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共在到共通:转文化传播中Z世代的在地化文化融通机理——基于“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的参与式观察
1
作者 马梅 李娅 阳书玉 《新闻爱好者》 2025年第3期43-48,共6页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自创办以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典范。采用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法,深入分析Z世代在地化交流过程,探究其文化融通机理。研究发现,在地化交流的过程中,身体在场形成了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感知的情境... “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自创办以来,成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的典范。采用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法,深入分析Z世代在地化交流过程,探究其文化融通机理。研究发现,在地化交流的过程中,身体在场形成了外国青年对中国文化感知的情境基础,与中方青年的深度交互构建了理性认知,最终达到情感畛域的消解与融通。鉴于Z世代在全球传播格局中的重要作用,未来的转文化传播应为全球Z世代构筑在地化交流场域,并面向全球Z世代讲述“共通”的故事,以点带面推动文明交流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文化传播 Z世代 在地化 文化融通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嵌入”到“融汇”:乡村媒介化治理的内在机理与实践理路
2
作者 阳书玉 李娅 《新媒体研究》 2024年第16期79-83,共5页
当前,媒介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政策主导的技术扩散与日常生活的媒介参与形成了媒介嵌入乡村治理系统的内在机理。乡村媒介化治理将重塑乡村公共治理空间,赋权乡村“沉默的大多数”。媒介与乡村治理并非物理嫁接,故而乡... 当前,媒介成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政策主导的技术扩散与日常生活的媒介参与形成了媒介嵌入乡村治理系统的内在机理。乡村媒介化治理将重塑乡村公共治理空间,赋权乡村“沉默的大多数”。媒介与乡村治理并非物理嫁接,故而乡村媒介化治理的过程中应当接入乡土文化,实现媒介化治理的情境嵌合。同时,以村民为本位,兼顾媒介化治理过程中的整体性、调适性、主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嵌入 融汇 乡村媒介化治理 内在机理 实践理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认亲”:青年与“电子亲人”的拟亲缘交往及情感劳动
3
作者 马梅 阳书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31-43,共13页
青年源于对爱与陪伴的主体期待遂开启“电子认亲”,尔后与“电子亲人”亲缘偶遇,并在拟亲缘交往中构建了“赛博亲缘”。“赛博亲缘”有着亲缘交往的表征,本质却是平台、“电子亲人”、青年合力而成非明码标价的情感劳动产品。青年真切... 青年源于对爱与陪伴的主体期待遂开启“电子认亲”,尔后与“电子亲人”亲缘偶遇,并在拟亲缘交往中构建了“赛博亲缘”。“赛博亲缘”有着亲缘交往的表征,本质却是平台、“电子亲人”、青年合力而成非明码标价的情感劳动产品。青年真切的现实处境嫁接到了与之并不匹配的赛博空间中,“赛博亲缘”便必然存在着无法规避的断裂与矛盾。当情感错乱、资本侵蚀、关系失衡一并袭来,青年只能恍然止步,重新衡量与评估这段关系的价值,于是“断亲”与“认亲”再次上演。但“电子认亲”并非毫无意义的尝试,正相反,跨越不同的环境区隔会给人比较和反思的空间,青年在一次次“电子认亲”实践中,选择与不同情境接合,与自我及他者展开对话,塑造“可能的自我”,从而更好地面向未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认亲” 青年 拟亲缘交往 赛博亲缘 情感劳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具身·空间·共情——跨文化传播视域下短视频传播逻辑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聂珂欣 阳书玉 马梅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3年第2期14-21,共8页
当下,短视频已成为中国对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此前诸如“李子柒”“办公室小野”“滇西小哥”等中国民间传播主体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备受追捧,他们的成功对中国未来的跨文化传播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 当下,短视频已成为中国对外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方式。此前诸如“李子柒”“办公室小野”“滇西小哥”等中国民间传播主体在海外社交平台上备受追捧,他们的成功对中国未来的跨文化传播具有重大的启示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选取了目前全球最大的视频分享平台YouTube上最受欢迎的中国视频博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他们创作的短视频以及用户评论进行分析,认为其短视频按照“具身”“空间”“共情”的传播逻辑进行跨文化交流,以期为我国的文化出海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传播 短视频 中国视频博主 传播逻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脚下也有“诗与远方”:City Walk对城市空间的再生产与人城关系建构
5
作者 马梅 聂珂欣 阳书玉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8-71,共14页
当下,“City Walk”即“城市漫步”悄然兴起,成为一种新型城市旅游、生活方式。目前学界对于城市漫步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对个体行为实践的审思,缺少微观层次之上的中观考察。运用文本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以豆瓣平台上有关City W... 当下,“City Walk”即“城市漫步”悄然兴起,成为一种新型城市旅游、生活方式。目前学界对于城市漫步的研究往往集中在对个体行为实践的审思,缺少微观层次之上的中观考察。运用文本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访谈法,以豆瓣平台上有关City Walk的话题日记为研究文本,结合访谈资料,探讨城市漫步者的行走实践对城市空间和人-城关系的影响具有现实意义。研究发现,自发、自由的城市漫步行为,对城市的空间实践、空间的表象、表征性空间进行了再认知与再生产,将城市转化为编织联结特定社会交往的媒介空间,这也进一步加深了人城关系。人们通过城市漫步调节身体节奏,缔结社会关系,增强了对城市的归属感,并因此促进了人民城市的养成与更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漫步 城市空间再生产 城市更新 意义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