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课程思政的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以细胞生物学课程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武丽敏 于彦春 +3 位作者 陈飞 阮班普 石陆娥 白雪莲 《高教学刊》 2024年第S02期57-60,共4页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以杭州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为例,构建思政视域下的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资源充分混合,并将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而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是实现“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以杭州师范大学生物科学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为例,构建思政视域下的课内外、校内外、线上线下资源充分混合,并将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等不同形式融合其中的教学模式。结合该校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将立德树人和“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融入细胞生物学课重要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科学作风和爱国情怀,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课程思政 细胞生物学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 师德素养 融合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粒重的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阮班普 田福宽 +1 位作者 马伯军 高振宇 《中国稻米》 2013年第6期17-20,22,共5页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而粒重又是水稻产量的构成因子。揭示水稻粒重的遗传规律,对于粮食产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现阶段水稻粒重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粒重的影响因素和遗传特点,以及粒重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定位克... 水稻是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而粒重又是水稻产量的构成因子。揭示水稻粒重的遗传规律,对于粮食产量的提高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综述了现阶段水稻粒重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粒重的影响因素和遗传特点,以及粒重相关数量性状位点(QTL)的定位克隆和在分子育种上的应用,并提出了该研究领域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粒重 QTL 分子育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苗期根部性状的遗传分析和最长根长QTL qLRL4的精细定位 被引量:3
3
作者 田彪 丁仕林 +8 位作者 刘朝雷 阮班普 姜洪真 郭锐 董国军 胡光莲 郭龙彪 钱前 高振宇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63-1873,共11页
为了解析水培苗期根系相关性状的遗传调控,以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Nipponbare, NPB)为亲本的148个株系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水稻幼苗根系相关性状开展QTL分析。在2次重复中共检测到26个控制最长根长、总根系长、根表面积、根... 为了解析水培苗期根系相关性状的遗传调控,以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Nipponbare, NPB)为亲本的148个株系构成的重组自交系群体为材料,对水稻幼苗根系相关性状开展QTL分析。在2次重复中共检测到26个控制最长根长、总根系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直径的QTL,分布在水稻第1、2、4、7、9、10、11号共7条染色体上,发现了水稻第2、4、7和10号染色体上的4个QTL簇,包括第4号染色体上控制最长根长的QTL qLRL4。为了精细定位该QTL,我们构建了以9311为背景、插入缺失标记IND4-1和IND4-4间来自NPB的近等系NIL-qLRL4。利用NIL-qLRL4和9311构建的F2群体,最终将qLRL4精细定位在标记IND4-1和IND4-3之间约68.23 kb的区间内并预测了候选基因。此根长QTL的精细定位将有助于水稻根长遗传机理的研究,为探究水稻根系形态建成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根部性状 最长根长 qLRL4 精细定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剑叶夹角和单株产量的QTL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洪凯 张斌 +5 位作者 高阳 阮班普 彭友林 马伯军 钱前 高振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61-768,共8页
本研究以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PA64s)为母本、超级籼稻品种93-11为父本构建的132个重组自交系为遗传材料,于2014年分别在陵水和富阳考察了剑叶夹角和单株产量两个性状,并开展QTL定位和分析。结果显示:两地共检测到控制水稻剑叶夹角的QTL... 本研究以光温敏不育系培矮64s(PA64s)为母本、超级籼稻品种93-11为父本构建的132个重组自交系为遗传材料,于2014年分别在陵水和富阳考察了剑叶夹角和单株产量两个性状,并开展QTL定位和分析。结果显示:两地共检测到控制水稻剑叶夹角的QTL 41个,其中5个位点在两地均检测到,占总数的12.2%;剑叶夹角在陵水检测到新的QTL位点12个,在富阳检测到新的QTL 17个,贡献率较大的加性效应大都来自培矮64s。两地共检测到单株产量QTL 15个,贡献率较大的加性效应基本都来自93-11。本研究进一步讨论了剑叶夹角对产量和杂交育种的影响,可为水稻理想株型分子设计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剑叶夹角 单株产量 QTL定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