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2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肃北地区党河南山断裂典型地貌及探槽分析
1
作者 赵朋 闵伟 +1 位作者 疏鹏 何康 《内陆地震》 2024年第4期315-322,共8页
通过对党河南山断裂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开挖等工作,发现沿北侧断层发育多级断层陡坎。最新陡坎错断冲沟的河漫滩,同时断层西段伴有褶皱活动。在大红沟沟口开挖的地质探槽显示断层错断较新的砾石层,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断裂最新活... 通过对党河南山断裂开展野外地质地貌调查、探槽开挖等工作,发现沿北侧断层发育多级断层陡坎。最新陡坎错断冲沟的河漫滩,同时断层西段伴有褶皱活动。在大红沟沟口开挖的地质探槽显示断层错断较新的砾石层,样品测试结果表明断裂最新活动时代至少为全新世中期。2个探槽揭示了同一次地震事件,该事件发生在(4.69±0.40)ka BP之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肃北地区 党河南山断裂 陡坎 全新世中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碱胁迫对棉花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及差异性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郭家鑫 叶扬 +1 位作者 郭慧娟 闵伟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9-236,共18页
盐胁迫和碱胁迫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2种不同非生物胁迫,探讨棉花耐受盐胁迫和碱胁迫的差异,可为不同类型盐碱地的棉花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试验设置对照(CK)、盐胁迫(NaCl,CS)和碱胁迫(NaHCO3+Na2CO3,AS)3个处理,通过蛋白质组学... 盐胁迫和碱胁迫是严重影响农业生产的2种不同非生物胁迫,探讨棉花耐受盐胁迫和碱胁迫的差异,可为不同类型盐碱地的棉花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本试验设置对照(CK)、盐胁迫(NaCl,CS)和碱胁迫(NaHCO3+Na2CO3,AS)3个处理,通过蛋白质组学分析和生理指标进行验证,揭示棉花对盐胁迫和碱胁迫的耐受机制。与CK相比,CS和AS的棉花生物量分别降低51.1%和50.9%,CS棉花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分别降低53.9%和57.2%,CS棉花叶片中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柠檬酸合酶、谷氨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增加13.8%、14.4%、4.7%、4.5%、36.6%和12.9%;AS棉花叶片中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苹果酸脱氢酶、柠檬酸合酶、谷氨酸脱氢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分别增加4.8%、38.8%、15.1%、4.3%、3.4%、15.2%和21.1%。基于TMT蛋白质组学分析,在CS和AS叶片中分别鉴定出458个和140个差异表达蛋白质。这些蛋白参与了光合作用、糖代谢、2-氧羧酸代谢以及氨基酸合成和代谢等生命过程。表明盐胁迫和碱胁迫均抑制棉花生长。盐胁迫下,与光合作用相关的蛋白表达减少,光合作用被显著抑制,同时碳水和能量代谢加强,更多的光合产物用于能量代谢;而碱胁迫对棉花光合作用无显著影响,更多的光合产物可能运往根部分泌有机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胁迫 碱胁迫 棉花 蛋白质组 光合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棉田灰漠土氨氧化微生物群落对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郭晓雯 杨茂琪 +2 位作者 叶扬 郭慧娟 闵伟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1-244,共14页
采用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两因素试验,其中灌溉水盐度设置2个水平:0.35 dS·m^(-1)(淡水,FW)和8.04 dS·m^(-1)(咸水,SW),施氮量设2个水平:0(不施氮,N0)和360 kg·hm^(-2)(施氮,N360),以咸水滴灌的棉田土壤为材料,测定了土壤... 采用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两因素试验,其中灌溉水盐度设置2个水平:0.35 dS·m^(-1)(淡水,FW)和8.04 dS·m^(-1)(咸水,SW),施氮量设2个水平:0(不施氮,N0)和360 kg·hm^(-2)(施氮,N360),以咸水滴灌的棉田土壤为材料,测定了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指标,结果显示:(1)咸水滴灌显著增加土壤EC 1∶5和NH_(4)^(+)-N含量,分别增加了457.74%和73.02%,但显著降低土壤NO_(3)^(-)-N含量,降低了35.88%;施氮显著增加土壤EC 1∶5、NO_(3)^(-)-N和NH_(4)^(+)-N含量,分别增加了32.09%、668.33%和39.88%。(2)咸水滴灌显著降低了土壤潜在硝化势,较淡水处理降低了28.97%;施氮显著增加了土壤潜在硝化势,较不施氮处理增加了317.27%。(3)咸水滴灌显著降低氨氧化细菌(AOB)和全程氨氧化细菌A分支(amoA-clade-A)和B分支(amoA-clade-B)的基因拷贝数,分别降低了81.27%、73.49%和62.51%,但显著增加氨氧化古菌(AOA)的基因拷贝数,增加了487.94%;氮肥施用均显著增加了氨氧化微生物的基因拷贝数,分别增加了511.20%(AOA)、958.13%(AOB)、72.66%(amoA-clade-A)和31.18%(amoA-clade-B)。(4)氨氧化微生物优势菌属为假单胞菌属、嗜甲基菌属、亚硝化螺菌属、慢生根瘤菌属、链霉菌属、硝化螺菌属、寡养单胞菌属、食甲基菌属、螯台球菌属、囊胞杆菌属、亚硝基单胞菌属、红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拉姆利式杆菌。(5)咸水滴灌降低了AOA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及amoA-clade-A的多样性,但增加了AOB和amoA-clade-B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及amoA-clade-A的丰富度;氮肥施用显著降低了AOA和AOB的丰富度及amoA-clade-A的丰富度和多样性,但增加了amoA-clade-B的丰富度和多样性。综上,盐分是影响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主要驱动因子,氨氧化古菌是土壤氨氧化作用的优势物种,而氨氧化细菌和全程氨氧化细菌A分支是咸水滴灌棉田氨氧化作用的主导微生物种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滴灌 施氮量 棉田 氨氧化微生物群落 RD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差式和泵吸式施肥装置对棉花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4
作者 杨茂琪 侯振安 闵伟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1-278,共8页
【目的】研究压差式施肥和泵吸式施肥两种施肥装置对滴灌棉田氮素吸收、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新疆干旱区滴灌棉田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3个处理:不施氮(N_(0))、压差式施肥装置(N_(300)-压差式)、泵吸式施... 【目的】研究压差式施肥和泵吸式施肥两种施肥装置对滴灌棉田氮素吸收、棉花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为新疆干旱区滴灌棉田水肥一体化技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设置3个处理:不施氮(N_(0))、压差式施肥装置(N_(300)-压差式)、泵吸式施肥装置(N_(300)-泵吸式),其中氮肥为硫酸铵,用量为300 kg/hm^(2)。【结果】与N 0处理相比,N_(300)-压差式和N_(300)-泵吸式处理显著增加棉花总生物量、氮素吸收量和籽棉产量;与N_(300)-压差式处理相比,N_(300)-泵吸式处理滴头肥液铵态氮浓度分布更加均匀,且N_(300)-泵吸式处理棉花生物量、氮素吸收量、籽棉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显著增加15.94%、31.50%、7.32%和52.98%。【结论】同一施肥量的条件下,泵吸式施肥装置滴头肥液铵态氮浓度随时间变化幅度比压差式施肥装置小,泵吸式施肥装置施肥均匀性优于压差式施肥装置,泵吸式施肥装置较压差式施肥装置促进棉花生长,且显著提高氮素吸收量及籽棉产量和氮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压差式施肥装置 泵吸式施肥装置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硝化抑制剂影响中国农田氧化亚氮排放、主要作物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Meta分析
5
作者 康丽霞 罗维贵 +2 位作者 侯振安 闵伟 刘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24年第32期107-115,共9页
氮肥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会增加农田氮损失,降低氮肥利用率(NUE),不利于产量的提高,还会引起环境问题。硝化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硝化作用减少氮损失,提高氮利用。尽管硝化抑制剂降低中国农田氧化亚氮(N_(2)O)排放和促进作物产量的相关研... 氮肥过量或不合理施用不仅会增加农田氮损失,降低氮肥利用率(NUE),不利于产量的提高,还会引起环境问题。硝化抑制剂可通过抑制硝化作用减少氮损失,提高氮利用。尽管硝化抑制剂降低中国农田氧化亚氮(N_(2)O)排放和促进作物产量的相关研究较多,但仍缺乏系统分析。本研究基于数据整合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了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对中国农田N_(2)O减排效应、主要作物产量及农田NUE的影响,以明确土壤p H、施氮量和作物类型对硝化抑制剂应用效果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可使农田N_(2)O排放效应量降低38.66%(P<0.05),主要作物产量效应量增加7.31%(P>0.05),作物氮素吸收效应量和氮肥利用率效应量分别提升10.97%(P>0.05)和25.64%(P>0.05)。不同类型硝化抑制剂中,DMPP对N_(2)O的减排效应最大(57.30%),其次是CP(35.07%)与DCD(32.28%);CP的增产效应最高(12.76%),其次为DCD(5.65%)与DMPP(4.25%)。硝化抑制剂对高氮投入农田(≥300 kg/hm^(2))N_(2)O的减排效应大于中、低氮投入农田(<300 kg/hm^(2));硝化抑制剂对中氮投入农田(200~300 kg/hm^(2))主要作物的增产效应大于高氮和低氮投入农田;硝化抑制剂对中性农田土壤N_(2)O减排和作物增产效应最大,其次是碱性土壤。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硝化抑制剂与氮肥配施的条件下,土壤pH是影响作物产量和N_(2)O排放的主要因素。综上,氮肥配施硝化抑制剂能显著降低中国农田N_(2)O排放,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产量、吸氮量和氮肥利用率,是减少氮肥损失,促进氮肥高效利用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硝化抑制剂 N_(2)O排放 作物产量 氮肥利用率 吸氮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酒西盆地断层活动特征及古地震研究 被引量:52
6
作者 闵伟 张培震 +3 位作者 何文贵 李传友 毛凤英 张淑萍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5-44,共10页
通过室内航片判读和野外调查 ,在酒西盆地发现 3条全新世活动逆掩断层 ,它们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都很接近 ,为 0 18~ 0 2 5mm/a。通过探槽揭露出的 3条断层全新世以来各发生两次古地震事件。根据探槽揭露的古地震年代及断层活... 通过室内航片判读和野外调查 ,在酒西盆地发现 3条全新世活动逆掩断层 ,它们全新世以来的垂直活动速率都很接近 ,为 0 18~ 0 2 5mm/a。通过探槽揭露出的 3条断层全新世以来各发生两次古地震事件。根据探槽揭露的古地震年代及断层活动所形成的微地貌特征分析 ,阴洼山断层是独立活动的 ;北大河断层和新民堡断层上的古地震事件在时间上可能非常接近 ,具有丛集特征 ,或者是一次地震事件分别破裂这两条断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活动 活动断层 滑动速率 古地震 祁连山 酒西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兰-伊通断裂全新世活动的新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9
7
作者 闵伟 焦德成 +2 位作者 周本刚 盛俭 陈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1-150,共10页
郯庐断裂带东北段依兰-伊通断裂历史上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一般认为是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在该断裂多个段落发现断错河流Ⅰ级阶地等全新世地貌面、高1~2m的地表陡坎。其中... 郯庐断裂带东北段依兰-伊通断裂历史上没有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一般认为是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通过高分辨率卫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在该断裂多个段落发现断错河流Ⅰ级阶地等全新世地貌面、高1~2m的地表陡坎。其中,在通河县附近的最新地表陡坎长约70km,舒兰附近的最新地表陡坎长约10km。分别对黑龙江通河县和吉林舒兰县的陡坎进行了探槽开挖,发现通河段断层断错至近地表,被断错的最新地层年龄为距今(1730±40)a,舒兰段断层断错晚更新世地层,被距今(2360±40)a的黑色炭质黏土覆盖。这些资料表明依兰-伊通断裂至少部分段落为全新世以来的活动断裂,并且发生过7级以上强震。因此,有必要对依兰-伊通断裂晚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开展详细研究,以查明该断裂的空间分布、最新活动时代、分段特征、大震重复间隔等,为评价未来地震危险性及地震区划等提供依据,对东北地区的防震减灾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兰-伊通断裂 地表破裂 断层陡坎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和水氮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闵伟 侯振安 +3 位作者 冶军 柳欣茹 李始龙 吴梦喆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8-867,共10页
淡水资源不足和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减少根区盐分积累和地下水污染风险是这些地区水分养分优化管理的重要目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对棉花产... 淡水资源不足和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作物产量,减少根区盐分积累和地下水污染风险是这些地区水分养分优化管理的重要目标。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滴灌条件下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对棉花产量和水、氮利用率的影响。试验设置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两个因素,灌溉水盐度(电导率,EC)设3个水平,为0.35(淡水)、4.61(微咸水)和8.04(咸水)dS/m,分别用SF、SM和SH表示;施氮(N)量设4个水平,为0、240、360和480 kg/hm2,分别以N0、N1、N2和N3表示。研究结果表明,棉花干物质重、氮素吸收量和氮肥利用率受灌溉水盐度、施氮量及二者交互作用的影响显著。咸水灌溉处理(SH)棉花干物质重、氮素吸收量、产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均显著降低,而微咸水灌溉(SM)对棉花氮素吸收量和氮肥表观利用率影响不大,但干物质重和产量有所降低。施氮肥可显著促进棉花生长,增加干物质重、氮素吸收量和产量,但随着灌溉水盐度的增加,其促进效应明显受到抑制。微咸水和咸水灌溉会导致水分渗漏增加、蒸散量降低,增施氮肥则可显著降低水分渗漏、增加蒸散量。微咸水灌溉水分利用率最高,其次是淡水灌溉,咸水灌溉最低;增施氮肥则可显著提高水分利用率。因此滴灌条件下,高盐度的咸水不宜用于灌溉。而短期的微咸水灌溉不会对棉花产量和水、氮利用率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同时,合理的配施氮肥也有助于促进棉花生长,提高棉花产量和水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咸水滴灌 氮肥 棉花 水分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卫-同心断裂带全新世古地震研究 被引量:30
9
作者 闵伟 张培震 邓起东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7-366,共10页
通过对中卫 -同心断裂带中段和西段 7个新探槽的古地震研究 ,并结合前人对中段古地震的研究结果 ,分析确定出 140 0 0a以来中卫 -同心断裂带共发生 6次古地震事件。其中仅有 1次是破裂全带的 ,发生在晚更新世末 ,其它都为全新世以来的... 通过对中卫 -同心断裂带中段和西段 7个新探槽的古地震研究 ,并结合前人对中段古地震的研究结果 ,分析确定出 140 0 0a以来中卫 -同心断裂带共发生 6次古地震事件。其中仅有 1次是破裂全带的 ,发生在晚更新世末 ,其它都为全新世以来的次级破裂事件 ,3次破裂中段 ,两次破裂西段。公元 170 9年 7 级历史地震只破裂中段 ,因此推断只破裂中段或西段的古地震震级约为 7 级左右 ;破裂全带的古地震震级应为 8级左右。从时间上看 ,这 6次事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但没有明显的丛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卫-同心断裂带 古地震 重复间隔 全新世 时空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原活动断裂带破裂行为特征研究 被引量:16
10
作者 闵伟 张培震 +1 位作者 邓起东 毛凤英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75-81,共7页
通过对海原断裂带18个探槽资料的研究,分析得出海原断裂带10ka以来共发生10次古地震事件,这些古地震事件具有分级破裂的特征,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是沿全断裂的破裂事件,其他都是沿次级段落的破裂事件。在时间上,古地震事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通过对海原断裂带18个探槽资料的研究,分析得出海原断裂带10ka以来共发生10次古地震事件,这些古地震事件具有分级破裂的特征,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是沿全断裂的破裂事件,其他都是沿次级段落的破裂事件。在时间上,古地震事件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具有丛集的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西段或中东段(中段)来回迁移的特征。沿全断裂的破裂事件震级约8.5级左右,沿次级断裂的破裂事件震级约7.5级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事件 海源断裂带 破裂事件 时空分布 探槽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对棉花根系分布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闵伟 侯振安 +3 位作者 冶军 马丽娟 杨秦赛 张婷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8-65,共8页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对滴灌棉花根系分布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灌溉水盐度;0.35、4.61和8.04dS·m-2(分别代表淡水、微成水和咸水三种灌溉水类型);施氮量为0、240、360和480kg·hm-2。结果表...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灌溉水盐度和施氮量对滴灌棉花根系分布的影响。试验设置3种灌溉水盐度;0.35、4.61和8.04dS·m-2(分别代表淡水、微成水和咸水三种灌溉水类型);施氮量为0、240、360和480kg·hm-2。结果表明.按质量计.棉花的根主要分布在0-20cm.此部分占根总质量的85%~90%。微成水和成水灌溉棉花根的总质量显著降低,分别较淡水灌溉减少10%和36%,尤其在土壤表层0~20cm和下层60~100cm显著降低;施用氮肥可以显著增加棉花根的质量。以长度计,棉花根集中分布在0~60cm,此部分占总根长的87%~96%;60cm以下根长密度明显降低。微咸水灌溉棉花根长密度最大,其次是成水,淡水灌溉最低;淡水灌溉下,根长密度随施氮量增加显著降低:微成水和咸水灌溉下,根长密度随施氮量增加呈先增后降趋势,其中施氮240kg·hm-2最高。棉花根表面积表现为微成水〉淡水〉咸水,平均根直径为微咸水〉咸水〉淡水,而不同灌溉水处理间根体积的差异不显著。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根表面积、根体积和平均直径均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咸水 根质量 根长密度 空间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坪塔格断裂西段古地震初步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闵伟 宋方敏 +1 位作者 韩竹军 徐锡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4-244,共11页
柯坪塔格断裂位于西南天山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的最前缘,以皮羌断裂为界分成东西两段。在柯坪塔格断裂西段开挖了6个规模较大的探槽,6个探槽都揭露出断层,但其中3个探槽的古地震事件不清晰,另外3个探槽有古地震遗迹。通过分析研究,共... 柯坪塔格断裂位于西南天山柯坪塔格推覆构造的最前缘,以皮羌断裂为界分成东西两段。在柯坪塔格断裂西段开挖了6个规模较大的探槽,6个探槽都揭露出断层,但其中3个探槽的古地震事件不清晰,另外3个探槽有古地震遗迹。通过分析研究,共确定了全新世以来的4次古地震事件:第1次古地震事件发生于距今约12ka,第2次事件发生于距今约8.6ka,第3次事件大致发生于距今约5ka,第4次事件发生于距今(1.73±0.15)ka以来,很可能是1961年西克尔6.8级地震。这4次古地震事件具有约3—5ka的准周期重复特征。天山南麓有5—6排推覆体,每排推覆体的前缘都发育活动逆断裂,它们向下收敛于寒武系底部的滑脱面,因此,天山南麓的地震破裂非常复杂,这4次古地震事件的震级、发震构造等问题都有待于今后的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震 柯坪塔格断裂 西南天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进型Sage-Husa卡尔曼滤波器在电压暂降检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31
13
作者 闵伟 周志宇 周振华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30-234,共5页
电压暂降是电网中的一个关键电能质量问题。用于电压暂降检测的Sage-Husa型卡尔曼滤波器具有形式简单、计算量小、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但在系统阶次较高时容易出现滤波发散的问题。为避免滤波发散,同时进一步提高该滤波器的实时响应速度,... 电压暂降是电网中的一个关键电能质量问题。用于电压暂降检测的Sage-Husa型卡尔曼滤波器具有形式简单、计算量小、响应速度快的优点,但在系统阶次较高时容易出现滤波发散的问题。为避免滤波发散,同时进一步提高该滤波器的实时响应速度,改进Sage-Husa型卡尔曼滤波器中的噪声矩阵估计器,给出基于改进后Sage-Husa卡尔曼滤波器的电压暂降快速检测方法,并通过仿真和实验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与传统的Sage-Husa型卡尔曼滤波器相比,改进后Sage-Husa卡尔曼滤波器避免了滤波发散的现象,同时提高了的响应速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暂降检测 Sage-Husa卡尔曼滤波器 系统噪声矩阵估计器 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古地震复发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4
作者 闵伟 张培震 邓起东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63-170,共8页
在对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和华北构造区西缘过渡区主要断裂活动特征 ,及其相互关系详细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探槽资料 ,剖析了研究区一万年以来古地震活动在时、空、强分布上的特征 .研究区区域古地震复发模式表现为两种密集程度不同的丛... 在对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和华北构造区西缘过渡区主要断裂活动特征 ,及其相互关系详细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大量探槽资料 ,剖析了研究区一万年以来古地震活动在时、空、强分布上的特征 .研究区区域古地震复发模式表现为两种密集程度不同的丛集形式 :一种是历时30 0年左右 ;另一种是历时 1 0 0 0年左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带 古地震 重复模型 复发行为 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盆地活动断裂的探槽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闵伟 朱金芳 +3 位作者 冉勇康 宋方敏 杨晓平 黄宗林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514-523,共10页
在前人对福州盆地及其周缘活动断裂 1/ 1万填图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室内航卫片判读、野外详细调查等方法 ,经过详细论证 ,在福州盆地及周缘 6条活动断裂上选择了 11个认为可能是断层通过的位置 ,进行了探槽开挖。大部分探槽只揭露到了基... 在前人对福州盆地及其周缘活动断裂 1/ 1万填图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室内航卫片判读、野外详细调查等方法 ,经过详细论证 ,在福州盆地及周缘 6条活动断裂上选择了 11个认为可能是断层通过的位置 ,进行了探槽开挖。大部分探槽只揭露到了基岩中的断层 ,有些探槽在开挖深度内既没有揭露到基岩 ,在第四系中也没有揭露到断层。对于没有揭露到断层的探槽 ,认为断层没有错断开挖深度内的第四纪地层 ,以探槽最底部的地层年代作为断层最新活动时代的上限。有些探槽揭露到了基岩中的断层 ,这些断层向上没有错断第四系 ,就以上覆第四系底部的时代作为断层最新活动时代的上限。只有在沿桐口 -洪山桥断裂开挖的探槽中 ,揭露出 2条断层 ,它们向上都错断了相同层位的第四纪地层 ,并被更新的第四系所覆盖。根据测年结果 ,这些断裂不是全新世活动断裂 ,其中 ,闽侯 -南屿断裂可能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 ,其它断裂晚更新世以来都已不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断裂 探槽 福州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罗山东麓断裂全新世活动特征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5
16
作者 闵伟 柴炽章 +1 位作者 王萍 杨平 《中国地震》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49-54,共6页
本文着重研究了罗山东麓断裂的空间展布及全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根据作者在该断裂上首次发现的第四纪断层面擦痕、冲沟右旋及断层快速错动遗迹等资料,认为它是一条与强震活动有关的全新世右旋走滑断层,其最后一次破裂事件的发生可能距... 本文着重研究了罗山东麓断裂的空间展布及全新世以来的活动特征。根据作者在该断裂上首次发现的第四纪断层面擦痕、冲沟右旋及断层快速错动遗迹等资料,认为它是一条与强震活动有关的全新世右旋走滑断层,其最后一次破裂事件的发生可能距今只有几百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 全新世 活动特征 罗山东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等碳量秸秆和秸秆炭还田对棉田土壤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
17
作者 房佰涵 刘晶晶 +5 位作者 郭晓雯 叶扬 杨茂琪 张楠 郭慧娟 闵伟 《中国农学通报》 2025年第2期69-82,共14页
本研究以棉花秸秆资源合理利用为背景,旨在探讨等碳量条件下添加秸秆和秸秆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干旱区滴灌棉田土壤培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试验设置3个处理:无还田(CK)、棉花秸... 本研究以棉花秸秆资源合理利用为背景,旨在探讨等碳量条件下添加秸秆和秸秆炭对土壤理化性质及养分转化酶活性的影响,以期为干旱区滴灌棉田土壤培肥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参考价值。试验设置3个处理:无还田(CK)、棉花秸秆还田(ST,6 t/hm^(2))和秸秆炭还田(BC,3.7 t/hm^(2))。结果表明:较无还田相比,棉花秸秆和秸秆炭均增加了显著增加土壤大团聚体占比,显著提高团聚体平均质量直径和几何平均直径,增强了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加了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其中,大团聚体占比和含水量分别增加了107.7%和58.5%、42.1%和28.5%,但显著降低土壤容重。较无还田相比,棉花秸秆和秸秆炭显著增加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分别增加了4%和12%,其中,秸秆炭还田对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碳氮比、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增效大于棉花秸秆还田,而对于土壤全氮和碱解氮含量的增效小于棉花秸秆还田。棉花秸秆和秸秆炭显著增加土壤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此外,棉花秸秆还田显著增加土壤脲酶和碱性蛋白酶活性,而秸秆炭还田则降低土壤脲酶和碱性蛋白酶活性。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全氮和碱解氮是促进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子,土壤pH和容重是抑制蔗糖酶、β-葡萄糖苷酶、纤维素酶、脲酶、脱氢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主要因子。棉花秸秆和秸秆炭还田显著提高棉花氮素、磷素和钾素的吸收量,从而促进棉花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籽棉产量显著增加,增幅分别为12.6%和10.2%。棉花秸秆和秸秆炭还田提高了大团聚体的占比,增加土壤孔隙度和含水量,降低土壤容重,改善了土壤物理结构,同时有效提升了土壤养分含量和养分转化相关酶活性,有利于促进棉花养分吸收,进而提升棉花籽棉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秸秆 秸秆炭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酶活性 养分吸收 籽棉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登登山-池家刺窝断裂晚第四纪活动性定量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闵伟 刘玉刚 +2 位作者 陈涛 疏鹏 余中元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03-522,共20页
登登山-池家刺窝断裂位于阿尔金断裂东端宽滩山隆起的NE侧,总体走向NW,地貌上表现为醒目的断层陡坎;登登山段长约19km,池家刺窝段长约6.5km。通过卫星影像解译、探槽开挖、断错地貌测量及年龄样品测试等工作,研究了2条断裂的新活动特征... 登登山-池家刺窝断裂位于阿尔金断裂东端宽滩山隆起的NE侧,总体走向NW,地貌上表现为醒目的断层陡坎;登登山段长约19km,池家刺窝段长约6.5km。通过卫星影像解译、探槽开挖、断错地貌测量及年龄样品测试等工作,研究了2条断裂的新活动特征。宽滩山NE麓普遍发育3级地貌面,即山前基岩侵蚀台面和冲沟I、Ⅱ级阶地。登登山断裂断错除I级阶地以外的其他地貌面,陡坎高度普遍在1.5m左右,最大高度2.6m。探槽揭露登登山断裂晚更新世以来有3次古地震事件,3次事件的总断距约2.7m,一次事件的垂直断距为0.5~1.2m,事件Ⅰ大约发生于距今5ka;事件Ⅱ大致发生于距今2×10~4a,事件Ⅲ大致发生于距今3.5×10~4a,重复间隔约1.5×10^4a,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约为0.04mm/a。池家刺窝断裂断错了所有3级地貌面,陡坎最大高度为4m,一般在2m左右。探槽揭露池家刺窝断裂晚更新世以来也有3次古地震事件,3次事件的总断距约3.25m,1次事件的垂直位错为0.75~1.5m,晚更新世以来断裂垂直滑动速率为0.06mm/a。池家刺窝断裂古地震事件年代限定较差,但最新1次事件晚于登登山断裂,根据登登山断裂古地震事件的研究结果,推测池家刺窝断裂古地震重复间隔接近于登登山断裂的1.5×10^4a左右。池家刺窝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晚于登登山断裂,1次事件的垂直位错及晚更新世以来的垂直滑动速率都比登登山断裂略大,2条断裂之间还有长约5km的不连续段,被第四纪冲洪积砂砾石层覆盖,地形平坦,断裂地貌特征不发育,这些都表明登登山断裂和池家刺窝断裂具有明显的分段活动特征。阿尔金断裂以北的登登山和池家刺窝断裂规模都不大,垂直滑动速率仅为0.04~0.06mm/a,远小于祁连山断裂及酒西盆地内NW向断裂的垂直滑动速率,反映出构造变形主要限制在高原内部及河西走廊地区,登登山和池家刺窝断裂以低滑动速率、古地震复发间隔很长(〉10^4a)的缓慢构造变形为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金断裂 登登山断裂 池家刺窝断裂 滑动速率 古地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东凹陷沙河街组稠油成因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9
作者 闵伟 张琳璞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青东凹陷西部和西南部边缘部位沙河街组广泛存在稠油油藏,目前在这些稠油的成因机制方面未开展深入研究,没有取得明确的认识,影响了研究区资源量评价和油气勘探进程。根据原油物理性质和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对研究区稠油的成因进行了综... 青东凹陷西部和西南部边缘部位沙河街组广泛存在稠油油藏,目前在这些稠油的成因机制方面未开展深入研究,没有取得明确的认识,影响了研究区资源量评价和油气勘探进程。根据原油物理性质和生物标志物组成特征对研究区稠油的成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稠油中既存在有原生的低熟油,又分布有由次生作用(生物降解作用)产生的稠油,其中,低熟油主要分布在凹陷西南部的青东5井区;生物降解油主要分布在凹陷西部斜坡带及青东—青南过渡带,原油的降解等级为2~8级。原油的生物降解程度呈现出下轻上重、北轻南重的规律性变化。研究区稠油的形成与分布主要受有机质早期生烃、古地形、构造背景等因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熟油 稠油 生物降解 成因 青东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评价断层封闭性——以胜坨油田坨28断块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闵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9-41,共3页
分析了影响断层封闭性的7种主要因素,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断层封闭性贡献的大小,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断层封闭性进行定量评价,建立了断层封闭性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坨28断块内7条断层在沙二段的封闭程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 分析了影响断层封闭性的7种主要因素,综合考虑这些因素对断层封闭性贡献的大小,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断层封闭性进行定量评价,建立了断层封闭性模糊综合评价数学模型。运用该模型对坨28断块内7条断层在沙二段的封闭程度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注水开发效果吻合较好,证明该方法可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模糊综合评价 坨28断块 胜坨油田 方法评价 应用 模糊数学方法 注水开发效果 定量评价 数学模型 封闭程度 评价结果 沙二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