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侵袭性葡萄胎椎管内转移误诊为神经鞘瘤1例 被引量:2
1
作者 阮耀钦 刘庆余 +1 位作者 刘志锋 蔡金辉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79-479,共1页
患者女,27岁,以“右下肢麻木、疼痛2月余”入院;1年前曾于外院接受清宫术。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均阴性。MRI:L5~S2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见一蜂窝状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椭圆形,约2.1 cm×1.7... 患者女,27岁,以“右下肢麻木、疼痛2月余”入院;1年前曾于外院接受清宫术。实验室检查: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25、糖类抗原153均阴性。MRI:L5~S2水平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见一蜂窝状囊实性肿块,以囊性为主,椭圆形,约2.1 cm×1.7 cm×5.1 cm,边界不清,T1WI呈低信号(图1A),抑脂T2W和常规T2W序列图像呈等-高混杂信号(图1B),内见分隔,增强T1WI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图1C),囊性部分无强化;考虑神经鞘瘤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胎 侵袭性 椎管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巢表面浆液性交界性乳头状瘤1例
2
作者 阮耀钦 刘庆余 +2 位作者 刘志锋 蔡金辉 郭栋华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19-319,共1页
图1右侧卵巢SSBPTA.矢状位MR T2WI示肿瘤呈混杂高信号,内见树枝状低信号结构(白箭),囊性部分呈高信号(黑箭);B.增强T1WI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见多个乳头状突起(箭);C.彩色多普勒示肿瘤呈囊实性肿块,囊内见较多乳头状、菜花状赘生物,... 图1右侧卵巢SSBPTA.矢状位MR T2WI示肿瘤呈混杂高信号,内见树枝状低信号结构(白箭),囊性部分呈高信号(黑箭);B.增强T1WI示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见多个乳头状突起(箭);C.彩色多普勒示肿瘤呈囊实性肿块,囊内见较多乳头状、菜花状赘生物,实性部分内可探及丰富血流信号图2病理图(HE,×2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巢肿瘤 交界性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与邻近椎体骨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蔡金辉 刘庆余 +4 位作者 阮耀钦 曾玉蓉 刘志锋 郭栋华 伍志华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13-719,共7页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术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与邻近椎体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fracture,AVF)的相关性,分析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位置及渗漏量对AVF的影响。方法:对151例经PVA治疗的骨质疏...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强化(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术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与邻近椎体骨折(adjacent vertebral fracture,AVF)的相关性,分析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位置及渗漏量对AVF的影响。方法:对151例经PVA治疗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进行随访研究,随访1~3年,获取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方式及骨水泥注入量等临床资料,记录PVA术中是否存在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渗漏位置,计算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分析上述各因素与AVF的相关性,应用ROC曲线检验骨水泥注入量及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对AVF的预测效能,采用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分析AVF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151例患者手术椎体共192节,55节在PVA时发生了骨水泥渗漏(55/192,28.6%),其中23节发生AVF;137节无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其中32节发生AVF,骨水泥渗漏与无骨水泥渗漏AVF的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41.8%vs 20.4%,P=0.002)。AVF组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为(24.4±11.0)%,无AVF组的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为(13.7%±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取值为16.1%时,其预测AVF的敏感性为87.0%,特异性为72.2%。AVF组的年龄为75.8±7.8岁,高于无AVF组的73.0±8.3岁(P=0.036)。110节椎体骨水泥注入量<5ml,其中22节发生AVF,骨水泥注入量≥5ml的82节椎体有29节发生AVF,两组AVF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20.0%vs 35.4%,P=0.017)。骨水泥注入量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537,取骨水泥注入量5.25ml作为阈值时,其预测AVF的敏感性为58.3%,特异性为63.9%。二分类Logistics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是AV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水泥椎间盘渗漏是AVF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且与渗漏至椎间盘的骨水泥量呈正相关,骨水泥-椎间盘相对面积比对AVF具有较好的预测效能,可作为PVA术后评价AVF风险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骨水泥椎间盘渗漏 邻近椎体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预测经皮椎体强化术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价值 被引量:12
4
作者 蔡金辉 刘庆余 +4 位作者 曾玉蓉 刘志锋 阮耀钦 郭栋华 王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061-1065,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MRI预测经皮椎体强化术(PVA)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PVA治疗的12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方式及术前MRI是否存在骨折椎体... 目的探讨术前MRI预测经皮椎体强化术(PVA)中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PVA治疗的127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比较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椎体部位、手术方式及术前MRI是否存在骨折椎体终板损伤、达终板骨折线、邻近椎间盘损伤及椎体裂隙时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的差异。结果 127例OVCF患者中,手术椎体179个,涉及358个终板及341个椎间盘。有终板损伤、达终板骨折线、邻近椎间盘损伤及椎体裂隙征象的骨水泥邻近椎间盘渗漏率分别为57.73%(56/97)、60.98%(25/41)、35.91%(51/142)、55.56%(20/36),均高于无上述征象椎体(P均<0.05)。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及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患者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分别为26.67%(16/60)、42.86%(51/119),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5)。骨水泥注入量≤5ml椎体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率为31.19%(34/109),低于骨水泥注入量>5ml椎体[47.14%(33/70),P=0.031)]。性别、年龄、手术椎体部位对邻近椎间盘骨水泥渗漏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MRI能有效预测PVA术中骨水泥向邻近椎间盘渗漏,选择PKP及控制骨水泥注入量等方式可以降低骨水泥椎间盘渗漏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经皮椎体成形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时相CTA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5
5
作者 叶浩翊 刘志锋 +3 位作者 阮耀钦 申忱 伍志华 周镇源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7期605-608,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多时相CTA(multiphase CT angiography,mCTA)联合临床资料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mCTA扫描的患者,记录患者多时相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血糖、红细胞分布宽度... 目的探讨基于多时相CTA(multiphase CT angiography,mCTA)联合临床资料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预后的可行性。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行mCTA扫描的患者,记录患者多时相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血糖、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以改良Rankin量表(mRS)作为标准,对治疗后90 d患者进行随访评分,将90 d MRS评分≤2分患者定义为A组(n=18),90 d MRS评分≥3分患者定义为B组(n=33)。比较两组患者多时相ASPECTS评分、血糖、RDW、NLR,对单因素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参数并建立模型,对所有具有显著性差异的参数与Logistics预测模型进行受试者特性曲线(ROC)评价诊断效能,对各ROC曲线进行Delong检验,分析曲线间面积差异。结果A组患者血糖、RDW、NLR高于B组,A组ASPECTS侧支循环评分小于B组(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方程结果显示ASPECTS评分、NLR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其预测模型为:Logit(P)=-4.877+ASPECTS评分×-0.624+NLR×0.529,Logit(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19,取阈值为0.5288时,敏感性与特异性为(77.8%、93.9%)。结论ASPECTS评分与NLR是预测AIS患者90 d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基于多时相CTA联合实验室检查可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提供准确预后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多时相CTA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内裂隙对椎体强化术后邻近椎体骨折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蔡金辉 刘庆余 +4 位作者 阮耀钦 叶晧翊 伍志华 郭栋华 刘志锋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225-1229,共5页
目的观察椎体内裂隙对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邻近椎体骨折(AV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椎体强化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存在椎体内裂隙分为裂隙组(n=37)及对照组(n=135),比较2组术中资料及术后影像学特... 目的观察椎体内裂隙对椎体强化术后再发邻近椎体骨折(AVF)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72例椎体强化术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的资料,根据术前是否存在椎体内裂隙分为裂隙组(n=37)及对照组(n=135),比较2组术中资料及术后影像学特征,分析椎体内裂隙对AVF的影响。结果裂隙组AVF发生率(54.55%,24/44),明显高于对照组(23.21%,39/168,χ^2=16.39,P<0.01);其骨水泥团块状分布、骨水泥椎间盘渗漏及骨水泥-骨界面液体征发生率(84.1%、43.2%、63.6%)均高于对照组(60.0%、26.8%、23.8%,χ^2=8.82、4.45、25.34,P均<0.05)。裂隙组伤椎前缘压缩率>50%椎体AVF发生率(75.00%)明显高于≤50%椎体(42.86%,χ^2=4.24,P=0.04),而不同椎体内裂隙位置、成分间AV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0.27,P均>0.05)。结论伴椎体内裂隙的OVCF患者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再发AVF风险增加,对术前椎体压缩程度重、术后存在骨水泥团块状分布及骨水泥-骨界面液体征者尤应密切随访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椎体内裂隙 骨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常规定量CT鉴别尿路结石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周镇源 张俊文 +5 位作者 刘志锋 蔡金辉 阮耀钦 郭栋华 刘庆余 徐金戈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9年第3期331-338,共8页
目的:探讨螺旋CT各参数鉴别尿路结石成分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我院112例尿路结石患者的术前CT图像资料,测量尿路结石直径(d)、平均CT值(HUm)及CT值标准差(HUsd),并计算平均CT值/直径的比值(HUd),再以术后红外线光谱结... 目的:探讨螺旋CT各参数鉴别尿路结石成分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至2018年3月我院112例尿路结石患者的术前CT图像资料,测量尿路结石直径(d)、平均CT值(HUm)及CT值标准差(HUsd),并计算平均CT值/直径的比值(HUd),再以术后红外线光谱结果为参照标准,比较各类结石成分d、HUm、HUsd及HUd的差异,并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其鉴别结石成分的效能。结果:尿酸结石21例、一水草酸钙结石49例、碳酸磷灰石10例和混合结石27例,尿酸结石的HUm、HUsd及HUd值均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结石;尿酸结石与非尿酸结石(一水草酸钙结石、碳酸磷灰石、混合结石)之间的HUm、HUsd及HU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尿酸结石之间的HUm、HUsd及HU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各类结石的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d、HUm、HUsd及HUd鉴别尿酸结石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444、0.915、0.972及0.858。结论:螺旋CT的HUm、HUsd及HUd值均能鉴别尿酸结石和非尿酸结石,其中以HUsd的鉴别效能最佳,但不能区分各类型非尿酸结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平均CT值 CT值标准差 尿路结石 结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脑部CT及MRI表现 被引量:8
8
作者 刘志锋 蔡金辉 +5 位作者 刘庆余 黄曦毅 吴小燕 江瑞信 阮耀钦 郭栋华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 2016年第2期133-137,共5页
目的分析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患者脑部CT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的非酮症性高血糖偏身舞蹈症患者的脑部CT及MRI表现。11例患者均接受至少一次CT及MRI平扫,其中2例行MRI增强检查,4例加做DWI序列,6例加做MRS... 目的分析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患者脑部CT及MRI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经临床确诊的非酮症性高血糖偏身舞蹈症患者的脑部CT及MRI表现。11例患者均接受至少一次CT及MRI平扫,其中2例行MRI增强检查,4例加做DWI序列,6例加做MRS序列,2例加做DTI序列,3例复查MRI平扫,1例复查CT平扫。结果 9例CT见豆状核和/或尾状核头部片状高密度影,2例CT阴性;T_1WI 9例高信号,2例阴性;DWI 2例高低混杂信号,1例低信号,1例阴性;MRS检查:NAA峰6例均降低,Cho峰6例均升高,NAA/Cr比值6例均降低,Cho/Cr比值6例均升高;DTI 1例显示左侧内囊前肢纤维束受损,FA值减低,1例阴性。结论非酮症性高血糖偏侧舞蹈症脑部CT及MRI均具有特征性影像表现,DWI、MRS及DTI等序列对确定病变性质、评估神经元丢失或损伤、纤维束受损等有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酮症性高血糖 糖尿病 偏侧舞蹈症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8例颈部淋巴结结核的MRI表现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志锋 蔡金辉 +5 位作者 刘庆余 黄曦毅 曾玉蓉 江瑞信 阮耀钦 郭栋华 《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 2016年第3期186-190,共5页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MRI检查,并经淋巴结活检或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 目的分析颈部淋巴结结核MRI影像学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在广州市增城区人民医院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行MRI检查,并经淋巴结活检或切除术后病理证实的28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其中,男16例,女12例;患者年龄在18~72岁,中位年龄36岁。结果28例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中,单侧发病4例,双侧发病24例。干酪样坏死部分T2WI及T2短时反转恢复序列(short time inversion recovery,STIR)成像均呈不均匀等或稍高混杂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实性部分呈高信号,坏死区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呈环形强化,坏死部分无强化,表观扩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ecient,ADC)值为(1.27±0.15)×10^-3mm^2/s,实性部分ADC值为(1.06±0.11)×10^-3mm^2/s。结论MRI能准确反映颈部淋巴结结核不同病理阶段的特征,ADC值诊断颈部淋巴结结核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淋巴结 磁共振成像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10
作者 江瑞信 叶浩翊 +3 位作者 刘志锋 阮耀钦 申忱 伍志华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21年第3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图像资料,根据血肿是否扩大将患者分两组,A组:血肿扩大,B组:血肿无扩大。利用Omni-Kinetics软件提取两组患者首诊CT图... 目的探讨基于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7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CT图像资料,根据血肿是否扩大将患者分两组,A组:血肿扩大,B组:血肿无扩大。利用Omni-Kinetics软件提取两组患者首诊CT图像血肿区域纹理特征进行比较,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对所有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与回归模型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纹理特征std-Deviation、Variance、Entropy、UPP、sumEntropy、Compactness、MaxSize、Sphericity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方程预测模型为:Logit(P)=-43.929+umEntropy×81.731+Compactness×-1.300,Logit(P)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取阈值为0.694时,敏感度及特异性分别为(90.5%、83.0%)。结论基于CT平扫图像纹理分析有助于预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且预测模型诊断效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纹理分析 脑出血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对邻近椎间盘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江瑞信 阮耀钦 +2 位作者 蔡金辉 叶浩翊 刘志锋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354-358,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治疗后对邻近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的影响。方法回顾... 目的探讨胸腰椎骨质疏松性压缩性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经皮椎体强化术(percutaneous vertebral augmentation,PVA)治疗后对邻近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采用PVA治疗并进行1年以上MRI随访的OVCF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分析观察组椎间盘(邻近椎间盘)及对照组椎间盘(非邻近椎间盘)Pfirrmann分级的差异,并比较手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分布、累及终板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性。另外选取同期手术治疗的10例随访时间<12个月的患者作为早期组,将本组患者(复查时间均≥12个月)作为中远期组,比较这两组邻近椎间盘退变的差异,分析PVA术后早期对邻近椎间盘的影响。结果纳入研究的椎间盘共241块,其中观察组椎间盘120块,对照组椎间盘121块。观察组术后发生退变加重的椎间盘58块(58/120,48.33%);对照组术后发生退变加重的椎间盘仅25块(25/121,20.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早期组(<12个月)及中远期组(≥12个月)邻近椎间盘等级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VA术可加速邻近椎间盘的退变,并且在早期(<12个月)就发生退变等级的增加,但不会加速非邻近椎间盘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压缩性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间盘退变 Pfirrmann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电流调制技术联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与浓度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江瑞信 郭栋华 +2 位作者 伍志华 阮耀钦 刁凡登 《实用医技杂志》 2021年第6期739-742,共4页
目的探究管电流调制技术联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与剂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92例(男性44例、女性48例)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筛查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5例采用管电流调制... 目的探究管电流调制技术联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与剂量在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CCTA)中的可行性。方法将92例(男性44例、女性48例)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筛查行CT冠状动脉成像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45例采用管电流调制技术自适应mAs,100 kV,45 mL(320 mgI/mL)对比剂用量进行血管成像,B组47例采用固定管电流技术230 mAs,120 kV,60 mL(350 mgI/mL)对比剂用量进行血管成像。记录2组患者回旋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层面CT值、冠状动脉图像噪声及检查成功率并计算图像对比信噪比(CNR)、信噪比(SNR)、有效剂量(ED)。结果2组图像皆满足诊断要求,2名评分者对2组CCTA图像评分一致性优良(Kappa=0.916、0.924),2组所有患者剂量长度乘积(DLP)、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ED、回旋支、前降支、右冠状动脉层面CT值、CT冠状动脉图像噪声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年龄、性别、检查成功率、SNR、CNR、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管电流调制技术联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剂量与浓度在CT冠状动脉成像中可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虽然未提升图像CNR,但明显降低了患者所受辐射剂量与对比剂使用量,且不对检查成功率造成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成像评价大鼠复苏后脑损伤研究
13
作者 刘志锋 叶浩翊 +2 位作者 阮耀钦 伍志华 杨正飞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1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点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评估大鼠心脏骤停(CA)模型心肺复苏(CPR)后脑水肿的价值。方法:将20只体重为(506±13)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n=6)、ROSC 6 h(n=7)组及ROSC24h组(n=7),利用气管插管制作大鼠...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时间点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对评估大鼠心脏骤停(CA)模型心肺复苏(CPR)后脑水肿的价值。方法:将20只体重为(506±13)g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sham组(n=6)、ROSC 6 h(n=7)组及ROSC24h组(n=7),利用气管插管制作大鼠心脏骤停窒息模型。模型组大鼠恢复自主循环(ROSC)6 h及24 h后行DWI序列扫描,假手术组于术后6 h扫描。对比分析各组大鼠全脑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及水通道蛋白4(AQP4)免疫组化结果的差异。结果:14只大鼠接受了CPR,12只大鼠成功ROSC其中2只未能ROSC,其余6只大鼠接受了假手术。ROSC6h组大鼠全脑ADC值明显低于sham组及ROSC 24 h组(P<0.05);sham组与ROSC24h组全脑ADC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ROSC6h组及ROSC24组大鼠神经细胞AQP4抗体表达均为阳性,ROSC6h染色强度明显高于ROSC 24 h组。结论:ADC值可用于CA/CPR后复苏早期(ROSC 6 h)脑水肿评估,但是在复苏后期(ROSC 24 h)评估脑水肿受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核磁共振 弥散加权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列线图预测DWI阴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可行性研究
14
作者 叶浩翊 吴小燕 +5 位作者 韩雯 申忱 伍志华 阮耀钦 郭建军 刘志锋 《临床放射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047-2052,共6页
目的 探讨列线图预测扩散加权成像(DWI)阴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DWI阳性定义为A组(n=187)和DWI阴性为B... 目的 探讨列线图预测扩散加权成像(DWI)阴性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进行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将DWI阳性定义为A组(n=187)和DWI阴性为B组(n=49),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将具有统计学差异的参数纳入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筛选预测DWI阴性AI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对所有预测DWI阴性的AIS独立危险因素与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诊断效能。结果 A组患者血糖、溶栓前NIHSS评分大于B组(P<0.05),A组患者溶栓前ASPECTS评分小于B组(P<0.05),B组患者溶栓后90天预后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5)。二元Logistics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溶栓前ASPECTS评分、溶栓前NIHSS评分、血糖为预测DWI阴性AIS的独立风险因素,建立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28,取阈值为0.0056时,敏感性与特异性分别为90.4%、92.4%。校准曲线显示列线图预测DWI阴性AIS与实际发生率拟合度好。结论 DWI阴性的AIS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治疗预后明显优于DWI阳性的AIS患者,同时基于溶栓前ASPECTS评分、溶栓前NIHSS评分、血糖建立列线图模型能有效预测DWI阴性的AIS,为无法进行MRI检查的AIS患者提供静脉溶栓的临床参考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溶栓 扩散加权成像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列线图
原文传递
基于T2WI图像纹理分析评价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初步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志锋 刘庆余 +4 位作者 叶浩翊 阮耀钦 蔡金辉 伍志华 杨正飞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438-1443,共6页
目的探讨基于T2WI图像纹理分析评价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n=8)及模型组(n=10)。模型组大鼠恢复自主循环(ROSC)6 h后行T2WI序列扫描,假手术组于术后6 h扫描。比较两组大鼠基... 目的探讨基于T2WI图像纹理分析评价大鼠心肺复苏(CPR)后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随机数字法)分为假手术组(n=8)及模型组(n=10)。模型组大鼠恢复自主循环(ROSC)6 h后行T2WI序列扫描,假手术组于术后6 h扫描。比较两组大鼠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特征及AQP4及和NSE抗体免疫组织化学评分的差表达异。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两组间差异的纹理特征对脑损伤的诊断效能。运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分析两组间差异的纹理特征与免疫组织化学AQP4及NSE抗体表达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两组的最小强度值、标准偏差、差分熵、逆差矩及高灰度不均匀性特征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全脑T2WI纹理特征的最小强度值、标准偏差及逆差矩明显低于假手术组(P<0.05),而差分熵及高灰度不均匀性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差分熵诊断效能最优,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922,敏感度100%及特异度75%。模型组AQP4及NSE表达免疫组织化学(AQP4及NSE)评分明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0.05)。最小强度值与AQP4及NSE抗体表达均呈正相关(r=0.501、0.568,P=0.048、0.022);标准偏差与AQP4及NSE抗体表达均呈正相关(r=0.620、0.530,P=0.010、0.035);差分熵与AQP4抗体表达呈负相关(r=-0.535,P=0.033)。结论基于T2WI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以评估脑水肿及神经元受损情况程度,最小强度值、标准偏差、和差分熵是反映评估心脏骤停CPR后脑损伤程度的敏感指标,其中差分熵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心脏骤停 脑损伤 核磁共振 纹理分析
原文传递
经皮椎体强化术后液体信号征与邻近椎体骨折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刘志锋 刘庆余 +5 位作者 蔡金辉 周镇源 郭栋华 阮耀钦 曾玉蓉 伍志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305-309,共5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PVA)后MRI手术椎体内液体信号征与邻近椎体骨折(AVF)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经PVA治疗的10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分析术前、术后MRI手术椎体内是否存在液体信号征及与AVF发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强化术(PVA)后MRI手术椎体内液体信号征与邻近椎体骨折(AVF)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经PVA治疗的105例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OVCF)患者的临床及MRI资料,分析术前、术后MRI手术椎体内是否存在液体信号征及与AVF发生率的关系,并比较不同年龄、性别、手术方式、骨水泥注入量间AVF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05例OVCF患者中,手术椎体共200个。术前MRI手术椎体内液体信号征发生率为15%(30/200),AVF发生率为53.3%(16/30),明显高于术前无液体信号征组(P<0.05);术后MRI手术椎体内液体信号征发生率为27.5%(55/200),AVF发生率为54.5%(30/55),明显高于术后无液体信号征组(P<0.05)。手术椎体术后液体信号征有吸收与无吸收AVF发生率分别为53.9%(9/17)、50%(5/1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83)。骨水泥注入量≤5 ml组AVF发生率29.4%(42/143),明显低于骨水泥注入量> 5 ml组(50.9%,29/57)(P<0.05)。年龄、性别及手术方式对AVF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术前或术后MRI手术椎体内液体信号征是术后AVF的危险因素,严格控制骨水泥注入量,对减少术后AVF发生率具有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 液体信号征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不同管电压CT扫描鉴别尿酸与非尿酸泌尿系结石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17
作者 叶浩翊 阮耀钦 +3 位作者 申忱 伍志华 周镇源 刘志锋 《国际泌尿系统杂志》 2022年第5期781-785,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管电压的常规CT扫描参数鉴别尿酸与非尿酸泌尿系结石的可行性,并筛选鉴别两者的最优管电压。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泌尿系CT平扫检查且按不同的管电压随机分为... 目的探讨不同管电压的常规CT扫描参数鉴别尿酸与非尿酸泌尿系结石的可行性,并筛选鉴别两者的最优管电压。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6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泌尿系CT平扫检查且按不同的管电压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63例)采用120 kV,B组(47例)采用100 kV,C组(50例)采用80 kV。比较三组患者的有效剂量(ED)与CT图像评分、剂量长度乘积(DLP)以及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三组患者的尿酸与非尿酸结石平均CT值(HUm)与CT值标准差(HUsd)的差异,并且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三组HUm与HUsd鉴别泌尿系结石成分的诊断效能。结果三组患者的尿酸结石的HUm、HUsd均低于非尿酸结石,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三组的HUm、HUsd鉴别尿酸与非尿酸结石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A组(0.811、0.897)、B组(0.815、0.932)、C组(0.728、0.842),扫描条件为100 kV时,泌尿系结石的HUsd诊断尿酸与非尿酸结石效能最佳。A组患者的CTDIvol、DLP、ED高于B、C组,B组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三组患者的HUm、HUs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患者的CT图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0.57,P>0.05)。结论管电压在100 kV条件下鉴别尿酸与非尿酸结石的诊断效能最佳,且可有效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路结石 肾结石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电压
原文传递
磁化传递成像早期评估大鼠心肺复苏后脑损伤研究
18
作者 伍志华 叶浩翊 +4 位作者 阮耀钦 申忱 吴共发 杨正飞 刘志锋 《临床急诊杂志》 CAS 2022年第11期754-758,共5页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成像(MTI)早期评估窒息大鼠心搏骤停模型复苏(CA/CPR)后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1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与模型组(8只),使用气管插管法制作大鼠CA模型,两组大鼠恢复自主循环(ROSC)6 h后行MTI扫描,并测量两组大鼠脑... 目的:探讨磁化传递成像(MTI)早期评估窒息大鼠心搏骤停模型复苏(CA/CPR)后脑损伤的可行性。方法:将1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6只)与模型组(8只),使用气管插管法制作大鼠CA模型,两组大鼠恢复自主循环(ROSC)6 h后行MTI扫描,并测量两组大鼠脑干、小脑、海马及顶叶皮质磁化传递脉冲的信号强度(Ms),并计算磁化传递率(MTR)。MTI扫描完成后将大鼠处死并取脑组织切片行AQP4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两组大鼠脑干、小脑、海马及顶叶皮质Ms与MTR差异。结果:模型组6只大鼠建模成功,2只失败。模型组大鼠脑干、小脑、海马及顶叶皮质Ms均低于假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测量的各个区域MTR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大鼠脑干、小脑、海马及顶叶皮质AQP4抗体表达阴性;模型组大鼠脑干、小脑、海马及顶叶皮质AQP4抗体表达阳性。结论:MTI技术可早期用于CA/CPR后脑损伤评估,Ms及MTR为敏感反映脑水肿的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 脑损伤 核磁共振成像 磁化传递成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