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动态网络的文本敏感信息感知脑响应检测模型
1
作者 李慧敏 曾颖 +2 位作者 童莉 鲁润南 闫镔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156,共5页
针对文本敏感信息感知过程复杂和个体差异大造成敏感信息感知脑响应潜伏期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卷积神经网络的脑响应检测模型——DyCNN_CBAM。该模型通过增加的动态卷积模块,让每层的卷积参数在训练的时候随着输入可变,... 针对文本敏感信息感知过程复杂和个体差异大造成敏感信息感知脑响应潜伏期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卷积神经网络的脑响应检测模型——DyCNN_CBAM。该模型通过增加的动态卷积模块,让每层的卷积参数在训练的时候随着输入可变,可提升模型的尺寸与容量。然后在模型第一、二层后增加的注意力机制模块,自动计算贡献度较高的时空信息。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比现有的单尺度模型平均分类准确率提高了4%,F1分数提高6.7%,同时比现有多尺度网络平均分类准确率提高了2%,F1分数提高1.2%。此外,在公开数据集上取得最好的F1分数。由此说明,该网络更够适应文本敏感信息感知脑信号潜伏期抖动性,有效地提升了文本敏感信息检测模型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本敏感信息 脑电信号 目标检测 动态卷积神经网络 注意力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光子计数探测器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欣睿 陈庶民 +4 位作者 王毅忠 任钧儒 蔡爱龙 李磊 闫镔 《中国医学装备》 2024年第2期179-183,共5页
光子计数探测器(PCD)是一种用于检测X射线光子的装置,能够将光子能量直接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光子的计数和测量。基于PCD的能谱CT技术(PCD-CT)可以提供额外的能谱成像信息,改善成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相较于能量积分探测器(EID... 光子计数探测器(PCD)是一种用于检测X射线光子的装置,能够将光子能量直接转化为电信号,从而实现对光子的计数和测量。基于PCD的能谱CT技术(PCD-CT)可以提供额外的能谱成像信息,改善成像质量,同时降低辐射剂量。相较于能量积分探测器(EID),PCD具有能量转换效率高、成像质量好、结构设计精巧、应用范围广等优势,在超低剂量CT、特定病症检验及工业检测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PCD-CT在能谱CT成像中的应用,为其在临床医疗诊断与工业应用提供有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子计数探测器(PCD) 计算机断层成像(CT) 能谱成像 临床诊断 工业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近端线性组合的信号识别神经网络黑盒对抗攻击方法
3
作者 郭宇琦 李东阳 +1 位作者 闫镔 王林元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25-431,共7页
随着深度学习在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信号调制识别方向的广泛应用,神经网络易受对抗样本攻击的问题同样影响着无线通信的安全。针对无线信号在通信中难以实时获得神经网络反馈且只能访问识别结果的黑盒攻击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端线性组... 随着深度学习在无线通信领域特别是信号调制识别方向的广泛应用,神经网络易受对抗样本攻击的问题同样影响着无线通信的安全。针对无线信号在通信中难以实时获得神经网络反馈且只能访问识别结果的黑盒攻击场景,提出了一种基于近端线性组合的黑盒查询对抗攻击方法。该方法首先在数据集的一个子集上对每个原始信号样本进行近端线性组合,即在非常靠近原始信号的范围内与目标信号进行线性组合(加权系数不大于0.05),并将其输入待攻击网络以查询识别结果。通过统计网络对全部近端线性组合识别出错的数量,确定每类原始信号最容易受到线性组合影响的特定目标信号,将其称为最佳扰动信号。在攻击测试时,根据信号的类别选择对应最佳扰动信号执行近端线性组合,生成对抗样本。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在选定子集上将每种调制类别的最佳扰动信号添加在全部数据集上能将神经网络识别准确率从94%降至50%,且相较于添加随机噪声攻击的扰动功率更小。此外,生成的对抗样本对于结构近似的神经网络具有一定迁移性。这种方法在统计查询后生成新的对抗样本时,易于实现且无需再进行黑盒查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对抗样本 信号识别 黑盒攻击 对抗信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基于重投影的改进型CBCT射束硬化伪影校正方法
4
作者 刘昶 韩玉 +5 位作者 王春晖 席晓琦 谭思宇 陈卓 李磊 闫镔 《中国体视学与图像分析》 2024年第2期116-125,共10页
锥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om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中,由于X射线具有较宽的能谱范围,导致在重建图像中产生严重的射束硬化伪影,对实验结果造成严重干扰。因此,对射束硬化伪影的校正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各类校正方法中,基于重投... 锥束计算机断层成像(Com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中,由于X射线具有较宽的能谱范围,导致在重建图像中产生严重的射束硬化伪影,对实验结果造成严重干扰。因此,对射束硬化伪影的校正是十分有必要的。目前各类校正方法中,基于重投影的射束硬化伪影校正方法因其无需材料先验信息的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针对现有基于重投影的校正方法在校正过程中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校正效果下降的问题,从数据预处理、数据筛选以及校正模型求解三方面对其进行改进,以此提升校正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更有效的实现对射束硬化伪影的校正,对比度信噪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杯状伪影指数(Tcup)以及平均梯度(Average Gradient,AG)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BCT X射线 无损检测 重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时间簇方法分析针刺合谷穴的功能磁共振成像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闫镔 许建阳 +5 位作者 李可 郝晋东 王葳 鲁娜 马帅 单保慈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6期80-81,共2页
目的:以时间簇方法分析针刺合谷穴(LI4)引起的脑功能变化的时间规律,探索脑功能成像数据处理的新方法。方法: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10名右利手健康自愿者进行针刺合谷穴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用时间簇分析方法对得到的功能磁共振成... 目的:以时间簇方法分析针刺合谷穴(LI4)引起的脑功能变化的时间规律,探索脑功能成像数据处理的新方法。方法:对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10名右利手健康自愿者进行针刺合谷穴后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用时间簇分析方法对得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针刺引起的脑功能变化的时间规律。结果:9例样本时间簇分析的平均结果显示:在进针后出现一个明显的峰,表示中枢神经系统对针灸刺激有了反应;第二个明显的峰出现在拔针后,对应中枢神经系统对针刺结束也有明显的反应。2个单个样本的时间簇结果显示:每个样本脑活动第一个峰出现在进针后,第二个峰出现在拔针后;在每个人拔针后,还会不规律的出现若干小的峰。结论:针灸引起的脑功能变化的时间个体和平均结果比较一致,拔针后脑活动仍然出现了兴奋或者抑制。时间簇分析算法可以给出中枢神经系统对针刺反应的时间曲线,用于研究针灸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时间特性。根据不同脑区被针刺激活的时间差异,进而研究这些脑区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时间簇分析 穴位 合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CT超视野成像重建算法综述 被引量:6
6
作者 闫镔 韩玉 +2 位作者 魏峰 李磊 李建新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3年第2期373-384,共12页
随着锥束CT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突破CT成像视野的限制实现对大型物体的成像检测在现实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超视野重建算法进行了分类介绍,重点介绍了算法的发展过程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并对各种算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超... 随着锥束CT的应用日益广泛,如何突破CT成像视野的限制实现对大型物体的成像检测在现实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超视野重建算法进行了分类介绍,重点介绍了算法的发展过程和目前的发展状况,并对各种算法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比较,最后对超视野重建算法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CT 重建算法 成像视野 超视野物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xup训练及多模型决策融合的腰椎间盘突出诊断
7
作者 李英 陈健 +2 位作者 苏志海 海金金 闫镔 《信息工程大学学报》 2024年第3期265-271,共7页
医疗多中心数据集的分布是存在差异的,由单一中心数据集训练的模型泛化性往往不佳,导致训练好的模型在应用时受到很大的限制。Mixup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模型泛化性,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DST)... 医疗多中心数据集的分布是存在差异的,由单一中心数据集训练的模型泛化性往往不佳,导致训练好的模型在应用时受到很大的限制。Mixup训练方法能够有效提升模型泛化性,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Dempster-Shafer Evidence Theory,DST)的模型融合方法能够有效融合多个模型的最佳决策。因此,针对单一中心训练的医疗模型泛化性较差的问题,通过Mixup训练增强模型的泛化性能,并采用多模型决策融合的方式获得最佳决策结果,提出了一个针对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的有效模型。经过外部测试集测试,该方法获得了88.22%的分类准确率、88.12%的F1分数和87.69%的AUC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核磁影像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 Mixup 多模型决策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全脑逐像素形态学自动分析方法研究阿尔茨海默氏病的灰质缺失(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闫镔 王葳 +4 位作者 刘华 李坤成 李可 单保慈 唐孝威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采用计算机处理核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s disease,AD)患者的灰质萎缩区域。方法采用逐像素形态学(voxeI-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结果和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相比,AD病人... 目的采用计算机处理核磁共振图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研究阿尔茨海默氏病(Alzheime's disease,AD)患者的灰质萎缩区域。方法采用逐像素形态学(voxeI-based morphometry,VBM)方法。结果和正常老年人对照组相比,AD病人的海马、海马旁回、内嗅皮层、杏仁体、尾状核头部、颞中回、扣带回、顶下小叶、岛叶和前额叶背外侧区双侧萎缩;右侧丘脑枕、颞上回、顶上小叶不同程度萎缩,而感觉运动皮层、小脑和枕叶相对保持完好。结论 VBM方法克服了以往使用人工勾画感兴趣区(ROI)方法的可重复性差,费时等缺点,可以客观、自动和全面地分析AD的灰质减少,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蒋海默氏病 磁共振成像 感兴趣区方法 逐像素形态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意扫描轨迹下三维Shepp-Logan体模的投影方法 被引量:4
9
作者 闫镔 张峰 +2 位作者 魏星 张俊 崔进鲜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3年第3期469-477,共9页
图像重建是将二维投影数据转换为三维体数据的数学过程。分析图像重建算法性能的常用手段是数值仿真,而获取数字体模的投影数据是仿真实验的第一步。Shepp-Logan体模应用最为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三维Shepp-Logan体模及其改进形式。重点讨... 图像重建是将二维投影数据转换为三维体数据的数学过程。分析图像重建算法性能的常用手段是数值仿真,而获取数字体模的投影数据是仿真实验的第一步。Shepp-Logan体模应用最为广泛,本文首先介绍三维Shepp-Logan体模及其改进形式。重点讨论在任意扫描轨迹下三维Shepp-Logan体模的投影方法。并运用该方法模拟了工业CT中常用的圆轨迹与螺旋轨迹成像过程。数值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扫描轨迹得到的重建图像均方误差均小于2‰,本文的方法可以达到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像重建 数值仿真 三维Shepp-Logan体模 任意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波变换的PET图像分析(英文) 被引量:1
10
作者 闫镔 王鹏 +8 位作者 李可 郝晶 吴义根 谢千河 支联合 王崴 鲁娜 袁秀丽 单保慈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4期499-505,共7页
提出一种把小波变换和统计检验结合起来检测PET图像激活区的方法.首先,采用模拟的PET图像来评价算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在小波域上进行统计检验比传统的直接在空间域上进行统计检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强的抗噪声干扰性能,更快的计算速... 提出一种把小波变换和统计检验结合起来检测PET图像激活区的方法.首先,采用模拟的PET图像来评价算法的可靠性,结果显示,在小波域上进行统计检验比传统的直接在空间域上进行统计检验具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强的抗噪声干扰性能,更快的计算速度.最后,用该方法处理真实的PET图像,也得到了满意的结果.该方法为PET医学图像处理和脑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多尺度、高性能的分析手段,对于脑功能研究的功能区定位、临床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波变换 t-检验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 激活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数据特征点检测算法综述
11
作者 闫镔 谢易辰 +2 位作者 陈文民 陈健 管民 《CT理论与应用研究(中英文)》 2014年第1期173-182,共10页
三维图像处理技术在当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体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三维图像数据类型,基于体数据的三维特征点检测技术作为三维图像配准、分类和识别等方法的第一步,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基于体数据的特征点检测算法的特点,归纳总... 三维图像处理技术在当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体数据是一种重要的三维图像数据类型,基于体数据的三维特征点检测技术作为三维图像配准、分类和识别等方法的第一步,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基于体数据的特征点检测算法的特点,归纳总结了检测流程,对具有代表性的检测器进行了举例分析,最后给出了检测算法相应的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数据 特征点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的脑功能MRI研究 被引量:73
12
作者 王葳 李坤成 +10 位作者 单保慈 闫镔 郝晶 鲁娜 杨延辉 刘华 许建阳 秦文 赵澄 郝晋东 李可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29-832,共4页
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双侧太冲穴和合谷穴)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针刺13例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同时进行全脑fMRI扫描。为避免针刺后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数据采用SPM99进行分析。... 目的采用脑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双侧太冲穴和合谷穴)的中枢神经机制。方法针刺13例正常老年人“四关穴”,同时进行全脑fMRI扫描。为避免针刺后效应的影响,实验采用单组块设计。数据采用SPM99进行分析。图像中每个体素的t值形成统计参数图,以P<0.05(经比较修正后)的体素作为激活体素。结果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激活双侧小脑半球、小脑蚓部、左侧额中回、双侧额下回、双侧中央旁小叶、双侧丘脑、后扣带回和前扣带回。针刺“四关穴”所激活的脑区,并非是单独针刺太冲穴和合谷穴所激活脑区的简单叠加。结论针刺正常老年人“四关穴”激活后扣带回和额叶,这可能是该组合穴治疗精神类疾病的中枢神经机制。fMRI是一种客观显示针刺治疗脑改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磁共振成像 功能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委中穴与足三里穴PET/CT脑功能显像研究 被引量:18
13
作者 邵广瑞 陈莹 +3 位作者 闫镔 柳澄 王光彬 谭奇纹 《中华核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54-56,共3页
目的采用 PET/CT 技术对比分析针刺不同穴位在大脑诱发的反应,探讨穴位与大脑的联系。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针刺右侧委中穴和足三更穴,并行 PET/CT 脑功能显像,使用统汁参数图(SPM)配对 t 检验模型,得出针灸2组穴位的差异激活图。... 目的采用 PET/CT 技术对比分析针刺不同穴位在大脑诱发的反应,探讨穴位与大脑的联系。方法 12名健康志愿者,分别针刺右侧委中穴和足三更穴,并行 PET/CT 脑功能显像,使用统汁参数图(SPM)配对 t 检验模型,得出针灸2组穴位的差异激活图。结果①针刺委中穴组与针刺足三里穴组比较,脑内诱发多个区域的放射性摄取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的脑区为:Broadmann 19、40、28、21、20、22和左右小脑局部区域(t>4.03,P<0.01);②针刺足三里穴组与针刺委中穴组比较,脑内诱发多个区域的放射性摄取增高差异有显著性的脑区为:Broadmann 32、6、4、40(t>4.03,P<0.01)。结论针刺能增加相应脑区的葡萄糖代谢,针刺委中穴和足三里穴所诱发的脑区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发射型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针刺穴位 脱氧葡萄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足阳明胃经原穴合穴磁共振脑功能成像 被引量:13
14
作者 王光彬 柳澄 +4 位作者 武乐斌 闫镔 高树中 邵广瑞 吕庆超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71-176,I0007-I0009,共9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配伍针刺足阳明胃经(ST)原穴与合穴后脑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使用电针同时刺激原穴(冲阳,ST42)、合穴(足三里,ST36)后,采用血氧水平依赖法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随机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中的1...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配伍针刺足阳明胃经(ST)原穴与合穴后脑功能变化情况。方法对30名健康志愿者使用电针同时刺激原穴(冲阳,ST42)、合穴(足三里,ST36)后,采用血氧水平依赖法进行功能磁共振成像;随机选择30名健康志愿者中的10名针刺非穴位点作为对照组。以P<0.001,k≥30作为阈值,处理结果叠加到标准脑上显示。结果试验组脑功能激活区有双侧颞上回(22区)、双侧缘上回(40区)、双侧小脑、双侧扣带回及扣带回峡(32区和30区)、双侧顶上小叶(7区);功能减低脑区有双侧眶回(11区)、双侧颞极(38区)、右侧额下回(47区)、右侧枕颞内侧回(36区)。对照组激活区包括颞上回、中央前回、扣带回、丘脑、岛叶、小脑等。对照组激活脑区的范围、信号强度及数量(12个)显著小于试验组(23个)。结论配伍刺激ST的原穴、合穴后,可以激活、降低属于"内脏脑"的不同脑区及躯体感觉区的7区,使之达到新的功能平衡而实现止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功能磁共振成像 足阳明胃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合谷穴对脑功能成像的研究 被引量:22
15
作者 许建阳 王发强 +6 位作者 刘庆安 郝晋东 马帅 闫镔 鲁娜 李可 单保慈 《中国CT和MRI杂志》 2005年第2期1-3,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合谷穴引起的脑功能的即刻效应和后效应(时间变化规律)。方法用改进时间簇分析(modified temporal cluster analysis,MTCA)方法对12名健康志愿者针刺合谷穴功能磁共振成像(fMRl)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针刺后脑功能变化的时间... 目的研究针刺合谷穴引起的脑功能的即刻效应和后效应(时间变化规律)。方法用改进时间簇分析(modified temporal cluster analysis,MTCA)方法对12名健康志愿者针刺合谷穴功能磁共振成像(fMRl)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针刺后脑功能变化的时间和趋势。结果针刺合谷穴在进针后7~9s和拔针后高峰后,还会不规律出现一些小的高峰。结论针刺合谷穴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具有时间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谷穴 针刺 脑功能成像 健康志愿者 即刻效应 FMR1 拔针后 进针 功能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CT FDK重建算法的GPU并行实现 被引量:11
16
作者 韩玉 闫镔 +2 位作者 宇超群 李磊 李建新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07-1410,共4页
针对FDK算法重建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形处理器(GPU)的FDK并行加速算法。通过采用合理的线程分配方式,对反投影参数计算过程中与体素无关的中间变量的提取和预计算、对全局存储器访问次数的细致优化等策略,提高FDK算法的执行... 针对FDK算法重建耗时长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形处理器(GPU)的FDK并行加速算法。通过采用合理的线程分配方式,对反投影参数计算过程中与体素无关的中间变量的提取和预计算、对全局存储器访问次数的细致优化等策略,提高FDK算法的执行效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不牺牲重建质量的前提下,完全优化后的FDK并行加速算法重建2563规模的体数据需要0.5 s,重建5123规模的体数据需要2.5 s,这与较新的研究成果相比有很大幅度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CT 图像重建 FDK算法 图形处理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刺合谷穴后效应的脑功能成像研究 被引量:25
17
作者 许建阳 闫镔 +4 位作者 王葳 郝晋东 鲁娜 李可 单保慈 《上海针灸杂志》 2005年第10期33-35,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合谷穴引起的脑功能的时间变化规律,探索针刺后效应作用。方法用改进时间簇分析(modifiedtemporalclusteranalysisMTCA)方法对针刺合谷穴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针刺后脑功能变化的时间和趋势。结果针刺... 目的研究针刺合谷穴引起的脑功能的时间变化规律,探索针刺后效应作用。方法用改进时间簇分析(modifiedtemporalclusteranalysisMTCA)方法对针刺合谷穴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的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针刺后脑功能变化的时间和趋势。结果针刺合谷穴引起了脑功能的变化,MTCA方法得到了针灸过程中脑功能变化的时间曲线。结论MTCA方法对于研究针灸对中枢神经系统影响的时间特性,探索针灸后效应提供了新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磁共振成像 MTCA 穴位 合谷 针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适应邻域尺寸选择的点云法向量估计算法 被引量:10
18
作者 王兆丰 闫镔 +2 位作者 童莉 陈健 李建新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322-1326,共5页
三维空间中的法向量估计在计算机视觉和表面重建等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局部表面拟合的方法是基于点云数据的经典估计方法。为了增强该方法对于不同局部邻域细节尺度的适应性以得到更准确的估计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邻域... 三维空间中的法向量估计在计算机视觉和表面重建等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局部表面拟合的方法是基于点云数据的经典估计方法。为了增强该方法对于不同局部邻域细节尺度的适应性以得到更准确的估计结果,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邻域尺寸选择的点云法向量估计算法。该方法通过分析三维空间点的邻域点在点的梯度上投影来估计点云中各点的邻域分布情况;最后根据不同的分布情况选择不同的邻域大小,根据该邻域范围内的点拟合出的平面求解得到各点的法向矢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克服邻域半径选择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有效地提高基于局部表面拟合法向矢量求解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图像 点云 局部表面拟合 自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时辰针刺足少阴肾经脑功能磁共振成像对比研究 被引量:21
19
作者 甄俊平 柳澄 +5 位作者 何敬振 王光彬 杨佃会 彭欣 闫镔 王峻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08年第5期325-331,共7页
目的:探讨不同时辰针刺足少阴肾经后引起的脑功能变化及其各功能区在脑内定位的异同和分布规律,寻找不同时辰针刺同一经络治疗效果差异的中枢原因。方法:健康志愿者20例在足少阴肾经开穴和闭穴时配伍电针针刺太溪与复溜两穴位后进行磁... 目的:探讨不同时辰针刺足少阴肾经后引起的脑功能变化及其各功能区在脑内定位的异同和分布规律,寻找不同时辰针刺同一经络治疗效果差异的中枢原因。方法:健康志愿者20例在足少阴肾经开穴和闭穴时配伍电针针刺太溪与复溜两穴位后进行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实验,同时选取2个非穴位针刺点进行同样的实验作为对照。结果:足少阴肾经开穴组与闭穴组脑功能成像结果显示功能被激活信号增高和功能被抑制信号减低的脑区有不同。开穴组最大激活脑区位于双侧扣带回,最大抑制脑区位于右侧眶内侧回。闭穴组最大激活脑区位于左侧小脑,最大抑制脑区位于右侧眶内侧回。结论:脑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到的不同时辰针刺后中枢效应的差异,不同时辰针刺非穴点后,没有这种差异。不同时辰针刺足少阴肾经后,脑功能激活信号增高脑区和信号减低抑制脑区均有差异,开穴时段内两经络激活区和抑制区的数目和范围要比闭穴时段内多和广。开穴时可以形成完整的中枢激活与反射环路,闭穴时则无法形成完整的环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磁共振功能成像 穴位 子午流注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锥束CT系统旋转平移轨迹几何参数标定方法 被引量:8
20
作者 张俊 闫镔 +2 位作者 李磊 陆利忠 张峰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693-2698,共6页
针对锥束CT系统旋转平移(RT)轨迹中几何参数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在单圆轨迹标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RT轨迹的几何参数标定方法。该方法利用定标体模投影轨迹的椭圆参数与系统几何参数建立关系,解析求解出系统的内部参数。在... 针对锥束CT系统旋转平移(RT)轨迹中几何参数难以直接测量的问题,在单圆轨迹标定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RT轨迹的几何参数标定方法。该方法利用定标体模投影轨迹的椭圆参数与系统几何参数建立关系,解析求解出系统的内部参数。在此基础上,外推得到旋转轴所有的位置参数,并求得符合理想轨迹要求的几何参数。所求参数都可以通过解析的公式得到,能有效避免迭代法陷入局部最优的问题。对存在偏差的系统进行了仿真,并利用该方法进行标定,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抑制由于几何参数误差造成的几何伪影,提高图像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锥束CT 几何参数 几何伪影校正 RT扫描轨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