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寰椎椎弓根髓腔大小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钱立雄 郝定均 +1 位作者 贺宝荣 姜永宏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36-439,共4页
目的:评估寰椎椎弓根髓腔大小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方法:从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行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的患者中,筛选出年龄≥20岁、术前影像学测量寰椎椎弓根高度〉4mm的患者97例,男41例,女56例,年龄20-79岁,平均41.... 目的:评估寰椎椎弓根髓腔大小对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影响。方法:从2009年1月-2012年6月在本院行寰枢椎后路固定融合术的患者中,筛选出年龄≥20岁、术前影像学测量寰椎椎弓根高度〉4mm的患者97例,男41例,女56例,年龄20-79岁,平均41.6岁。术中选择内固定方法时,寰椎首先选择椎弓根螺钉固定,若椎弓根螺钉置钉失败则改用椎板钩或侧块螺钉固定。其中145个椎弓根成功置入椎弓根螺钉,49个椎弓根因无法形成椎弓根螺钉通道,改用椎板钩或侧块螺钉固定。用CT三维重建技术测量所有患者寰椎椎弓根髓腔的高度。根据髓腔高度将寰椎椎弓根分为3型:Ⅰ型,髓腔高度≥2mm;Ⅱ型,髓腔高度<2mm;Ⅲ型,无髓腔。统计每型椎弓根成功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比率,比较其差异。结果:椎弓根螺钉固定组中,Ⅰ、Ⅱ、Ⅲ型椎弓根个数(比率)分别为104个(71.7%)、39个(26.9%)、2个(1.4%);非椎弓根螺钉固定组中,Ⅰ、Ⅱ、Ⅲ型椎弓根个数(比率)分别为2个(4.1%)、28个(57.1%)、19个(38.8%)。Ⅰ、Ⅱ、Ⅲ型椎弓根成功置入椎弓根螺钉的比率分别为98.1%(104/106)、58.2%(39/67)、9.5%(2/21),Ⅰ型明显高于Ⅱ型和Ⅲ型,Ⅱ型明显高于Ⅲ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寰椎椎弓根髓腔大小对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有一定影响。寰椎椎弓根髓腔高度≥2mm时建议行椎弓根螺钉固定,髓腔高度<2mm时可根据术者情况选择固定方法;无髓腔时建议不行椎弓根螺钉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寰椎 椎弓根 髓腔 螺钉固定 解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厂化蔬菜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研制 被引量:7
2
作者 陈联诚 王二卫 +2 位作者 陈连岳 商杭秋 钱立雄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35-137,共3页
采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法 ,以广州一蔬菜生产基地为对象进行研究 ,使开发的系统更加适用于生产实际 ;采用动态规划法进行周年种植规划安排 ,可在许多种植方案中优选出效益最佳的方案。系统经调试 ,效果较理想。该系统的生产管理子... 采用管理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法 ,以广州一蔬菜生产基地为对象进行研究 ,使开发的系统更加适用于生产实际 ;采用动态规划法进行周年种植规划安排 ,可在许多种植方案中优选出效益最佳的方案。系统经调试 ,效果较理想。该系统的生产管理子系统已安装在生产基地 ,进入正式使用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厂化蔬菜生产 管理信息系统 生命周期法 研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8
3
作者 李涛 郑永宏 +2 位作者 许正伟 郝定均 钱立雄 《骨科》 CAS 2020年第3期210-215,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微创经皮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三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9... 目的比较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微创经皮复位内固定术、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三种术式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99例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单节段胸腰椎爆裂骨折病人,根据手术方式分为PKP组(40例)、经皮复位组(27例)和切开复位组(32例)。收集各组病人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伤椎Cobb角及相关并发症;以随访X线片评价骨折复位情况。结果PKP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分别为(0.7±0.1)h、(4.6±1.6)ml、(2.4±0.9)d,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且经皮复位组的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切开复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三组病人术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Cobb角均较术前显著改善,PKP组术后、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的Cobb角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PKP组术后骨水泥渗漏9例,无需处理。经皮复位组1例术后皮下血肿,处理后伤口愈合良好;2例术后钉道松动,无症状,术后1年取出。切开复位组术后病人伤口延迟愈合5例,处理后伤口延迟愈合。结论治疗无神经症状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这三种术式均可安全、有效缓解病人腰背部疼痛症状,但各有优缺点,临床应用还需根据病人诉求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胸腰椎 爆裂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经皮复位内固定术 切开复位植骨融合内固定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辩证看待高校教师末位淘汰制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峥嵘 钱立雄 傅小燕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6-147,共2页
本文通过对高校教师末位淘汰制的利弊分析,提出高校实施教师末位淘汰制弊大于利,管理界应辨证看待末位淘汰制的观点。
关键词 高校 末位淘汰制 利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钱冰 郝定均 +3 位作者 郑永宏 钱立雄 李厚坤 李汉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术后至少2年的随访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12-06-2013-12我院行PKP或PVP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患者。通过对患者后凸角(cobb角...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后凸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术后至少2年的随访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12-06-2013-12我院行PKP或PVP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患者。通过对患者后凸角(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re scale,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变化评定手术疗效。结果随访24-35个月,平均28.3个月。经过椎体成形术后椎体的高度和后凸角度得到了很好的纠正。但是,通过长时间的随访发现恢复高度的椎体进行性的压缩(P<0.05)和后凸角度的再加重(P<0.05)。术后患者的VAS和ODI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VAS和ODI在术后的2年均有增加。结论 NVF的患者椎体内存在真空、假关节、或椎体内的水征现象,椎体成形术可能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长时间维持稳定。术后存在进行性的椎体压缩现象。因此,笔者强烈推荐对PKP或PVP手术后的病人应进行长期随访,观察PKP或PVP治疗NVF的更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骨质疏松症 椎体骨折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的临床随访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钱冰 郝定均 +3 位作者 郑永红 钱立雄 李厚坤 李汉 《颈腰痛杂志》 2017年第2期131-13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术后至少2年的随访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12-06-2013-12我院行PKP或PVP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患者。通过对患者后凸角(Cobb角...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或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术后至少2年的随访的影像学及临床疗效评估。方法回顾分析2012-06-2013-12我院行PKP或PVP治疗并完成随访的44例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患者。通过对患者后凸角(Cobb角)、椎体前后缘高度比、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re scale,VAS)评分及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的变化评定手术疗效。结果随访24-35个月,平均28.3个月。术后椎体的高度和后凸角度得到了很好的纠正。但是,随访发现恢复高度的椎体进行性的压缩(P<0.05)和后凸角度的再加重(P<0.05)。术后患者的VAS和ODI评分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但是在术后的2年均有增加。结论椎体压缩性骨折骨不连的患者椎体内存在真空、假关节、或椎体内的水征现象,椎体成形术可能不能提供足够的稳定性和长时间维持稳定。术后存在进行性的椎体压缩现象。因此,笔者强烈推荐对PKP或PVP手术后的患者应进行长期随访,观察PKP或PVP的更远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不连 骨质疏松症 椎体骨折 椎体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职称档案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被引量:1
7
作者 刘峥嵘 傅小燕 钱立雄 《兰台世界(上旬)》 北大核心 2006年第08S期48-48,共1页
关键词 档案管理 高校 教师 职称档案 学术水平 原始记录 工作业绩 业务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法整复联合经凹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所致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8
作者 葛朝元 郝定均 +3 位作者 杨文龙 钱立雄 王文涛 杨阳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2期42-45,共4页
目的研究手法整复联合经凹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所致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所有ASOTLF所致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 目的研究手法整复联合经凹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ASOTLF)所致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就诊的所有ASOTLF所致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最终纳入5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及侧凸和后凸Cobb角,同时记录术中骨水泥渗漏情况及随访期间新发椎体骨折情况。结果5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法整复联合经凹侧PKP。术后3 d、6个月、1年,所有患者的VAS、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局部侧凸、后凸Cobb角均显著小于术前(P<0.05)。随访期间,患者的Cobb角度数未丢失。术中有7.1%(4/56)的患者发生骨水泥渗漏,均渗漏至椎体前方及侧方,未发生神经损伤。随访期间未发生新发椎体骨折。结论手法整复联合经凹侧PKP治疗ASOTLF所致侧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能够有效缓解疼痛症状,改善患者侧后凸畸形及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症状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 侧后凸畸形 经皮椎体后凸成型术 手法整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效果
9
作者 杨阳 古雨浓 +3 位作者 葛朝元 杨文龙 钱立雄 曹宏强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4年第32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记录手术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 目的探讨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的40例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患者。记录手术情况;比较不同时间的红细胞沉降率(ESR)及C-反应蛋白(CRP)、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局部后凸Cobb角;记录末次随访的神经功能及复发情况。结果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完整随访,平均手术时间(120.8±12.5)min,平均术中出血量(90.6±12.2)mL,平均随访时间(37.8±8.6)个月。末次随访,患者的ESR、CRP、VAS评分、JOA评分及局部后凸Cobb角均优于术前、术后6个月(P<0.05)。末次随访,合并神经功能障碍患者的病情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且无结核复发。结论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结核伴后凸畸形可有效清除结核病灶,改善患者颈部疼痛程度和后凸畸形,缓解机体功能障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路 内固定 下颈椎 结核 自体髂骨植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皮质激素预处理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10
作者 王升儒 成少利 +7 位作者 国荣 刘健 李玲 王明永 许洁 芮俊 钱立雄 高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家兔应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成3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模型组)、糖皮质激素一次大剂量保护组(大剂量组)以及糖皮质激素多次小剂量保...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18只家兔应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术造成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成3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组(模型组)、糖皮质激素一次大剂量保护组(大剂量组)以及糖皮质激素多次小剂量保护组(小剂量组),每组6只。应用BL-420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观察记录心电图ST段改变,分别在缺血前、缺血15 min以及再灌注30 min取血测定血浆丙二醛(MDA)浓度;缺血区心肌标本制作冰冻切片,行组织化学染色,观察缺血区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变化。结果糖皮质激素的大、小剂量保护组再灌注过程中ST段恢复的时间较短,快于模型组;大剂量组血清MDA水平低于小剂量组(P<0.05),且两组均低于模型组(P<0.01);大剂量组缺血心肌琥珀酸脱氢酶活性高于小剂量组,且两组均明显高于模型组。结论糖皮质激素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一次大剂量的治疗保护效果要好于多次小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皮质激素 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 家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理论的大学生成绩稳定状况分析
11
作者 马立华 钱立雄 王霞 《科教文汇》 2014年第3期43-44,共2页
本文针对低年级大学生学习成绩不稳定状况进行观测和调查问卷得到的数据,用突变理论评价法进行分析并预测,得出不同时期影响学习因素略有差异的结论。
关键词 突变理论 成绩 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椎椎间盘置换术与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对相邻节段病变参数影响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6
12
作者 董亮 许正伟 +5 位作者 刘世长 王栋琪 孙宏慧 陈秀锦 郝定均 钱立雄 《脊柱外科杂志》 2020年第1期38-47,共10页
目的对颈椎椎间盘置换术(CDA)和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在相邻节段退行性变(ASDeg)、相邻节段疾病(ASDis)、相邻节段再手术(ASR)及相邻节段活动度(ROM)的影响方面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及Cochrane图书... 目的对颈椎椎间盘置换术(CDA)和前路颈椎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在相邻节段退行性变(ASDeg)、相邻节段疾病(ASDis)、相邻节段再手术(ASR)及相邻节段活动度(ROM)的影响方面进行荟萃分析。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及Cochrane图书馆等数据库,检索文献为2018年6月前发表的CDA与ACDF的随机对照研究(RCT),采用Cochrane系统评价指南的评分量表对纳入文献的随机方法和偏倚进行评估。主要提取的数据包括随访时间,ASDeg、ASDis和ASR发生率,相邻节段ROM。同时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研究其高异质性。结果共33篇RCT文献纳入研究。CDA组ASR发生率明显低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随访时间进行亚组分析显示,随着随访时间延长,CDA组ASR发生率下降的优势增加。2年内2组的ASDeg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年后CDA组ASDeg发生率明显低于AC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ASDis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A组相邻节段ROM低于ACDF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ACDF,CDA可降低ASDeg和ASR发生率,但在ASDis发生率和相邻节段ROM方面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退行性变 椎间盘切除术 假体和植入物 荟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人颈椎椎间盘解剖参数与常用人工椎间盘尺寸的比较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亮 许正伟 +5 位作者 王栋琪 葛朝元 孙宏慧 陈秀锦 钱立雄 郝定均 《脊柱外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19-424,共6页
目的分析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椎间盘尺寸是否与国人颈椎椎体解剖尺寸相匹配,并据此提出适合国人的人工颈椎椎间盘设计方案。方法利用CT测量138例国内患者C2~7椎体的相关解剖学数据(椎体终板前后径、横径,椎间隙高度,矢状角大小),并分别与4... 目的分析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椎间盘尺寸是否与国人颈椎椎体解剖尺寸相匹配,并据此提出适合国人的人工颈椎椎间盘设计方案。方法利用CT测量138例国内患者C2~7椎体的相关解剖学数据(椎体终板前后径、横径,椎间隙高度,矢状角大小),并分别与4种常用人工椎间盘(Bryan、Prestige LP、Discover、Prodisc-C)的尺寸进行比较,分析人工椎间盘的尺寸是否与各个椎间隙尺寸相匹配,并计算不匹配率。结果4种常用人工椎间盘中,在椎体终板前后径上与国人颈椎椎体解剖尺寸的不匹配率为15.22%(C3/C4节段,Prestige LP、Prodisc-C)至57.61%(C6/C7节段,Discover);在横径上的不匹配率为24.28%(C3/C4节段,Prodisc-C、Prestige LP)至94.93%(C6/C7节段,Bryan)。所有患者中,19.71%的椎体终板前后径大于最大人工椎间盘,52.17%的椎体终板最大横径大于最大人工椎间盘。除了因高度不固定而无法比较的Bryan人工椎间盘,其他人工椎间盘的最大高度均满足患者各节段的最大椎间隙高度,但39.13%的颈椎椎间隙高度小于最小的人工椎间盘高度。C2/C3、C3/C4、C4/C5、C5/C6、C6/C7节段平均矢状角分别为3.64°、4.51°、5.04°、5.15°、4.13°,纳入的4种人工椎间盘中只有Discover有固定的7°前凸角与之相符。结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人工椎间盘尺寸与国人椎体解剖数据存在较大差异,应设计更多的人工椎间盘尺寸来匹配国人颈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颈椎病 假体和植入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皮质骨轨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4
作者 钱立雄 郝定均 +2 位作者 孙宏慧 王栋琪 李涛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13期87-90,共4页
目的比较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MMA-PS)固定与皮质骨轨迹螺钉(CBT-S)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的68例退变性腰椎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 目的比较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PMMA-PS)固定与皮质骨轨迹螺钉(CBT-S)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采用后路腰椎融合术治疗的68例退变性腰椎疾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的固定方法将患者分为PMMA-PS组(32例)和CBT-S组(36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CBT-S组手术时间短于PMMA-PS组,术中出血量均少于PMMA-PS组(P<0.05)。术后1 d,两组患者的CPK水平均显著升高,但CBT-S组低于PMMA-PS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降低(P<0.05)。PMMA-PS组与CBT-S组不同时间点的固定节段Cobb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MMA-PS组有5枚钉道周围发生骨水泥渗漏;CBT-S组1枚螺钉置钉时钉道骨折。两组患者随访过程中均未发现螺钉切割和松动等情况。末次随访时两组均全部融合。两组患者均未出现脑脊液漏、神经根损伤、伤口感染等并发症。结论 PMMA-PS固定和CBT-S固定均可获得相似的临床疗效、稳定性和融合率,但CBT-S固定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CPK水平更低,手术创伤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骨水泥强化椎弓根螺钉 皮质骨轨迹螺钉 腰椎退变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新型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敏 郝定均 +5 位作者 刘团江 郑永宏 许正伟 刘鹏 钱立雄 杨俊松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484-490,共7页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新型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4年9月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 目的 :探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新型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的近期疗效。方法:2014年7月~2014年9月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行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病患者32例,均为单节段融合,其中脊髓型14例,神经根型11例,混合型7例;男18例,女14例;平均年龄55.3±3.4岁(34~64岁)。采用Bazaz吞咽困难评价标准、Park邻近节段骨化分级标准分别评估术后吞咽困难和邻近节段骨化发生情况;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颈椎残障指数评分(NDI)对患者术前术后脊髓神经功能、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术后定期行颈椎X线、CT、MRI检查观察颈椎曲度、内固定状态、植骨融合等情况。结果:全部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个月,平均6.5±0.7个月。手术时间平均59.0±10.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7.6±18.4ml。1例患者(3.1%)术后6h出现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表现;3例患者(9.4%)术后36h逐渐出现不同程度吞咽困难,2例轻度,1例中度;均经对症处理后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所有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VAS评分术前为7.5±1.7分,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2.5±1.2分(P〈0.05);NDI评分术前为43.3±3.6分,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10.7±2.9分(P〈0.05);JOA评分术前为9.43±2.55分,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16.07±1.02分(P〈0.05);颈椎曲度术前为-14.30°±1.9°,术后6个月时改善为17.12°±1.4°(P〈0.05)。随访期间未见植骨不融合、融合器下沉、邻近节段骨化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中应用Peek Prevail椎间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颈椎病具有操作简单、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吞咽困难发生率低的优点,近期临床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 PEEK Prevai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自主学习”教学漫谈
16
作者 钱立雄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 2004年第1期46-47,共2页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增长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所谓自主学习.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 在现代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增长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务。所谓自主学习.就是通过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使之不仅会学习。而且爱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习兴趣 教学观念 情感体验 体育教学 中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
17
作者 赵元廷 何立民 +4 位作者 刘团江 赵勤鹏 李涛 钱立雄 郝定均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A02期1300-1300,共1页
目的观察分析单节段维持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并比较治... 目的观察分析单节段维持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46例腰椎滑脱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分析临床疗效,并比较治疗前、后的VAS评分和JOA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09.8±13.6)min,术中出血量为(213.6±43.5)ml,术后出血量为(36.5±8.7)ml,X线暴露时间为(35.2±5.9)s.治疗后,患者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及JOA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节段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节段 临床疗效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S-TLIF术中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危险因素
18
作者 张先予 钱立雄 袁即山 《颈腰痛杂志》 2022年第6期832-834,共3页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术中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采用MIS-TLIF术治疗的16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 MIS-TLIF)术中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8年2月-2020年2月本院采用MIS-TLIF术治疗的16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CT评价椎弓根螺钉对关节突关节的侵扰程度,并根据是否发生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设为侵扰组与未侵扰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MIS-TLIF术中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危险因素。结果 165例中,48例发生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发生率29.09%;侵扰组与未侵扰组的手术节段、顶椎置钉位置、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关节突关节退变分级、螺钉内倾角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性别、连接棒形状、疾病类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顶椎置钉为L、BMI>28 kg/m^(2)、关节突关节3级退变是MIS-TLIF术中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MIS-TLIF术中置钉容易侵扰上位关节突关节,顶椎置钉为L、肥胖以及关节突关节退变程度较高者,更易发生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 上位关节突关节侵扰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疗效比较
19
作者 葛朝元 杨文龙 +4 位作者 钱立雄 王栋琪 杨小卫 许正伟 郝定均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 2025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45例,年龄(21.5±4.3)岁,... 目的比较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与徒手置钉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西安交通大学附属红会医院行手术治疗的65例青少年腰椎峡部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45例,年龄(21.5±4.3)岁,峡部裂分布情况:L 32例,L 413例,L 550例,根据滑脱程度Meyerding分型,其中Ⅰ度52例,Ⅱ度5例,不伴滑脱者8例,均合并顽固性腰痛。所有患者均采用双节段椎弓根钉复位、自体髂骨取骨、峡部植骨修补术,依据置钉方式不同分为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组(机器人组,32例)及徒手置钉组(徒手组,33例)。术后复查CT,根据Neo标准计算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满意率及皮质穿破率,采用Babu标准计算螺钉的上关节突侵犯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置钉满意率、皮质穿破率及上关节突侵犯率,记录手术并发症、峡部植骨融合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时腰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伴有滑脱者均得到解剖复位,术中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手术并发症。机器人组手术时间长于徒手组[(82.6±6.8)min比(60.5±7.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共置入128枚螺钉,徒手组共置入132枚螺钉,两组置钉满意率、皮质穿破率及关节突侵犯率[96.9%(124/128)比90.9%(120/132)、3.1%(4/128)比9.1%(12/132)、2.3%(3/128)比7.6%(10/13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1年峡部植骨均融合良好,复位未丢失,固定节段椎间盘无退变表现,均取出内固定。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VAS、JOA评分及ODI评分均显著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组术后1个月及术后1年随访时VAS低于徒手组[(1.6±0.8)分比(2.7±0.9)分、(0.3±0.1)分比(1.5±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JOA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及徒手置钉均能有效治疗青少年腰椎峡部裂,相比徒手置钉,天玑骨科机器人辅助置钉能进一步提高置钉精准度,改善患者腰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腰椎 机器人 峡部裂 置钉精准度
原文传递
两种术式治疗不稳定型Kümmell病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10
20
作者 钱冰 郝定均 +4 位作者 郑永宏 钱立雄 杨俊松 李厚坤 李汉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5-190,共6页
目的比较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short segment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ertebroplasty,SSF+VP)以及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植骨(short segment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SSF+BG)... 目的比较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椎体成形(short segment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vertebroplasty,SSF+VP)以及短节段钉棒固定联合伤椎植骨(short segmental pedicle screw fixation combined with bone graft,SSF+BG)治疗不稳定型Kümmell病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参考。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2月收治并符合选择标准的48例不稳定型Kümmell病患者纳入研究。其中25例采用SSF+VP治疗(SSF+VP组),23例采用SSF+BG治疗(SSF+BG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骨密度、骨折节段以及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功能障碍指数(ODI)以及后凸Cobb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手术时间以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VAS、ODI评分以及后凸Cobb角评价手术疗效。结果SSF+VP组手术时间为(107.7±18.8)min,SSF+BG组为(113.7±22.4)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5,P=0.302)。术中SSF+VP组6例出现骨水泥渗漏,术后SSF+BG组1例切口延迟愈合。X线片复查示,两组植骨均融合,SSF+VP组植骨融合时间为(15.1±1.3)周,SSF+BG组为(15.7±1.8)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61,P=0.180)。两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以及Cobb角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SSF+VP组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SF+BG组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显著低于术后即刻(P<0.05);Cobb角、ODI评分与术后即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SSF+VP组VAS评分优于SSF+BG组(P<0.05),但末次随访时SSF+BG组明显优于SSF+VP组(P<0.05);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ODI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SSF+VP相比,SSF+BG治疗不稳定型Kümmell病术后骨折椎体可达骨性愈合,疼痛改善明显,并发症较少,疗效更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ümmell病 短节段固定 椎体成形术 植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