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阮建春 施耘 +3 位作者 刘群 熊宏强 张希成 张艳红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877-880,共4页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6年从烧伤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325... 目的分析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对2003-2006年从烧伤感染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出的病原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对病原菌耐药率进行分析。结果分离出的1325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G-)杆菌846株,占63.85%,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鲍氏不动杆菌、阴沟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革兰阳性(G+)球菌464株,占35.02%,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肠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真菌15株,占1.13%,主要为白色假丝酵母菌;病原菌抗药性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A)检出率为82.12%;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分别为60.71%和41.89%。结论烧伤病房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主要致病菌常为多药耐药,加强其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率监测,可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和减少多药耐药菌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伤 病原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烧伤感染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研究 被引量:27
2
作者 唐虹 施耘 阮建春 《重庆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9期4134-4136,共3页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及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凝血功能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合并下肢烧伤并符合烧伤后SIRs诊断患者38例,分为治疗纽(抗凝... [摘要]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及丹参注射液联合治疗对烧伤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凝血功能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合并下肢烧伤并符合烧伤后SIRs诊断患者38例,分为治疗纽(抗凝治疗)和对照组各19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于明确SIRS诊断后予预防性抗凝治疗:给予低分子量肝素钙注射液2850U(0.3mL)皮下注射,每日1次;丹参注射液20mL加入5%葡萄糖250mL静脉点滴,每日1次;连续应用,疗程10d。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后1、4、7、10、14d早晨取血检测D-二聚体、血小板计数(PL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治疗后1、7、15d,对两组患者进行双下肢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深静脉血栓(DVT)形成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7~14d反映血液高凝状态指标FIB水平、血D-二聚体较前均改善,且治疗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相同时间点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LT变化未受抗凝治疗影响,治疗后1、4、7、10、14d两组相同时间点PL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均未发生深静脉血栓,对照组1例发生微血栓。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发现出血倾向。结论低分子肝素钙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烧伤SIRS后血液高凝状态及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具有一定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凝血功能 高凝状态 深静脉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不同种类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 被引量:8
3
作者 阮建春 施耘 +1 位作者 刘群 冯世海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1277-1280,共4页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种类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脐旁皮瓣、髂腹股沟皮瓣、指掌推进皮瓣、示指背岛状皮瓣、指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和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101例157...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种类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的方法及效果。方法1997年1月~2006年12月,应用脐旁皮瓣、髂腹股沟皮瓣、指掌推进皮瓣、示指背岛状皮瓣、指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和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101例157指。男78例,女23例;年龄12~56岁,平均34.6岁。深度37例59指,度64例98指。创面缺损范围1.0cm×1.0cm~6.5cm×6.0cm。89例伤后4h~5d行皮瓣修复术,12例感染创面于伤后18~27d行皮瓣修复术。术中皮瓣切取范围1.2cm×1.2cm~7.8cm×6.5cm,供区直接缝合84例,游离植皮17例。结果术后98例皮瓣成活良好,切口期愈合;3例皮瓣边缘淤血坏死,经换药后期愈合。供区均期愈合。101例患者均获随访2~24个月,平均6.5个月。9例脐旁皮瓣和14例腹股沟皮瓣修复手指臃肿,余外形满意。患指两点辨别觉为5~10mm,皮瓣耐磨,有弹性,手指屈曲、伸展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指掌推进皮瓣、示指背岛状皮瓣、指侧方神经血管蒂岛状皮瓣、掌背皮神经营养血管蒂岛状皮瓣修复手指深度烧伤临床效果良好,脐旁皮瓣、髂腹股沟皮瓣对多指深度烧伤修复效果好,但术后手指略显臃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指 烧伤 皮瓣 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王志勇 施耘 +1 位作者 阮建春 曲年震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852-854,共3页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例深度烧伤患者,因为就诊晚,治疗不当,延误了手术一期封闭创面的时机,造成局部感染,组织缺损,在手术清创后,创面采用VSD技术1~2个疗程后,植皮或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技术)在深度烧伤创面修复中的应用。方法选取12例深度烧伤患者,因为就诊晚,治疗不当,延误了手术一期封闭创面的时机,造成局部感染,组织缺损,在手术清创后,创面采用VSD技术1~2个疗程后,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面,观察疗效。结果 12例中,10例经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全部成活,2例经两次VSD治疗后行皮瓣转移覆盖创面。结论 VSD技术可有效促进深度烧伤创面的愈合,缩短疗程,减轻换药痛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 深度烧伤 创面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外用表皮生长因子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凝胶制剂促进中厚植皮供区愈合的疗效 被引量:3
5
作者 王志勇 施耘 +1 位作者 曲年震 阮建春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483-1485,共3页
目的通过联合外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凝胶制剂,观察其对中厚植皮供区愈合的影响。方法将72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EGF组和对照组,术中分别在供皮区应用bFGF干粉剂+EGF凝胶混合制剂、EGF凝胶和空白凝胶... 目的通过联合外用表皮生长因子(EGF)和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凝胶制剂,观察其对中厚植皮供区愈合的影响。方法将72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EGF组和对照组,术中分别在供皮区应用bFGF干粉剂+EGF凝胶混合制剂、EGF凝胶和空白凝胶,术后观察愈合时间、不良反应及愈后瘢痕增生程度并加以对比。结果联合用药组愈合速度明显快于EGF组及对照组,术后3、6个月瘢痕增生明显轻于EGF组及对照组,且治疗期间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联合外用EGF和bFGF凝胶制剂,能够有效缩短愈合时间,减少换药次数及感染机会,适合在中厚植皮供区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 BFGF 凝胶制剂 中厚植皮供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尺动脉腕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指背侧深度烧伤14例临床观察
6
作者 刘艳山 赵永健 +1 位作者 施耘 阮建春 《山西医药杂志(上半月)》 CAS 2011年第12期1238-1239,共2页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用尺动脉腕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指背侧深度烧伤创面14例,随访2~12个月,手指功能及外观均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8~35岁。致伤原因:电烧伤8例,... 2006年1月至2010年6月我们用尺动脉腕背支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小指背侧深度烧伤创面14例,随访2~12个月,手指功能及外观均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18~35岁。致伤原因:电烧伤8例,热压伤6例。损伤范围(1cm×2cm)~(3cm×4cm),均合并肌腱、神经及骨组织损伤。伤后4~72h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行岛状皮瓣修复 尺动脉腕背支 深度烧伤创面 指背侧 临床观察 骨组织损伤 手指功能 致伤原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皮干细胞与创面修复 被引量:2
7
作者 阮建春 《医学综述》 2007年第16期1213-1214,共2页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现有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的研究已经为生物工程学提供了分子与基因水平的调控手段并指明了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本文从表皮干细胞的定义、来源、归宿、分布、增殖分化、表皮细胞培养及在创面愈合... 表皮干细胞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但现有干细胞增殖与分化调控的研究已经为生物工程学提供了分子与基因水平的调控手段并指明了未来的发展和研究方向。本文从表皮干细胞的定义、来源、归宿、分布、增殖分化、表皮细胞培养及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表皮干细胞的分布特征等方面详细探讨了表皮干细胞在创面修复中的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面修复 表皮干细胞 细胞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麦注射液保护严重烧伤心肌损害的临床研究
8
作者 陈兴 李林 +3 位作者 李志飞 阮建春 曲年震 施耘 《内蒙古中医药》 2017年第7期20-21,共2页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病人应用参麦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重度烧伤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患者静滴参麦注射液100ml,1次/d,对照组静滴相同容量的的生理盐水,疗程为5d。监测两组患者入院即时、... 目的:观察严重烧伤病人应用参麦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法,将重度烧伤患者40例,分为对照组和参麦注射液治疗组。治疗组患者静滴参麦注射液100ml,1次/d,对照组静滴相同容量的的生理盐水,疗程为5d。监测两组患者入院即时、伤后第12,24,48,72,120h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肌钙蛋白I(cTnI)和N末端前脑利钠肽(NT-proBNP)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伤后CK-MB、LDH、cTnI与NT-proBNP逐渐上升,48小时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但治疗组患者下降更快;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CKMB、LDH和cTnI在第48,72,120h时降低,NT-proBNP在第72,120h时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严重烧伤患者伤后尽早应用参麦,可降低心肌损害程度有助于心肌功能的恢复,可作为严重烧伤患者早期综合治疗的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麦注射液 重度烧伤 心肌损伤 CTN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痂下注液肿胀止血法在深度烧伤创面手术中的应用
9
作者 冯世海 刘群 +3 位作者 施耘 赵永建 王乙 阮建春 《贵州医药》 CAS 2005年第4期346-346,共1页
关键词 痂下注液肿胀止血法 烧伤 创面 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列腺素E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观察
10
作者 韩俊清 阮建春 《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1年第3期288-288,280,共2页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8例符合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加入前列腺素E190-120μg静滴,12-15d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 目的 观察前列腺素E1对冠心病心绞痛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68例符合WHO冠心病心绞痛诊断标准的患者,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ml加入前列腺素E190-120μg静滴,12-15d为一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发作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心肌缺血心电图改变、心率及血压的变化。结果 前列腺素E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用药一个疗程后上述观察指标除心率外,其它均比治疗前有显著好转(P<0.05)。结论 前列腺素E1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较好,副反应少,且价格合适,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素E4 冠心病 心绞痛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氢氟酸灼伤的治疗 被引量:3
11
作者 阮建春 施耘 +3 位作者 刘群 熊宏强 唐虹 刘艳山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770-770,共1页
氢氟酸灼伤可引起严重的皮肤软组织进行性损伤甚至骨坏死。既使小面积的高浓度氢氟酸灼伤,如处理不当,也可引发全身中毒症状和致死性低钙血症.因此。及时了解其毒性程度,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非常重要。我们自1995年1月至2006年12... 氢氟酸灼伤可引起严重的皮肤软组织进行性损伤甚至骨坏死。既使小面积的高浓度氢氟酸灼伤,如处理不当,也可引发全身中毒症状和致死性低钙血症.因此。及时了解其毒性程度,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非常重要。我们自1995年1月至2006年12月共收治手氢氟酸灼伤患者52例.根据其创面深度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氟酸灼伤 治疗 进行性损伤 皮肤软组织 低钙血症 中毒症状 疗效满意 创面深度
原文传递
职业性化学烧伤合并中毒的治疗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红卫 阮建春 +1 位作者 赵永健 刘群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46-447,共2页
目的探讨职业性化学烧伤合并中毒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48例职业性化学烧伤合并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37例合并肝肾功能轻度损害患者,经脏器保护、大量补液、利尿及创面处理后病愈;8例重症患者中有5例同时给予气管切开... 目的探讨职业性化学烧伤合并中毒的治疗方法。方法总结和分析48例职业性化学烧伤合并中毒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结果37例合并肝肾功能轻度损害患者,经脏器保护、大量补液、利尿及创面处理后病愈;8例重症患者中有5例同时给予气管切开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3例给予血液净化治疗后病愈。有3例虽经积极抢救仍因中毒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化学烧伤常合并中毒,并且中毒程度常与烧伤面积、毒物的浓度、性状、接触时间等相关,临床上除按烧伤原则治疗外还应尽早脱离毒物,促进已吸收毒物的排出,同时给予脏器保护和积极创面处理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 烧伤 中毒 治疗
原文传递
苯酚灼伤43例治疗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阮建春 施耘 +3 位作者 刘群 唐虹 刘艳山 熊宏强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7-118,共2页
苯酚简称酚,又名石炭酸,是医疗、农业生产和塑料工业中常用的化学剂。属高毒类,具有强烈刺激作用与腐蚀作用,皮肤接触后,可产生化学灼伤。苯酚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体,大量吸收苯酚后,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引... 苯酚简称酚,又名石炭酸,是医疗、农业生产和塑料工业中常用的化学剂。属高毒类,具有强烈刺激作用与腐蚀作用,皮肤接触后,可产生化学灼伤。苯酚可经皮肤、呼吸道和消化道侵入人体,大量吸收苯酚后,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引起全身反应,发生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我们现对43例苯酚灼伤患者的治疗体会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酚灼伤 治疗 中枢神经系统 皮肤接触 消化道侵入 塑料工业 农业生产 腐蚀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