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球海域油气勘探现状与我国海域油气勘探--访金庆焕院士 被引量:4
1
作者 金顺爱 金庆焕 《海相油气地质》 2008年第3期1-4,共4页
编:近二三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海域油气勘探活动十分活跃.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也促使了海洋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但对我国来说,海域油气勘探尚处于早中期阶段。我想与您聊一聊目前海域油气勘... 编:近二三十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海域油气勘探活动十分活跃.丰富的海洋油气资源也促使了海洋油气勘探技术的不断提高。同时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其中。但对我国来说,海域油气勘探尚处于早中期阶段。我想与您聊一聊目前海域油气勘探中的几个问题,以便大家有更多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域油气勘探 勘探现状 海洋油气资源 院士 油气勘探技术 全球范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万安盆地中部坳陷——一个巨大的富生烃坳陷 被引量:22
2
作者 金庆焕 刘振湖 陈强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5-530,共6页
万安盆地位于万安断裂西侧 ,是一个大型的走滑拉张盆地 .其中部坳陷为富生烃坳陷 ,发育有渐新统湖沼相、海湾相泥岩和下中新统浅海相泥岩 2套主要烃源岩 ,渐新统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下中新统烃源岩次之 .万安盆地的油气藏主要分... 万安盆地位于万安断裂西侧 ,是一个大型的走滑拉张盆地 .其中部坳陷为富生烃坳陷 ,发育有渐新统湖沼相、海湾相泥岩和下中新统浅海相泥岩 2套主要烃源岩 ,渐新统烃源岩具有良好的生烃潜力 ,下中新统烃源岩次之 .万安盆地的油气藏主要分布于中部坳陷及其相邻的西北断阶带、北部隆起和中部隆起 ,而在北部坳陷、南部坳陷和东部隆起上仅见油气显示 .研究表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坳陷 生烃潜力 油气分布 万安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海域区域地质构造 被引量:68
3
作者 金庆焕 李唐根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8,共8页
以多年来在南沙海域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考察所取得的资料为基础 ,分析研究了区内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深部地壳结构、基底性质、断裂构造等 ,其中断裂构造划分出正断裂、逆冲断裂和走滑断裂 3个系统 ,区域上划分出 3大块体和 6个地... 以多年来在南沙海域的海洋地质—地球物理综合考察所取得的资料为基础 ,分析研究了区内的地球物理场特征、深部地壳结构、基底性质、断裂构造等 ,其中断裂构造划分出正断裂、逆冲断裂和走滑断裂 3个系统 ,区域上划分出 3大块体和 6个地块。叠置在不同地壳类型和基底之上或不同构造部位的 13个主要的大中型新生代盆地 ,具有沉积厚度大、盆地类型多、规模大的特点 ,是多种盆地原型的叠覆盆地 ,也是油气资源富集的重要场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构造 新生代 盆地 地球物理场 南沙海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沙万安盆地油气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4
作者 金庆焕 刘宝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234-239,260,共7页
作者在收集万安盆地近几十年来的油气勘探资料和地反调查工作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区域地质、沉积特征、油气地质条件与烃源岩演出关系的分析,总结了该盆地在油气资源的分布特征,为在该区进一步从事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盆地 油气分布 油气勘探 油气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油气是当今海洋油气勘探的主要热点 被引量:32
5
作者 金庆焕 《科学中国人》 2006年第11期18-20,共3页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就地质矿产而言,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能源资源;洋底的多金属结核、海山区的富钴结壳、磷块岩和深海多金属软泥,以及洋中脊的硫化物矿床等矿产资源。1992年第二届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 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就地质矿产而言,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等能源资源;洋底的多金属结核、海山区的富钴结壳、磷块岩和深海多金属软泥,以及洋中脊的硫化物矿床等矿产资源。1992年第二届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将海洋列为可持续发展的重点领域。工业革命以来,矿产资源是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石油和天然气作为不可再生资源已经历了100多年的开发,终将枯竭。据专家估计,美国到2050年其石油资源将枯竭,我国由于油气勘探起步较晚,有相当一部分盆地的油气勘探程度较低,因此石油资源枯竭的时间将会推迟。海洋油气勘探需要高新技术的支撑,因此海洋油气勘探晚于陆地近一个世纪,而深海的油气勘探又晚于浅海近30年。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主要对墨西哥湾、南大西洋和我国南海的深水油气勘探作一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油气勘探 深水 天然气水合物 多金属结核 环境与发展 石油资源 不可再生资源 能源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未来的新能源 被引量:37
6
作者 金庆焕 《中国工程科学》 2000年第11期29-34,77,共7页
现有资料表明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后备资源还能维持 40余年 ,因此科技专家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未来的新能源。在世界各海域目前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矿区 82处 ,据地质学家估算 ,各海区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碳总量是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 现有资料表明 ,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的后备资源还能维持 40余年 ,因此科技专家将天然气水合物列为未来的新能源。在世界各海域目前已发现天然气水合物矿区 82处 ,据地质学家估算 ,各海区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的碳总量是全球所有石油、天然气和煤的碳总量的 2倍。广州海洋地质局对南海北部陆坡区开展了天然气水合物的调查 ,高分辨率地震调查资料显示 ,在南海北部陆坡区存在天然气水合物明显的地球物理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新能源 南海北部陆坡 固态甲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东海岸带环境保护与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 被引量:2
7
作者 金庆焕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1-32,共2页
关键词 海岸带 环境保护 海洋经济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几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被引量:5
8
作者 金庆焕 《海洋地质动态》 2001年第7期1-2,共2页
2001年5月16~18日 ,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广东省石油学会主办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动态、勘探方法和成果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教育部高等院校系统等近100名专... 2001年5月16~18日 ,由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和广东省石油学会主办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动态、勘探方法和成果研讨会”在广州举行。来自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教育部高等院校系统等近100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大会收到论文45篇 ,7位专家在大会发言 ,28位专家在分组会上进行了交流。本“天然气水合物研究专辑”就是这次会议征集的部分论文 ,论文内容仅涉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面的勘探方法及研究成果 ,像天然气水合物的利用、实验室的模拟技术等论文未收录。金庆焕院士在闭幕式会议总结中引用了美国科学家莫尔提出的“天然气水合物的发现是世界近代6大成就之一”的论断 ,并指出 :天然气水合物的形成机制、资源量的计算以及赋存区钻探前各种资料的准备仍需要做大量研究和开拓性工作。相信在已取得的南海西沙海槽、东海等实际调查资料的基础上 ,作为21世纪潜在新能源的天然气水合物研究工作会更加深入 ,在理论和实践上也会有所突破和创新 ,谨以此作为本专辑编辑之说明 ,并以“天然气水合物几个值得考虑的问题”为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形成机制 甲烷资源量 沉积层 地热 断裂构造 圈闭 沉积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上)
9
作者 金庆焕 《广东科技》 2006年第10期26-29,共4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资源节约型 环境友好型 社会 青藏高原 西南地区 森林资源 西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下)
10
作者 金庆焕 《广东科技》 2006年第11期30-31,共2页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环境友好型 资源节约型 人均耕地 社会 资源状况 资源现状 土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中新生代构造演化 被引量:27
11
作者 陈亮 刘振湖 +2 位作者 金庆焕 王英民 袁书坤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08-316,共9页
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重要不整合面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了4个重要不整合面;利用声波时差法和构造横剖面法,恢复了两期重要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同时根据重磁资料及精细地震解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 在最新二维地震资料解释的基础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重要不整合面进行了研究,共识别出了4个重要不整合面;利用声波时差法和构造横剖面法,恢复了两期重要不整合面的剥蚀厚度;同时根据重磁资料及精细地震解释,对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断裂特征作出了初步的研究,分析了主要断裂的形成期次及活动时间。最终,结合地层的分布特征及钻井资料,将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的构造演化史分为5个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黄海盆地东部坳陷 北黄海盆地 构造演化 剥蚀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盆地演化及碳酸盐岩油气勘探 被引量:26
12
作者 刘宝明 夏斌 +1 位作者 金庆焕 李勤 《海相油气地质》 2003年第1期10-16,共7页
南海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后期,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较多发现。南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安第斯型边缘—弧后裂谷—大西洋型海底扩张等一系列转变,形成了众多规模不等、类型各异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这些盆地可划分为拉张... 南海盆地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后期,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较多发现。南海的形成演化经历了安第斯型边缘—弧后裂谷—大西洋型海底扩张等一系列转变,形成了众多规模不等、类型各异的新生代含油气盆地。这些盆地可划分为拉张型、聚敛型、走滑型三大类,且可细分为陆缘张裂型、裂离陆块型、弧前型、周缘前陆型、走滑—拉分型以及残留洋壳型等6种类型,不同的构造演化背景和盆地类型,碳酸盐岩的建隆及其生物礁具有不同的特征,其地震相特征也有一定差异。碳酸盐岩主要发育在中中新统—上中新统中及上始新统上部,储层分布范围广,发育有台地边缘礁、塔礁、块礁、点礁、环礁等多种类型,以铸模灰岩、颗粒状白云岩的油气储集性能较好。碳酸盐岩的形成和分布受大地构造演化的影响和控制。以越东—廷贾断裂为界,其北部海域发育晚始新世—早中新世(早期)和中—晚中新世(晚期)两期碳酸盐岩和生物礁;而其南部海域仅发育晚期碳酸盐岩。在南海,至今尚未发现有单纯的典型碳酸盐岩构成油气源岩的,绝大多数是与所伴生的生物礁一起组成储集层,所发现的碳酸盐岩及其生物礁(滩)型油气田,普遍具有较好的物性。在南海北部盆地和东南巴拉望盆地中是油气兼有,而在南海南部以产天然气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 盆地演化 盆地类型 构造演化 碳酸盐岩 储集层 油气勘探 新生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阳盆地中新生代断裂特征及成因机制 被引量:10
13
作者 陈亮 金庆焕 +2 位作者 刘振湖 王后金 王立飞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3-60,共8页
太阳盆地位于北黄海盆地的东部,是一个发育在中-朝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勘探程度非常低。最新二维地震资料揭示,太阳盆地的断裂体系可以分控盆断裂、控凹(坳)断裂、控带断裂、控圈断裂和分割性断裂。盆地发育以NE向和NW... 太阳盆地位于北黄海盆地的东部,是一个发育在中-朝克拉通基底之上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勘探程度非常低。最新二维地震资料揭示,太阳盆地的断裂体系可以分控盆断裂、控凹(坳)断裂、控带断裂、控圈断裂和分割性断裂。盆地发育以NE向和NW向为主的的正断层和逆断层,而少量断层呈近EW或SN向。对不同类型的断裂构造特征及样式分析表明,断裂的活动期次可分为4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伸展断层、晚白垩世逆冲断层、始新世伸展正断层和新近纪正断层。中、新生代以来,中国东部构造演化主要受其东部太平洋板块活动控制,晚侏罗纪开始,洋壳俯冲在东部的欧亚大陆之下,伴随着太平洋—菲律宾板块的俯冲,太阳盆地发生NNE—SSW向的拉张;晚白垩世时期,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改变,区域性拉张变为区域性NNW—SSE向挤压,太阳盆地的一系列NW向逆断层形成;在始新世—渐新世,太平洋板块向东亚大陆作斜向减速俯冲,导致太阳盆地遭受NWW—SEE向拉张作用,再次断陷;渐新世末期,受喜山运动第Ⅱ幕的影响,太阳盆地发生再次的构造反转,形成一系列的小规模断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特征 成因机制 北黄海盆地 太阳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陆缘晚期油气成藏机理及动力学过程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宝明 牛滨华 +3 位作者 孙春岩 夏斌 李绪宣 金庆焕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41-445,共5页
总结了南海北部陆缘晚期(或浅层)油气藏的勘探技术和方法,指出晚期油气成藏具有海底麻坑、气烟囱、"地震模糊带"和"亮点"等地震异常特征,从地化特征上可划分为浅层生物气、成熟—高成熟热解气和高含CO2热解气等3种... 总结了南海北部陆缘晚期(或浅层)油气藏的勘探技术和方法,指出晚期油气成藏具有海底麻坑、气烟囱、"地震模糊带"和"亮点"等地震异常特征,从地化特征上可划分为浅层生物气、成熟—高成熟热解气和高含CO2热解气等3种油气成藏类型。在研究新构造运动表现形式的基础上,分析了逆断层、正断层和底辟—走滑断层3个断层活动区的晚期油气成藏机理,指出断层晚期活动和后期快速沉降促进了油气的运移和再分配,晚期油气成藏主要沿莺歌海盆地莺东斜坡带、东方—乐东区和沿琼东南盆地二号断裂带及珠江口盆地坳陷边缘斜坡带等分布,有利于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晚期成藏 成藏动力学 新构造运动 南海北部陆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拉曼光谱原位观测水合物形成后的饱和甲烷浓度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吕万军 I-Ming Chou +2 位作者 Robert C.Burruss 金庆焕 傅家谟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87-192,共6页
水合物形成于相对低温高压环境,这种条件下对水合物形成后的流体中残留的甲烷浓度进行直接的原位观测非常困难。本文在高压透明腔体中成功合成了甲烷水合物,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对水合物形成过程中流体中残留的甲烷浓度的... 水合物形成于相对低温高压环境,这种条件下对水合物形成后的流体中残留的甲烷浓度进行直接的原位观测非常困难。本文在高压透明腔体中成功合成了甲烷水合物,利用拉曼光谱技术在低温高压条件下对水合物形成过程中流体中残留的甲烷浓度的变化进行了原位观测,用拉曼峰面积比值法获得了三个温度、压力下水合物形成后的饱和甲烷浓度值。研究发现,水合物生长过程中,流体中的甲烷被不断消耗而浓度逐渐降低,温度对水合物形成后的流体中残留的饱和甲烷浓度影响很大,温度越低,残留的饱和甲烷浓度越小,与通常条件下甲烷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的趋势正好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烷 水合物 拉曼光谱 溶解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北部海域油气勘探成果概述
16
作者 金庆焕 《水产科技》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地质和石油部门开始在南海北部海域进行系统的石油地质普查,先后发现和圈定了北部湾盆地、珠江口盆地、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分析了四个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并评价了它们的油气远景。经自营和中外... 上世纪70年代,我国地质和石油部门开始在南海北部海域进行系统的石油地质普查,先后发现和圈定了北部湾盆地、珠江口盆地、莺歌海盆地和琼东南盆地。分析了四个盆地的地质构造特征和油气地质条件,并评价了它们的油气远景。经自营和中外合作勘探,在上述盆地发现了一大批油气田和含油气构造。2004年珠江口盆地生产原油约1540万吨,北部湾盆地年产原油近160万吨,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年产天然气近45亿立方米。南海北部海域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油气产区,这对缓解广东省及国家的能源供应和发展海洋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海北部海区 北部湾盆地 珠江口盆地 琼东南盆地 莺歌海盆地 油气勘探 发展海洋经济 油气地质条件 南海北部 勘探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金属结核开采与地质生态环境保护
17
作者 金庆焕 《海洋地质动态》 1994年第12期1-3,共3页
解决大洋底多金属结核的开采技术并非十分困难,但要解决在其开采过程中如何维护大洋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却是艰巨的任务。本文着重提出了开展CC区地质生态调查的总体构想、步骤和方法及环境保护的建设。
关键词 多金属结核 大洋 开采过程 地质环境 环境保护 地质生态环境 生态调查 任务 步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水合物、油气资源和海洋权益
18
作者 金庆焕 《新经济》 2014年第10期65-65,共1页
我发言的题目是天然气水合物、油气资源和海洋权益.我们说要发展海洋经济,石油天然气包括天然气水合物,都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根据联合国统计,世界海洋经济的比重,海洋油气在50%左右.
关键词 天然气水合物 海洋权益 油气资源 海洋经济 石油天然气 海洋油气 联合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海洋能源矿产资源潜力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木壮 张光学 金庆焕 《广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6期59-62,共4页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其资源潜力的分析,认为我国海域蕴藏着潜力巨大的常规油气资源和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加强包括常规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海洋能源矿产开发利用应作为我国应对能源短缺、保证能源安全的... 通过对近年来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利用现状及其资源潜力的分析,认为我国海域蕴藏着潜力巨大的常规油气资源和新型能源——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加强包括常规油气和天然气水合物的海洋能源矿产开发利用应作为我国应对能源短缺、保证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油气资源 天然气水合物 能源短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曾母盆地油气地质条件及其分布特征 被引量:32
20
作者 刘宝明 金庆焕 《热带海洋》 CSCD 1997年第4期18-25,共8页
通过分析曾母盆地近几十年来的油气田(井)勘探资料和近年来的地球物理调查成果,在研究区域地质、沉积特征与烃源岩演化关系的基础上,论述了曾母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及其分布特征,并总结其分布规律性。
关键词 油气 地质条件 盆地 分布特征 油气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