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蓝牙Mesh的智能车位检测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1
作者 张业伟 钟可馨 +2 位作者 周瑜 陈晨 高士虎 《现代信息科技》 2025年第1期171-176,共6页
为解决老旧停车场更新停车管理系统成本高、维修困难、能耗大等问题,设计了基于蓝牙Mesh本地组网和云端服务器的智能车位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低能耗、维修简便、安装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选择了功耗低、价格实惠的超声波监测技术,... 为解决老旧停车场更新停车管理系统成本高、维修困难、能耗大等问题,设计了基于蓝牙Mesh本地组网和云端服务器的智能车位检测系统。该系统具有低能耗、维修简便、安装成本低、操作简单等优点。选择了功耗低、价格实惠的超声波监测技术,并详细设计了硬件和软件方案,实现了精确的车位检测和数据传输功能。经过软硬件测试,结果显示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通信性能优良,维护成本低。这一设计为未来智能停车场管理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TM32 Mesh组网 智慧停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RS-CoV-2特异性抗体ADCC活性与抗体滴度和中和活性呈正相关
2
作者 钟可馨 温莺芬 +2 位作者 张绪磊 邢晓敏 庾蕾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18-726,共9页
目的:探讨SARS-CoV-2感染者血浆样本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及其与抗体滴度和中和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表达SARS-CoV-2刺突(spike;S)蛋白的HEK293T细胞为靶细胞,表达Fcγ... 目的:探讨SARS-CoV-2感染者血浆样本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ntibody-dependent cell-mediated cytotoxicity,ADCC)及其与抗体滴度和中和活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表达SARS-CoV-2刺突(spike;S)蛋白的HEK293T细胞为靶细胞,表达FcγRⅢa-V158的Jurkat细胞为效应细胞,建立一种简便的抗体ADCC检测方法。对效应细胞和靶细胞比例进行优化后,分析38份血浆样本的ADCC活性进行。血浆特异性抗体采用捕获ELISA法检测,即用抗标签抗体捕获C-端带标签的重组SARS-CoV-2 S蛋白。血浆抗体中和活性采用假病毒中和试验测定。统计学分析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非参数Spearman相关检验计算相关性。结果: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显示,38份血浆样本S、S1和受体结合结构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RBD)抗体阳转率均为97.4%(37/38);动态观察抗体滴度随康复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显示抗体滴度在3~4周达到峰值。抗体滴度>1∶320的血浆样本的中和活性高于抗体滴度<1∶320的血浆样本[IC 50值:749.6(396.5~3772.0)vs 81.4(11.6~228.4),P<0.01]。对同样的样本进行抗体ADCC活性检测,86.8%(33/38)的血浆样本可检测出ADCC活性,其随康复时间的变化趋势与特异性抗体滴度是一致的,同样在3~4周达到峰值。进一步分析抗体ADCC活性与抗体滴度和中和活性相关性,结果显示均呈正相关,针对S、S1和RBD三个不同靶向区域的抗体,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686、0.535、0.471(P均<0.01),与中和活性的相关系数为0.573(P<0.01)。结论:本研究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抗体ADCC检测方法,检测结果表明SARS-CoV-2可诱导特异性血浆抗体ADCC活性,且ADCC活性可能来自非中和抗体。同时,ADCC活性在3~4周达到峰值,这些发现为临床血浆救治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CoV-2 抗体依赖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中和活性 假病毒 血浆抗体
原文传递
基于流式细胞技术SARS⁃CoV⁃2假病毒中和试验方法的建立
3
作者 张绪磊 温莺芬 +2 位作者 钟可馨 邢晓敏 庾蕾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13-922,共10页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致病病毒。面对此类高传播风险及高致病性病毒,常采用复制缺陷型假病毒替代...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感染(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的致病病毒。面对此类高传播风险及高致病性病毒,常采用复制缺陷型假病毒替代活病毒用于疫苗及药物的抗病毒活性评估。本研究旨在建立了一种基于流式细胞技术(Flow cytometry,FCM)的高通量中和试验方法。使用HIV⁃1慢病毒骨架蛋白包装系统,将psPAX2、pLVX⁃eGFP、SARS⁃CoV⁃2 S三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包装一种带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的假病毒。通过优化S蛋白密码子序列、采用S蛋白C⁃端氨基酸(Amino acids,AA)截短和包装时间的优化,确定了假病毒包装最适条件。包装假病毒的滴定采用293T⁃hACE2细胞作为感染靶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测定eGFP荧光细胞比率即为感染假病毒细胞比率。采用包装的野生型(Wild type,WT)和Omicron假病毒对感染Omicron变异株的COVID⁃19患者血浆抗体中和活性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2例COVID⁃19患者血浆对SARS⁃CoV⁃2 WT和Omicron假病毒均具有中和作用,平均半数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别为631.2和139.0(血浆稀释倍数),且对WT株中和活性大于Omicron变异株。研究中我们将建立的中和试验方法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方法(Luciferase assay,LUCA)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建立的FCM方法与常规使用的LUCA法具有同等的敏感性。本研究建立的基于流式细胞技术SARS⁃CoV⁃2假病毒中和试验方法,不需要裂解靶细胞等后续步骤即可直接对细胞进行检测。为疫苗的评估及抗病毒药物的筛选提供了一种高通量方法,同时为抗病毒机制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 假病毒 流式细胞技术 荧光素酶 EGFP 血浆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