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热敏灸临床疗效优势 被引量:26
1
作者 闫泓池 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6年第1期147-149,共3页
热敏灸是一种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的一种新疗法。文章从热敏灸的灸感、灸量、灸位灸效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热敏化的规律和临床应用。并通过灸感、灸量、灸位、灸效四者之间的联系,论述热敏灸临床疗效相比传统艾... 热敏灸是一种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的一种新疗法。文章从热敏灸的灸感、灸量、灸位灸效四个方面入手,阐述了热敏化的规律和临床应用。并通过灸感、灸量、灸位、灸效四者之间的联系,论述热敏灸临床疗效相比传统艾灸疗法的优势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敏灸 疗效 优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灸治疗失眠辨证取穴思路 被引量:9
2
作者 闫泓池 马铁明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8期216-218,共3页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文章整理并分析了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报道,明确了失眠可分为痰火扰心型、肝郁化火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心胆气虚型5个证型。针刺治疗以辨证施治为指导,以养心安神、... 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文章整理并分析了近年来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文献报道,明确了失眠可分为痰火扰心型、肝郁化火型、心脾两虚型、心肾不交型、心胆气虚型5个证型。针刺治疗以辨证施治为指导,以养心安神、调和营卫阴阳为治疗根本,并根据不同证型的临床表现,辨证施治。针刺治疗失眠具有十分显著的疗效,为失眠的临床辨证取穴规律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 失眠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水量对电厂玉米秸秆燃料自加热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闫泓池 陈鑫科 +2 位作者 马仑 苏现强 方庆艳 《洁净煤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52-161,共10页
生物质储运过程中存在微生物生长代谢产热引起的自加热现象,可能引起生物质自燃。含水量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产热的重要因素。设计并搭建了120 L自加热保温试验箱,以玉米秸秆为对象,在含水量20%~95%开展测试,研究含水量对其自加热特性... 生物质储运过程中存在微生物生长代谢产热引起的自加热现象,可能引起生物质自燃。含水量是影响微生物生长代谢产热的重要因素。设计并搭建了120 L自加热保温试验箱,以玉米秸秆为对象,在含水量20%~95%开展测试,研究含水量对其自加热特性的影响,采用温度和氧气浓度消耗速率分别表征自加热程度和微生物代谢活性。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自加热达到的最高温度与峰值产热均随含水量增加先升高后降低,含水量50%时最高温度为41.1℃,含水量80%时最高峰值产热为157 J/(s·m^(3))。含水量低于35%时,峰值产热量随含水量变化差异较小;含水量在35%~80%时,峰值产热量与含水量呈线性关系,含水量每增加15%,峰值产热量平均增加33.43 J/(s·m^(3));含水量超过80%时,峰值产热量下降。微生物比生长速率与氧气消耗速率呈正比,二者随含水量增加均先升高后降低,含水量80%时氧气消耗速率达到最高值0.056%/min,微生物代谢活性最强。研究结果为分析玉米秸秆自加热特性,进而提出生物质安全储运措施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秸秆 微生物 自加热 含水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刺“环跳”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中的抗凋亡机制 被引量:29
4
作者 闫泓池 马铁明 +1 位作者 陶星 马贤德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11-717,共7页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深刺"环跳"对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深刺组、浅刺组,每组12只。采用硅胶管挤压法复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损伤模型。两个针刺组在高频小动物超声仪引导下针刺... 目的:从细胞凋亡角度探讨深刺"环跳"对坐骨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深刺组、浅刺组,每组12只。采用硅胶管挤压法复制大鼠坐骨神经慢性损伤模型。两个针刺组在高频小动物超声仪引导下针刺"环跳"穴,深刺组在高频超声引导下观察针尖触及神经干引发的神经冲动,浅刺组针尖刺入肌肉层下约3~5mm,未触及神经干,不引发神经冲动,两组均连接电针仪治疗,每日1次,连续治疗14d。检测大鼠坐骨神经功能指数(SFI)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坐骨神经病理形态的改变,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L 4—L 5背根神经节中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I 3K)、蛋白激酶B(AKT)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SFI、MNCV均低于空白组(P<0.01,P<0.05),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数以及L 4—L 5背根神经节中PI 3K、AKT的表达高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深刺组及浅刺组SFI、MNCV明显升高(P<0.01,P<0.05),坐骨神经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降低(P<0.05),L 4—L 5背根神经节中PI 3K、AKT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且深刺组各项指标的变化较浅刺组更显著(P<0.01,P<0.05)。结论:深刺"环跳"穴可以通过激活PI 3K-AKT信号通路,抑制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神经细胞凋亡,促进神经损伤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深刺 环跳穴 细胞凋亡 PI 3K-AKT
原文传递
电针“环跳”穴不同组织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JNK、c-jun磷酸化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7
5
作者 刘宪彤 陶星 +4 位作者 马铁明 马贤德 闫泓池 田琳 刘泮泮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73-377,共5页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环跳"穴不同组织(神经干与肌肉层)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L4-L5脊髓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与c-jun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探讨"环跳"穴深刺或浅刺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按... 目的:观察电针刺激"环跳"穴不同组织(神经干与肌肉层)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L4-L5脊髓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与c-jun磷酸化表达的影响,探讨"环跳"穴深刺或浅刺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清洁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环跳浅刺组、环跳深刺组,每组12只。采用横断法复制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模型。电针"环跳"穴治疗,深刺组针刺触及神经干,以大鼠下肢出现瞬间抽动为度;浅刺组针刺非神经干肌肉层,以穴区肌肉出现轻微颤动为宜。每次治疗时间为20min,每日1次,连续治疗10d。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L4-L5脊髓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L4-L5脊髓磷酸化JNK(p-JNK)和磷酸化c-jun(p-c-jun)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脊髓神经元胞体出现肿胀、变性凋亡,经电针治疗后,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环跳深刺组L4-L5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浅刺组。模型组L4-L5脊髓p-JNK和p-c-jun表达升高,经电针治疗后,二者表达水平均降低(均P<0.01),且环跳深刺组p-JNK和p-c-jun表达下降程度明显高于环跳浅刺组(P<0.01)。结论:针刺对坐骨神经损伤大鼠脊髓病理形态学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电针刺激"环跳"穴不同组织可以不同程度下调坐骨神经损伤大鼠L4-L5脊髓p-JNK和p-c-jun表达水平,抑制JNK信号转导通路激活,保护神经元细胞,这可能是环跳穴深刺触及神经干疗效优于浅刺非神经干肌肉层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损伤 深刺 “环跳”穴 C-JUN氨基末端激酶 C-JU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