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心肌炎患者左心室应变能力及其与心血管磁共振瘢痕负荷的关系
1
作者 何德宏 钱炜春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5年第1期12-16,共5页
目的 探究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与心血管磁共振(CMR)技术在急性心肌炎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3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炎患者(观察组),以同期年龄匹配的56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比... 目的 探究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STE)与心血管磁共振(CMR)技术在急性心肌炎诊断和预后预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2年3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56例急性心肌炎患者(观察组),以同期年龄匹配的56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入院时的基线资料、实验室检查结果、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二维STE、CMR的结果。观察组在第6个月随访时再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动态心电图检查。采用单变量和多变量相关性分析评估影响观察组患者心肌功能恢复的因素。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肺动脉收缩压(PASP)、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和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值(GLS)、E峰、E/A、E/e'、心外膜GLS、中膜GLS、心内膜GLS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急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GLS应变能力明显受损。观察组患者的总瘢痕负荷为(2.64±1.21)%。单变量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总瘢痕负荷与基线左心室GLS呈正相关(r=0.338,P=0.011),与基线LVEF呈负相关(r=-0.342,P=0.010)。观察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LVEF、SV、CO、E峰、E/A、E/e'、PASP、LAVi、左心室GLS、心外膜GLS、中膜GLS、心内膜GLS水平均显著改善(P<0.05)。多变量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基线LVEF、总瘢痕负荷、基线左心室GLS以及基线左心室内膜GLS是急性心肌炎患者心肌功能恢复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动态心电图检测发现出现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NSVT)的心肌炎患者左心室GLS为(14.03±3.28)%,低于未出现NSVT的心肌炎患者(16.61±3.73)%(P<0.05)。结论 STE检测的左心室GLS参数是急性心肌炎的有效诊断指标。STE与CMR的瘢痕负荷有重要关联,也是急性心肌炎患者功能结局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炎 心血管磁共振 瘢痕负荷 心肌功能恢复 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 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及青年预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电生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钱炜春 张丰富 +1 位作者 丁竞竞 贾海波 《海南医学》 CAS 2014年第24期3646-3648,共3页
目的:评价小于30岁的预激综合征(WPW)特别是小于18岁患者的电生理特性及射频消融的效果。方法30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入选,按照年龄分为三组,A组6-17岁,B组18-29岁,C组30-75岁。通过回顾医疗记录的方法分别评价三组的临床特点、电... 目的:评价小于30岁的预激综合征(WPW)特别是小于18岁患者的电生理特性及射频消融的效果。方法30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入选,按照年龄分为三组,A组6-17岁,B组18-29岁,C组30-75岁。通过回顾医疗记录的方法分别评价三组的临床特点、电生理特性及治疗效果。结果在所有的预激综合征患者中,110例(36.67%)小于30岁。B组中男性多于女性(男:女=50:13),A组中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24:23)。左侧旁道在A组(25.5%,12/47)中的比例小于B组(50.8%,32/63)及C组(55.8%,106/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3, P=0.03)。三组患者的射频消融手术成功率为A组87.2%(41/47),B组92.1%(58/63),C组94.2%(179/190),A组低于B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2)。结论此研究阐述了儿童及青年预激综合征患者不同的临床及电生理特性,儿童左侧旁道发病率较低,且手术成功率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激综合征 旁道 电生理 导管射频消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及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钱炜春 张丰富 +2 位作者 贾海波 丁竞竞 陈颜夙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729-733,共5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新西兰大白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n=15),心肌梗死对照组(MI组,n=15),瑞舒伐他汀干预组(R组,n=15)。MI组和R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新西兰大白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4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组,n=15),心肌梗死对照组(MI组,n=15),瑞舒伐他汀干预组(R组,n=15)。MI组和R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MI组及S组术后24 h灌等量的生理盐水。R组于术后24 h直接灌胃法给药,给药剂量以10 mg/(kg·d)计算。干预2周后,进行心脏超声测定,然后随即处死新西兰大白兔,取出心脏,通过TUNEL法检测心肌梗死边缘区的细胞凋亡率,使用流式细胞仪法测定心肌梗死边缘区Caspase-3的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38、p-p38在此区域的表达。结果 R组兔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较MI组减小,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MI组增高;R组及MI组兔心肌梗死边缘区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均高于S组,而R组兔的心肌细胞凋亡率低于MI组;R组兔心肌梗死边缘区与MI组p38表达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而前者Caspase-3及p-p38表达低于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可抑制心室重构及改善心脏功能,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38的磷酸化从而阻止Caspase-3的活化,最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管射频消融术对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0
4
作者 钱炜春 王向明 +1 位作者 许健 褚明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8年第7期643-645,共3页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对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入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RFCA的持续性房颤病人140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7例)和非老年组(73例)。比较2组病人的... 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对老年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围手术期抗凝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入选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RFCA的持续性房颤病人140例,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7例)和非老年组(73例)。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特点、RFCA术后房颤复发率和围手术期出血发生率。比较老年组病人中,使用达比加群酯与华法林围手术期抗凝治疗出血发生率。结果老年组病人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比例、心功能分级及非瓣膜性房颤脑卒中风险(CHA2DS2-Vasc)评分均高于非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RFCA术后房颤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病人中,达比加群酯在围术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高于华法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FCA是针对老年持续性房颤病人治疗的有效方法。达比加群酯在围术期抗凝治疗的安全性高于华法林,可作为老年持续性房颤RFCA围手术期的抗凝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持续性心房颤动 导管射频消融术 抗凝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活素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力衰竭后心脏纤维化的影响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缪世锋 钱炜春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1年第8期852-854,共3页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严重的类型,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AM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力衰竭(心衰),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其也是影响老年病人预后最重要的因素[2]。新活素是一种重...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最严重的类型,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1]。AMI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心力衰竭(心衰),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其也是影响老年病人预后最重要的因素[2]。新活素是一种重组人脑钠肽(rhBNP),研究表明,rhBNP具有利钠、利尿、降压及拮抗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活性等心脏保护作用,同时可以改善心衰病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新活素 心衰病人 心脏保护作用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 心脏纤维化 心力衰竭 预后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医学生(MBBS)教学中“角色扮演”的病例设计原则探讨 被引量:5
6
作者 丁竞竞 李敏 +1 位作者 周建伟 钱炜春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第33期172-173,共2页
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本文指英文授课学生,MBBS,Bachelor of Medicine/Bachelor of Surgery)是目前全球一体化格局,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政策形势下,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热点领域。南京医科大学自2012年12月开始在医学留学生(MBBS... 来华医学留学生教育(本文指英文授课学生,MBBS,Bachelor of Medicine/Bachelor of Surgery)是目前全球一体化格局,以及我国"一带一路"政策形势下,高等医学教育的一个热点领域。南京医科大学自2012年12月开始在医学留学生(MBBS)的教学中应用以ESP(English Standardized Patients,全英文标准化病人)为载体的角色扮演教学模式,技德共重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胸怀的医学人才。本文通过总结以ESP为载体进行的教学实践,探讨了角色扮演病例设计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留学生 ESP 角色扮演 病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留学生Medical Statistics线上课程建设与远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7
作者 丁竞竞 钱炜春 +1 位作者 赵杨 张汝阳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42-945,949,共5页
受政治、经济和全球健康等因素影响,远程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受出入境限制,未能返华的留学生一直以远程教学推进学业,成为其间持续进行远程教学最久的群体。本研究总结临床专业本科留学生主干课程Medical... 受政治、经济和全球健康等因素影响,远程教育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发展趋势。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受出入境限制,未能返华的留学生一直以远程教学推进学业,成为其间持续进行远程教学最久的群体。本研究总结临床专业本科留学生主干课程Medical Statistics的校级一流线上课程建设与教学实践,并比较了疫情前后,线下教学与远程教学的留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发现远程教学成绩经历波动后逐渐稳定并接近传统线下教学。本文同时对效果影响因素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发现“充分学习和使用远程课程中丰富的资源”和“上网是否容易”是留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建设丰富教学资源对促进医学统计学远程学习效果的重要影响,同时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远程教学水平,服务高校现代化课程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上课程建设 远程教学实践 Medical Statistics 医学统计学 本科留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频发室性早搏经导管射频消融后左心结构功能变化的1年随访 被引量:4
8
作者 汪敏 张丰富 钱炜春 《安徽医药》 CAS 2014年第10期1930-1932,共3页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频发室性早搏(Frequent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手术前后及术后1年左心功能及结构的变化及动态心电图早搏次数占总心搏的比例,旨在评价射频消融术是否为治疗室性早...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Catheter Ablation,RFCA)治疗频发室性早搏(Frequent Ventricular Premature Beats)手术前后及术后1年左心功能及结构的变化及动态心电图早搏次数占总心搏的比例,旨在评价射频消融术是否为治疗室性早搏的最佳手段,是否能有效逆转左室重构及改善左心功能。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3年1月因室性早搏成功行导管射频消融手术病例32例及药物治疗室性早搏患者13例。分别为手术组与药物对照组,患者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心脏彩超LAD,LVDD,LVDS,EF值参数的变化和24 h心动图早搏次数占总心搏的比例。结果药物对照组用药1年LAD,LVDD,LVES,EF值与1年前相比两者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融组治疗后即刻早搏/总心搏显著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1年消融组LAD,LVDD,LVDS值明显缩小,EF值明显增加,早搏/总心搏明显降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对照组用药1年后早搏数/总心搏明显减少,与1年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射频组与药物对照组术后1年随访早搏/总心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射频消融(RFCA)是改善频发早搏患者心脏结构及功能的一个行之有效且安全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消融 室性早搏 频发 左心结构 左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舒伐他汀对兔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钱炜春 张丰富 +2 位作者 秦夏 丁竞竞 贾海波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1年第15期2844-2847,共4页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新西兰大白兔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三组,即:假手术组(S,n=15),心肌梗死对照组(MI,n=15),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干预组(R,n=15)MI组和R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对新西兰大白兔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45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三组,即:假手术组(S,n=15),心肌梗死对照组(MI,n=15),心肌梗死瑞舒伐他汀干预组(R,n=15)MI组和R组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AMI模型。心肌梗死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术后24h灌等量的生理盐水。瑞舒伐他汀干预组于术后24h直接灌胃法给药,给药剂量以10mg/kg*d计算。干预2周后,进行心脏超声测定,随即处死新西兰大白兔、取出心脏,观察病理组织形态,并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Bcl-2,Bax在心肌梗死边缘区的蛋白表达。结果:①心脏超声检测表明干预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较心肌梗死对照组降低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心肌梗死对照组增高②干预组心肌梗死边缘区Bax表达与心肌梗死对照组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而Bcl-2表达高于心肌梗死对照组。结论:瑞舒伐他汀上调Bcl-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瑞舒伐他汀 心肌梗死 心室重构 基因:Bcl 基因:Bax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治疗老年室性早搏预后的预测因素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钱炜春 张丰富 +1 位作者 丁竞竞 贾海波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5年第12期990-992,共3页
目的探讨老年室性早搏患者在其行射频消融术后的短期效果能否预测其远期预后。方法选择64例接受了射频消融术频发室性早搏的老年患者,术前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室性早搏负荷。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6 h内... 目的探讨老年室性早搏患者在其行射频消融术后的短期效果能否预测其远期预后。方法选择64例接受了射频消融术频发室性早搏的老年患者,术前通过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室性早搏负荷。在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6 h内是否有室性早搏再次出现。术后6月再次记录24 h动态心电图评价患者室性早搏负荷。结果经射频消融术后,39例(60.93%)患者术后6 h内无室性早搏复发,这些患者中有37例(94.87%)术后6月室性早搏减少幅度达显著有效。结论老年室性早搏患者射频消融术后6 h内室性早搏无复发是术后6月预后良好的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室性早搏 射频消融 预后
原文传递
达比加群酯在持续性心房颤动经导管射频消融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1
作者 钱炜春 王向明 +1 位作者 许建 褚明 《江苏医药》 CAS 2017年第16期1140-1143,共4页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31例行RFCA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A组,58例)和华法林组(B组,73例),比较两组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 目的探讨达比加群酯在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患者围手术期抗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131例行RFCA的持续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达比加群酯组(A组,58例)和华法林组(B组,73例),比较两组临床结局。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无死亡、大出血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A组缺血性脑病发生率与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3.45%vs.4.11%)(P>0.05);A组出血总发生率低于B组(3.45%vs.15.07%)(P<0.05)。结论达比加群酯可作为安全、稳定的持续性房颤患者RFCA围手术期的抗凝治疗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房颤动 达比加群酯 华法林 导管消融
原文传递
临床医学师资医工交叉教学参与度对研究生培养的意义初探
12
作者 丁竞竞 鞠黎 +1 位作者 钱炜春 郑朋飞 《进展》 2023年第14期201-203,共3页
为了解临床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师生医工交叉认知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校2家附属医院的研究生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2家医院师生的医工交叉认知度尚可,每家医院教师与研究生的认知度一致,B... 为了解临床学科研究生人才培养师生医工交叉认知情况及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学校2家附属医院的研究生教师和研究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发现,2家医院师生的医工交叉认知度尚可,每家医院教师与研究生的认知度一致,B医院教师医工交叉教学参与比例高于A医院,B医院研究生接受医工交叉学习和接触医工交叉教材(学习资源)的比例高于A医院。研究结果提示,附属医院及教学医院研究生医工交叉认知及学习情况与本院教师医工交叉教学参与度有一定关联,附属医院、教学医院,包括海外教学医院等应进一步深化医教协同,加强医工交叉师资能力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附属医院 医工交叉 研究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21年中国年度医学进展对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的启示
13
作者 陈乐延 陈开妍 +2 位作者 孙晓薇 丁竞竞 钱炜春 《进展》 2023年第20期36-38,共3页
本文介绍了我国2021中国年度医学进展临床领域的成果,回顾整理了我国医学教育政策沿革,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现状,结合进展成果分析了我国临床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对策,以期多方协同,提高人才质量,调整人才供... 本文介绍了我国2021中国年度医学进展临床领域的成果,回顾整理了我国医学教育政策沿革,比较分析了国内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现状,结合进展成果分析了我国临床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对策,以期多方协同,提高人才质量,调整人才供需结构,推动临床医学教育及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医学 中国年度医学进展 医学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