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VIP36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有机质热解模拟实验残留物镜质体反射率校正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阙永泉
郑伦举
+2 位作者
承秋泉
秦建中
邱楠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6-511,517,共7页
通过有机质热解模拟实验建立的残留物镜质体反射率值与产烃率之间的关系图与自然演化剖面获得的产烃率曲线存在一定差异,即相同的镜质体反射率值代表的成熟度存在差异。根据镜质体反射率的分阶段演化规律,利用Easy%Ro模型和干酪根H/C原...
通过有机质热解模拟实验建立的残留物镜质体反射率值与产烃率之间的关系图与自然演化剖面获得的产烃率曲线存在一定差异,即相同的镜质体反射率值代表的成熟度存在差异。根据镜质体反射率的分阶段演化规律,利用Easy%Ro模型和干酪根H/C原子比与Ro值的对应关系,提出了热解模拟实验的Easy%Ro校正图版以及H/C原子比的分段校正思路和校正公式。利用校正的Ro值所作的热解模拟实验产烃率曲线与现今认可的生油演化模式较为接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解模拟
镜质体反射率
Easy%Ro
H/C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镜质体反射率热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阙永泉
郑伦举
+1 位作者
秦建中
邱楠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42-849,共8页
镜质体反射率的演化并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随着温度(深度)的增加成指数增加,而是分阶段演化的。通过对有机质热模拟实验数据和自然演化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镜质体反射率的演化可以分为明显的3段:1)缓慢变化阶段,随着温度的增加镜质...
镜质体反射率的演化并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随着温度(深度)的增加成指数增加,而是分阶段演化的。通过对有机质热模拟实验数据和自然演化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镜质体反射率的演化可以分为明显的3段:1)缓慢变化阶段,随着温度的增加镜质体反射率缓慢地变化;2)中等快速阶段,随着温度的增加镜质体反射率相比较前一阶段增加速率有明显的加大;3)快速增加阶段,随着温度的增加镜质体反射率呈指数快速增加。这种分阶段的演化是由镜质体本身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所决定的。镜质体反射率演化阶段的划分对于热历史的恢复以及认识镜质体的热演化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热演化
热历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岩石圈厚度演化——来自地热学的证据
被引量:
26
3
作者
焦亚先
邱楠生
+3 位作者
李文正
左银辉
阙永泉
刘芳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51-3060,共10页
盆地热历史可以为揭示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信息.本文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模拟了鄂尔多斯盆地从东到西7口典型井的热历史,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盆地中生代晚期、古近纪初期以及现今的“热”岩石圈厚度.结果显示,鄂尔...
盆地热历史可以为揭示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信息.本文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模拟了鄂尔多斯盆地从东到西7口典型井的热历史,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盆地中生代晚期、古近纪初期以及现今的“热”岩石圈厚度.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在早白垩世末期经历了一次热流高峰,热流值为73~78 mW/m2,此后的热流值一直降低至今,现今的平均值61.8 mW/m2;早白垩世末期盆地“热”岩石圈厚度也经历了一次减薄高峰,平均“热”岩石圈厚度为65 km左右,此后逐渐增厚至现今的125 km左右.鄂尔多斯盆地现今“热”岩石圈厚度中等,早古生代200 km的厚岩石圈已不存在;早白垩世末期是其地质发展历史的一个重大变革期,此时“热”岩石圈厚度发生减薄,深部构造活动强烈导致浅部盆地拾升剥蚀剧烈,周缘岩浆活动强烈,多种能源矿产形成,这与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转折的时间以及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高峰时限具有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热演化
热历史
"热"岩石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地层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
被引量:
12
4
作者
周勇水
邱楠生
+2 位作者
宋鑫颖
曹环宇
阙永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2-822,共11页
以往的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烃源岩成熟生烃时期较早,与油气晚期成藏的认识不一致。因此,本文通过盆地热历史恢复和超压对烃源岩抑制作用的详细分析,重新厘定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主要烃源岩的成熟度演化史。结果表明,因二叠纪盆地...
以往的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烃源岩成熟生烃时期较早,与油气晚期成藏的认识不一致。因此,本文通过盆地热历史恢复和超压对烃源岩抑制作用的详细分析,重新厘定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主要烃源岩的成熟度演化史。结果表明,因二叠纪盆地构造热体制的转变,准噶尔盆地中二叠世—早侏罗世经历了快速降温的过程;超压全面抑制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且抑制程度随压力系数增大而增大,当压力系数达到最大值后抑制程度也达到极限(Ro偏低0.6%左右);利用与压力系数相关联的超压因子调节Easy%Ro模型中的化学反应频率因子能够有效地反映Ro值受抑制的特征,采用改进模型模拟的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表明,盆1井西凹陷和沙湾凹陷中-上二叠统烃源岩主要生油期为白垩纪,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目前仍处于生油高峰期,明显滞后于传统生烃模式的预测结果,为深源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烃源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
热史
超压抑制生烃
Ro值计算模型
成熟度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成熟演化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常健
邱楠生
+2 位作者
刘一锋
李慧莉
阙永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3-841,共19页
尽管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富含有机质且已发现其生成的原油,但关于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研究却很薄弱.根据基础地质资料、古地温梯度和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本文定量模拟了塔里木盆地6口典型井的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和这套烃源岩底界、顶界...
尽管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富含有机质且已发现其生成的原油,但关于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研究却很薄弱.根据基础地质资料、古地温梯度和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本文定量模拟了塔里木盆地6口典型井的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和这套烃源岩底界、顶界在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白垩纪末期及现今成熟度的平面分布规律.塔北隆起南部、塔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在石炭—二叠纪作为沉降中心接受了巨厚的沉积物,造成这些地区石炭系烃源岩底界成熟度在二叠纪末期达到0.9% ~ 1.3%(中—高成熟),顶界为0.5% ~0.9%(低—中成熟),成为有利生油区.中生代时期,塔里木盆地中、东部长期处于沉降状态,石炭系烃源岩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白垩纪末期,塔中低凸起和满加尔凹陷的石炭系底界成熟度为0.7% ~0.9%(中成熟),顶界为0.5%~0.7%(低成熟);而塘古孜巴斯坳陷底界成熟度为0.9% ~1.1%(中—高成熟),顶界为0.7% ~0.9%(中成熟).受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印度板块分别与欧亚板块南缘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塔西南坳陷和巴楚隆起在中生代一直处于隆升剥蚀状态,烃源岩热演化进入停滞状态.新生代以来,塔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演化为前陆盆地,再次接受了巨厚沉积物,致使石炭系烃源岩快速成熟演化,底—顶界成熟度现今已超过2.0%,进入干气阶段.满加尔凹陷石炭系烃源岩自石炭纪至今一直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现今达到最大,为0.8% ~ 1.0%.另外,热史研究表明塔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石炭系烃源岩具有二次生烃潜力.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热史研究成果,而且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石炭系烃源岩
镜质体反射率
成熟度演化
二次生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对模拟热历史的影响
被引量:
4
6
作者
焦亚先
邱楠生
阙永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1-1136,共6页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行为是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模拟热历史的基础,退火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径迹的长度不同,其中退火的各向异性(与结晶C轴夹角不同退火行为不同)是导致长度差异的重要因素。首先利用C轴投影模型将任意夹角的径迹转化成与C轴...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行为是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模拟热历史的基础,退火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径迹的长度不同,其中退火的各向异性(与结晶C轴夹角不同退火行为不同)是导致长度差异的重要因素。首先利用C轴投影模型将任意夹角的径迹转化成与C轴平行的径迹,以此消除分布方位的影响,进而探讨实际测量长度相同而分布方位不同的径迹模拟的热历史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夹角不同揭示的最高古地温之间最大差异为15℃,用来研究剥蚀量和年轻造山带冷却抬升速率引起的最大差异可分别达到430 m及1.5℃/Ma,揭示构造抬升事件的初始抬升时间最大可相差2 Ma。因此,在实际模拟热历史时应注意该参数的影响,准确测量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将有助于提高模拟热历史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结晶方位
热史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地热学岩石圈厚度计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
6
7
作者
焦亚先
李文正
+1 位作者
阙永泉
邱楠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体现了长时间尺度上的岩石圈热学作用,可以反映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介绍了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的计算方法,探讨了这种方法的参数选取和影响因素,并对比了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与其他类型岩石圈厚度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
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体现了长时间尺度上的岩石圈热学作用,可以反映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介绍了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的计算方法,探讨了这种方法的参数选取和影响因素,并对比了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与其他类型岩石圈厚度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的计算结果受地壳分层结构、岩石生热率、岩石热导率以及地表热流的影响;地质历史时期内的地壳分层结构要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得出;地表热流较低(42mW·m-2)时,岩石圈地幔生热率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非常显著,岩石圈地幔生热率变化0.02μW·m-3,地热学岩石圈厚度计算结果最高变化40km,岩石圈地幔热导率每变化0.2W·(m·K)-1,地热学岩石圈厚度变化15km;地表热流为60mW·m-2时,岩石圈地幔生热率每变化0.02μW·m-3,地热学岩石圈厚度变化3km,岩石圈地幔热导率每变化0.2W·(m·K)-1,地热学岩石圈厚度变化5km;地表热流增高1mW·m-2,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约增加3km;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与岩石学、地震学岩石圈厚度略有差异,其差异取决于流变边界层的厚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圈厚度
地热学
地表热流
热导率
生热率
地壳分层结构
流变边界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福建连江笔架山碱长花岗斑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地质意义
8
作者
阙永泉
《福建地质》
2022年第4期269-278,共10页
笔架山碱长花岗斑岩岩体位于连江县城东北侧笔架山一带,岩体中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95.4±0.62)Ma,属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主量元素总体表现出富硅、碱,贫钙、镁、铁,高铁镁比、低固结指数和高分异指数的特征;微量元素中...
笔架山碱长花岗斑岩岩体位于连江县城东北侧笔架山一带,岩体中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95.4±0.62)Ma,属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主量元素总体表现出富硅、碱,贫钙、镁、铁,高铁镁比、低固结指数和高分异指数的特征;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Th、U富集明显,而与斜长石分离结晶相关的高场强元素Ba、Sr则亏损明显;轻稀土富集,δEu为0.13~0.44,具明显的负铕异常,稀土配分模式图曲线形态为典型的“海鸥型”;岩石相对富铝,为高分异铝质A型花岗岩。岩体属于A2型花岗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笔架山岩墙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永定—闽江口断裂带晚白垩世时期对岩浆侵入有着强烈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长花岗斑岩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同位素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连江笔架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有机质热解模拟实验残留物镜质体反射率校正研究
被引量:
13
1
作者
阙永泉
郑伦举
承秋泉
秦建中
邱楠生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06-511,517,共7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33550007-12-ZC0613-0050)资助
文摘
通过有机质热解模拟实验建立的残留物镜质体反射率值与产烃率之间的关系图与自然演化剖面获得的产烃率曲线存在一定差异,即相同的镜质体反射率值代表的成熟度存在差异。根据镜质体反射率的分阶段演化规律,利用Easy%Ro模型和干酪根H/C原子比与Ro值的对应关系,提出了热解模拟实验的Easy%Ro校正图版以及H/C原子比的分段校正思路和校正公式。利用校正的Ro值所作的热解模拟实验产烃率曲线与现今认可的生油演化模式较为接近。
关键词
热解模拟
镜质体反射率
Easy%Ro
H/C
校正
Keywords
pyrolysis simulation
vitrinite reflectance
Easy%R0
H/C
correction
分类号
TE122.1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镜质体反射率热演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
3
2
作者
阙永泉
郑伦举
秦建中
邱楠生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42-849,共8页
基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33550007-12-ZC0613-0050)资助
文摘
镜质体反射率的演化并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随着温度(深度)的增加成指数增加,而是分阶段演化的。通过对有机质热模拟实验数据和自然演化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镜质体反射率的演化可以分为明显的3段:1)缓慢变化阶段,随着温度的增加镜质体反射率缓慢地变化;2)中等快速阶段,随着温度的增加镜质体反射率相比较前一阶段增加速率有明显的加大;3)快速增加阶段,随着温度的增加镜质体反射率呈指数快速增加。这种分阶段的演化是由镜质体本身的化学组成和化学结构所决定的。镜质体反射率演化阶段的划分对于热历史的恢复以及认识镜质体的热演化机制和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镜质体反射率
热演化
热历史
Keywords
Vitrinite reflectance, Thermal evolution, Thermal history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TE122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岩石圈厚度演化——来自地热学的证据
被引量:
26
3
作者
焦亚先
邱楠生
李文正
左银辉
阙永泉
刘芳龙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中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
出处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3051-306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114202)资助
文摘
盆地热历史可以为揭示深部动力学过程提供时间和空间上的连续信息.本文利用镜质体反射率古温标模拟了鄂尔多斯盆地从东到西7口典型井的热历史,并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盆地中生代晚期、古近纪初期以及现今的“热”岩石圈厚度.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在早白垩世末期经历了一次热流高峰,热流值为73~78 mW/m2,此后的热流值一直降低至今,现今的平均值61.8 mW/m2;早白垩世末期盆地“热”岩石圈厚度也经历了一次减薄高峰,平均“热”岩石圈厚度为65 km左右,此后逐渐增厚至现今的125 km左右.鄂尔多斯盆地现今“热”岩石圈厚度中等,早古生代200 km的厚岩石圈已不存在;早白垩世末期是其地质发展历史的一个重大变革期,此时“热”岩石圈厚度发生减薄,深部构造活动强烈导致浅部盆地拾升剥蚀剧烈,周缘岩浆活动强烈,多种能源矿产形成,这与华北克拉通东部构造转折的时间以及华北克拉通破坏的高峰时限具有一致性.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构造-热演化
热历史
"热"岩石圈
Keywords
Ordos basin
Tectono-thermal evolution
Thermal history
Thermal lithosphere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地层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
被引量:
12
4
作者
周勇水
邱楠生
宋鑫颖
曹环宇
阙永泉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12-822,共11页
基金
国家油气重大专项(编号:2011ZX05002-002)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编号:2011CB201101)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25010)资助
文摘
以往的研究认为准噶尔盆地腹部二叠系烃源岩成熟生烃时期较早,与油气晚期成藏的认识不一致。因此,本文通过盆地热历史恢复和超压对烃源岩抑制作用的详细分析,重新厘定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主要烃源岩的成熟度演化史。结果表明,因二叠纪盆地构造热体制的转变,准噶尔盆地中二叠世—早侏罗世经历了快速降温的过程;超压全面抑制了准噶尔盆地腹部主要烃源岩的热演化过程,且抑制程度随压力系数增大而增大,当压力系数达到最大值后抑制程度也达到极限(Ro偏低0.6%左右);利用与压力系数相关联的超压因子调节Easy%Ro模型中的化学反应频率因子能够有效地反映Ro值受抑制的特征,采用改进模型模拟的烃源岩成熟度演化史表明,盆1井西凹陷和沙湾凹陷中-上二叠统烃源岩主要生油期为白垩纪,侏罗系八道湾组烃源岩目前仍处于生油高峰期,明显滞后于传统生烃模式的预测结果,为深源油气晚期快速成藏提供了有利的烃源条件。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腹部
热史
超压抑制生烃
Ro值计算模型
成熟度史
Keywords
The hinterland of Junggar Basin, Thermal history, Suppression ofoverpressure on organic matter maturation, Ro model, Maturation history
分类号
P314.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成熟演化研究
被引量:
4
5
作者
常健
邱楠生
刘一锋
李慧莉
阙永泉
机构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处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823-841,共19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125010
41072103)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科研基金项目(编号:2462013YJRC034)资助
文摘
尽管塔里木盆地石炭系富含有机质且已发现其生成的原油,但关于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研究却很薄弱.根据基础地质资料、古地温梯度和实测镜质体反射率数据,本文定量模拟了塔里木盆地6口典型井的石炭系烃源岩热演化史和这套烃源岩底界、顶界在二叠纪末期、三叠纪末期、白垩纪末期及现今成熟度的平面分布规律.塔北隆起南部、塔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在石炭—二叠纪作为沉降中心接受了巨厚的沉积物,造成这些地区石炭系烃源岩底界成熟度在二叠纪末期达到0.9% ~ 1.3%(中—高成熟),顶界为0.5% ~0.9%(低—中成熟),成为有利生油区.中生代时期,塔里木盆地中、东部长期处于沉降状态,石炭系烃源岩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白垩纪末期,塔中低凸起和满加尔凹陷的石炭系底界成熟度为0.7% ~0.9%(中成熟),顶界为0.5%~0.7%(低成熟);而塘古孜巴斯坳陷底界成熟度为0.9% ~1.1%(中—高成熟),顶界为0.7% ~0.9%(中成熟).受羌塘地体、拉萨地体、印度板块分别与欧亚板块南缘碰撞远程效应的影响,塔西南坳陷和巴楚隆起在中生代一直处于隆升剥蚀状态,烃源岩热演化进入停滞状态.新生代以来,塔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演化为前陆盆地,再次接受了巨厚沉积物,致使石炭系烃源岩快速成熟演化,底—顶界成熟度现今已超过2.0%,进入干气阶段.满加尔凹陷石炭系烃源岩自石炭纪至今一直处于成熟演化阶段,现今达到最大,为0.8% ~ 1.0%.另外,热史研究表明塔西南坳陷和阿瓦提凹陷石炭系烃源岩具有二次生烃潜力.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热史研究成果,而且对油气勘探与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石炭系烃源岩
镜质体反射率
成熟度演化
二次生烃
Keywords
Tarim Basin, Carboniferous source rocks (CSR), Vitrinite reflectance,Maturity evolution, Secondary hydrocarbon generation
分类号
P314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P618.13 [天文地球—矿床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对模拟热历史的影响
被引量:
4
6
作者
焦亚先
邱楠生
阙永泉
机构
中国石油(北京)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
出处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131-1136,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114202
41125010
41072103)
文摘
磷灰石裂变径迹退火行为是磷灰石裂变径迹技术模拟热历史的基础,退火程度的不同会导致径迹的长度不同,其中退火的各向异性(与结晶C轴夹角不同退火行为不同)是导致长度差异的重要因素。首先利用C轴投影模型将任意夹角的径迹转化成与C轴平行的径迹,以此消除分布方位的影响,进而探讨实际测量长度相同而分布方位不同的径迹模拟的热历史之间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夹角不同揭示的最高古地温之间最大差异为15℃,用来研究剥蚀量和年轻造山带冷却抬升速率引起的最大差异可分别达到430 m及1.5℃/Ma,揭示构造抬升事件的初始抬升时间最大可相差2 Ma。因此,在实际模拟热历史时应注意该参数的影响,准确测量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将有助于提高模拟热历史的精度。
关键词
磷灰石裂变径迹
结晶方位
热史模拟
Keywords
apatite fission-track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thermal history simulation
分类号
P618.130.2 [天文地球—矿床学]
TE121.1 [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地热学岩石圈厚度计算方法综述
被引量:
6
7
作者
焦亚先
李文正
阙永泉
邱楠生
机构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出处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123-12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1114202
90914006)
文摘
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体现了长时间尺度上的岩石圈热学作用,可以反映地球深部动力学过程。介绍了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的计算方法,探讨了这种方法的参数选取和影响因素,并对比了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与其他类型岩石圈厚度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表明: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的计算结果受地壳分层结构、岩石生热率、岩石热导率以及地表热流的影响;地质历史时期内的地壳分层结构要结合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等领域最新研究成果得出;地表热流较低(42mW·m-2)时,岩石圈地幔生热率对计算结果的影响非常显著,岩石圈地幔生热率变化0.02μW·m-3,地热学岩石圈厚度计算结果最高变化40km,岩石圈地幔热导率每变化0.2W·(m·K)-1,地热学岩石圈厚度变化15km;地表热流为60mW·m-2时,岩石圈地幔生热率每变化0.02μW·m-3,地热学岩石圈厚度变化3km,岩石圈地幔热导率每变化0.2W·(m·K)-1,地热学岩石圈厚度变化5km;地表热流增高1mW·m-2,地热学岩石圈厚度约增加3km;地热学岩石圈厚度与岩石学、地震学岩石圈厚度略有差异,其差异取决于流变边界层的厚度。
关键词
岩石圈厚度
地热学
地表热流
热导率
生热率
地壳分层结构
流变边界层
Keywords
lithospheric thickness
geothermics
surface heat flow
thermal conductivity
heat generation rate
crustal layered structure
rheological boundary layer
分类号
P314.2 [天文地球—固体地球物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福建连江笔架山碱长花岗斑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地质意义
8
作者
阙永泉
机构
福建省第八地质大队
出处
《福建地质》
2022年第4期269-278,共10页
基金
福建省公益性基础性地质调查项目“福建1∶5万连江县黄岐镇幅区域地质调查”。
文摘
笔架山碱长花岗斑岩岩体位于连江县城东北侧笔架山一带,岩体中LA-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为(95.4±0.62)Ma,属燕山运动晚期的产物。主量元素总体表现出富硅、碱,贫钙、镁、铁,高铁镁比、低固结指数和高分异指数的特征;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Th、U富集明显,而与斜长石分离结晶相关的高场强元素Ba、Sr则亏损明显;轻稀土富集,δEu为0.13~0.44,具明显的负铕异常,稀土配分模式图曲线形态为典型的“海鸥型”;岩石相对富铝,为高分异铝质A型花岗岩。岩体属于A2型花岗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后造山伸展构造环境。笔架山岩墙的存在进一步证实了永定—闽江口断裂带晚白垩世时期对岩浆侵入有着强烈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碱长花岗斑岩
A型花岗岩
锆石U-PB同位素年龄
岩石地球化学
连江笔架山
Keywords
Alkali feldspar granitic porphyry
A-type granite
zircon U-Pb isotopic age
lithogeochemistry
Bijiashan area of Lianjiang county
分类号
P588.12 [天文地球—岩石学]
P597.3 [天文地球—地球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有机质热解模拟实验残留物镜质体反射率校正研究
阙永泉
郑伦举
承秋泉
秦建中
邱楠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镜质体反射率热演化规律研究
阙永泉
郑伦举
秦建中
邱楠生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岩石圈厚度演化——来自地热学的证据
焦亚先
邱楠生
李文正
左银辉
阙永泉
刘芳龙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2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准噶尔盆地腹部超压地层烃源岩热演化史研究
周勇水
邱楠生
宋鑫颖
曹环宇
阙永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1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塔里木盆地石炭系烃源岩成熟演化研究
常健
邱楠生
刘一锋
李慧莉
阙永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磷灰石裂变径迹与结晶C轴的夹角对模拟热历史的影响
焦亚先
邱楠生
阙永泉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地热学岩石圈厚度计算方法综述
焦亚先
李文正
阙永泉
邱楠生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4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福建连江笔架山碱长花岗斑岩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的地质意义
阙永泉
《福建地质》
2022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