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初步研究
1
作者 阳胜秋 王高华 刘忠纯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0年第6期448-448,共1页
关键词 气功 精神障碍 甲状腺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后精神病个性特征的研究
2
作者 阳胜秋 王高华 《中华临床医药杂志(北京)》 CAS 2000年第1期32-33,共2页
目的:探讨个性特征在产后精神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47例诊断为产后精神病和47例正常产妇进行艾森克个性测定。结果:研究组P分、N分高,E分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后精神病患者,存在明显个性缺陷,个性特征在产... 目的:探讨个性特征在产后精神病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对47例诊断为产后精神病和47例正常产妇进行艾森克个性测定。结果:研究组P分、N分高,E分低,较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产后精神病患者,存在明显个性缺陷,个性特征在产后精神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精神病 个性特征 发病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传因素人格特征对气功偏差所致精神障碍预后的影响
3
作者 阳胜秋 金卫东 《河北精神卫生》 1994年第2期101-102,共2页
关键词 遗传因素 人格特征 气功偏差 精神障碍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奥兰扎平治疗躁狂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4
4
作者 刘忠纯 朱帆 +3 位作者 邱得胜 白雪光 阳胜秋 王高华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5-226,共2页
关键词 躁狂症 奥兰扎平 治疗 临床分析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喹硫平与奋乃静治疗老年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成敬 李承晏 +4 位作者 阳胜秋 陈耀银 王晓萍 王高华 郭俊慧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205-208,共4页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奋乃静治疗≥75岁老年人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高龄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喹硫平组30例,奋乃静组30例,分别给予2药治疗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 目的比较喹硫平与奋乃静治疗≥75岁老年人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高龄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喹硫平组30例,奋乃静组30例,分别给予2药治疗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及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不良反应。t检验、秩和检验、χ2检验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6周后2药的疗效近似(P>0.05)。在治疗第1周末喹硫平组PANSS总分的减分率显著高于奋乃静组(P>0.05)。奋乃静组肌张力增高、静坐不能发生率显著高于喹硫平组(P<0.01或P<0.05)。结论喹硫平治疗≥75岁老年人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疗效肯定、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奋乃静轻微,更适用于老年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喹硫平 奋乃静 脑血管病伴发精神障碍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神分裂症异质性及其与5—HT、NE相互作用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金卫东 史欣欣 +8 位作者 臧德馨 王高华 王小平 刘仁刚 罗小年 阳胜秋 陈振华 唐珞珈 焦作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1997年第4期196-198,共3页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对42例阳性精神分裂症、25例阴性精神分裂症和10例健康正常对照组脑脊液中(CSF)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 应用高压液相色谱(HPLC)对42例阳性精神分裂症、25例阴性精神分裂症和10例健康正常对照组脑脊液中(CSF)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E)、3—甲基—4—羟基苯乙二醇(MHPG)进行测试。并以5—HT/NE、5—HIAA/MHPG为其相互作用指标,结果发现,阳性精神分裂症NE、MHPG、5—HIAA/MHPG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而且NE、5—HIAA显著低于阴性精神分裂症,但是5—HT/NE则显著高于阴性精神分裂症。作者就此结果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异质性 去甲肾上腺素 血清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个性、应付方式和生活事件的临床对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朱志先 杨越秀 +1 位作者 阳胜秋 臧德馨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1998年第1期29-30,共2页
目的探讨个性、应付方式和生活事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和生活事件评定量表,对50例功能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病例组)和配对的5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室性心律失常患... 目的探讨个性、应付方式和生活事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采用艾森克成人个性问卷、应付方式问卷和生活事件评定量表,对50例功能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病例组)和配对的50例健康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评定。结果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具有内向和不稳定的个性倾向;消极心理应付方式评分均值高于对照组;生活事件总频数和负性生活事件频数、慢性精神紧张总值和慢性负性精神紧张值都高于对照组。结论个性、应付方式和生活事件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相关,提示在室性心律失常预防和治疗中,应积极开展心理社会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律失常 个性 应付方式 生活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胰岛β细胞经氯氮平和利培酮干预后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1
8
作者 刘浩 王高华 +2 位作者 刘忠纯 阳胜秋 郭伶俐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32-134,F0003,共4页
目的:分析氯氮平和利培酮在低糖和高糖下对离体大鼠胰岛β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1/2005-06在武汉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6~8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10只,断头法处死实验... 目的:分析氯氮平和利培酮在低糖和高糖下对离体大鼠胰岛β细胞胞内钙离子浓度的影响,初步探讨其影响胰岛素分泌的可能机制。方法:实验于2005-01/2005-06在武汉大学医学院中心实验室完成。选择6~8周龄健康雌性SD大鼠10只,断头法处死实验鼠,无菌条件下开腹取出胰腺,在低糖和高糖条件下,以氯氮平、利培酮分别作用于分离培养的大鼠胰岛细胞,以Fluo-4/AM为荧光探针,并设空白对照组,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实时动态监测不同药物作用后胰腺β细胞内钙荧光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实验动物10只,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在低糖和高糖条件下,1μmol/L氯氮平、利培酮药物作用细胞后胞内钙荧光强度值的时间变化曲线,利培酮组曲线图形均与空白对照组基本一致;氯氮平组峰值低于利培酮作用组,稳定时胞内钙荧光强度值明显小于基线荧光强度值。②在低糖和高糖条件下,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氯氮平可降低胞内[Ca2+]i[(22±4),(93±6),P<0.01];[(62±10),(94±5),P<0.01],而利培酮对胞内[Ca2+]i无影响[(91±7),(93±6),P>0.05];[(91±8),(94±5),P>0.05]。结论:在低糖和高糖条件下,氯氮平可降低胞内[Ca2+]i,而利培酮对胞内[Ca2+]i无影响。推测氯氮平和利培酮对5-羟色胺1A受体亲合力不同可能是对胰岛分泌功能产生不同影响的原因之一。氯氮平和利培酮诱发血糖代谢紊乱可能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胰岛素抵抗二者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氮平 利培酮 胰岛 钙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筑民工心理卫生状况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徐顺生 阳胜秋 +1 位作者 黄永兰 罗小年 《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8年第4期437-438,共2页
关键词 建筑工人 心理卫生 心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血清LDH双相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金卫东 张宗胜 阳胜秋 《医学理论与实践》 1991年第3期14-16,共3页
本文观察了21例精神分裂症应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前后血清LDH的变化。经4周的抗精神药物治疗后,血清LDH呈双相变化:即高LDH组其LDH下降,低LDH组其LDH上升,并且上升组疗效明显高于降低组。这些结果提示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清LDH有双相调节作用... 本文观察了21例精神分裂症应用抗精神药物治疗前后血清LDH的变化。经4周的抗精神药物治疗后,血清LDH呈双相变化:即高LDH组其LDH下降,低LDH组其LDH上升,并且上升组疗效明显高于降低组。这些结果提示抗精神病药物对血清LDH有双相调节作用。精神分裂症有LDH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精神病药物 精神分裂症 LDH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智儿童个性特征的初步探讨
11
作者 孙敬烈 罗小年 +1 位作者 臧德馨 阳胜秋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1994年第1期18-19,共2页
对144例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艾森克个性问卷测验结果表明,病儿中精精病质的比例较高。且与受教育年限呈正相关.为此,提出在弱智儿童的教育中,注意矫正弱智儿童的性格缺陷,对提高教育效果、预防精神病的发生是有益的。
关键词 精神发育不全 个性特征 精神病质 掩饰 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高龄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对照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成敬 阳胜秋 +7 位作者 陈耀银 李承晏 王高华 王晓萍 陈振华 白雪光 刘忠纯 杨越秀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9-152,共4页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高龄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年龄≥75岁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奎硫平[(150±45)mg/a;32例]或利培酮[(1.8±0.8)mg/d;31例]... 目的比较奎硫平与利培酮治疗高龄老年人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8例年龄≥75岁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服用奎硫平[(150±45)mg/a;32例]或利培酮[(1.8±0.8)mg/d;31例],疗程均为6周。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疗效总评量表(CGI)及治疗中需处理的不良反应量表(TESS)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和副反应。结果(1)奎硫平组的有效率为72%,利培酮组为7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6,P〉0.05);(2)2组治疗前后PANSS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配对t检验,P〈0.05或〈0.01);(3)奎硫平组PANSS总分减分率在治疗第1周末高于利培酮组(t=2.46,P〈0.05),治疗第2,4,6周末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w=0.43,t4w=-0.73,t6w=-0.24,P均〉0.05);(4)2组间CGI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w=0.57,Z2w=0.74,z4w=0.68,Z6w=-0.61,P〉0.05);(5)TESS评定,2组间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四格表精确检验法,P〉0.05)。治疗期间利培酮组合用苯二氮革类药者多于奎硫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24,P〈0.05)。结论奎硫平和利培酮均对高龄老年人的脑血管病所致精神障碍有效,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脑血障碍 精神障碍 利哌立酮 奎硫平
原文传递
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全血胆碱脂酶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金卫东 阳胜秋 邱德胜 《中国冶金医学杂志》 1993年第3期131-132,共2页
本文观察了抗精神病药物对全血胆碱脂酶的影响,发现治疗后21例精神分裂症全血胆碱脂酶活性降低,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这种胆碱脂酶的降低是可逆性的,它可能起因于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胆碱所引起低胆碱能状态的反馈性调节。
关键词 精神分裂症 胆碱脂酶 抗精神病药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