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数字化定位导板在正颌外科手术中运用的精确性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杨尧 王学玖 +1 位作者 王飘 金赫秀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4年第3期200-204,共5页
目的设计一种运用于正颌外科手术的新型数字化定位导板,验证其在正颌手术定位中的精确性。方法收集20名正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新型数字化定位导板和传统双板进行正颌手术。术后1周拍摄CT,测量其相较于术前设计的误... 目的设计一种运用于正颌外科手术的新型数字化定位导板,验证其在正颌手术定位中的精确性。方法收集20名正颌患者,随机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使用新型数字化定位导板和传统双板进行正颌手术。术后1周拍摄CT,测量其相较于术前设计的误差值。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各组差异。结果新型数字化定位导板平均误差低达0.94 mm,与传统双板相比,拥有更高的手术精度。其精度优势主要出现在前后以及垂直方向上,且在前牙区及鼻旁区有更好的精度。结论此设计的新型数字化定位导板相较于传统双板,拥有明显的精度优势。对于牙颌面畸形的治疗和以及手术计划的精准实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尝试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颌外科 数字化导板 手术精确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辅助面部小切口腮腺导管结石取出术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4
2
作者 祁森荣 王学玖 +4 位作者 陈仁吉 张凯宇 王飘 金赫秀 马晓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8年第1期41-43,共3页
目的探讨唾液腺内窥镜辅助下经面部小切口手术取腮腺导管深部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4~2015年期间共诊治6例腮腺导管结石患者,结石均位于咬肌前缘后方的腮腺导管。手术过程为全麻下手术,先用涎腺内窥镜探及腮腺导管结石,以内窥镜灯光... 目的探讨唾液腺内窥镜辅助下经面部小切口手术取腮腺导管深部结石的治疗方法。方法 2014~2015年期间共诊治6例腮腺导管结石患者,结石均位于咬肌前缘后方的腮腺导管。手术过程为全麻下手术,先用涎腺内窥镜探及腮腺导管结石,以内窥镜灯光作为引导在面部相应位置行皮肤小切口,分离显露结石部位的腮腺导管,同时保护面神经;切开导管取出结石,重建导管。结果所有患者腮腺导管术后均恢复畅通,复诊半年无腮腺导管阻塞症状出现。结论唾液腺内窥镜辅助经面部小切口取石术为治疗腮腺导管深部结石提供了较好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石病 腮腺结石 唾液腺内窥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MD照像系统与头颅侧位片对面部侧貌测量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王飘 金赫秀 +2 位作者 王学玖 杨尧 陈仁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用3dMD FaceSystem和X线头颅侧位片对正常面型人群面部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研究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异性,探究其准确性和临床可行性。方法以37名正常面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3dMD照相和头颅侧位片拍照,并用X线头影测量和3dMD三维... 目的用3dMD FaceSystem和X线头颅侧位片对正常面型人群面部软组织侧貌进行测量,研究两种测量方法的差异性,探究其准确性和临床可行性。方法以37名正常面型志愿者为研究对象,均进行3dMD照相和头颅侧位片拍照,并用X线头影测量和3dMD三维头影测量进行面部软组织线距、角度和比值的测量分析。对比分析三维和二维X线头影测量的测量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dMD三维和X线头影测量结果中Sn-Gn’、Sn-Sto、Sto-Gn’、Sn-Sto/Sto-Gn’、N’-Sn-Pog’、Sn-零子午线和Pog’-零子午线几项测量指标,无统计学差异。N’-Prn-Pog’、Cm-Sn-Ls两个测量角度、男性的上下面高比和总人数的N’-Sn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3dMD FaceSystem比X线头颅侧位片能更形象地表达颌面软组织侧貌的真实形态,但是不能简单的将二维测量的标志点应用于三维测量中,在三维测量中某些角度的正常值的界定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MD X线头影测量 三维测量 面部软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I-1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金赫秀 王飘 +1 位作者 王学玖 陈仁吉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20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利用裸鼠动物模型,观察骨向分化过程中纤溶蛋白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骨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取拔牙时磨除的骨组织分离及培养hBMSCs,应用茜素红S染色检测向成骨细胞分化程度,并应用real-time PCR... 目的利用裸鼠动物模型,观察骨向分化过程中纤溶蛋白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PAI-1)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骨向分化的能力。方法取拔牙时磨除的骨组织分离及培养hBMSCs,应用茜素红S染色检测向成骨细胞分化程度,并应用real-time PCR检测骨向分化的标志性基因(ALP、BSP、Col1、OCN、Run×2)的表达。然后,将hBMSCs移植到BALB/c裸鼠体内,采用组织学检查检测PAI-1在体内诱导hBMSCs形成骨组织能力。结果PAI-1不仅诱导h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还诱导ALP、BSP、Col1、OCN、Run×2基因的高表达。在体内PAI-1可诱导hBMSCs分化成骨组织,而且PAI-1诱导Col1和BSP在新生骨组织中的高表达。结论PAI-1可促进h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及在体内诱导hBMSCs分化成骨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蛋白酶原激活剂抑制物-1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骨向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