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职院校机械专业英语课程融入思政教育研究——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被引量:1
1
作者 陆彦如 刘萍萍 仝源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2024年第1期95-98,共4页
专业英语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全球视野等... 专业英语是高职院校专业课程教学和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本文探索如何将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工匠精神和全球视野等素养;同时,教师如何在课程教学中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英语 课程思政 教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学习迁移理论的智能制造概论课程开发研究
2
作者 仝源 刘萍萍 陆彦如 《农机使用与维修》 2024年第11期144-148,共5页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对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智能制造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知识迁移困难、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该文基于学习迁移理论,提出了一种课程开发思路,通过构建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块,促... 随着智能制造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对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传统智能制造概论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知识迁移困难、学生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该文基于学习迁移理论,提出了一种课程开发思路,通过构建以任务驱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块,促进学生将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同时,以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智能制造结构为案例,结合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通过真实的企业案例进行实践训练。通过任务设计和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增强了知识迁移的效果,为培养符合现代制造业需求的智能制造人才提供了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迁移理论 智能制造 课程开发 任务驱动 实践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观测区补偿的永磁同步电机单电阻采样重构 被引量:18
3
作者 魏海峰 陆彦如 +2 位作者 江廷宇 李垣江 储建华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695-2702,共8页
为进一步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低成本、小体积、高性能矢量控制,提出单电阻电流采样的三相电流重构技术。结合电机的驱动系统,研究单电阻电流采样的三相电流重构技术的原理,建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不同电压矢量情况下母线电流与... 为进一步实现永磁同步电机的低成本、小体积、高性能矢量控制,提出单电阻电流采样的三相电流重构技术。结合电机的驱动系统,研究单电阻电流采样的三相电流重构技术的原理,建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控制不同电压矢量情况下母线电流与电机三相电流对应关系。定义非观测区所包括的区域,提出通过修改SVPWM的占空比对非观测区进行补偿,解决非观测区内无法重构相电流的问题。对比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单电阻电流采样技术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单电阻采样 电流重构 空间矢量脉宽调制 非观测区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带反馈解耦矢量跟踪观测器研究
4
作者 陆彦如 张懿 +2 位作者 魏海峰 李垣江 刘维亭 《微特电机》 2020年第9期7-12,共6页
为进一步实现电机全速度范围内的稳定运行,获得高精度的转子位置和转速,改善低速时转速响应性能,提出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新型矢量跟踪观测器方法。研究带反馈解耦的矢量跟踪观测器,结合速度二阶预估法,通过对解耦的基波分量进行最小二乘... 为进一步实现电机全速度范围内的稳定运行,获得高精度的转子位置和转速,改善低速时转速响应性能,提出一种永磁同步电机新型矢量跟踪观测器方法。研究带反馈解耦的矢量跟踪观测器,结合速度二阶预估法,通过对解耦的基波分量进行最小二乘法曲线拟合,并设计自适应因子中和速度二阶预估法与最小二乘法,解决带反馈解耦的矢量跟踪观测器低速时估算结果波动大和观测器不稳定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新型矢量跟踪观测器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矢量跟踪观测器 速度二阶预估法 最小二乘法 自适应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混联机构神经网络自适应反演控制 被引量:6
5
作者 庄肖波 李耀明 +2 位作者 王曜 魏海峰 陆彦如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576-583,共8页
针对含有不匹配干扰的混联机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极限学习机与自适应反演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在对干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两个极限学习机网络对系统中的匹配和不匹配干扰进行逼近和补偿。基于Lyapunov函数稳定性设... 针对含有不匹配干扰的混联机构轨迹跟踪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极限学习机与自适应反演控制相结合的控制策略。在对干扰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采用两个极限学习机网络对系统中的匹配和不匹配干扰进行逼近和补偿。基于Lyapunov函数稳定性设计了混联机构的控制律与自适应律,实现混联机构的轨迹跟踪控制。由于控制器可调参数较多,采用粒子群算法进行控制器参数的寻优整定。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控制方法具有良好的轨迹跟踪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联机构 不匹配干扰 粒子群算法 反演法 极限学习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育种环境测控系统的设计
6
作者 陆彦如 魏海峰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4期64-68,共5页
针对水稻育种的复杂过程,以单片机STC89C52为控制核心,完成了水稻育种环境测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其中,DHT11为温湿度传感器,DS1302为系统时钟模块,LCD12864为显示模块,nRF905为无线收发模块。该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当前的温湿度值和日期,... 针对水稻育种的复杂过程,以单片机STC89C52为控制核心,完成了水稻育种环境测控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其中,DHT11为温湿度传感器,DS1302为系统时钟模块,LCD12864为显示模块,nRF905为无线收发模块。该系统能够实时显示当前的温湿度值和日期,用户可以自行设置合适的初始温湿度和计时时间,单片机实时采集外界信息参数,与设定的范围值相比较,当外界信息参数值不在设定值范围内时,报警系统打开,启动执行装置,实现温湿度的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育种环境测控系统 STC89C52 温湿度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新型单电阻电流重构技术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陆佳琪 吴金富 +2 位作者 陆彦如 张懿 魏海峰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19年第2期46-51,共6页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在单电阻电流采样时,低调制区域和扇区边界区域难以进行电流重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电阻电流重构技术。首先,对三相电流重构技术原理进行研究,定义无法重构的区域为非观测区,对非观测区电流重构盲区进行分析。其次... 针对永磁同步电机在单电阻电流采样时,低调制区域和扇区边界区域难以进行电流重构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单电阻电流重构技术。首先,对三相电流重构技术原理进行研究,定义无法重构的区域为非观测区,对非观测区电流重构盲区进行分析。其次,使用脉冲宽度调制移相法对非观测区的电流进行重构,发现仍有部分非观测区只可测得一相电流,从而无法完成电流重构。针对这一问题,设计电流观测器,通过单相电流来估算三相电流,且不需要电机与负载参数,实现简单。试验验证表明,所提新型单电阻电流重构技术具有可行性和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磁同步电机 单电阻电流采样 电流重构技术 电流观测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ode Composer Studio的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IIR)的设计 被引量:1
8
作者 许志敏 魏海峰 陆彦如 《计算机与数字工程》 2021年第4期818-821,共4页
论文讨论了一种用于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无限冲激响应(IIR)数字滤波器。论文采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基于巴特沃斯法的IIR数字滤波器,详细说明了双线性变换法的处理过程和巴特沃斯模拟滤波器的设计过程,并以一个低通IIR数字滤波器的实现为例,... 论文讨论了一种用于数字信号处理中的无限冲激响应(IIR)数字滤波器。论文采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基于巴特沃斯法的IIR数字滤波器,详细说明了双线性变换法的处理过程和巴特沃斯模拟滤波器的设计过程,并以一个低通IIR数字滤波器的实现为例,应用DSP集成开发环境Code Composer Studio(CCS)软件仿真进行验证,能满足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限冲激响应滤波器 双线性变换法 数字信号处理 code composer studi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莫代尔和棉/莱赛尔混纺产品的定量分析对比
9
作者 陈和春 杨广鑫 +3 位作者 施丽 赵银花 詹时翠 陆彦如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30-32,共3页
将棉/莫代尔混纺样品和棉/莱赛尔混纺样品分别参照标准GB/T2910.6—2009和AATCC 20A—2010进行定量分析测试。棉/莫代尔混纺样品中的莫代尔纤维在两种标准的测试试剂中均完全溶解,测试分析得出的混纺比例与其原纤维组分比例接近。棉/莱... 将棉/莫代尔混纺样品和棉/莱赛尔混纺样品分别参照标准GB/T2910.6—2009和AATCC 20A—2010进行定量分析测试。棉/莫代尔混纺样品中的莫代尔纤维在两种标准的测试试剂中均完全溶解,测试分析得出的混纺比例与其原纤维组分比例接近。棉/莱赛尔混纺样品参照GB/T2910.6—2009标准先置于甲酸/氯化锌溶液,将残留纤维洗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未发现莱赛尔纤维,且测试分析出的混纺比例与原组分比例接近;参照标准AATCC 20A—2010进行测试,先将样品置于59.5%的硫酸,后将残留纤维洗净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部分莱赛尔纤维残留,测试出的混纺比例与样品的纤维组分比例相差很大,超出标准允许的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分析 棉/莫代尔 棉/莱赛尔 GB/T2910.6—2009 AATCC 20A—20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