75.7±11.6、77.0±10.8和79.0±11.6;对照组为65.9±13.1、69.6±14.5和76.8±17.0,表明其(α1)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14.8%和10.6%(P<0.01),层粘连蛋白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Decorin能使HRC-T6细胞转录合成胶原等细胞外基质水平降低,提示对肝星形细胞合成功能有负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聚糖类 药理学 药物作用 细胞学 胶原 生物合成 层粘连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透明质酸、Ⅲ型胶原N端肽、层粘蛋白检测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3
作者 叶伟民 韩焕兴 +2 位作者 陆慧琦 高春芳 孔宪涛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36-238,共3页
目的 了解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胶原N端肽 (PⅢNP)、层粘蛋白 (LN) 3项指标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测定 2 38例肝硬化 ,6 4例肝癌伴肝硬化 ,42例肝癌 (不伴肝硬化 )病人血清HA、PⅢNP和LN。结果 肝硬化... 目的 了解血清透明质酸 (HA)、Ⅲ型胶原N端肽 (PⅢNP)、层粘蛋白 (LN) 3项指标在肝硬化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法 ,测定 2 38例肝硬化 ,6 4例肝癌伴肝硬化 ,42例肝癌 (不伴肝硬化 )病人血清HA、PⅢNP和LN。结果 肝硬化病人随着病情进展 ,HA和PⅢNP水平明显升高并有显著差异。LN亦呈升高趋势 ,但在不同程度的肝硬化病人中相差不显著。结论 在肝病尤其是肝硬化的实验诊断中 ,以上 3项细胞外间质 (ECM )指标的应用价值不同 ,HA升高最明显、最可靠。PⅢNP与肝硬化间亦有较好的相关性。LN的血清学检测对肝硬化诊断的作用在本研究中未能得到证实 ,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 Ⅲ型胶原N端肽 层粘蛋白 肝硬化 放射免疫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他克莫司在临床检测中的方法学比较 被引量:9
14
作者 叶伟民 陆慧琦 +2 位作者 朱烨 李畅 韩焕兴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85-87,共3页
目的通过方法学比较为临床推荐一种更精确可靠的检测方法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以目前常用的酶联免疫法(ELISA)和微粒子酶免疫(MEIA)技术,检测58例肝移植和肾移植患者血清中他克莫司的浓度,比较两者间的相关性。结... 目的通过方法学比较为临床推荐一种更精确可靠的检测方法并为临床用药提供科学客观的参考依据。方法以目前常用的酶联免疫法(ELISA)和微粒子酶免疫(MEIA)技术,检测58例肝移植和肾移植患者血清中他克莫司的浓度,比较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统计分析显示两种方法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r=0.972),但两组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MEIA法检测值普遍比前者高。结论两种方法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适合临床批量样本测试。但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没有可比性,不应互相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克莫司 酶联免疫法 微粒子酶免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FK506治疗窗浓度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立明 闵志廉 +4 位作者 朱有华 高春芳 陆慧琦 周梅生 姚亚成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37-239,共3页
目的 :寻求适合国人肾移植受者FK5 0 6理想治疗窗浓度范围。  方法 :应用MEIA法测定口服FK5 0 6 1 2h后全血谷浓度。  结果 :统计资料显示 ,术后第 1个月应为 1 2~ 1 8μg/L ,第 2~ 3个月为 8~ 1 3μg/L ;第 4个月后为 5~ 8μg/L... 目的 :寻求适合国人肾移植受者FK5 0 6理想治疗窗浓度范围。  方法 :应用MEIA法测定口服FK5 0 6 1 2h后全血谷浓度。  结果 :统计资料显示 ,术后第 1个月应为 1 2~ 1 8μg/L ,第 2~ 3个月为 8~ 1 3μg/L ;第 4个月后为 5~ 8μg/L。  结论 :此浓度范围既能达到满意的免疫抑制效果 ,又能减少排斥反应和FK5 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移植 FK506浓度 治疗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趋化因子MCP-1、MIP-1α的表达 被引量:7
16
作者 包军 陆慧琦 徐沪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226-1228,共3页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化学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年龄为18~79岁的早期RA活动期患者17例,非早期RA活动期患者18例,以及正常健康者15例,评估握力、关节... 目的:探讨单核细胞化学趋化蛋白1(MCP-1)、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可能机制。方法:收集年龄为18~79岁的早期RA活动期患者17例,非早期RA活动期患者18例,以及正常健康者15例,评估握力、关节疼痛指数和肿胀指数等临床活动指数,测定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等血清学指标,应用ELISA法测定各自血清MCP-1、MIP—1α水平。Kruskal—Wallis法比较各组间MCP-1、MIP1α水平的差异;应用直线相关分析法对血清MCP1、MIP—1α水平与临床活动指数及血清学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早期RA、非早期RA血清MCP-1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均〈0.01),早期组与非早期组间无明显差异。早期RA的血清MIP1α表达较非早期RA、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非早期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RA患者的血清MCP-1、MIP-1α水平以及早期RA患者的血清M1P-1α水平与疾病临床活动指数以及血清学指标均无明显相关。结论:MCP-1、MIP1α与RA的发生、发展有关;MIP-1α可能在RA早期滑膜炎的发生机制中起了重要作用;未发现RA患者的血清MCP1、MIP-1α表达与炎症活动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单核细胞化学趋化蛋白1 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化实验考核“二元四阶段”模式的探索 被引量:3
17
作者 陆慧琦 胡爱珠 +1 位作者 付志强 邬宁昆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96-99,共4页
本文介绍了在物理化学实验课中进行二元四阶段考核的有关问题和实践。我们通过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和更新实验考核模式,得到较好的实验效果,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物化实验 二元四阶模式 考核 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4表达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18
作者 耿红莲 陆慧琦 +3 位作者 张玲珍 张慧 周琳 仲人前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1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PBMCs TLR... 目的:观察Toll样受体4(Toll-like receptor 4,TLR4)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50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D)患者及40例健康对照者PBMCs TLR4的表达;生化常规测定所有入选者血脂水平;应用TaqMan荧光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在GeneAmp 5700型检测仪上测定了入选对象PBMCs中TLR4 mRNA的含量。结果:PBMCs的阳性率为(29.5±7.9)%,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阳性率[(23.4±7.7)%,P<0.01];冠心病组TLR4 mRNA的平均拷贝数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5.3±3.8)×106vs(1.8±1.4)×106,P<0.01];而冠心病血脂正常组和血脂异常组的TLR4阳性率和mRNA平均拷贝数均无明显差异。结论:TLR4主要表达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CAD患者中其阳性率升高;CAD患者TLR4 mRNA的含量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TLR4的阳性率和mRNA含量高低与血脂无关;TLR4及其介导的天然免疫应答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TOLL样受体4 流式细胞术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测定食管癌VEGF-C和VEGFR-3基因表达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培 陆慧琦 +3 位作者 韩焕兴 朱学源 黄秋芳 龚炜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55-360,共6页
目的建立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探讨其在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分别以自行构建和克隆的pMD18-VEGF-C和pMD1... 目的建立测定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mRNA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mRNA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FQ-RT-PCR),探讨其在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方法分别以自行构建和克隆的pMD18-VEGF-C和pMD18-VEGFR-3质粒作为定量模板,用循环阈值(Ct)定量起始的模板,在荧光TaqMan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测定VEGF-C mRNA和VEGFR-3 mRNA的实时FQ-RT-PCR,并分别测定了4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中VEGF-C mRNA和VEGFR-3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VEGF-CmRNA和VEGFR-3 mRNA测定的线性范围均为10^3-10^8拷贝/μg总RNA;VEGF-C mRNA和VEGFR-3 mRNA高、低值的批内、批间变异系数(CV)在7.07%-12.49%之间。VEGF-C mRNA主要表达在癌组织中,而VEGFR-3mRNA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无差异;VEGF-C mRNA与VEGFR-3 mRNA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表达存在相关性;24例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VEGF-C mRNA和VEGFR-3 mRNA水平与16例无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存在显著差异,提示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VEGF-C和VEGFR-3基因表达水平上调。VEGF-C mRNA和VEGFR-3 mRNA的表达水平与食管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密切关系。结论我们建立的测定VEGF-C mRNA和VEGFR-3 mRNA的实时FQ-RT-PCR灵敏、稳定、重现性好,可供VEGF-C、VEGFR-3基因表达的临床检测和研究。VEGF-C mRNA和VEGFR-3 mRNA基因表达水平可作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指标,亦可作为分子水平上判定食管癌临床分期的辅助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 食管癌 淋巴结转移 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工程技术制备人源抗-HBs Fab片段 被引量:4
20
作者 安峰 陈玉川 +1 位作者 陆慧琦 韩焕兴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74-76,共3页
目的:用生物工程技术制备人源性抗-HBs F-ah。方法:将从抗体文库中筛选出的人源抗-HBs Fab基因克隆人pBAD/gⅢA载体,进而转化Top10大肠杆菌。对重组质粒菌发酵表达后,利用Ni-NTA-Agarose螯合层析柱纯化周质腔可溶性Fab 蛋白。对所得包... 目的:用生物工程技术制备人源性抗-HBs F-ah。方法:将从抗体文库中筛选出的人源抗-HBs Fab基因克隆人pBAD/gⅢA载体,进而转化Top10大肠杆菌。对重组质粒菌发酵表达后,利用Ni-NTA-Agarose螯合层析柱纯化周质腔可溶性Fab 蛋白。对所得包涵体依次变性、溶解、纯化后,利用透析进行复性。用Western blot检测Fab蛋白的特异性,Dot blot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经Ni-NTA-Agarose柱纯化的周质腔可溶性Fab蛋白,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并且总量达到80mg/L。对所获包涵体进行透析复性后,也可得到少量有活性的蛋白,但比例很小。结论:用pBAD/gⅢA-Top10表达系统表达人源抗-HBs Fab片段,发酵培养后,经有效纯化可得到生物学活性较好的可溶性蛋白,为人源抗-HBs Fab片段的大量制备提供了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B片段 六聚组氨酸尾 亲和层析 生物工程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