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9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层状土层分布特性对沉积谷地地震响应的影响
1
作者 金丹丹 马成祥 张锐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0-248,共9页
针对倾斜边坡上覆层状沉积土层场地,开展层状沉积谷地内地震响应机理及特征研究.通过设置黏弹性人工边界和等效节点力的方法实现地震动输入,考虑倾斜基岩和沉积层序的变化对谷地地表响应的影响,基于显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谷地内地震动的... 针对倾斜边坡上覆层状沉积土层场地,开展层状沉积谷地内地震响应机理及特征研究.通过设置黏弹性人工边界和等效节点力的方法实现地震动输入,考虑倾斜基岩和沉积层序的变化对谷地地表响应的影响,基于显式有限元方法分析了谷地内地震动的传播过程.结果表明:不同沉积层序下地表地震动响应存在显著差异,正常沉积时,谷地内地表水平加速度时程峰值最大,对应的反应谱峰值周期最小;对于地表位移响应,低频段内非正常沉积(即软夹层沉积和逆序沉积)情况下更为显著,中高频段内正常沉积情况下更加明显;软夹层沉积谷地能过滤一部分中高频段地震波,表现出一定程度的“隔震”效果;输入不同频率成分的地震动时,逆序沉积情形下表现出谷地边缘附近区域比较安全;实际工程场地中,应综合考虑倾斜基岩、沉积层序及地震动特性等对谷地内地震响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谷地 地震响应 倾斜基岩 沉积层序 显式有限元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含夹层饱和砂土孔压变化规律分析
2
作者 金丹丹 鲁先东 +2 位作者 王炳辉 施展 张雷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81-1091,1120,共12页
砂土中夹层的性状会影响饱和砂土孔压发展,从而影响砂土层变形。为研究夹层位置、厚度和种类等不同夹层状态下砂土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变化规律,设计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层状砂液化试验,建立了含夹层饱和砂土理论模型,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 砂土中夹层的性状会影响饱和砂土孔压发展,从而影响砂土层变形。为研究夹层位置、厚度和种类等不同夹层状态下砂土液化过程中的孔压变化规律,设计了冲击荷载作用下层状砂液化试验,建立了含夹层饱和砂土理论模型,并将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含夹层饱和砂土的孔压发展呈现3个阶段,即快速上升、快速消散、缓慢消散阶段。高渗透性夹层高度越高,其下方土层孔压快速消散时长越短,越快趋于稳定值,但消散总时长无明显影响;低渗透性夹层高度或厚度的增大,均会使夹层上方孔压快速消散阶段速率加快,孔压消散稳定阶段延长,孔压消散总时长随之线性增长;同时,孔隙水会在低渗透性夹层下方形成水膜,夹层高度或厚度的增加均会使水膜持续时间增长,但水膜形态主要受夹层厚度影响。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较为一致,说明了试验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砂土 冲击荷载 超孔隙水压力 夹层高度 夹层厚度 水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冲击荷载下层状饱和无粘性土动孔压发展模式研究
3
作者 金丹丹 施展 +1 位作者 王炳辉 张雷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42-449,共8页
为揭示饱和无黏性土层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动孔压发展模式及其受土层条件的影响,基于自主研制的冲击荷载加载台装置,开展了不同土层条件层状饱和土冲击试验,对动孔压发展特征及土体沉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无粘性饱和... 为揭示饱和无黏性土层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动孔压发展模式及其受土层条件的影响,基于自主研制的冲击荷载加载台装置,开展了不同土层条件层状饱和土冲击试验,对动孔压发展特征及土体沉降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冲击荷载作用下,无粘性饱和土体动孔压发展呈明显两阶段,即瞬态响应和稳态响应阶段,其中稳态响应阶段动孔压发展又经历缓慢下降及快速下降两过程。单层土情形下,饱和砂土在冲击荷载后动孔压发生骤增,随着粒径的增大,动孔压峰值越大,但其消散用时则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双层土情形下,动孔压稳态响应阶段因上下土层渗透系数变化,在其下层土动孔压下降过程产生明显变化;当含有相对弱透水夹层时,受弱透水层影响,各测点动孔压下降段几乎在同一时刻均出现明显转折平台,使其下降的速率明显变小,且该现象弱透水层以上土体较其下部土体更为显著;含夹层时,试验过程出现明显非均匀分布的“水膜”,最大厚度可达2 cm左右。同时,每次冲击荷载下均伴随明显的土体沉降,随着冲击次数增加,土层沉降变化量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击荷载 饱和层状砂土 弱透水夹层 动孔压 土体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掺加材料对软土电渗加固效果的影响
4
作者 王炳辉 李贵豪 +4 位作者 张雷 金海晖 吴涛 贾仲泽 金丹丹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6-97,共12页
为解决电渗处理后的土体承载力和抗剪强度不足的问题,借鉴纳米材料与絮凝剂在淤泥处理中的应用,采用电渗法对长江漫滩相软土开展不同掺加材料的加固效果研究。通过对电流、排水量、土表沉降量、承载力和抗剪强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探究纳... 为解决电渗处理后的土体承载力和抗剪强度不足的问题,借鉴纳米材料与絮凝剂在淤泥处理中的应用,采用电渗法对长江漫滩相软土开展不同掺加材料的加固效果研究。通过对电流、排水量、土表沉降量、承载力和抗剪强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探究纳米材料(Fe_(3)O_(4))、絮凝剂(APAM)与化学浆液对软土电渗加固的有效性。通过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获得土体的微观结构图片,利用图像处理软件PCAS分析软土电渗加固后土体的孔隙特征变化,分析其微观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掺加不同的化学材料,均能够增强土体的导电性,提高土体排水量,延长有效电渗排水时间。且同时掺入纳米材料、絮凝剂与化学浆液时,土体的排水量与平均电流最大,含水率的降幅最高,承载力与抗剪强度的分布最为均匀。与此同时,掺入化学材料后,土体的表观孔隙率、孔隙数和平均孔隙面积均有明显下降,孔隙外形变得更加圆滑,孔隙结构更加复杂,分布地更加均匀。因此,纳米材料、絮凝剂与化学浆液等能够提高电渗加固效果,改善电渗后期排水效率低,加固效果不均匀等问题,为地基处理领域提供新的思路与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材料 絮凝剂 化学浆液 电渗 微观机理 孔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弱渗透夹层饱和砂土液化后水膜形成的数值模拟
5
作者 王炳辉 魏文豪 +2 位作者 金丹丹 许帅 张雷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25-731,共7页
针对含弱渗透夹层饱和砂土液化产生水膜对砂土强度和变形指标分布产生的影响,建立了一维饱和砂土液化水膜的有限差分模型,对含弱渗透细砂夹层的饱和砂土液化过程中水膜形成的机制及其发展、消散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土层尤其是夹层的特性... 针对含弱渗透夹层饱和砂土液化产生水膜对砂土强度和变形指标分布产生的影响,建立了一维饱和砂土液化水膜的有限差分模型,对含弱渗透细砂夹层的饱和砂土液化过程中水膜形成的机制及其发展、消散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土层尤其是夹层的特性参数与水膜变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平台阶段,其起、止点时刻正好与水膜最大厚度形成和水膜消失时刻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水膜的形成和发展与高孔压的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含弱渗透夹层中,其下方会产生水膜,且饱和砂土中高孔压作用的时长较无夹层明显延长,从而对土体变形产生不利影响;通过与已有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膜 饱和砂土 孔压消散 弱渗透夹层 土体应变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A护理模式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付宪辉 麻荣静 +1 位作者 戚瑞妍 金丹丹 《齐鲁护理杂志》 2024年第5期94-97,共4页
目的:探讨5A护理模式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 目的:探讨5A护理模式在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收治的90例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和实验组各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5A护理模式;比较两组血管再闭塞与血管狭窄的发生情况,护理前后焦虑、抑郁情绪[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疼痛程度[采用数字评分法(NRS)]、睡眠情况[采用中文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及舒适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结果:实验组血管再闭塞、狭窄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P<0.05),且实验组低于常规组(P<0.01);实验组NRS、PSQI、VAS评分均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将5A护理模式应用于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可降低血管再闭塞、血管狭窄发生率,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睡眠情况,提高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A护理模式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 介入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茄子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7
作者 金丹丹 梁美霞 +1 位作者 谢立波 李景富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4年第6期861-866,共6页
本文综述了茄子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并对茄子基因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迄今已利用茄子幼苗子叶、胚轴、叶片、胚、茎等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是茄子离体再生研究最多的一个领域。其再生的关键取决于材料基因型、外植体... 本文综述了茄子组织培养与基因工程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并对茄子基因工程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迄今已利用茄子幼苗子叶、胚轴、叶片、胚、茎等外植体获得再生植株,是茄子离体再生研究最多的一个领域。其再生的关键取决于材料基因型、外植体类型、培养基类型等因素,不同基因型材料的再生能力差异很大,也影响再生的途径。原生质体是比较理想的进行遗传操作的受体,所以在其来源、培养液组成和成苗途径方面都有研究。花药和小孢子离体培养可以获得单倍体植株,节省获得纯系的时间,并有利于获得重组家系,为生产商用F1杂种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通过幼苗外植体器官再生、花粉(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和小孢子培养已成功地建立了茄子受体再生系统。茄子基因工程技术在提高现有品质和创新种质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农杆菌介化法是茄子转基因常用方法,已在外植体选择及再生、选择压筛选、农杆菌株系和转化浓度、预培养和共培养时间等影响因子方面做了大量的优化工作。转基因技术主要应用于茄子抗虫和单性结实基因工程方面并分别获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其他领域如抗病、抗逆等方面应用还很不足。因此作者认为未来的研究工作应集中于:目的基因的标记与克隆、高效受体再生系统的探索、更有效遗传转化方法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组织培养 基因工程 离体再生 农杆菌介化法 转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地貌单元复合场地非线性地震效应特征二维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金丹丹 陈国兴 董菲蕃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818-1824,共7页
针对由河漫滩、阶地、波状起伏的丘陵地带和残丘等组成的典型复合地形场地,基于ABAQUS软件的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考虑土体的非线性特征,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切除的无限域对地震波动的影响,建立了大尺度复合地形真实场地... 针对由河漫滩、阶地、波状起伏的丘陵地带和残丘等组成的典型复合地形场地,基于ABAQUS软件的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考虑土体的非线性特征,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切除的无限域对地震波动的影响,建立了大尺度复合地形真实场地的二维有限元模型,并将基岩地震动视为SH波,分析了不同地貌单元复合场地地震效应特征。结果表明:地形差异引起地表各测点峰值加速度(PGA)及峰值位移(PGD)不同;在相同地震波入射下,河漫滩区地表PGA大于I级阶地区域,但其PGD明显小于I级阶地区域,且河漫滩区的峰值位移差动较小;场地地表水平加速度反应谱呈双峰及多峰现象,加速度在0.4~1.2 Hz频段放大较多,且加速度反应谱特性与输入地震动相关;特定频段(0.5~1.75 Hz)地震动放大效应与聚集效应比较明显,频率小于0.2 Hz及大于2 Hz时,场地地震动放大特征不显著。低丘区的敏感频率段宽于河漫滩区;观测点的位置影响相应的水平加速度持时大小,局部地形变化将引起地震动持时差异,且持时和输入地震动特性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地形场地 不同地貌单元 土体非线性 地震效应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肺炎患者护理干预的实施及影响评价
9
作者 谭娟 金丹丹 及玉杰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5年第1期145-148,共4页
评估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炎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9月老年肺炎74例,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37例/组,回顾比较住院时间、症状评分、舒适度(GCQ)、焦虑程度(SAI)、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住院时间比... 评估护理干预对老年肺炎的实施效果。方法 选取2023年10月~2024年9月老年肺炎74例,护理模式分组,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护理干预,37例/组,回顾比较住院时间、症状评分、舒适度(GCQ)、焦虑程度(SAI)、并发症情况。结果 干预后,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7.90±2.11)d低于对照组(13.83±2.95)d(P<0.05);症状评分比较,观察组(3.85±0.45)分低于对照组(5.26±0.49)分(P<0.05);舒适度比较,观察组(113.29±3.35)分高于对照组(100.42±4.20)分(P<0.05);焦虑程度比较,观察组SAI(44.38±3.15)分低于对照组(59.06±2.80)分(P<0.05);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2.70 %低于对照组18.92 %(P<0.05)。结论 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老年肺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症状,改善舒适度,缓解焦虑,减少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老年肺炎 肺炎症状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州盆地地震效应特征的一、二维模型对比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金丹丹 陈国兴 《土木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48-53,共6页
基于ABAQUS软件的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采用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法,数值模拟福州盆地基岩和地形起伏及土层分布的横向非均匀性对场地地震效应特征的影响,并与一维等效线性波传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维... 基于ABAQUS软件的显式有限元并行计算集群平台,采用大尺度二维精细化有限元非线性分析法,数值模拟福州盆地基岩和地形起伏及土层分布的横向非均匀性对场地地震效应特征的影响,并与一维等效线性波传法的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二维非线性模型能反映出盆地基岩起伏对地震动的聚焦效应及土层分布的局部横向非均匀性对地震波的聚集效应;一维分析给出的土层PGA放大系数随深度单调递减,二维分析给出的盆地土层峰值加速度呈现出随深度增加而非单调递减的特征;较之一维等效线性波动模型,大尺度二维非线性模型对地震波低频放大特性具有更好的模拟能力;应充分重视盆地微地形和土层结构的横向不均匀性所导致的地震效应特殊现象的存在对工程的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盆地非线性地震效应 大尺度场地二维分析 地表基岩起伏 非均匀场地 聚焦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问号钩端螺旋体诱导J774A.1细胞凋亡及caspase-3、-6活化对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金丹丹 董海艳 +2 位作者 严杰 李立伟 毛亚飞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8年第6期558-563,共6页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钩体)诱导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J774A.1)凋亡的作用,以及caspase-3、-6活化对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J774A.1细胞感染模型。采用FITC-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 目的:了解问号钩端螺旋体(钩体)诱导小鼠单核-巨噬样细胞(J774A.1)凋亡的作用,以及caspase-3、-6活化对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问号钩体黄疸出血群赖型56601株J774A.1细胞感染模型。采用FITC-Annexin V/PI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或坏死情况。分别采用荧光比色法和WesternBlot,检测感染细胞caspase-3、-6活性及其底物(PARA和LaminA/C)剪切情况。结果:多种不同浓度的问号钩体赖株感染均可使J774A.1细胞发生凋亡,其中以问号钩体∶细胞=100∶1的比例感染时凋亡率最高(48.81%±5.95%)。感染细胞caspase-3和-6最大活性分别为(1453.41±36.07)FU和(618.65±39.82)FU,是未感染细胞的16.38和9.98倍。感染细胞的PARP和Lamin A/C均被剪切。Caspase-3、-6抑制剂对问号钩体赖株诱导的J774A.1细胞凋亡有明显的阻断作用。结论:问号钩体可诱导J774A.1细胞凋亡,caspase-3和-6与该细胞凋亡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酶/代谢 钩端螺旋体 问号/致病力 流式细胞术 细胞凋亡 信号传导/caspas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苏州城区凹陷沉积土层对地震反应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金丹丹 师梦芹 +1 位作者 丁文昌 朱姣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06-712,共7页
针对土层非均匀分布的苏州城区凹陷沉积场地,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场地的边界,基于ABAQUS建立大尺度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加速度峰值、位移峰值、频谱等地震动参数特征,探讨了凹陷沉积土层对地震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凹陷沉积... 针对土层非均匀分布的苏州城区凹陷沉积场地,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场地的边界,基于ABAQUS建立大尺度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加速度峰值、位移峰值、频谱等地震动参数特征,探讨了凹陷沉积土层对地震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凹陷沉积地震动响应呈现较大的空间差异性,局部位置地表加速度放大效应明显;苏州城区场地敏感周期段为0.20~0.70 s,与水平均匀场地相比,凹陷沉积场地地表反应谱沿横向变化较大,越靠近地表,反应谱谱峰越向长周期方向偏移;由于地震波在局部区域聚焦,凹陷沉积场地PGA值沿深度方向呈起伏变化现象;沿水平方向的PGD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非单调递减,且与输入地震动频谱特性相关.大尺度二维模型一定程度上能合理反映微地形起伏、土层分布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陷沉积场地 地震动峰值 频谱特性 人工边界 ABAQU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滨海盐碱稻区水稻氮肥适宜用量及运筹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波 曲航 +4 位作者 宫亮 金丹丹 于广星 郑文静 孙文涛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7,共8页
通过在辽河三角洲滨海盐碱稻区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探明了不同氮肥用量(0~420 kg/hm^(2))和运筹模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3∶1与4∶3∶3,以下简称6∶3∶1模式与4∶3∶3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水稻分蘖动态... 通过在辽河三角洲滨海盐碱稻区设置田间小区试验,探明了不同氮肥用量(0~420 kg/hm^(2))和运筹模式(基肥∶蘖肥∶穗肥分别为6∶3∶1与4∶3∶3,以下简称6∶3∶1模式与4∶3∶3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以及产量品质的影响。通过对水稻分蘖动态调查研究表明,两种氮肥运筹模式下水稻平均茎蘖数均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0),同时,6∶3∶1模式下氮肥用量对水稻平均茎蘖数的影响程度高于4∶3∶3模式。通过分析不同施氮量与产量的相关关系,发现了两者符合线性加平台肥料效应模型,拟合得到6∶3∶1模式与4∶3∶3模式下的最佳施氮量(EONR)分别为216 kg/hm^(2)(210~235 kg/hm^(2))与316 kg/hm^(2)(300~332 kg/hm^(2)),6∶3∶1模式的EONR比4∶3∶3模式高46.3%。通过考查两种氮肥运筹模式下的氮素利用率指标,发现4∶3∶3模式下各处理氮素利用率(37.2%~40.8%)显著高于6∶3∶1模式(29.9%~34.2%)。通过分析稻米营养与食味品质,在兼顾产量的前提下,再次明确了6∶3∶1模式与4∶3∶3模式下适宜氮肥用量分别为300~332与210~235 kg/hm^(2)。综合考虑水稻产量、氮素利用率以及稻米品质3个指标,推荐辽河三角洲滨海盐碱稻区的适宜氮肥施用量为210~235 kg/hm^(2),最宜采用的氮肥运筹模式为4∶3∶3。研究结果可以为辽河三角洲盐碱稻区合理施肥与氮肥高效利用提供切实的技术指导,为该地区水稻产业绿色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滨海盐碱稻区 产量与品质 适宜施氮量 氮肥运筹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起始水力坡降的天然非均质地基固结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金丹丹 王素 李传勋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33-1440,共8页
实际工程中通常为未经处理的天然非均质地基。低水力坡降下黏性土中渗流存在起始水力坡降的现象也逐渐被认可,但能考虑起始水力坡降的非均质地基固结模型鲜见报道。基于具有起始水力坡降的渗流模型,考虑实际中的变荷载,对压缩模量和渗... 实际工程中通常为未经处理的天然非均质地基。低水力坡降下黏性土中渗流存在起始水力坡降的现象也逐渐被认可,但能考虑起始水力坡降的非均质地基固结模型鲜见报道。基于具有起始水力坡降的渗流模型,考虑实际中的变荷载,对压缩模量和渗透系数随深度变化的非均质地基固结问题展开研究。通过压缩模量随深度增加及渗透系数随深度减小考虑天然地基的非均质性,进而建立了单层非均质地基一维固结模型。分析了起始水力坡降i_0,非均质地基参数a、x、m和p对非均质地基固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起始水力坡降后非均质地基中孔压消散速率变慢,地基沉降以及固结速率随之降低;固结速率与参数a、x成正比,而地基的最终沉降量与之成反比;参数m越大,p越小,固结速率越快,但渗透系数仅改变地基的沉降速率,不会影响非均质土层的最终沉降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结理论 起始水力坡降 天然非均质地基 变荷载 有限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非达西渗流的天然结构性软土大应变非线性固结 被引量:2
15
作者 金丹丹 肖金阳 李传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8-897,共10页
天然软黏土的结构特性、大应变特性及低水力坡降下软黏土中的非达西渗流已渐被熟知。但同时考虑天然软黏土结构特性和非达西渗流的软黏土大应变固结理论仍鲜有报道。考虑非达西渗流和天然软黏土的结构特性对固结性状的影响,在拉格朗日... 天然软黏土的结构特性、大应变特性及低水力坡降下软黏土中的非达西渗流已渐被熟知。但同时考虑天然软黏土结构特性和非达西渗流的软黏土大应变固结理论仍鲜有报道。考虑非达西渗流和天然软黏土的结构特性对固结性状的影响,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中建立变荷载下软土一维大应变固结模型,并获得其有限差分数值解。在此基础上,与非达西定律下不考虑结构特性影响的软黏土大应变固结解对比,分析验证本文解的可靠性。最后,着重分析了非达西渗流、天然软土结构特性及外荷载对软黏土大、小应变固结性状影响的特征。结果表明:非达西渗流下土的固结速率相对于达西渗流延后,且非达西渗流参数越大固结速率延缓越明显,但其对土层最终沉降值无影响。相同非达西渗流参数下大应变固结速率快于小应变固结速率,但非达西渗流参数并不影响大、小应变固结速率的差异。当外荷载小于天然软黏土结构屈服应力时,土层在荷载作用下应变值较小,大、小应变固结速率的差异可忽略;随着外荷载的增加或结构屈服压力的减小,土层应变值逐渐增大,大、小应变固结速率的差异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达西渗流 结构性软土 非线性 大应变固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角下政府审计和政府会计改革协同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金丹丹 鲁莎莎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7年第7期164-165,共2页
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审计的深化是社会民主与法治不断完善的产物。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通过政府审计和政府会计改革的协同,可以产生增值效果。政府会计改革和政府审计的协同方式包括项目流程协同、组织机构... 政府会计的改革和政府审计的深化是社会民主与法治不断完善的产物。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是实现国家治理的基本要求。通过政府审计和政府会计改革的协同,可以产生增值效果。政府会计改革和政府审计的协同方式包括项目流程协同、组织机构协同和信息管理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政府审计 政府会计改革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家族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金丹丹 《财会学习》 2017年第15期30-31,共2页
家族企业是民营企业中最广泛和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实践产物受到了学者的高度关注。其中,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财务权限的财务管理模式是进行财务活动的前提,它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 家族企业是民营企业中最广泛和典型的企业组织形式,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其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和实践产物受到了学者的高度关注。其中,规范企业内部各部门财务权限的财务管理模式是进行财务活动的前提,它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在同行业的竞争力和地位。本文主要分析了家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族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管理模式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土粒径变化对桩体动力响应影响的试验分析
18
作者 金丹丹 赵俣 +1 位作者 王炳辉 李晓文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04-710,共7页
为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砂土粒径对桩-土相互作用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研制了桩-土体系冲击荷载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砂土粒径下桩-土体系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当桩径一定时,随着砂土粒径增大,桩顶加速度峰值显著减小,加速度衰减时间小幅减小... 为研究冲击荷载作用下砂土粒径对桩-土相互作用体系动力响应的影响,研制了桩-土体系冲击荷载试验装置,开展了不同砂土粒径下桩-土体系冲击试验.结果表明:当桩径一定时,随着砂土粒径增大,桩顶加速度峰值显著减小,加速度衰减时间小幅减小;频域范围内,同一桩顶加速度反应频谱的谱峰随砂土粒径增大而增大,谱峰对应的频率值变化不大,均在10~20 Hz,同时粒径最小时对应的谱宽最宽;较其他粒径范围情形而言,大粒径范围(1.00~2.00 mm)下加速度峰值随径径比值(桩径/砂土粒径)增大的变化趋势线具有更大的斜率,即大粒径范围下,桩顶加速度对径径比值的变化更为敏感;随着砂土粒径增大,同一桩身应变峰值明显减小,相同冲击荷载作用下,桩身稳定所需时间缩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桩体 砂土粒径 冲击荷载 桩顶加速度 应变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近20年地震中场地液化现象的回顾与土体液化可能性的评价准则 被引量:65
19
作者 陈国兴 金丹丹 +2 位作者 常向东 李小军 周国良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37-2755,2795,共20页
回顾了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9年土耳其Kocaeli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2010年智利Maule地震、2010~2011新西兰Darfield地震及余震、2011年东日本地震中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液化实... 回顾了1994年美国Northridge地震、1995年日本阪神地震、1999年土耳其Kocaeli地震、1999年台湾集集地震、2008年中国汶川地震、2010年智利Maule地震、2010~2011新西兰Darfield地震及余震、2011年东日本地震中大量的、不同类型的液化实例调查与研究,发现这些地震的液化具有以下特点:(1)罕见的特大地震(Mw9.0)使远离震中300~400 km的新近人工填土发生严重的大规模液化;(2)特大地震(Ms8.0、Mw8.8)使远离震中的低烈度Ⅴ~Ⅵ度地区发生严重液化;(3)海岸、河岸附近地区的新近沉积冲积、湖积土,填筑时间不到50年的含细粒、砂砾人工填土,容易发生严重液化;(4)天然的砂砾土层液化发生严重液化;(5)发生了深达20 m的土层液化现象;(6)松散土层液化后可以恢复到震前状态并再次发生液化;(7)高细粒(粒径≤75 ?m)含量≥50%或高黏粒(粒径≤5 ?m)含量≥25%的低-中塑性土严重液化,对介于类砂土与类黏土之间的过渡性态土,有时地表未见液化现象;(8)液化土层的深度较深或厚度较小时,容易出现地面裂缝而无喷砂现象;有较厚的上覆非液化土层时,场地液化不一定伴随地表破坏。液化实例证明,第四系晚更新世Q3地层可以发生严重液化;黏粒含量不是评价细粒土液化可能性的一个可靠指标;低液限、高含水率的细粒土易发生液化,采用塑性指数PI、含水率wc与液限LL之比作为细粒土液化可能性评价的指标是适宜的。综合Boulanger和Idriss、Bray和Sincio、Seed和Cetin等的液化实例调查与室内试验研究成果,建议细粒土液化可能性的评价准则如下:PI <12且wc/LL>0.85的土为易液化土,12<PI≤20和/wc/LL≥0.80的土为可液化土;PI >20或wc/LL<0.80的土为不液化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 土体液化 细粒土 塑性指数 液化可能性 准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盆地非线性地震效应及设计地震动参数 被引量:20
20
作者 陈国兴 金丹丹 +1 位作者 朱姣 李小军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21-1736,共16页
针对基岩明显起伏、土层非均匀分布的典型河口盆地场地,考虑土体非线性特征,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对地震波动的影响,建立大尺度精细化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盆地地表地震动幅值、频谱、持时、传递函数特征,探讨了基岩起伏土层... 针对基岩明显起伏、土层非均匀分布的典型河口盆地场地,考虑土体非线性特征,采用黏弹性人工边界模拟无限域对地震波动的影响,建立大尺度精细化二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盆地地表地震动幅值、频谱、持时、传递函数特征,探讨了基岩起伏土层的地震动聚集效应及盆地边缘效应。结果表明:(1)盆地近地表土层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地震动放大效应,且随土层深度增加呈非单调递减特征,基岩突变处地震动聚集效应明显,盆地两侧产生较为显著的边缘效应;场地中、长周期地震动的放大作用显著;(2)多遇地震、偶遇地震和罕遇地震水平时,场地卓越周期依次介于0.35-0.65 s、0.40-0.75 s和0.50-1.05 s之间;给出了盆地地表PGA(地表峰值加速度)、卓越周期均值等值线图及地表加速度反应谱放大因子建议值,地表设计地震动参数amax(地震影响系数)与Tg(特征周期)明显大于现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取值;(3)盆地特殊位置地表地震动持时得到不同幅度增长,且与输入地震动特性相关;(4)该盆地对0.5-2.0 Hz频段基岩地震动的放大效应比较显著,对小于0.2 Hz或大于2.5 Hz的基岩地震动,该盆地地震动放大效应不明显;(5)福州城区及其邻近区域地震动放大效应普遍较大。大尺度二维非线性分析一定程度上能合理反映微地形起伏、土层分布及土体非线性对地震波传播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口盆地 非线性地震效应 聚集效应 边缘效应 地表峰值加速度 地震动持时 设计地震动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