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伤性侧裂区脑损伤58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阿晓军 马越 李秀娟 《青海医药杂志》 2004年第8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侧裂区 外伤性 脑损伤 回顾分析 头颅CT检查 病人 治疗措施 伤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asgow计分法在急诊脑外伤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辉 阿晓军 汪汉 《青海医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44-45,共2页
脑外伤的病理变化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监测,特别是颅内压变化。伤员的意识状态反映了脑皮层的醒觉功能,这也是大脑变化最可靠的观察指标,其中最关键的是语言能力和遵嘱运动能力,凡有上述机能障碍者均提示脑损伤存在。就目前评价脑损伤... 脑外伤的病理变化可以通过神经系统监测,特别是颅内压变化。伤员的意识状态反映了脑皮层的醒觉功能,这也是大脑变化最可靠的观察指标,其中最关键的是语言能力和遵嘱运动能力,凡有上述机能障碍者均提示脑损伤存在。就目前评价脑损伤严重性最广泛应用的方法是Glasgow计分法。我们通过对200例脑外伤计分评估,得出其计分方法简单而有效、特别是对急诊患者的判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外伤 Glasgow计分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压氧治疗70例颅脑损伤的体会
3
作者 阿晓军 孙海宁 于辉天 《青海医药杂志》 1997年第12期15-16,共2页
关键词 颅脑损伤 高压氧治疗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腰大池持续外引流+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7
4
作者 阿晓军 郑吉 +1 位作者 万玉麟 石建宇 《浙江创伤外科》 2011年第1期91-92,共2页
目的讨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此种方法的优点。方法通过对本院31例腰大池持续外引流+静脉及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目的讨论腰大池持续外引流+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及此种方法的优点。方法通过对本院31例腰大池持续外引流+静脉及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均对万古霉素敏感,患者经腰大池持续外引流+静脉及鞘内注射万古霉素治疗后均治愈,显效率100%。结论采取直接鞘内注射万古霉素至脑脊液,可使脑脊液达到较高的药物浓度,再加之腰大池持续外引流能不断置换蛛网膜下腔及脑室内的炎性脑脊液,减轻细菌毒素和有害物质对神经组织的损害,疗效肯定,治疗周期短,操作简单,尤其对顽固性感染者,疗效满意。是临床治疗颅内感染值得普及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感染 腰大池置管 鞘内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脑出血超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32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郑吉 石建宇 +1 位作者 阿晓军 万玉麟 《中国乡村医药》 2012年第6期23-23,共1页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在脑血管病中约占1/3。近年来随CT、MRI的广泛应用,使高血压脑出血准确定位和定量变得简单易行。笔者于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侵袭手术行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取得良好效... 高血压脑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在脑血管病中约占1/3。近年来随CT、MRI的广泛应用,使高血压脑出血准确定位和定量变得简单易行。笔者于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侵袭手术行开颅血肿清除治疗高血压脑出血3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分析 开颅血肿清除治疗 2009年 微侵袭手术 中老年人 脑血管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巨大脑内肿瘤样钙沉着症一例
6
作者 张强 马海峰 +6 位作者 线春明 贺喜武 穆文玉 马越 阿晓军 冶玉虎 郝学红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14-314,共1页
关键词 脑内肿瘤样钙沉着症 头颅CT 脑水肿 MRI 病理诊断
原文传递
西宁地区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9例临床分析
7
作者 阿晓军 线春明 李秀娟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3期30-31,共2页
通过应用小骨窗微创术选择性的治疗高血压脑出血29例,疗效显著。认为在西宁地区对高血压脑出血的外科治疗,主要以小骨窗微创手术为主。
关键词 小骨窗微创术 西宁地区 高血压脑出血
原文传递
高海拔地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105例诊治体会
8
作者 阿晓军 马越 李秀娟 《高原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37-39,共3页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94年8月至 2 0 0 3年 8月收治的 10 5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 (GCS≤ 8分 )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 70例 ,非手术治疗 35例。死亡 2 3例 (2 1.9% ) ,存活 82...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小儿重型颅脑损伤的诊治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 1994年8月至 2 0 0 3年 8月收治的 10 5例小儿重型颅脑损伤 (GCS≤ 8分 )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治疗 70例 ,非手术治疗 35例。死亡 2 3例 (2 1.9% ) ,存活 82例 (78.1% )。随访 8个月至 4年 ,4 9例恢复正常 ,2 9例CT提示脑软化灶 ,4例继发外伤性癫痫。结论 :小儿重型颅脑损伤应尽早确诊 ,选择及时、有效的治疗方案 ,是降低死亡率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海拔 小儿 重型颅脑损伤
原文传递
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感染后防治 被引量:25
9
作者 阿晓军 郝学红 +3 位作者 阮琳 蔡钧 李秀娟 李盛洲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560-1561,共2页
目的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感染后防治,以控制颅内感染。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2年6月鄞州第二医院及青海省人民医院共457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32例颅内感染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6年... 目的分析微创穿刺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颅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及感染后防治,以控制颅内感染。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12年6月鄞州第二医院及青海省人民医院共457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32例颅内感染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6年后15例患者加用腰大池持续引流并鞘内注射术为观察组,另17例患者常规静脉抗菌药物治疗为对照组。结果 32例颅内感染患者中,30例治愈,2例后期转他院治疗;患者头部引流管放置时间>7d、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水盐电解质失衡、高血糖成为术后颅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而发生颅内感染后及时采用腰大池持续引流鞘内注射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1周后除蛋白含量外体温、脑脊液压力、白细胞个数、含糖量、氯化物均明显改善(P<0.05)。结论术后尽早拔除颅内引流管;及时控制肺部感染和纠正水盐电解质可能减少颅内感染,及早应用腰大池引流术并鞘内万古霉素的应用是治疗颅内感染的首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 颅内感染 鞘内注射
原文传递
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0
作者 阿晓军 蔡钧 +1 位作者 阮琳 李盛洲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 2013年第3期353-355,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予以早期目标导向液体... 目的: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液体复苏,观察组予以早期目标导向液体复苏。观察两组患者48h总输液量、胶体液用量/总输液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休克指数、24h与1周死亡率等。结果:观察组患者GCS、胶体液用量/总输液量、红细胞压积、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48h总输液量、凝血酶原时间、1周死亡率、二次手术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或P值<0.01);而两组患者休克指数、24h死亡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早期目标导向性液体复苏能动态反映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血容量状态,改善微循环,对减少出血量、提高临床疗效、降低死亡率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液体复苏
原文传递
手术治疗肺癌脑转移15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阿晓军 郑吉 +1 位作者 万玉麟 石建宇 《中国基层医药》 CAS 2011年第6期833-834,共2页
脑转移癌(BRM)是肿瘤患者致残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以往神经外科统计脑转移瘤占脑瘤患者的10%-15%,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2000年的资料显示,癌症患者20%~40%最终会发生脑转移,其中60%~70%会出现... 脑转移癌(BRM)是肿瘤患者致残与死亡的重要原因,也是成人最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以往神经外科统计脑转移瘤占脑瘤患者的10%-15%,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2000年的资料显示,癌症患者20%~40%最终会发生脑转移,其中60%~70%会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脑转移 临床分析 手术治疗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神经系统症状 肿瘤患者 脑转移癌 颅内肿瘤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