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能X线骨密度仪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金超岭 王猛 +2 位作者 李红磊 刘鸿娥 颜珏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25-1427,共3页
目的通过测量长、短期精密度和短期准确度对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仪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1长期精密度:对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模块连续1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其高、中、低... 目的通过测量长、短期精密度和短期准确度对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骨密度仪进行质量控制。方法 1长期精密度:对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模块连续1年的测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分别计算其高、中、低骨密度、均值骨密度、骨矿盐含量、投影面积的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2短期精密度:取连续25天的QA模块测试数据,计算高、中、低骨密度平均值和标准差(standard deviation,SD),制作Shewhart质控图。另外选取30名志愿者,分别测量L1-4椎体,双侧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全髋关节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计算均方根变异系数(root mean square of the CV,RMS-CV);3短期准确度:取连续25天的QA模块测试数据,计算高、中、低骨密度的准确度。结果 1长期精密度:QA模块测量高、中、低骨密度、均值骨密度、骨矿盐含量、投影面积的CV分别为0.37%、0.37%、0.41%、0.43%、0.47%、0.12%;2短期精密度:连续25天QA模块测试数据均符合Shewhart法则;30例受试者L1-4椎体,双侧股骨颈、大粗隆、Ward's三角、全髋关节各测量部位的RMS-CV分别为1.3%、0.8%、0.9%、1.2%、1.3%、1.5%、1.6%、0.6%、0.6%;3短期准确度:连续25天QA模块测试数据的高、中、低骨密度的准确度分别为-0.07%、0.10%、0.60%。结论进行长、短期精密度和准确度测试能反映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可有效提高骨质疏松的流行病学研究、诊断、治疗、药物试验研究的可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吸收法 质量控制 长期精密度 短期精密度 短期准确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脏深度对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10
2
作者 韩萍萍 李玲 +3 位作者 刘杰 王猛 金超岭 郑玉民 《中国医疗设备》 2017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根据肾侧位显像利用核医学方法测定肾脏深度,探讨肾深度、双肾深度差对Gates法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影响,探究侧位显像对肾动态显像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2月~12月于我院行放射性核素肾... 目的根据肾侧位显像利用核医学方法测定肾脏深度,探讨肾深度、双肾深度差对Gates法肾动态显像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的影响,探究侧位显像对肾动态显像的意义。方法收集2015年2月~12月于我院行放射性核素肾动态显像的患者118名,行肾侧位显像测量肾深度及双肾深度差(D),获得校正后的GFR与分肾GFR。Gates法默认以Tonnesen公式法估算肾脏深度并得到未校正深度GFR与分肾GFR。分析未校正及校正后的GFR与血清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的相关性及双肾深度差对分肾功能测量的影响。结果与肾侧位显像比较,Tonnesen公式法低估了两肾深度及双肾深度差。未校正及校正的GFR均与Ccr有很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r分别为0.760、0.755。未校正的GFR低于校正的GFR,但无统计学差异。双肾深度差与由此产生的分肾功能变化成正相关系(r=0.98,P<0.01),随着深度差的增加,Tonnesen公式法难以准确反映分肾功能的变化。在双肾深度差较小组(D<0.5 cm)校正和未校正GFR无统计学差异;而在深度差较大的组(D≥0.5 cm)校正与未校正GFR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肾侧位显像测量肾脏深度进行校正,可以提高Gates法测量肾GFR的准确性,特别是对双肾深度差异较大的患者,能更准确的反应分肾功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动态显像 肾小球滤过率 肾脏深度 Tonnesen公式 Gates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锝显像中摄锝率测定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3
作者 王猛 周翠红 +2 位作者 金超岭 刘杰 李红磊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逐步地应用临床工作,甲状腺锝(99mTc)显像具有方法简便、快捷、不受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物等影响的优点,逐渐成为甲状腺疾病的常规... 随着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技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逐步地应用临床工作,甲状腺锝(99mTc)显像具有方法简便、快捷、不受外源性甲状腺激素和抗甲状腺药物等影响的优点,逐渐成为甲状腺疾病的常规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组织 抗甲状腺药物 THYROID 采集条件 UPTAKE 像素数 放射性计数 常规检查 图像像素 抑制性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体积的测量方法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金超岭 王猛 +2 位作者 刘杰 刘晓建 颜珏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12期83-85,26,共4页
准确测量甲状腺体积是^(131)I治疗甲亢的重要环节。目前有多种方法测量甲状腺体积,但每种方法各有优、缺点。本文重点分析了甲状腺触诊法、甲状腺核素显像法、超声测定法和螺旋CT检测法等4种测量方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进展。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放射治疗 甲状腺核素显像 螺旋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体积积分测定甲状腺体积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韩萍萍 金超岭 +3 位作者 李刚 郑玉民 王猛 甄力莳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7年第4期255-256,共2页
甲状腺质量是^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剂量估算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估算甲状腺质量的方法有手触诊法、核素显像法、超声测定法、CT测定法、MRI测定法及PET/CT测定法,其中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为核素显像法和超声测... 甲状腺质量是^131I治疗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剂量估算的重要参数之一。目前估算甲状腺质量的方法有手触诊法、核素显像法、超声测定法、CT测定法、MRI测定法及PET/CT测定法,其中临床最常用的方法为核素显像法和超声测定法。核素显像法又包括平面显像和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本研究通过标准模型探讨用SPECT断层显像体积积分法(简称断层积分法)测定甲状腺体积的准确性.并与平面图像结果进行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 甲状腺体积 体积积分法 超声测定 标准模型 SPECT断层显像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价值的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晓建 王猛 +3 位作者 刘杰 李红磊 金超岭 续蕊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6期347-349,共3页
目的:探讨右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意义.方法:2014年5月~6月我科采用双光能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仪同时进行两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北京地区患者769例,按年龄、性别、有无右侧下肢疼痛、抽筋或麻木症状分组,并进行左... 目的:探讨右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对诊断骨质疏松症的意义.方法:2014年5月~6月我科采用双光能X射线吸收法骨密度仪同时进行两侧股骨近端骨密度测量,北京地区患者769例,按年龄、性别、有无右侧下肢疼痛、抽筋或麻木症状分组,并进行左右两侧股骨颈骨密度和股骨颈BMD异常率的对比分析.结果:年龄≥71岁和有右侧下肢疼痛、抽筋或麻木症状的患者,左右两侧股骨颈BMD具有显著性差异,而且右侧股骨颈BMD异常率明显大于左侧.结论:对于年龄≥71岁和有右侧下肢疼痛、抽筋或麻木症状的患者,右侧股骨近端BMD测量对评价骨密度和诊断骨质疏松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密度 双能X射线吸收法 股骨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管理模式在医学图像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8
7
作者 周翠红 王猛 +2 位作者 金超岭 艾祎 颜珏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11期133-135,共3页
本文通过核医学科的图像质量管理,介绍了PDCA管理模式的策划、实施、检查以及改进四个阶段的具体操作,并根据PDCA前后图像的优质率比对结果,找出提高技师的注射技术和使用捆绑带固定患者的体位来提高图像优质率。
关键词 PDCA 医学图像质量管理 图像优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周翠红 王猛 +3 位作者 金超岭 刘杰 李红磊 李玲 《中国医学装备》 2018年第6期18-21,共4页
目的:探讨IQ-SPECT和低能量高分辨率(LEHR)准直器SPECT(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对临床科室推送的100例疑似冠心病且已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以冠状动脉造影... 目的:探讨IQ-SPECT和低能量高分辨率(LEHR)准直器SPECT(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的差异。方法:对临床科室推送的100例疑似冠心病且已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进行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对比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并对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以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为诊断标准,100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41例(占41%)。冠状动脉造影阳性的患者中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阳性27例,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阳性25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59例(占59%),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阴性55例,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阴性55例。对照冠状动脉造影的检查结果,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为66%(27/41),特异度为93%(55/59),准确率为82%(82/100),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为61%(25/41),特异度为93%(55/59),准确率为80%(80/100)。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诊断的灵敏度高于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但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7.657,P>0.05)。结论: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SPECT 低能量高分辨率准直器SPECT 心肌灌注显像 冠状动脉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光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不同扫描模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周翠红 王猛 +3 位作者 金超岭 刘杰 李环 李红磊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6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在双光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时不同扫描模式的差异。方法:选取50例临床科室推送的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的患者,进行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测量,采用3种不同模式的扫描方法:A扫描模式,患者身体平躺,选择OneScan(一次性扫描... 目的:探讨在双光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量腰椎骨密度时不同扫描模式的差异。方法:选取50例临床科室推送的需要进行骨密度检查的患者,进行腰椎和股骨的骨密度测量,采用3种不同模式的扫描方法:A扫描模式,患者身体平躺,选择OneScan(一次性扫描、无需海绵垫块)扫描模式;B扫描模式,患者身体平躺,不选择One Scan扫描模式;C扫描模式,患者下肢放在海绵垫块上,不选择OneScan扫描模式。结果:A、B两种扫描模式所得腰椎的骨密度值对比,第1、2、3、4腰椎及4节腰椎的平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721,t=-0.153,t=-1.239,t=-1.892,t=-1.469;P>0.05);A、C两种扫描模式所得的骨密度值对比,第2、3、4腰椎及4节腰椎的平均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61,t=3.824,t=4.582,t=4.399;P<0.05),第1腰椎无统计学意义(t=-0.006,P>0.05)。结论:采用OneScan扫描模式进行骨密度测量会高估腰椎的骨密度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光能X射线吸收法 骨密度值 一次性扫描 腰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18)F-FDG PET定量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冬燕 郑玉民 +6 位作者 李小璇 金超岭 李锐 常飞燕 谢晟 焦劲松 彭丹涛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36-341,共6页
研究背景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是最常见的部分性癫类型,涉及复杂的神经网络。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有助于揭示癫的脑代谢特征。本研究基于18F-FDG PET定量分析探讨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的代谢特征模式。方法共23例伴... 研究背景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是最常见的部分性癫类型,涉及复杂的神经网络。18F-脱氧葡萄糖(18F-FDG)PET有助于揭示癫的脑代谢特征。本研究基于18F-FDG PET定量分析探讨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的代谢特征模式。方法共23例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患者和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正常对照者行头部MRI和18F-FDG PET检查,将PET图像配准至国际标准空间,并根据自动解剖分区模板将皮质和皮质下核团分割为90个兴趣区,计算全脑、双侧大脑半球和各兴趣区标准化摄取(SUV)值。结果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患者全脑校正SUV值低于正常对照者(1.13±0.06对1.20±0.10;t=-3.245,P=0.002),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患者左侧大脑半球校正SUV值低于右侧大脑半球(1.10±0.06对1.15±0.06;t=-2.710,P=0.010)。与正常对照者相比,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患者有15个兴趣区代谢降低,分别位于左侧颞叶,包括海马、海马旁回、杏仁核、颞极上部、颞极中部、颞下回、颞横回、梭状回,以及左侧颞叶外结构,包括额下回岛盖、Rolandic岛盖、岛叶、扣带回中部、尾状核、壳核、丘脑。结论18F-FDG PET定量分析可以从代谢角度揭示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的代谢特征模式,有助于加深对伴海马硬化的内侧颞叶癫病理生理学机制的理解,也为进一步研究此类患者功能改变和癫发作进程提供参考和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颞叶 海马 磁共振成像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模型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翠红 王猛 +1 位作者 金超岭 颜珏 《中国医学装备》 2016年第6期50-53,共4页
目的:通过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模型,研究二者心肌灌注显像的差别。方法:测量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模型的断层计数灵敏度,并对重建图像的信噪比、冷区对比度和边缘锐利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Q-SPECT心肌灌注... 目的:通过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模型,研究二者心肌灌注显像的差别。方法:测量IQ-SPECT和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模型的断层计数灵敏度,并对重建图像的信噪比、冷区对比度和边缘锐利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断层计数灵敏度是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的4倍;IQ-SPECT所得重建图像的信噪比优于LEHR-SPECT,且差异显著(t=2.346,P<0.05);IQ-SPECT所得重建图像的冷区对比度优于LEHR-SPECT,具有统计学差异(t=2.571,P<0.05);二者所得重建图像的边缘锐利度相比较无差异(t=1.494,P>0.05)。结论:IQ-SPECT心肌灌注显像采集效率高于LEHRSPECT心肌灌注显像,其重建图像的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单光子发射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模型 心肌灌注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DCA循环法在核医学科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王猛 艾祎 金超岭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3期182-183,共2页
PDCA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四个质量控制阶段首尾相接周而复始的循环程序,是美国工程师戴明博士总结,用于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也称PDCA循环,后来被直接引用到医院质量管理领域。我科2013年开始... PDCA是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ion)四个质量控制阶段首尾相接周而复始的循环程序,是美国工程师戴明博士总结,用于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也称PDCA循环,后来被直接引用到医院质量管理领域。我科2013年开始将PDCA循环法用于科室质量管理之中,并取得了明显效果。现将PDCA循环法的应用过程及体会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DCA循环法 医院质量管理 核医学科 应用 科室质量管理 质量控制 工程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采集矩阵与计数对SPECT静态显像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王猛 金超岭 +1 位作者 郑玉民 颜珏 《中国医学装备》 2015年第9期50-53,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采集矩阵与计数对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PECT)静态显像的影响。方法:通过SPECT/PET NEMA 2001模型,研究不同采集矩阵与不同计数状态下的图像质量,对模型图像的噪声和对比度进行分析。使用线源测定不同采集矩阵的系统分辨率。... 目的:研究不同采集矩阵与计数对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PECT)静态显像的影响。方法:通过SPECT/PET NEMA 2001模型,研究不同采集矩阵与不同计数状态下的图像质量,对模型图像的噪声和对比度进行分析。使用线源测定不同采集矩阵的系统分辨率。结果:随着计数的增加,图像的噪声减少;低计数状态下小矩阵图像的对比度优于大矩阵图像;高计数状态下大矩阵图像的对比度优于小矩阵图像。128×128矩阵的半高宽(FWHM)为(10.52±0.86)mm,256×256矩阵的FWHM为(9.47±0.61)mm,512×512矩阵的FWHM为(8.79±0.97)mm。结论:SPECT静态显像时低计数状态下采用小矩阵可以获得相对较高质量的图像,高计数状态下采用大矩阵可以获得相对更高质量的图像;随着采集矩阵的增大,系统分辨率略有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阵 计数 伽马照相机 静态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Q·SPECT和LEHR·SPECT的心肌模型显像研究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猛 周翠红 +1 位作者 金超岭 颜珏 《中国医疗设备》 2015年第11期47-49,共3页
目的比较IQ·SPECT和LEHR·SPECT两种技术在心肌模型显像中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IQ·SPECT和LEHR·SPECT两种技术进行心肌模型显像,研究不同采集时间下的重建图像质量,并对模型图像的噪声和各壁段的放射性计... 目的比较IQ·SPECT和LEHR·SPECT两种技术在心肌模型显像中对重建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IQ·SPECT和LEHR·SPECT两种技术进行心肌模型显像,研究不同采集时间下的重建图像质量,并对模型图像的噪声和各壁段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随着每帧采集时间的延长,重建图像的噪声逐渐减少,"冷区"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逐渐减小;2当每帧采集时间相同时,IQ·SPECT所重建出的图像比LEHR·SPECT所重建出的图像噪声小,而且"冷区"的放射性计数百分比小。结论 IQ·SPECT技术比LEHR·SPECT技术采集效率高,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Q·SPECT LEHR·SPECT 心肌模型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骨断层SPECT/CT显像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5
作者 刘杰 王群 +2 位作者 续蕊 王猛 金超岭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2014年第5期270-272,276,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骨断层SPECT/CT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4年5月可疑骨转移的7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我科行常规99mTc-MDP全身平面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显像,并于3~6个月后复查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全身平面骨显像及... 目的:探讨骨断层SPECT/CT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8月~2014年5月可疑骨转移的75例恶性肿瘤患者,在我科行常规99mTc-MDP全身平面骨显像及SPECT/CT断层显像,并于3~6个月后复查全身平面骨显像,比较全身平面骨显像及骨断层SPECT/CT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与骨断层SPECT/CT显像相比,全身平面骨显像的特异性较高(100%)。骨断层SPECT/CT显像准确性显著高于全身平面骨显像(P<0.01)。3~6个月复查全身平面骨显像时,32例患者病变发生进展,诊断准确性较第一次全身骨扫描及骨断层SPECT/CT均有所提高。结论:骨断层SPECT/CT在骨转移鉴别诊断中准确性较高,且能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显像 计算机断层扫描 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扫描 衰减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稳定性检测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杰 李红磊 +4 位作者 刘晓建 续蕊 金超岭 王猛 颜珏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12期128-130,共3页
目的确保PET/CT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发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必须严格执行PET/CT的稳定性检测。方法参照NEMA NU2-2001标准的测试模型和方法对PET/CT的探测器工作状态、空间分辨力、灵敏度、SUV校准、融合精度等几个方面... 目的确保PET/CT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减少故障发生,延长使用寿命,降低维修成本,必须严格执行PET/CT的稳定性检测。方法参照NEMA NU2-2001标准的测试模型和方法对PET/CT的探测器工作状态、空间分辨力、灵敏度、SUV校准、融合精度等几个方面对PET进行检测。结果在对PET/CT稳定性检测的过程中,对不合格项目及时进行校正,降低了PET/CT的故障发生率,保证了临床诊断图像质量。结论定期进行PET/CT的稳定性检测可以保证每天图像质量,减少机器故障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探测器 质量控制 稳定性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腺苷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对后循环缺血病变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杰 刘蕾 +2 位作者 金超岭 郑玉民 尹立杰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265-267,272,F0004,共5页
目的:探讨三磷腺苷(ATP)负荷对后循环缺血(PCI)病变脑血流灌注改变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5月~2019年9月间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PCI患者26例,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56~79岁,平均62±10.3岁。患者采用... 目的:探讨三磷腺苷(ATP)负荷对后循环缺血(PCI)病变脑血流灌注改变及脑血管储备能力的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2017年5月~2019年9月间于中日友好医院就诊的PCI患者26例,其中男20例、女6例;年龄56~79岁,平均62±10.3岁。患者采用两日法进行静息及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勾画并计算18个脑区局部脑血流灌注量以及评判负荷前后脑血流灌注变化情况。结果:26例PCI患者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提示单支后循环血管病变者10例,双侧后循环血管病变11例,前循环+后循环血管病变5例。基底动脉狭窄者以卒中居多。单支血管病变患者患侧负荷相局部脑血流量(rCBF)与静息相无显著性差异(P=0.088)。多支血管病变(双侧后循环或前循环+后循环)患者静息相rCBF为(69.1±11.6)ml/(100g·min),显著高于负荷相rCBF[(58.7±12.2)ml/(100g·min),P<0.01]。26例患者共18例出现rCBF下降,以多支血管病变或前循环加后循环血管病变患者居多(83.3%)。结论:ATP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可帮助了解患者脑血流灌注及储备情况,为尽早治疗PCI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缺血 局部脑血流量 三磷腺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酸腺苷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
18
作者 刘蕾 尹立杰 +5 位作者 续蕊 金超岭 刘杰 刘晓建 刘尊敬 郑玉民 《中国医刊》 CAS 2018年第5期493-496,共4页
目的分析三磷酸腺苷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缺血型烟雾病的诊断价值及对脑血流储备的评估价值。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以脑缺血为主要症状就诊的16例烟雾病患者进行两日法负荷及静息脑血流灌注显像,并对双侧额... 目的分析三磷酸腺苷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对缺血型烟雾病的诊断价值及对脑血流储备的评估价值。方法对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2月以脑缺血为主要症状就诊的16例烟雾病患者进行两日法负荷及静息脑血流灌注显像,并对双侧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基底节区对称的部位勾画感兴趣区域,自动计算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对比图像并对负荷前后的rCBF进行比较分析,以评价脑血流储备情况。结果 16例患者静息与负荷脑血流灌注减低的阳性率分别为87.5%(14/16)和93.8%(15/16),两者联合诊断的阳性率为100%(16/16)。2例患者静息像脑血流灌注未见明显下降,负荷像脑血流灌注减低,提示血流储备能力下降;13例患者静息像及负荷像脑血流灌注均减低,且负荷像较静息像减低更为明显,脑血流储备能力下降;1例患者静息像脑血流灌注减低,负荷像脑血流灌注改善,血流储备能力尚可。静息像rCBF平均值为(67.01±11.34)ml/(100g·min),负荷像rCBF平均值为(60.87±9.39)ml/(100g·min),负荷像感兴趣区域的rCBF较静息像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大部分烟雾病患者脑血流储备减低,结合静息与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能更明确地诊断缺血病灶,有助于了解脑血流储备情况,为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更多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酸腺苷 脑血流灌注 烟雾病 血流储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磷腺苷负荷脑血流灌注显像的安全性探讨
19
作者 刘杰 金超岭 +3 位作者 续蕊 郑玉民 刘蕾 尹立杰 《中日友好医院学报》 CAS 2021年第6期336-338,343,共4页
目的:探讨三磷腺苷(ATP)作为脑血流灌注显像负荷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20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82例,其中男59例,女23例。平均年龄61.8±11.2岁,体重69.7±9.8kg。ATP负荷脑试验中监测... 目的:探讨三磷腺苷(ATP)作为脑血流灌注显像负荷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20年1月在中日友好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脑血管病患者82例,其中男59例,女23例。平均年龄61.8±11.2岁,体重69.7±9.8kg。ATP负荷脑试验中监测心电图及血压,观察、询问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82例患者中未出现因不良反应而提前终止ATP负荷试验者。经脑血流灌注显像判断脑血流储备(CVR)减低52例(63.4%),余30例(36.6%)患者CVR良好。本组患者均存在一种或多种轻微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心悸,分别为59例(72%)、56例(68.3%)和66例(80.5%)。CVR减低患者多见于男性、吸烟及饮酒患者,显著高于女性、未吸烟及饮酒者(均P<0.05);且这些患者多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CVR减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比例较CVR良好患者显著增高(均P<0.05)。结论:ATP价格低廉,其作为脑血流灌注显像负荷用药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轻,主要集中在头晕、头痛、心悸等方面,应用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磷腺苷 负荷 脑血流灌注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医学科叫号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20
作者 王猛 周翠红 +1 位作者 金超岭 颜珏 《中国医疗设备》 2016年第8期82-83,共2页
目的设计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医学科叫号系统。方法分析核医学科的工作流程和实际要求,本系统呼叫界面上不仅显示所有待检患者的姓名及检查项目,而且设计了呼叫、饮水、排尿、离开等指令按键。结果该叫号系统的应用简化了检查流程,可满足... 目的设计以患者为中心的核医学科叫号系统。方法分析核医学科的工作流程和实际要求,本系统呼叫界面上不仅显示所有待检患者的姓名及检查项目,而且设计了呼叫、饮水、排尿、离开等指令按键。结果该叫号系统的应用简化了检查流程,可满足核医学科患者的特殊需求。结论医院各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实际应用结合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叫号系统 核医学科 医院信息系统 PET/C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