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生态海堤多级平台消浪特性及越浪量计算 被引量:3
1
作者 刘晓建 侯堋 +4 位作者 陈文龙 朱小伟 陶爱峰 郭辉群 王强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7,84,共9页
针对生态海堤多级平台消浪设计依据缺乏、人工经验设计效率低且难以最大限度发挥消浪效能的问题,通过构建耦合高精度水气界面捕捉算法的三维数学模型,开展了生态海堤多级平台消浪特性及越浪量计算研究,并基于多级堤身结构(平台宽度、平... 针对生态海堤多级平台消浪设计依据缺乏、人工经验设计效率低且难以最大限度发挥消浪效能的问题,通过构建耦合高精度水气界面捕捉算法的三维数学模型,开展了生态海堤多级平台消浪特性及越浪量计算研究,并基于多级堤身结构(平台宽度、平台高度、堤防高度)不同组合下的越浪规律,提出了生态海堤越浪量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受多级平台逐级抬高影响,堤身上覆水厚度变小造成波浪逐层浅化发生连续破碎耗能,同时多级平台迎水面分级阻挡浅化波传播,造成波浪逐级反射衰减;多级平台宽度和高度共同控制着堤顶越浪,越浪量相同情况下迎水面横向堤身宽度与纵向堤身高度变化值存在定量互换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海堤 多级平台 波浪运动 消浪特性 越浪量 三维数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浪建筑物影响下珊瑚礁海岸波浪传播变形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贾美军 姚宇 +1 位作者 陈松贵 郭辉群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3-59,123,共8页
通过测试一系列不规则波工况研究了防浪建筑物存在下珊瑚礁海岸附近短波、低频长波和增水的变化规律,并对比了防浪建筑物的不同位置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波浪在沿礁传播过程中,短波波高沿礁坪持续衰减,低频长波波高沿礁坪逐渐增大,波浪... 通过测试一系列不规则波工况研究了防浪建筑物存在下珊瑚礁海岸附近短波、低频长波和增水的变化规律,并对比了防浪建筑物的不同位置情况。分析结果表明:波浪在沿礁传播过程中,短波波高沿礁坪持续衰减,低频长波波高沿礁坪逐渐增大,波浪增水则沿礁坪基本保持不变;海岸附近短波随着防浪建筑物与礁缘距离的变大而减小,低频长波则在防浪建筑物处于礁坪后部时达到最大,防浪建筑物位置的变化对于礁坪波浪增水的影响可以忽略。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珊瑚礁地形上低频长波是由于群波破碎造成的破碎点移动而产生的;当特定波况作用于特定位置的防浪建筑物时,低频长波在礁坪上会发生一阶共振效应导致其能量在海岸附近达到最大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浪传播变形 低频长波 防浪建筑物 礁坪共振 珊瑚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糙率礁面影响下珊瑚礁海岸附近规则波演化及爬高试验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贾美军 姚宇 +1 位作者 何天城 郭辉群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44-1349,共6页
本文通过波浪水槽试验研究了大糙率礁面影响下波浪沿礁的演化和爬高规律,测试了一系列规则波工况并对比了光滑礁面和粗糙礁面的情况。结果分析表明:二次谐波是礁坪上透射波的重要组成成分,粗糙礁面使主频波和二次谐波减小,对更高阶波的... 本文通过波浪水槽试验研究了大糙率礁面影响下波浪沿礁的演化和爬高规律,测试了一系列规则波工况并对比了光滑礁面和粗糙礁面的情况。结果分析表明:二次谐波是礁坪上透射波的重要组成成分,粗糙礁面使主频波和二次谐波减小,对更高阶波的影响不显著;相对礁坪水深是描述礁坪上波浪透射的关键参数,礁面从光滑变为粗糙时海岸附近透射系数显著减小,能量衰减系数平均增大了8%,但礁前反射系数与礁面糙率之间无明显关系;礁后岸滩爬高随着透射波高的增大而增长,最后拟合了本文试验条件下珊瑚礁大糙率礁面预测规则波爬高的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糙率 高次谐波 波浪爬高 规则波 珊瑚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礁面大糙率存在下孤立波传播变形及爬高实验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杨笑笑 姚宇 +1 位作者 郭辉群 贾美军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4-30,共7页
本文采用圆柱体阵列来模拟珊瑚礁面的大糙率,通过波浪水槽实验研究礁面糙率对孤立波传播变形及岸滩爬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礁面的存在显著削弱了礁坪上孤立波的首峰和礁后岸滩反射造成的次峰,同时降低了波浪在珊瑚礁面的传播速度;垂... 本文采用圆柱体阵列来模拟珊瑚礁面的大糙率,通过波浪水槽实验研究礁面糙率对孤立波传播变形及岸滩爬高的影响。结果表明,粗糙礁面的存在显著削弱了礁坪上孤立波的首峰和礁后岸滩反射造成的次峰,同时降低了波浪在珊瑚礁面的传播速度;垂直于岸线方向沿礁相对波高随着入射波增大而减小,随着礁坪水深的增大而增大,粗糙礁面上波高沿礁的衰减更为显著;礁前斜坡的无量纲反射波高随无量纲入射波高的变化与礁坪水深有关,当入射波高足够大时其趋于常值,粗糙礁面略微增大了礁前斜坡的反射;无量纲透射波高和岸滩爬高随着无量纲入射波高的增大而减小,特别是礁坪水深较大时更为显著,粗糙礁面时的无量纲岸滩爬高相对于光滑礁面平均减小46%;通过回归分析得出了同时适合于光滑和粗糙礁面的预测孤立波岸滩爬高的经验关系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珊瑚礁 孤立波 人工糙率 波浪爬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0例泮托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疗效分析
5
作者 郭辉群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4年第13期3049-3049,共1页
把14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比对照组低,但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把泮托拉唑应用对十二指... 把140例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使用奥美拉唑治疗,研究组使用泮托拉唑治疗,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组的不良反应情况比对照组低,但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P>0.05)。把泮托拉唑应用对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治疗中,不良反应轻,疗效显著,因此,可把之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泮托拉唑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体会
6
作者 郭辉群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21期591-591,共1页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64例,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均为3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 目的:对上消化道出血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从我院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选取64例,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和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治疗),均为32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3.75%同对照组患者的75.00%相比,有一定优势,<0.05;治疗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38%同对照组患者的12.50%相比,没有明显差异性,>0.05。结论凝血酶联合奥美拉唑在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疾病临床上具有一定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消化道出血 凝血酶 奥美拉唑 治疗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卢钦先 王洪庆 +1 位作者 刘晓建 郭辉群 《交通科学与工程》 2022年第1期108-114,122,共8页
针对珠海金湾局部冲刷深度难以用现有经验公式进行预测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正态物理模型,研究风电场风机基础建设后的海床局部冲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波流共同作用时的冲刷深度小于纯流作用时的,在该海况下波浪具有回填作用;冲刷坑... 针对珠海金湾局部冲刷深度难以用现有经验公式进行预测的问题,本研究通过建立正态物理模型,研究风电场风机基础建设后的海床局部冲刷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波流共同作用时的冲刷深度小于纯流作用时的,在该海况下波浪具有回填作用;冲刷坑主要围绕在桩基周围,最大冲刷深度出现在基础迎水面和两侧,背水面冲刷坑略浅,尾流区有淤积;冲刷达到稳定后,柱基前后冲坑坡度约为1:10~1:1,且桩前的冲刷坡度大于桩后的;受尾涡脱落的影响,桩基侧后方海床冲刷较明显,冲刷显著区与主流方向的夹角在30°~66°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柱基 波流共同作用 局部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浪潮分离”的粤港澳大湾区海堤高标准建设技术体系研究
8
作者 侯堋 王强 +3 位作者 陈俊昂 刘晓建 朱小伟 郭辉群 《中国水利》 2023年第17期47-52,共6页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防潮安全已成为大湾区最突出的水安全问题之一。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对防潮安全和生态景观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兼顾防灾减灾及景观生态功能综合提升的海...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防潮安全已成为大湾区最突出的水安全问题之一。大湾区城市高质量发展对防潮安全和生态景观提出了新任务新要求,兼顾防灾减灾及景观生态功能综合提升的海堤高标准建设迫在眉睫。系统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海堤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形势,分析了传统防浪防潮垂向一体化建设模式存在的短板,提出了基于“浪潮分离”的大湾区海堤高标准建设新理念,创建了“三重防护—模块组合—系统优化”的海堤设计新方法,可有效提升海堤减灾—生态—景观多元功能,保障大湾区防潮安全,为我国及世界其他滨海城市海堤高标准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浪潮分离 城市海堤 高标准建设 技术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江沙扒海上风电三桶吸力桩基础局部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7
9
作者 任灏 刘博 +2 位作者 刘晓建 郭辉群 陈晨 《人民珠江》 2022年第5期107-113,共7页
通过建立正态物理模型,研究了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三桶吸力桩基础局部冲刷情况。结果表明:波流作用下桶基础最大冲刷深度大于纯水流和纯波浪情况;波流作用下最大冲刷深度出现在吸力桶迎浪面及两侧,背水面轻微淤积,床面冲刷形态呈三角形;... 通过建立正态物理模型,研究了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三桶吸力桩基础局部冲刷情况。结果表明:波流作用下桶基础最大冲刷深度大于纯水流和纯波浪情况;波流作用下最大冲刷深度出现在吸力桶迎浪面及两侧,背水面轻微淤积,床面冲刷形态呈三角形;三桶吸力桩基础冲刷主要受出土桶身和桶顶肋板绕流影响,因此结构埋置前对床面清淤有利于结构的稳定性,且清淤深度越大对结构的稳定性越有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三桶吸力桩 波流作用 局部冲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海金湾海上风机基础冲刷及海缆稳定性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郑灿 王洪庆 +2 位作者 刘旭东 刘晓建 郭辉群 《中国设备工程》 2022年第23期6-8,共3页
为探究珠海金湾风电场基础冲刷及海缆稳定性情况,本文通过构建1:50的正态物理模型,探讨了极端波流联合动力作用下金湾海上风机基础冲刷及海缆稳定性。结果表明单桩基础最大冲深约0.63D(D为单桩直径),冲刷深度-1.0m以上沿顺水流方向上距... 为探究珠海金湾风电场基础冲刷及海缆稳定性情况,本文通过构建1:50的正态物理模型,探讨了极端波流联合动力作用下金湾海上风机基础冲刷及海缆稳定性。结果表明单桩基础最大冲深约0.63D(D为单桩直径),冲刷深度-1.0m以上沿顺水流方向上距桩基中心约4.12D,垂直于水流方向上距桩基中心约2.94D。升压站冲刷坑呈“勺”形,桩前冲刷范围较小,桩后冲刷范围明显增大,冲刷平衡位置距离桩基中心约3.17d(d为升压站主腿直径)。可知在无防护的条件下,桩周悬空段海缆未出现显著摆动,掩埋段受动力影响较大,会出现外露,而受砂被掩护作用,海缆稳定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 波流作用 基础冲刷 海缆稳定性 冲刷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风影响下珠江口实测波浪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朱小伟 侯堋 +4 位作者 刘晓建 王其松 王强 郭辉群 刘琴琴 《人民珠江》 2023年第11期78-84,共7页
珠江口近岸波浪环境受台风影响显著。研究基于珠江口澳门水域浮标观测资料,分析了2017—2022年11场台风影响期间波浪特征参数(波高、波向、波浪周期等)及其相关关系,探究了台风对珠江口近岸波浪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波高与有效波... 珠江口近岸波浪环境受台风影响显著。研究基于珠江口澳门水域浮标观测资料,分析了2017—2022年11场台风影响期间波浪特征参数(波高、波向、波浪周期等)及其相关关系,探究了台风对珠江口近岸波浪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最大波高与有效波高、十分之一大波与有效波高、有效周期与有效波高之间均具有较高相关性,并拟合得到了经验公式。本海域台风影响期间主波向为SSE、出现频率为37.92%,次波向为S,出现频率为26.11%,对于有效波高大于3 m、最大波高大于4 m的极端波浪,频率分别为0.65%、1.95%,波向主要分布在ENE—SSW。对于平均周期大于6 s的长周期波浪,波向主要分布在ESE—S,出现频率为12.86%。波浪参数关系及特性分析结果可为珠江口海堤、防波堤等海岸防护工程的设计和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 波浪参数特征 实测数据 珠江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阳江沙扒海上风电三桶吸力桩防冲刷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刘博 马兆荣 +1 位作者 刘晓建 郭辉群 《人民珠江》 2023年第7期55-63,共9页
通过建立正态物理模型,研究了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三桶吸力桩近区海床防冲刷情况。针对吸力桶基础冲刷问题,提出了抛石、沙袋、仿生草等防护措施。结果表明:未实施防护方案时50年一遇桩周最大冲刷深度为2.34 m;实施防护方案后桶周冲刷深... 通过建立正态物理模型,研究了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三桶吸力桩近区海床防冲刷情况。针对吸力桶基础冲刷问题,提出了抛石、沙袋、仿生草等防护措施。结果表明:未实施防护方案时50年一遇桩周最大冲刷深度为2.34 m;实施防护方案后桶周冲刷深度显著降低,其中规则布置沙袋时冲深减小44%,随机布置沙袋时冲深减小32%,抛石防护时冲深减少达74%,而仿生草措施不仅减少了桩周冲刷深度,也促进了附近悬沙落淤,桶周冲深较防护前减小约9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风电场 三桶吸力桩 波流作用 冲刷防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珠江河口环流季节性变化特征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春华 刘晓建 +2 位作者 郭辉群 侯堋 陈薇 《人民珠江》 2023年第7期48-54,共7页
河口环流控制区域动力格局影响河口盐度、悬沙和营养盐的输运。基于海洋同化数据HYCOM,分析了珠江口环流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构建了珠江河口环流年际运转路线。结果表明:①珠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海流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变化... 河口环流控制区域动力格局影响河口盐度、悬沙和营养盐的输运。基于海洋同化数据HYCOM,分析了珠江口环流的季节变化特点及其演变规律,构建了珠江河口环流年际运转路线。结果表明:①珠江口及其邻近水域的海流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变化周期约为1 a,且越靠近外海变化周期越显著;②珠江河口外海常年被环流控制,冬季表现为西南向沿岸流,而夏季受南海暖流的影响,反转为东北向上升流,其中前者占比约66.5%大于后者约33.5%;③珠江河口内海流夏季表现为西南—东北向的往复流,冬季表现为逆时针环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流 季节变化 HYCOM 珠江河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