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蜀文化的地域差异及秦的郡县控制 被引量:5
1
作者 金秉骏 段渝 《中华文化论坛》 1998年第1期117-122,共6页
关键词 巴蜀文化 战国时代 地域差异 早期巴文化 川西平原 川东地区 中原文化 楚文化 蜀国 三星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乡里统治之变迁 被引量:7
2
作者 金秉骏 《中华文化论坛》 2004年第1期76-79,共4页
以往的研究强调汉代里父老是自发共同体的领导 ,而忽略了来自各种职能的经济负担。可是 ,西汉晚期以后的资料显示 ,里父老直接征收赋役。这些现象是以西汉末自然村落的普遍化为基础出现的。同时 ,随着王莽末期大量的小农破产或是流亡 ,... 以往的研究强调汉代里父老是自发共同体的领导 ,而忽略了来自各种职能的经济负担。可是 ,西汉晚期以后的资料显示 ,里父老直接征收赋役。这些现象是以西汉末自然村落的普遍化为基础出现的。同时 ,随着王莽末期大量的小农破产或是流亡 ,他们该出的里社活动经费便成为负责里社的里父老的负担。通过以上对里父老石券的分析 ,不仅可以了解到里父老的性质 ,还可以了解到东汉时期掌握里共同体的国家权力的形态。东汉的国家权力由于当时乡里的全面动摇 ,为了更有效地进行工作 ,修正了西汉以来通过里社进行统治的支配体系 ,承认了里父老这种新型的自发的乡村组织。这显示了东汉的统治体系虽然继承了秦和西汉以来掌握里共同体的理念 ,却不得不正视乡里全面动摇的现实而进行了调整 ,以图谋新的统治秩序。东汉时期乡里的这种性质也是以后魏晋南北朝时代“村”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父老 汉代 乡里统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巴蜀文化中的昆仑山文化因素与早期中外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金秉骏 《中华文化论坛》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29-134,共6页
一般的中国学者都主张古代的中国文明不是从西方传入的,而是由中国自己发展出来的。根据新的考古资料,作者怀疑此说法,认为在中国西部发现的考古资料在时间上及特征上都拥有过渡性。并从巴蜀文化中的昆仑山神话研究,说明早期西方域外文... 一般的中国学者都主张古代的中国文明不是从西方传入的,而是由中国自己发展出来的。根据新的考古资料,作者怀疑此说法,认为在中国西部发现的考古资料在时间上及特征上都拥有过渡性。并从巴蜀文化中的昆仑山神话研究,说明早期西方域外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蜀文化 昆仑山神话 文化交流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星堆出土青铜大型面具口部造型探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金秉骏 《四川文物》 2005年第1期29-33,共5页
本文从意识形态中对“神”的认识出发,分析三星堆出土大型青铜面具的口部造型,认为其代表神的“笑”和快乐,并阐述“笑”的多种含义。
关键词 大面具 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秦汉帝国的边境:来自周边的帝国观——国际简帛学视野下的边境出土简牍研究
5
作者 金秉骏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4-117,共4页
因为权力存在于政治中心,所以规则是由中心制定并被制度化的。而想要将规则付诸施行,就要向周边派遣官吏。反过来,周边地区是受中心统治的区域,中央派出的官吏在周边施行中心制定的制度,贯彻中心的原则。所以,似乎可以说,如果理解了中心... 因为权力存在于政治中心,所以规则是由中心制定并被制度化的。而想要将规则付诸施行,就要向周边派遣官吏。反过来,周边地区是受中心统治的区域,中央派出的官吏在周边施行中心制定的制度,贯彻中心的原则。所以,似乎可以说,如果理解了中心,就能够准确把握其基本结构。但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规则最终如何适用现实仍主要取决于周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简牍研究 乐浪郡 简帛 统治方式 临屯郡 迁陵县 真番郡 汉简 木牍 集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乡里统治三变迁
6
作者 金秉骏 《巴蜀史志》 2004年第5期64-64,共1页
通过对里父老石券的分析,可以了解里父老的性质、东汉时期掌握里共同体的国家权力形态,东汉国家权力由于乡里的全面动摇,修正了西汉以来通过里社进行统治的支配体系,承认了里父老俾这种新型的自发的乡村组织。
关键词 统治 东汉时期 西汉 自发 汉代 变迁 国家权力 承认 乡村组织 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安高句麗碑和廣開土王碑的形態淵源
7
作者 金秉駿 戴衛紅(譯) 《域外汉籍研究集刊》 2024年第1期279-288,共10页
伴隨著集安高句麗碑的發現,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石碑的形態問題。其原因在於,廣開土王碑和中原高句麗碑均爲四面碑,這被認爲是高句麗石碑的特徵。但集安高句麗碑雖被推測爲相近時期所建,却是上方爲尖狀圭首形的兩面碑(圖1)。
关键词 石碑 高句麗 集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浦項中城里新羅石碑探討:與中國古代行政文書的比較
8
作者 金秉駿 戴衛紅(譯) 《简帛研究》 2022年第1期422-445,共24页
參照中國古代簡牘和碑文資料,有助於厘清浦項中城里新羅石碑碑文的結構和内容。其基本内容是回覆的行政文書,反映的行政程序如下:官吏報告(白)事件之後,行政官吏以主君(君)的指示(教)爲根據着手調查,調查完後上報結果,主君再予以批准。... 參照中國古代簡牘和碑文資料,有助於厘清浦項中城里新羅石碑碑文的結構和内容。其基本内容是回覆的行政文書,反映的行政程序如下:官吏報告(白)事件之後,行政官吏以主君(君)的指示(教)爲根據着手調查,調查完後上報結果,主君再予以批准。中城里碑與中國古代的“君教簡”的格式結構相同。比較中城里碑的内容與中國古代民間紛争處理方式,可見其記録的司法及文書行政和中國古代相似,表明新羅接納并且實施了中國王朝的整套司法及文書行政系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浦項中城里碑 新羅 石碑 簡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代聚落分布的变化——以墓葬与县城距离的分析为线索 被引量:11
9
作者 金秉骏 《考古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5-54,共20页
一 问题所在 由秦律和汉律可知,秦汉时期已经实行彻底的齐民统治,如云梦睡虎地秦简和张家山《二年律令》。秦汉律令规定了人民的劳动、消费、资源分配等几乎所有事情,进而控制人民的一般生活。对此,有人怀疑其当时是否能够实施。
关键词 聚落分布 《二年律令》 距离 县城 墓葬 汉代 秦汉时期 睡虎地秦简
原文传递
郭店楚简《五行》篇中的“圣”和“乐” 被引量:6
10
作者 金秉骏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9-65,共7页
原始意义的“圣”是具有神性之圣的概念,后来才逐渐人文化。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的五行篇,是告诉我们“圣人”成为儒家的最高偶像之前的原始模样的重要材料。五行篇的“圣”是超越人道而领悟天道的要谛。“圣人”是超越人类世界能够到... 原始意义的“圣”是具有神性之圣的概念,后来才逐渐人文化。郭店楚简和马王堆帛书的五行篇,是告诉我们“圣人”成为儒家的最高偶像之前的原始模样的重要材料。五行篇的“圣”是超越人道而领悟天道的要谛。“圣人”是超越人类世界能够到达天上世界者。不过五行篇中出现的“乐”是为了完成德而领悟天道的阶段,只有五行得到统一和谐调才能享受。唯有“圣人”才能享受真正的“乐”,而且圣人是被看作和神一样通过音乐享受快乐的人。从早期强调快乐的圣人逐渐儒家化开始,快乐的因素逐渐丧失,人们只强调“乐”的道德因素和政治功能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行篇 郭店楚简 马王堆帛书
原文传递
从“视觉文书”到“视觉石碑”:中国古代石碑外形的起源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秉骏 戴卫红(译) 《形象史学》 2023年第3期28-47,共20页
绪论以往研究几乎没有关注石碑外形所具有的意义。这可能是因为一般学者认为,只有碑文才是石碑的核心要素,其外形不过是单纯的装饰而已。换句话说,他们觉得石碑的外形本身并不包含特定的意义,其外观可以根据个人的审美随时发生变化。另... 绪论以往研究几乎没有关注石碑外形所具有的意义。这可能是因为一般学者认为,只有碑文才是石碑的核心要素,其外形不过是单纯的装饰而已。换句话说,他们觉得石碑的外形本身并不包含特定的意义,其外观可以根据个人的审美随时发生变化。另外,在部分关注石碑外形的研究中,学者们试图从葬礼中下葬的柱子或捆绑牺牲物的柱子中追溯石碑的渊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碑 碑文 视觉 核心要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