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潜江凹陷新农地区沉积微相特征与岩性油气藏 被引量:3
1
作者 郭精义 杨占龙 +1 位作者 黄刚 杨立国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49-255,共7页
在分析岩芯、录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震信息系统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新农地区下第三系潜江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规律。研究认为:研究区内存在2个主要物源体系和1个次要物源体系,来自北东向的主要物源形成扇三角... 在分析岩芯、录井、测井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地震信息系统研究了江汉盆地潜江凹陷新农地区下第三系潜江组沉积微相平面分布特征和纵向演化规律。研究认为:研究区内存在2个主要物源体系和1个次要物源体系,来自北东向的主要物源形成扇三角洲砂体;来自北北西向的主要物源形成三角洲砂体;来自南南西方向的次要物源形成小型三角洲砂体。这些三角洲砂体主要由水下分支河道、滩砂、河口坝等沉积微相组成,它们依附于鼻隆、斜坡等构造背景,形成良好的岩性圈闭。结合该区已有油气勘探成果等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具有良好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三角洲砂体 岩性油气藏 新农地区 潜江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属性综合方法预测含油气性及其效果 被引量:38
2
作者 李在光 杨占龙 +4 位作者 刘俊田 李琳 郭精义 黄云峰 万传治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27-730,共4页
油气勘探开发目标大多受构造岩性等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地震属性一般也都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根据研究目标情况,在地震属性—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和信息分解技术可以得到与研究目标关系密切的多属性地震信息。在地... 油气勘探开发目标大多受构造岩性等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地震属性一般也都受多种地质因素的影响。根据研究目标情况,在地震属性—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震属性提取技术和信息分解技术可以得到与研究目标关系密切的多属性地震信息。在地震属性优选的基础上,运用MD I综合预测系统可以实现地震多属性与储层信息的结合和运用多种定性、定量化模型以及利用多属性信息融合,可以实现多属性综合储层油气预测。指出由于对信息进行优化组合能够导出更多的有效信息,可以大大减少预测的多解性,实钻结果在很多地区都获得了油气层,显示了多属性综合方法预测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分析 信息分解 多属性优选 综合 油气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及其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 被引量:56
3
作者 黄云峰 杨占龙 +1 位作者 郭精义 魏立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39-742,共4页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由于地震属性的实际运用使得地震信息的充分利用成为可能,而地震属性分析是岩性油气藏研究过程中地震属性运用的关键。指出新型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一改以往的手工、目测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了二维、三维及多维交汇方法...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由于地震属性的实际运用使得地震信息的充分利用成为可能,而地震属性分析是岩性油气藏研究过程中地震属性运用的关键。指出新型的地震属性分析方法一改以往的手工、目测分析方法,充分利用了二维、三维及多维交汇方法,为属性分选、分析提供了便利的操作手段;新型的地震属性方法还运用科学分类方法,综合地震、测井、地质信息,把剖面、平面及分类结果结合到一起,通过三维一体的相互信息映射,在储层预测中的目标初选及目标分析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真正做到了属性分析的科学性、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性油气藏 属性分析 交汇 分类 映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属性分析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49
4
作者 杨占龙 彭立才 +2 位作者 陈启林 郭精义 黄云峰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7年第2期131-136,共6页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阶段,地震属性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应用于储集体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评价。通过地震属性分析,一方面可以验证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的可靠性,确定储集体的储集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与已知含油气区对比和属性交会、映射等,预测目标... 在岩性油气藏勘探阶段,地震属性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应用于储集体储集性能和含油气性评价。通过地震属性分析,一方面可以验证地震反演-储层预测的可靠性,确定储集体的储集性能,另一方面通过与已知含油气区对比和属性交会、映射等,预测目标的含油气性。通过在吐哈盆地胜北洼陷和江汉盆地潜江凹陷的应用表明,地震数据体的选择、提取属性时窗大小的确定、顶底约束层位的解释、地震属性的优选、地震属性地质含义的确定等构成地震属性应用的关键,同时应加强波阻抗、测井参数反演、分频、波形分类等非常规数据体属性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岩性油气藏 储集体 含油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与岩性油气藏勘探——以JH盆地XN地区为例 被引量:45
5
作者 杨占龙 郭精义 +1 位作者 陈启林 黄云锋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4年第6期628-632,共5页
在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的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是目前进行岩性圈闭识别、优选与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层序为边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是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的基础。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包括如下实际工作内容:通过... 在沉积微相和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的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是目前进行岩性圈闭识别、优选与评价的有效方法之一。以层序为边界建立等时地层格架是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的基础。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分析包括如下实际工作内容:通过测井标定并与已知目标类比使小时窗的地震相分类快速逼近有利勘探目标;通过波阻抗反演和测井参数反演综合确定目标体的储集体类型;通过地震属性分析一方面验证储层预测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初步预测目标的含油气性;通过流体势分析宏观评价目标所处的流体势位置;通过地震信息分解基础上的含油气检测判别目标的流体性质;通过三维可视化明确目标体在空间的分布位置和范围,协助确定钻井位置和钻井轨迹。以JH盆地XN地区为例,系统探索了在地质综合研究基础上的地震信息多参数综合评价方法在岩性圈闭识别、优选与评价方面的应用,初步证实了该方法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相 地震属性 流体势 含油气检测 岩性圈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北地区油气分布规律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在光 杨占龙 +4 位作者 李琳 郭精义 黄云峰 吴青鹏 李红哲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4-96,共3页
钻井、试油成果证实,胜北地区油气的纵向分布层位多,油气类型多,成藏规律比较复杂。通过对胜北地区已知油气层与区域生储盖、上覆地层岩性与油气层和产量、油气层位置与构造相互关系的分析,认为J2q油气层是该地区自生自储式含油气组合... 钻井、试油成果证实,胜北地区油气的纵向分布层位多,油气类型多,成藏规律比较复杂。通过对胜北地区已知油气层与区域生储盖、上覆地层岩性与油气层和产量、油气层位置与构造相互关系的分析,认为J2q油气层是该地区自生自储式含油气组合的主力油气层,在下生上储式含油气组合中,应将J3k、K1、K1l油气层作为主要勘探对象;油气大多保存于砂层组的顶部,油气层产量与上覆盖层之间有密切的关系;随着构造位置的升高,油气层地质层位也依次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北地区 油气层 油气类型 砂层组 盖层 构造位置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测井约束岩性反演关键技术分析 被引量:26
7
作者 魏立花 郭精义 +1 位作者 杨占龙 黄云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731-735,共5页
岩性反演是岩性储层预测的主要技术,测井约束岩性反演就是把测井资料所具有的高的纵向分辨率特征和地震资料所具有的横向上可以连续追踪地层的特征结合起来开展储层预测,以达到识别目的层岩性的目的。主要从测井资料处理技术、储层精细... 岩性反演是岩性储层预测的主要技术,测井约束岩性反演就是把测井资料所具有的高的纵向分辨率特征和地震资料所具有的横向上可以连续追踪地层的特征结合起来开展储层预测,以达到识别目的层岩性的目的。主要从测井资料处理技术、储层精细标定技术、特征曲线重构技术和初始模型建立技术4个方面分析了如何做好测井约束的岩性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反演 关键技术 岩性 特征曲线 标定 初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西部中侏罗统三间房—七克台组沉积相特征 被引量:14
8
作者 完颜容 杨占龙 +3 位作者 魏立花 黄云峰 郭精义 李再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93-697,共5页
对吐哈盆地台北西部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中侏罗统三间房—七克台组沉积相类型与特征、沉积相模式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间房组—七克台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并存在5种微相组合模式;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对吐哈盆地台北西部主要勘探目的层系中侏罗统三间房—七克台组沉积相类型与特征、沉积相模式及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三间房组—七克台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2种沉积相类型,并存在5种微相组合模式;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主要发育在盆地短轴方向凹陷西部的湖岸缓坡带,主要微相是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席状砂、滩砂、泥滩等;从中侏罗统三间房期至七克台期,研究区整体表现出湖域逐渐扩大、湖水变深的过程并发育了呈下粗上细旋回的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还探讨了沉积相带与油气聚集的关系,认为三角洲前缘的水下分支河道、河口坝及前缘席状砂等沉积微相是研究区较好的油气聚集场所,是今后油气勘探开发的主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沉积演化 油气 三间房组 七克台组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型正演与地震资料品质分析——以吐哈盆地葡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8
9
作者 杨占龙 陈启林 +2 位作者 郭精义 黄云峰 魏立花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5期641-646,672,共7页
频谱分析基础上的模型正演是评价地震资料品质特别是分辨率的重要方法。以已有地震资料的频谱分析为基础,利用地质和测井模型正演方法,系统分析了吐哈盆地葡北地区已有的地震资料品质现状。针对展勘探具有砂体厚度薄、层数多、纵向分布... 频谱分析基础上的模型正演是评价地震资料品质特别是分辨率的重要方法。以已有地震资料的频谱分析为基础,利用地质和测井模型正演方法,系统分析了吐哈盆地葡北地区已有的地震资料品质现状。针对展勘探具有砂体厚度薄、层数多、纵向分布散、岩性复杂等特点的储集体岩性油气藏的需要,建议在该区开展高分辨率三维地震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模型 测井模型 模型正演 地震资料品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根盆地查干凹陷火山沉积岩岩相特征及其识别标志 被引量:7
10
作者 杨占龙 郭精义 +2 位作者 陈启林 宋广寿 黄刚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67-72,共6页
对银根盆地查干凹陷火山沉积岩岩相及其在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进行研究,探讨火山沉积作用与油气藏的关系,指出了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带。该区火成岩岩相类型有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颈相及火山沉积相,尤以溢流岩的沉... 对银根盆地查干凹陷火山沉积岩岩相及其在地震剖面上的识别标志进行研究,探讨火山沉积作用与油气藏的关系,指出了与火山沉积作用有关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带。该区火成岩岩相类型有爆发相、溢流相、火山颈相及火山沉积相,尤以溢流岩的沉积作用最为发育;依据火山岩类通常以地震波速较高、密度大、磁化率高、电阻率大和地震波吸收能量大的特征,建立了几种火山沉积岩的地震识别标志。深大断裂控制着火成岩及与其相关的沉积作用的分布,同时控制着油气圈闭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山 沉积作用 沉积岩 识别标志 岩相 查干凹陷 银根盆地 油气藏 区带 地震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葡北东斜坡含油性检测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在光 杨占龙 +2 位作者 郭精义 黄云峰 谢楠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269-271,共3页
在地震属性-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分解技术、压制断层及泥岩等地震信息,结合已知油水井的产油气情况,可以大致确定油层的范围。在多属性优选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属性与储集层含油性的关系,并通过多种评价模型,利用信息融合、拓扑聚... 在地震属性-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分解技术、压制断层及泥岩等地震信息,结合已知油水井的产油气情况,可以大致确定油层的范围。在多属性优选的基础上,建立地震属性与储集层含油性的关系,并通过多种评价模型,利用信息融合、拓扑聚类、多参数分类等方法,达到各种特征场最佳综合的目标,从而减少了多解性,更精确地确定油层的平面分布范围。对邻近没有钻井的砂体,也可以类比判断出其最有可能含油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哈盆地 地震属性 含油性 地质分析 地震信息 储集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坳陷湖盆斜坡区深水重力流水道地震响应及沉积特征——以松辽盆地LHP地区嫩江组一段为例 被引量:9
12
作者 刘化清 冯明 +6 位作者 郭精义 潘树新 李海亮 洪忠 梁苏娟 刘彩燕 徐云泽 《岩性油气藏》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2,共12页
松辽盆地湖盆深水区重力流沉积广泛发育,由于资料分辨率低的限制,以往对其时空演化、内部结构方面的认识不清。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利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光照显示等技术,研究了LHP地区下白垩统嫩一段湖盆深水斜坡上发... 松辽盆地湖盆深水区重力流沉积广泛发育,由于资料分辨率低的限制,以往对其时空演化、内部结构方面的认识不清。基于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利用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光照显示等技术,研究了LHP地区下白垩统嫩一段湖盆深水斜坡上发育的重力流水道的地震特征以及水道的内部结构。结果表明:①嫩一段沉积时期,本区坡降为0.5‰~1.0‰,发育早、晚2套共9条迥然不同的水道系统。早期水道E—I处于整个重力流水道系统的下游近末端,为非限制性水道,宽度小于40 m,广泛发育决口分流水道,对下伏早期沉积侵蚀弱。晚期水道A—D处于重力流水道系统的中段,为限制性水道,其宽度为50~370 m,在曲流环发育部位宽度可达500 m,这类水道的下切深度可达20 m,剖面形态为U或V型,局部发育2~5 m高的天然堤。发育早、晚2套不同的水道系统可能与构造持续沉降导致盆地斜坡区的坡降变化有关。②坡降与水道曲率、深度与宽度之间均呈良好的正相关关系。③水道中细砂岩、粉砂岩包裹在优质烃源岩当中,具有形成岩性油气藏的良好条件,是今后重要的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盆深水斜坡 重力流水道 地震沉积学 地震地貌学 水道结构参数 嫩江组 松辽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与油气勘探方向(为《岩性油气藏》创刊而作)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杨占龙 彭立才 +3 位作者 陈启林 郭精义 李在光 黄云峰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7年第1期62-67,共6页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也是近期增储上产最为现实的油气藏类型。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刚刚开始,有必要结合构造油气藏勘探成果,系统分析洼陷基本成藏条件,明确近期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胜北洼... 岩性油气藏是目前吐哈盆地胜北洼陷油气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也是近期增储上产最为现实的油气藏类型。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勘探刚刚开始,有必要结合构造油气藏勘探成果,系统分析洼陷基本成藏条件,明确近期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胜北洼陷侏罗系发育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和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等烃源岩系,油源条件好,油气资源丰富;侏罗系及其以上发育7套储盖组合;油气藏类型主要为中侏罗统的构造、构造-岩性油气藏、上侏罗统和白垩系的浅层次生构造-岩性油气藏;成藏期为燕山期和喜山期。在目前构造油气藏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形势下,围绕古构造背景开展岩性圈闭识别、描述、优选与评价,寻找构造-岩性油气藏是近期的主要勘探方向,其中葡北东斜坡、葡萄沟北坡、洼陷中央胜北构造及其南翼等地区是近期岩性油气藏勘探有利区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条件 岩性油气藏 有利区带 胜北洼陷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鄯勒构造带油气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规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吴青鹏 郭精义 +2 位作者 李红哲 黄云锋 李在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97-101,共5页
通过对成藏地质条件、成藏过程、构造形成和演化、圈闭与烃源的时空配置关系的综合分析,认为控制鄯勒构造带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断裂、生储盖的配置、古构造的形态、圈闭与烃源的配置关系,其中断裂是控制成藏的最根本因素,其通过沟通油源... 通过对成藏地质条件、成藏过程、构造形成和演化、圈闭与烃源的时空配置关系的综合分析,认为控制鄯勒构造带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断裂、生储盖的配置、古构造的形态、圈闭与烃源的配置关系,其中断裂是控制成藏的最根本因素,其通过沟通油源、形成圈闭和封堵油气等作用控制油气成藏。通过成藏主控因素和成藏期次分析,总结了鄯勒构造带油气成藏的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断裂 主控因素 成藏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及其石墨和MoS_2填充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 被引量:15
15
作者 龚俊 付士军 +1 位作者 郭精义 辛舟 《润滑与密封》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46-148,共3页
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机,对聚四氟乙烯(PTFE)及石墨和MoS2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实验,考察了载荷、速度以及对摩时间的影响,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填加了石墨和MoS2的P... 利用往复式摩擦磨损实验机,对聚四氟乙烯(PTFE)及石墨和MoS2填充的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实验,考察了载荷、速度以及对摩时间的影响,并利用光学显微镜对PTFE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表面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填加了石墨和MoS2的PTFE,由于石墨和MoS2一方面起到了润滑作用,另一方面阻止了PTFE带状大面积破坏,因而使得PTFE的摩擦因数降低,耐磨性提高。加入石墨和MoS2后PTFE的磨损机制由以犁沟效应和粘着磨损为主变为以磨粒磨损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TFE 石墨 MOS2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北洼陷胜北构造带白垩系连木沁组沉积体系分布与岩性油气藏勘探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占龙 陈启林 +4 位作者 郭精义 李在光 黄云峰 吴青鹏 李红哲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9-93,共5页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胜北构造带白垩系连木沁组属于典型的北物源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其砂体埋藏深度较浅,储层物性较好,向北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发育。根据胜北洼中隆良好的古构造背景,结合胜北3、4号南北向平移断层沟通中、下侏罗统水西... 吐哈盆地胜北洼陷胜北构造带白垩系连木沁组属于典型的北物源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其砂体埋藏深度较浅,储层物性较好,向北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发育。根据胜北洼中隆良好的古构造背景,结合胜北3、4号南北向平移断层沟通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地层和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烃源岩系等情况,认为胜北洼陷白垩系是浅层次生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体系 上倾尖灭 岩性圈闭 连木沁组 胜北洼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胜北洼陷岩性油气藏成藏条件特殊性分析 被引量:25
17
作者 杨占龙 陈启林 郭精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5年第2期181-185,189,共6页
充分认识含油气洼陷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是开展油气勘探的前提,而认识油气成藏的特殊性是寻找油气勘探切入点的关键。胜北洼陷岩性圈闭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岩性油气藏成藏地质背景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盆地性质、构造特征的特殊性——吐... 充分认识含油气洼陷的基本石油地质条件是开展油气勘探的前提,而认识油气成藏的特殊性是寻找油气勘探切入点的关键。胜北洼陷岩性圈闭组成要素的复杂性和岩性油气藏成藏地质背景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盆地性质、构造特征的特殊性——吐哈盆地表现为窄而长的多旋回叠合盆地;2洼陷沉积体系的特殊性——南北双向短物源沉积体系分布格局;3岩性油气藏成藏地质背景的特殊性——下生上储式生储组合和南斜坡的构造斜坡带;4岩性油气藏成藏圈闭的特殊性——缺乏沟通油源断裂、侧向封堵断裂的必要配置;5岩性油气藏赋存的特殊性——成带分布的岩性圈闭含油气面积小、砂体薄、单层圈闭储量规模较小。根据对这些特殊性的综合分析认为,胜北洼陷中浅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应依附于一定的构造背景展开;处于南北物源交汇区的胜北构造南翼是岩性圈闭发育和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成藏 特殊条件 中浅层 胜北洼陷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三叠世卡尼期梅雨事件(CPE)在陆相盆地中的沉积学响应——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9
18
作者 李相博 朱如凯 +10 位作者 惠潇 苏明军 邱振 黄军平 张艳 王菁 刘化清 李士祥 李树同 杨占龙 郭精义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1-526,共16页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事件)是三叠纪地球上最显著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而气候环境突变对内陆湖盆沉积物特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以我国陆上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全球古气候、事件沉积...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事件)是三叠纪地球上最显著的气候突变事件之一,而气候环境突变对内陆湖盆沉积物特征具有重要控制作用。以我国陆上最主要的含油气盆地——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为例,在充分借鉴国内外有关全球古气候、事件沉积、陆相盆地烃源岩发育机理及异整合面等最新研究进展基础上,对延长组沉积与成藏问题重新思考与研究,取得了如下3点新认识:1)重新厘定了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卡尼期时限,明确了延长组CPE事件的沉积响应,认为卡尼阶底界大致相当于延长组长7与长8之间的地层界限,顶界相当于长4+5与长3之间的地层界限,CPE事件大致与“长7黑色页岩事件”沉积相对应;2)在卡尼期及CPE事件期间,延长组沉积期湖盆表现为“快速湖侵、震荡式缓慢湖退”特点,十分有利于优质烃源岩的发育;3)受卡尼期古气候及CPE事件影响,延长组内部发育上下两个由于气候环境突变而形成的异整合面,它们对油气分布均具有明显控制作用。该研究对于深入探讨延长组湖盆形成演化机理、沉积层序充填演化特征及指导油气勘探实践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尼期梅雨事件(CPE) 古气候 沉积响应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相”联合解释技术在岩性油气藏勘探中的应用——以吐哈盆地胜北地区为例 被引量:17
19
作者 杨占龙 陈启林 郭精义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70-374,共5页
采用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三相”联合解释技术进行吐鲁番-哈密盆地胜北地区岩性油气藏纵向有利勘探层系和平面有利勘探位置优选,其中用测井相与岩芯观察结合确定主要勘探目的层井点处的沉积微相类型,用地震相分析确定目的层平面地... 采用测井相、地震相、沉积相“三相”联合解释技术进行吐鲁番-哈密盆地胜北地区岩性油气藏纵向有利勘探层系和平面有利勘探位置优选,其中用测井相与岩芯观察结合确定主要勘探目的层井点处的沉积微相类型,用地震相分析确定目的层平面地震相变化特征,用单井等建立的纵向沉积微相组合模式和平面沉积微相变化规律来全面确定目的层沉积微相变化特征,直接指导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层系和平面位置的选择。通过在胜北地区喀拉扎组的应用,确定了胜北构造带及其南翼喀拉扎组冲积扇扇中辫流河道为岩性油气藏有利勘探区带和层系,优选的目标胜北16井在实际勘探中取得了良好效果,评价出北部辫流河道东段和南部辫流河道为下一步的有利勘探地区。认为“三相”联合解释技术在地震资料品质较好、构造相对简单且具备一定勘探程度的地区具有良好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相 地震相 沉积相 岩性油气藏 胜北地区 吐哈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吐哈盆地胜北地区含油气性检测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在光 杨占龙 +3 位作者 李红哲 郭精义 黄云峰 吴青鹏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4期532-537,共6页
含油气检测是利用油气层不同于水层或干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直接识别储集层流体类型的研究。含油气检测工作大体可以分为两步来进行,那就是识别和追踪。具体方法有:地震属性-地质分析、信息分解、多属性优选、多属性综合预测。在胜北3D地... 含油气检测是利用油气层不同于水层或干层的地球物理响应,直接识别储集层流体类型的研究。含油气检测工作大体可以分为两步来进行,那就是识别和追踪。具体方法有:地震属性-地质分析、信息分解、多属性优选、多属性综合预测。在胜北3D地震覆盖区,有胜深3、胜北3等探井10口,其中获工业油气层两层,J3k油气层和K1l油层。J2q油气层为该区重要的油气层,邻区有多口井获得了高产油。运用多属性综合等方法对它们进行了含油气检测,确定了它们各自的油气分布范围。在油气检测的有利区新钻的Shb16井在J3k获得油气层,证实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胜北地区 油气层 地震属性 信息分解 综合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