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黄皮种子发芽试验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阮长林 冯剑 +2 位作者 刘强 王瑾 王晓龙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8-42,共5页
为增加海南岛沿海造林树种,丰富沿海防护林种类多样性,从海南本地采集乡土树种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L.)Merr种子进行育苗。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赤霉素(GA3)和常温清水浸泡处理水黄皮种子进行了发芽试验研究。... 为增加海南岛沿海造林树种,丰富沿海防护林种类多样性,从海南本地采集乡土树种水黄皮Pongamia pinnata(L.)Merr种子进行育苗。采用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萘乙酸(NAA)、赤霉素(GA3)和常温清水浸泡处理水黄皮种子进行了发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处理相比,不同浓度的NAA、GA3及常温清水浸泡处理均能促进种子提前发芽,其中以不同浓度GA3处理的促进作用最明显,播种后第5d就发芽,比对照处理提前了6d;不同处理方式中以100 mg L-1GA3处理的水黄皮种子发芽率最高,达到95.33%,常温清水浸泡3 h发芽率最低,为75.33%;50 mg L-1NAA处理与对照处理的发芽势最高,均为67.33%,常温清水浸泡3 h与常温清水浸泡24 h的发芽势最低,均为40.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黄皮 发芽 萘乙酸 赤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岛黄槿长枝扦插育苗试验 被引量:2
2
作者 阮长林 冯剑 +3 位作者 刘顿 刘强 王瑾 王晓龙 《福建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18-124,共7页
为了筛选优良黄槿母树为繁殖优良苗木服务,在海南岛环岛海岸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离海岸线不同距离的黄槿母树上采集粗2-4 cm、长80-100 cm的枝条为材料,对海岸不同地理位置的黄槿母树枝条,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基质、不同植... 为了筛选优良黄槿母树为繁殖优良苗木服务,在海南岛环岛海岸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离海岸线不同距离的黄槿母树上采集粗2-4 cm、长80-100 cm的枝条为材料,对海岸不同地理位置的黄槿母树枝条,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基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对其扦插生根的影响;对离海岸线不同距离的黄槿母树枝条,以红壤+河沙(体积比1∶1)为基质,用100 mg·L^-1ABT1浸泡插条基部2 h后,进行扦插育苗试验。结果表明:对于海岸带不同地理位置的黄槿母树枝条,在成活率和生根数方面,最优的处理组合为河沙-万宁-IBA 200 mg·L^-1,即以河沙为基质、万宁市后安镇后市村的黄槿母树枝条为插条、IBA 200 mg·L-1浸泡基部2 h,该处理组合插条的成活率为91.11%,平均根数为26.33条。对于离海岸线不同距离的黄槿母树枝条,采自距海岸线垂直距离6.4 km的黄槿母树枝条(位于海口市秀英区文龙村)扦插成活率最高,达91.67%;平均根数最多,达31.58条。表明优选的黄槿母树位于万宁市后安镇后市村及海口市秀英区文龙村(距海岸线垂直距离6.4 km),育苗成活率高达90.00%以上,扦插苗生活力大于其它地区的母树;用粗长枝进行扦插育苗也能获得较好的效果,而且见效快,在生产应用中可以缩短育苗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槿 扦插育苗 粗长枝 植物生长调节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麻黄浸提液对榄仁树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冯剑 刘强 +3 位作者 王瑾 罗炘武 阮长林 张晓楠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08-314,260,共8页
该研究试图将榄仁树引入木麻黄海防林以期形成混交林型的海防林。以15 d榄仁树种子苗为材料,分别采用浓度为125 g·L^-1的木麻黄根、木麻黄凋落物和林下表层土壤的水浸提液胁迫处理榄仁树幼苗60 d,研究木麻黄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 该研究试图将榄仁树引入木麻黄海防林以期形成混交林型的海防林。以15 d榄仁树种子苗为材料,分别采用浓度为125 g·L^-1的木麻黄根、木麻黄凋落物和林下表层土壤的水浸提液胁迫处理榄仁树幼苗60 d,研究木麻黄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生长、光合作用、膜系统伤害、抗氧化系统酶活性及游离Pro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木麻黄根、木麻黄凋落物及林下表层土壤的水浸提液都能降低榄仁树幼苗的存活率,影响幼苗株高、叶和根生物量,可以推断不同浸提液中对影响植物生长成分的浓度有所不同。3种浸提液均显著降低处理15~45 d期间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cond)、胞间CO_2浓度(Ci)、蒸腾速率(Tr),且显著增加幼苗水分利用率(WUE)。第60天时3种木麻黄浸提液能显著增加幼苗叶片、根的Pro含量,使得幼苗根系组织细胞膜通透性增加,而木麻黄根浸提液能显著增加幼苗Ccond、Ci、叶SOD、根CAT含量,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能显著增加幼苗Ccond和Tr,同时凋落物浸提液会显著降低幼苗根POD含量。榄仁树幼苗通过调整自身的生理生化能适应木麻黄化感胁迫的影响,为此可考虑榄仁树作为沿海防护林建设的树种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麻黄浸提液 榄仁树幼苗 生长 生理生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哥岭山地雨林不同海拔区森林群落的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郝清玉 刘强 +6 位作者 王士泉 钟琼芯 王亚陈 阮长林 严廷良 杜爽 黄奕财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29-537,共9页
为了解海南岛不同海拔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现状,在鹦哥岭山地雨林择伐林中按高(1063m)、中(899m)、低(473m1等3个海拔区分别设立50个10m×10rfl的固定样方,对森林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鹦哥岭山... 为了解海南岛不同海拔热带山地雨林生态系统的生物量现状,在鹦哥岭山地雨林择伐林中按高(1063m)、中(899m)、低(473m1等3个海拔区分别设立50个10m×10rfl的固定样方,对森林群落的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鹦哥岭山地雨林的生物量较低,地上部分的生物量仅为152.6thrn-2,乔木层生物量为142.6thm-2;乔木层的生物量在高海拔区明显高于中、低海拔区,分别为197.6thm-2、112.2thrn-2和117.8thm-2;群落生物量的大小依次是乔木层〉枯倒木〉凋落物,分配比例分别为94.22%、2.90%和2.88%;其中乔木层的生物量以树干〉树枝〉树皮〉树叶,分配比例分别为72.63%、15.35%、9.23%和2.79%。因经过择伐,群落中大径级和特大径级木较少,各径级生物量比例为:小径木(5~19.9cm)35.89%、中径木(20~35.9cm)26.24%、大径木(36~47.9cml16.01%和特大径木(≥48cm)21.86%。可见,鹦哥岭山地雨林经过30多年的恢复,仍然处于演替的中期阶段,其固碳潜力仍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海拔 鹦哥岭 山地雨林 海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旱胁迫和化感作用对榄仁树幼苗生长、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 被引量:3
5
作者 冯剑 刘强 +3 位作者 王瑾 阮长林 罗炘武 张晓楠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969-979,共11页
该研究通过榄仁树幼苗的盆栽实验,用称重控水法设置3个水平的土壤水分含量(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75%~80%、50%~55%、30%~35%)和2个浓度水平的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研究不同土壤干旱程度及不同浓度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对榄仁树生长、光合... 该研究通过榄仁树幼苗的盆栽实验,用称重控水法设置3个水平的土壤水分含量(分别占田间持水量的75%~80%、50%~55%、30%~35%)和2个浓度水平的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研究不同土壤干旱程度及不同浓度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对榄仁树生长、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幼苗生长期的延长,土壤干旱和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对榄仁树幼苗存活率和株高增长有一定影响。60 d胁迫后显著减小了幼苗叶片数、叶面积、叶片含水量及叶片的生物量。15~60 d期间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Ccond)、蒸腾速率(Tr)均显著减小,而幼苗叶片胞间CO_2浓度(Ci)呈先减后增的变化。幼苗的水分利用率(WUE)和气孔限制值(Ls)显著增加,是导致光合作用降低的主要原因。干旱和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能显著增加榄仁树幼苗的叶片和根的细胞膜透性、Peroxidase(POD)活性及叶片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二元方差分析表明,土壤干旱和木麻黄凋落物浸提液对榄仁树的生长、光合作用及生理生化的影响有明显的交互作用且表现出一定的拮抗作用。该研究结果可为构建混交林型海防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胁迫 化感作用 榄仁树幼苗 光合作用 生理生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南及粤西热带地区外来入侵植物假臭草的群落及生境调查 被引量:7
6
作者 罗炘武 刘吉峰 +1 位作者 刘强 阮长林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67-1177,共11页
通过调查海南岛及粤西热带地区8个样区3种生境(荒地、林缘、林中)的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群落物种、群落特征、环境条件,研究了不同样区及不同生境类型下假臭草群落的组成、群落特征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假臭草群落中共... 通过调查海南岛及粤西热带地区8个样区3种生境(荒地、林缘、林中)的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群落物种、群落特征、环境条件,研究了不同样区及不同生境类型下假臭草群落的组成、群落特征及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假臭草群落中共有50科117属132种植物,以禾本科、菊科居多;其中外来入侵植物有27种,占总物种数的20.45%,以菊科最多达到9种。不同样区假臭草的重要值均为最大,大多数样区之间盖度没有差异,仅儋州显著大于鹤山,高度差异显著。不同生境之间的假臭草重要值大小为:荒地>林中>林缘,盖度为:荒地>(林中、林缘),高度为:荒地>林缘>林中。同一样区不同生境之间的比较中,假臭草盖度除阳江、徐闻、琼海无差异外,其余样区均差异显著;高度除海口、琼中、三亚无差异外,其余样区均差异显著。不同样区中假臭草的高度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重要值与年降雨量呈显著负相关;不同生境下,荒地和林缘生境下的假臭草高度均与土壤温度呈显著正相关,荒地生境下盖度与土壤水分呈极显著正相关,林中生境下其盖度与土壤NaCl含量呈负相关,重要值与光照强度呈显著正相关。因此假臭草容易入侵气温以及降雨量适宜的样区和强光照及水分充足的生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植物 假臭草 群落特征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和环境因子对濒危植物青皮在海南岛中部丘陵区人工林下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7
作者 王旭萍 王亚陈 +3 位作者 刘强 王瑾 冯剑 阮长林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第8期148-153,共6页
为了分析乡土树种青皮在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人工林向自然林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情况,在270、380 m 2个不同海拔样地的人工林中种植青皮苗木,研究环境条件对青皮生长和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皮的成活率经过初期的下降,在定植1年5... 为了分析乡土树种青皮在海南岛中部丘陵地区人工林向自然林生态恢复中的应用情况,在270、380 m 2个不同海拔样地的人工林中种植青皮苗木,研究环境条件对青皮生长和光合作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青皮的成活率经过初期的下降,在定植1年5个月之后基本稳定。海拔为380 m样地青皮的成活率在各个时间段均高于海拔为270 m样地的青皮,人为干扰的影响较大。2个海拔上的青皮苗木的株高和基径的生长没有明显差异。2个样地青皮苗木的株高、基径的净增长量随着时间的推移呈增大趋势,且海拔为270 m样地青皮的株高增长量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正相关,其株高增长量、基径增长量均与土壤全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海拔为380 m样地青皮的株高增长量、基径增长量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2个样地的土壤全磷、土壤全钾含量逐年降低。海拔为270 m样地青皮的净光合速率明显大于海拔为380 m的样地。2个样地青皮的净光合速率与光合有效辐射、CO_2浓度、空气相对湿度等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水分利用效率与光合有效辐射、温度、空气相对湿度等呈极显著正相关。2个样地青皮的净光合速率和水分利用效率随时间的推移而明显提高。由研究结果可知,青皮可在丘陵区不同的海拔地区存活并良好地生长。研究结果可为海南岛中部丘陵区青皮种群的人工恢复种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物种 青皮 生长 光合作用 海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浸提剂提取的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质比较 被引量:8
8
作者 阮长林 吴浩浩 +1 位作者 徐星凯 李团胜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7,16,共8页
基于温带森林演替不同阶段2种林分矿质层不同深度土壤(0~10 cm、10~20 cm和20~30 cm)以及有机层样品,研究冷水、热水、冷CaCl_2和热CaCl_2溶液以及冷K_2SO_4溶液浸提这些样品的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它们各自与微生物碳和微... 基于温带森林演替不同阶段2种林分矿质层不同深度土壤(0~10 cm、10~20 cm和20~30 cm)以及有机层样品,研究冷水、热水、冷CaCl_2和热CaCl_2溶液以及冷K_2SO_4溶液浸提这些样品的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并分析它们各自与微生物碳和微生物氮有效性之间的关系。2种林分有机层样品溶解性有机质、微生物碳和氮以及总有机碳和总氮含量均显著高于矿质层土壤,森林演替顶级群落的阔叶红松混交成熟林矿质层土壤(0~10cm)显著高于次生白桦林,且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5种浸提剂提取的溶解性有机碳和溶解性有机氮含量表现为热水>热CaCl_2溶液>冷K_2SO_4溶液>冷水>冷CaCl_2溶液,不同浸提剂对两种林分有机层样品和0~10 cm矿质层土壤浸提的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对10~20 cm和20~30 cm土壤差异性不显著。阔叶红松混交成熟林和次生白桦林矿质层土壤微生物碳/土壤总有机碳含量比例范围分别为0.94%~1.84%和2.56%~2.86%,土壤微生物氮/土壤总氮含量比例范围分别为1.23%~3.23%和2.06%~3.72%,并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相关分析结果显示,5种浸提剂所浸提的林地有机层和矿质层样品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分别与微生物碳/总有机碳和微生物氮/总氮比例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热水提取的相关系数最大。因此,热水浸提剂较适用于研究森林土壤活性有机质含量,这为研究不同立地条件下森林土壤溶解性有机质含量及其生物有效性以及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规律提供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土壤 浸提剂种类 溶解性有机碳 溶解性有机氮 微生物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自然地理特征分析
9
作者 阮长林 《科学中国人》 2017年第1X期105-106,共2页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位于我国地势地貌第二和第三阶梯之间,包括多种地貌类型,是暖温带与北亚热带交汇地带。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的自然地理特征研究有助于为资源开发、灾害防治等提供科学指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秦岭-黄淮平原交界带 自然地理特征 降雨 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