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萨中二类油层三元体系色谱分离特性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李柏林 金占鑫 +2 位作者 杨凤艳 王洪卫 代素娟 《化学工程师》 CAS 2014年第8期26-29,共4页
以大庆萨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强碱体系为研究对象,以二类油层的天然对接岩心和二类油层的天然去油油砂组成4个模型,绘制3种化学剂产出与注入相对浓度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C/C0~PV)曲线,采用突破注入量和等比浓度注入量差两个指标来描... 以大庆萨中二类油层三元复合驱强碱体系为研究对象,以二类油层的天然对接岩心和二类油层的天然去油油砂组成4个模型,绘制3种化学剂产出与注入相对浓度和注入孔隙体积倍数(C/C0~PV)曲线,采用突破注入量和等比浓度注入量差两个指标来描述三元复合驱油体系的色谱分离程度,通过岩心渗流实验研究了二类油层的三元体系色谱分离特性。实验表明,三元复合体系中3种化学剂在二类油层中存在色谱分离现象;HPAM最先突破,碱和表活剂随后一起突破;各类驱油化学剂间色谱分离程度从强到弱依次是:HPAM与表活剂、碱与表活剂、碱与HPAM;三元复合体系中碱、表活剂与HPAM 3种化学剂的突破时间随渗流距离增加而延迟,同时也增大了色谱分离程度;渗透率较小的二类油层比一类油层色谱分离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元复合驱 色谱分离 二类油层 岩心渗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陈庄联合站稠油脱水剂性能研究
2
作者 金占鑫 吴东升 +3 位作者 李海英 李建华 陈树军 丁龙 《化学工程师》 CAS 2014年第12期46-51,59,共7页
本文对小分子脱水剂、大分子脱水剂脱水原理进行了阐述,对小分子、大分子脱水剂进行了性能测定,发现小分子脱水剂不适合用作现场稠油脱水剂,大分子脱水剂中脱水剂TP-1效果一般,TP-2效果较差,TP-3、TP-4效果较优。对不同温度下不同原油... 本文对小分子脱水剂、大分子脱水剂脱水原理进行了阐述,对小分子、大分子脱水剂进行了性能测定,发现小分子脱水剂不适合用作现场稠油脱水剂,大分子脱水剂中脱水剂TP-1效果一般,TP-2效果较差,TP-3、TP-4效果较优。对不同温度下不同原油最佳配比进行测定,发现80℃下掺稀原油最佳配比为TP-3,80×10-6,未掺稀原油最佳配比为TP-3,60×10-6。90℃下掺稀原油最佳配比为TP-4,20×10-6,未掺稀原油最佳,配比为TP-3,40×10-6。电脱水实验发现,电脱水初期析水量较大,最终析水量一般,在脱水剂最佳配比下,最终原油含水率满足现场要求,电脱水、自然沉降不能达到现场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脱水 脱水剂 最佳配比 电脱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气锅炉提高热效率综合配套技术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陈绍维 夏树斌 +3 位作者 孙志会 金占鑫 徐飞 丁龙 《工业加热》 CAS 2016年第1期9-14,共6页
为提高注气锅炉热效率,采用热力检测设备、热力学计算软件对注气锅炉能量转换、利用、回收三个环节进行测定、热效率计算,结果显示注气锅炉三环节均不同程度存在问题,采用超声燃油在线乳化、富氧膜局部增氧、对流段在线吹灰、烟气余热... 为提高注气锅炉热效率,采用热力检测设备、热力学计算软件对注气锅炉能量转换、利用、回收三个环节进行测定、热效率计算,结果显示注气锅炉三环节均不同程度存在问题,采用超声燃油在线乳化、富氧膜局部增氧、对流段在线吹灰、烟气余热回收技术对锅炉进行改造,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超声波在线乳化参数为:超声功率30 k Hz、掺水率10%、作用时间40 min、超声波频率22 k Hz,在线吹灰设备取得了现场应用成功:人工清灰周期由8天延长至45天,注气锅炉热效率提高2.26%,排烟温度降低26℃。经胜利油田能源监测站检测表明:注气锅炉热效率提高配套设备运行后热效率提高6.1%,节油率7%,蒸汽压力、排烟含氧量、CO含量大幅度优化,给水流量、蒸汽干度、空气过剩系数、排烟温度具有一定程度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气锅炉 能流分析 在线乳化 在线吹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学法处理含油污泥研究进展 被引量:7
4
作者 朱冬立 金占鑫 +3 位作者 李艳芳 李海英 张君 夏树斌 《化学工程师》 CAS 2015年第2期36-39,共4页
综述了各类含油污泥化学法处理办法,包括:热解法、氧化法、热洗及萃取法、电化学法。概述了这4类处理方法的概念、作用机理、研究进展,并对化学法处理含油污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含油污泥 化学法 热解 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南采油厂多功能预氧化污水处理装置现场应用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陈绍维 金占鑫 +4 位作者 沈飞 安然 丁龙 夏树斌 徐飞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7年第2期36-40,共5页
滨南采油厂污水具有高含硫离子、铁离子、CO_2的特点,处理难度大、成本高,为此研制、开发了多功能预氧化处理装置,并在现场开展了工业化试验研究。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功能预氧化处理装置对滨南采油厂污水具有很好的处理作用:高含... 滨南采油厂污水具有高含硫离子、铁离子、CO_2的特点,处理难度大、成本高,为此研制、开发了多功能预氧化处理装置,并在现场开展了工业化试验研究。现场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多功能预氧化处理装置对滨南采油厂污水具有很好的处理作用:高含硫污水可将硫、铁离子全部去除,处理时间100 min;高含铁污水处理时间为160 min时,铁离子去除率达97.6%;高含硫含铁污水处理时间为100 min时,硫离子、铁离子去除率分别达93.3%、77.27%。经现场应用效益分析表明,多功能预氧化处理装置运行1年内可收回成本,且节省费用292.168万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硫含铁污水 多功能预氧化 颗粒直径中值 ZETA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管线隧道发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孙玉杰 安然 +1 位作者 丁昊 金占鑫 《石化技术》 CAS 2016年第3期216-216,共1页
本文对管线隧道的发展历程以及管线隧道的特点进行了总结,重点阐述了山岭隧道和江(河)底部隧道的特点,并结合川气东送管道工程、西气东输管道工程给出了管线隧道发展的现状,并对其美好的发展前景给予了展望。
关键词 管线隧道 穿越 山岭隧道 江(河)底部隧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通道压裂支撑剂铺置试验 被引量:8
7
作者 温庆志 杨英涛 +3 位作者 王峰 段晓飞 杨柳 金占鑫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117,共6页
为了解决常规高速通道压裂技术存在的加砂及泵注程序复杂、纤维要求高等问题,提出支撑剂在裂缝中实现不连续充填的新方法,应用可视化裂缝模拟装置开展新型支撑剂铺置的室内试验,同时运用标准API裂缝导流能力测试仪分析新型铺置方式下的... 为了解决常规高速通道压裂技术存在的加砂及泵注程序复杂、纤维要求高等问题,提出支撑剂在裂缝中实现不连续充填的新方法,应用可视化裂缝模拟装置开展新型支撑剂铺置的室内试验,同时运用标准API裂缝导流能力测试仪分析新型铺置方式下的裂缝导流能力。结果表明:新型支撑剂铺置方式可实现不连续充填,且形成的充填层导流能力在低压(5 MPa)及高压(60 MPa)下均有优于常规支撑剂连续铺置时的表现;一定范围内增大溶解性支撑剂比例和粒径可以形成更高的通道率;影响新型不连续充填层导流能力的因素主要有通道收缩、支撑剂间的压实和支撑剂破碎,当闭合压力较低时,通道的收缩及支撑剂间的压实起主导作用,当闭合压力较高时,支撑剂破碎起主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裂 溶解性支撑剂 导流能力 通道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