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无筒仓的实时优化配煤系统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郭钛星 孔卉茹 +2 位作者 张媛媛 杨凤玲 程芳琴 《洁净煤技术》 CAS 2017年第1期7-12,18,共7页
针对煤质差造成火电厂燃煤与锅炉设计煤质严重偏离,运行不稳等问题,分析了燃料管理落后环节和不适应因素,结合燃煤电厂燃料配煤和管理现状,提出了火电厂燃料无筒仓的实时优化配煤、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总体设计,给出燃料从计划、... 针对煤质差造成火电厂燃煤与锅炉设计煤质严重偏离,运行不稳等问题,分析了燃料管理落后环节和不适应因素,结合燃煤电厂燃料配煤和管理现状,提出了火电厂燃料无筒仓的实时优化配煤、燃料智能化管理系统构建的总体设计,给出燃料从计划、入厂、入炉、结算的精准计划管理的实时配煤解决方案。结果表明,采用无筒仓的实时优化配煤系统经过前置预处理沟,基于热值和硫含量的精确定位,配合在线监测、控制系统,对给煤进行调整混配,可实现燃料均匀混配,使燃煤粒度小于10mm,硫含量、热值均满足锅炉设计煤要求,保证锅炉稳定燃烧及污染物有效控制。多渠道分离输送装置及无筒仓封闭式储煤混配控制系统、燃料混配的智能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在保证正常生产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降低生产成本和煤耗,提高了资金利用率,实现电厂燃料智能化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化配煤 电厂配煤 筒仓 实时配煤 燃料管理 智能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00MW CFB锅炉床温偏差大原因分析与改造 被引量:8
2
作者 黄中 郭钛星 +1 位作者 梁进林 刘冠杰 《热力发电》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68-74,共7页
国内大量在役300 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床温偏差大、存在局部高温点,烟气SO2和NOx的原始排放质量浓度较高,这给CFB锅炉的节能降耗和超低排放带来了困难。分析认为其主要因分离器流量偏差和效率偏差造成的循环回路循环量和炉膛物料浓度... 国内大量在役300 MW循环流化床(CFB)锅炉床温偏差大、存在局部高温点,烟气SO2和NOx的原始排放质量浓度较高,这给CFB锅炉的节能降耗和超低排放带来了困难。分析认为其主要因分离器流量偏差和效率偏差造成的循环回路循环量和炉膛物料浓度存在差异所致。对此,通过分离器入口烟道改造和中心筒改型使床温偏差得以消除,炉膛平均床温降幅达35℃以上,脱硫剂消耗量降低40%,脱硝尿素消耗量下降20%。该结果可为改善CFB锅炉运行环保经济性及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B锅炉 床温 旋风分离器 流量偏差 效率偏差 脱硫剂 节能 超低减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垃圾能源化途径及在我国的发展展望 被引量:3
3
作者 李莉 郭钛星 靳祁 《电力情报》 1998年第4期12-14,18,共4页
垃圾已日益成为困扰人类的世界性环保难题,而焚烧垃圾发电则不仅是使垃圾能源化,也是使垃圾处理减量化和无害化的有效途径。在综述垃圾焚烧发电基本技术要点的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在我国推广垃圾发电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关键词 垃圾 环境污染 处理 利用 发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数字)化发电厂信息与优化控制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郭钛星 张悦 韩璞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13-416,共4页
加快电厂信息化进程有助于提高电厂的生存能力,而电厂智能(数字)化又是电厂信息化的必经阶段,提高电厂的数字化迫在眉睫。从建设智能(数字)化电厂的技术背景入手,阐述了数字化电厂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包括设备级层面的分散控制... 加快电厂信息化进程有助于提高电厂的生存能力,而电厂智能(数字)化又是电厂信息化的必经阶段,提高电厂的数字化迫在眉睫。从建设智能(数字)化电厂的技术背景入手,阐述了数字化电厂建设过程中涉及到的各种技术,包括设备级层面的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以及新型检测与监控终端,机组级层面的控制系统优化,厂级层面的监控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并对各种技术做了深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化 数字化 分散控制系统 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监控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循环流化床燃烧技术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郭钛星 肖平 徐正泉 《山西能源与节能》 1999年第2期1-9,共9页
循环流化床(CFB)技术是一门新兴的发展极为迅速的洁净煤燃烧技术。本文从其燃烧特性及SO_2和NO_x的排放特性出发,对一些基本原理进行了介绍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当前世界上CFB锅炉的主要的炉型以及我国CFB锅炉发展现状进行了简要介绍。
关键词 循环流化床 燃烧技术 锅炉 污染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史密斯预估PID控制算法研究及其在DCS中的实现 被引量:5
6
作者 胡艳 郭钛星 韩璞 《计算机仿真》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09-412,共4页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大,大迟延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但又难以控制,一直是控制界关注的研究方向。在利用传统PID控制系统对大迟延对象进行控制的时候,得不到理想的控制效果,针对这类对象一般采用Smith预估算法。S... 随着工业生产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增大,大迟延系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常见但又难以控制,一直是控制界关注的研究方向。在利用传统PID控制系统对大迟延对象进行控制的时候,得不到理想的控制效果,针对这类对象一般采用Smith预估算法。Smith预估算法对于大迟延系统的控制已经较为成熟,但由于控制设备发展较慢,Smith算法尚未被加入到DCS中。如今,在火电、化工行业中DCS已被普遍使用,因此有必要在DCS上加入Smith预估算法以解决控制调节速度慢、超调量大等问题。通过在DCS中加入Smith预估PID控制器,对大迟延系统进行控制研究的结果表明,Smith预估PID控制算法可以取得更好的控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迟延 控制效果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