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里下河地区全新世自然环境变迁 被引量:11
1
作者 郭盛乔 马秋斌 +2 位作者 张祥云 葛云 龚绪龙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41-351,共11页
在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进行过程中,以几个典型地质剖面和钻孔为基础,讨论了里下河区域全新世地层的分布规律,研究了地貌分布特征;探讨了全新世古植被、古气候与古环境变迁以及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变化特征。里下河地区全新世自然环境变迁经历... 在区域地质调查项目进行过程中,以几个典型地质剖面和钻孔为基础,讨论了里下河区域全新世地层的分布规律,研究了地貌分布特征;探讨了全新世古植被、古气候与古环境变迁以及历史时期自然环境变化特征。里下河地区全新世自然环境变迁经历了4个重要的阶段:(1)10~7.5 kaBP,以湖沼发育为主,海水曾经影响到本区;(2)7.5~4.0kaBP,海水入侵本区,自然环境以潮滩、滨浅海、潟湖等为主,最大海侵甚至可到达运河以西地区,但里下河仍然有部分地区未被海水淹没;(3)4.0 kaBP~1128 AD,海水全面后退,岸线在范公堤一线曾做长时间停留,形成西冈贝壳砂堤,断续分布,海水时常影响西部地区;(4)1128 AD以来,由于黄河南泛夺淮入海,改变了里下河地区的地表水系,苏北滨海平原迅速向海推进,此后里下河地区远离海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里下河 全新世 地貌 环境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晋泊地区冰消期以来的气候变化 被引量:14
2
作者 郭盛乔 王玉海 +1 位作者 杨丽娟 肖宇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490-490,共1页
关键词 宁晋泊地区 冰消期 气候变化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北宁晋泊地区2600年来古气候变化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郭盛乔 石英 +5 位作者 杨丽娟 曹家栋 张文卿 张静 林防 何建新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4期73-79,共7页
依据宁晋泊南王庄剖面的孢粉、粘土矿物、粒度等数据和Porter等的粒度年龄模型建立时间标尺,划分出2600年来的气候冷暖变化阶段。基本特征如下:孢粉Ⅰ带,大约200aBP~630aBP,气候冷干;Ⅱ带,大约630aB... 依据宁晋泊南王庄剖面的孢粉、粘土矿物、粒度等数据和Porter等的粒度年龄模型建立时间标尺,划分出2600年来的气候冷暖变化阶段。基本特征如下:孢粉Ⅰ带,大约200aBP~630aBP,气候冷干;Ⅱ带,大约630aBP~1010aBP,气候温暖,上部偏干,下部潮湿;Ⅲ带,大约1010aBP~1165aBP,气候稍冷较湿;Ⅳ带,大约1165aBP~1350aBP,气候温暖潮湿;Ⅴ带,大约1350aBP~1790aBP,气候偏凉干;Ⅵ带,大约1790aBP~2250aBP,气候温暖偏干;Ⅶ带,大约2250aBP~2580aBP,气候寒冷干旱。这与华北地区古文史资料记录的古气候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并具有全球变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湖泊沉积 古气候 2600年 华北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末次盛冰期华北平原古气候古环境演化 被引量:12
4
作者 郭盛乔 王苏民 杨丽娟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23-427,共5页
华北平原宁晋泊南王庄剖面的14C和光释光年代测定表明宁晋泊地区在末次盛冰期有连续的湖相沉积。依据孢粉、碳酸盐、有机碳含量(TOC)及C/N值的高分辨率分析与综合判识,末次盛冰期并不是一个持续的干冷时期,而是存在从凉湿-冷偏湿-冷干... 华北平原宁晋泊南王庄剖面的14C和光释光年代测定表明宁晋泊地区在末次盛冰期有连续的湖相沉积。依据孢粉、碳酸盐、有机碳含量(TOC)及C/N值的高分辨率分析与综合判识,末次盛冰期并不是一个持续的干冷时期,而是存在从凉湿-冷偏湿-冷干的波动变化过程。其中早期明显降温事件,可以与Heinrich事件2(H2)对比,说明全球降温的同步性。本研究说明末次盛冰期(20-16 ka BP),在全球气候变冷的背景下,存在一个冬季风不断加强夏季风逐渐变弱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古气候 古环境 末次盛冰期 剖面岩性 沉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25万区调中第四系深覆盖区野外工作方法研究——以淮安市幅为例 被引量:6
5
作者 郭盛乔 张祥云 +5 位作者 葛云 龚绪龙 李向前 谈迎 王茂亭 周爱国 《地质学刊》 CAS 2013年第4期509-514,共6页
以淮安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为背景,总结了第四系深覆盖区的野外地质调查方法。主要步骤为:(1)根据已有资料总结区域地质特征,通过踏勘、遥感解译和地貌分析布置野外路线;(2)应用点线法确定调查路线方向与精度;(3)根据居民点分布、地形变化... 以淮安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为背景,总结了第四系深覆盖区的野外地质调查方法。主要步骤为:(1)根据已有资料总结区域地质特征,通过踏勘、遥感解译和地貌分析布置野外路线;(2)应用点线法确定调查路线方向与精度;(3)根据居民点分布、地形变化和野生草本植物组合准确判断地质界线;(4)针对不同地层时代、微地貌、成因类型确定槽形钻揭露深度;(5)地质观察点布置在地层时代、微地貌类型、成因类型等界线上,用槽形钻揭露,垂直界线两侧各打1个槽形钻来确定地质界线点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系深覆盖区 野外调查 方法研究 淮安市幅 江苏淮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晋泊沉积剖面碳酸盐含量及其古气候意义 被引量:3
6
作者 郭盛乔 杨丽娟 +2 位作者 夏威岚 王成敏 肖宇 《上海地质》 2001年第B12期7-10,共4页
通过华北平原宁晋泊地区南王庄剖面的^(14)C测年和碳酸盐环境指标分析,表明宁晋泊地区28ka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可 分为9个阶段:1.大约28000~25000aBP(12.90、11.25m),气候温暖偏湿。2.大约25000~22700aBP(11.25~9.70m),气温 较低,抑制蒸... 通过华北平原宁晋泊地区南王庄剖面的^(14)C测年和碳酸盐环境指标分析,表明宁晋泊地区28ka以来的古气候变化可 分为9个阶段:1.大约28000~25000aBP(12.90、11.25m),气候温暖偏湿。2.大约25000~22700aBP(11.25~9.70m),气温 较低,抑制蒸发,晚期温度略有回升,碳酸盐含量有增加趋势。3、大约22700~17200aBP(9.70~8.05m),抱粉组合反映气 温寒冷,碳酸盐含量较低,相对湿度较大,晚期有变干的趋势。4.大约17200~10600aBP(8.05~5.60m),气候非常干旱, 湖泊水体大量蒸发,湖面收缩,产生了大量碳酸盐沉淀。5.大约10600~2600aBP(5.60~400m),孢粉组合反映早期偏 凉,后期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流域生物繁盛,有机质富集。6,大约2600~2270aBP(4.00~3.67m),气候不稳定,变化频繁 的特点。7.大约2270~850aBP(3.67~0.60m),碳酸盐含量平均12.55%,变化较大,显示了当时湖泊环境不太稳定。8.大 约850~220aBP(0.60~0m),是剖面的最顶部,碳酸盐含量低可能是受土壤形成过程中淋滤作用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含量 宁晋泊地区 南王庄剖面 碳同位素测年 气温 古气候 湖泊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万年渤海西岸海侵时古海面的现代标高对比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魏灵 贾玉连 +2 位作者 易朝路 王洪波 郭盛乔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1-369,共9页
文章基于众多钻孔海相层中有孔虫、介形类等海相微体生物化石的组合特征恢复海水深度,重建了海侵最大时的古海面的现代标高。结果显示:40~28kaB.P.海侵,海面的现代标高最高可达-11^-5m;10~4kaB.P.海侵则为2~3m。后者同众多研究所认为的... 文章基于众多钻孔海相层中有孔虫、介形类等海相微体生物化石的组合特征恢复海水深度,重建了海侵最大时的古海面的现代标高。结果显示:40~28kaB.P.海侵,海面的现代标高最高可达-11^-5m;10~4kaB.P.海侵则为2~3m。后者同众多研究所认为的中全新世存在高海面,海面高度为2~3m的结论大致吻合,前者则与全球气候尚处在间冰阶,冰川部分消融,世界洋面处在-50m的大背景不协调。而辽东与山东半岛沿海众多钻孔揭示,40~28kaB.P.渤海地区并没有高于-50^-20m海面存在的证据。通过区域环境的综合分析,认为40~28kaB.P.渤海西岸的海侵,是早玉木冰期持续4~5万年之久的冰期低海面环境,这种特殊的环境使现代渤海西岸的大部分区域远离沉积环境,成为冲刷侵蚀区,这种效应叠加在冰期边缘海式构造下沉与弧后盆地性质的构造下沉背景之上造成区域性异常地面低洼;渤海西岸异常地面低洼在间冰阶全球趋暖,冰川型海侵的过程中形成的区域性强烈“视”海侵(指示当时海侵时海水深度很大,而不是海水的陆泛范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0~28kaB.P. 海面标高 -11^-5m 区域性地面低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川盆地晚第四纪孢粉记录的快速气候波动事件 被引量:4
8
作者 范淑贤 郑宏瑞 +1 位作者 刘平贵 郭盛乔 《中国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4期431-434,共4页
笔者根据CK1孔孢粉研究结果,分析了银川盆地15万年以来的万年尺度和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事件,并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得到银川盆地沉积物孢粉记录的气候变化周期。经研究认为,这种万年尺度周期变化的气候波动可与高纬度地区米兰科维奇的规道... 笔者根据CK1孔孢粉研究结果,分析了银川盆地15万年以来的万年尺度和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事件,并利用频谱分析方法得到银川盆地沉积物孢粉记录的气候变化周期。经研究认为,这种万年尺度周期变化的气候波动可与高纬度地区米兰科维奇的规道变化相对比,而千年尺度准周期可与D/O相对应。它反映银川盆地存在着万年尺度和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第四纪 快速气候波动事件 银川盆地 频谱分析 孢粉 古气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演化及其对洪涝灾害防治的启示 被引量:2
9
作者 姜月华 陈立德 +21 位作者 向芳 朱锦旗 郭盛乔 龚绪龙 黄恒旭 由文智 周权平 倪化勇 王东辉 刘广宁 马腾 苏晶文 程和琴 杨海 刘林 金阳 张鸿 杨辉 梅世嘉 齐秋菊 吕劲松 侯莉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75-1003,共29页
【研究目的】长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周而复始的洪涝灾害,是亟待学术界破解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法】通过采用冲积扇成因理论、联合沉积相剖面对比法、岩相古地理分析、高精度定年技术和遥感等方法,从流域视角剖析了长... 【研究目的】长江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周而复始的洪涝灾害,是亟待学术界破解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法】通过采用冲积扇成因理论、联合沉积相剖面对比法、岩相古地理分析、高精度定年技术和遥感等方法,从流域视角剖析了长江中下游沿江砾石层成因、岩相古地理特征、长江上游三峡夷平面和阶地特征以及云南石鼓长江大拐湾成因。【研究结果】提出了早中更新世之交(距今75万年)长江东西贯通时限和长江中游地区全新世“一江(长江)四湖(云梦泽、彭蠡泽、洞庭湖和鄱阳湖)”江湖演化格局的认识,分析了在自然和人为作用下近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现状和影响因素,并结合长江演化规律及其对洪涝灾害防治启示,提出了“再造云梦泽、扩张洞庭湖和鄱阳湖”、“采砂扩湖、清淤改田”长江中下游洪涝灾害防治对策和下一步相关地质工作建议。【结论】早中更新世地质环境的重大调整是造成长江东西全线贯通的重要原因,长江中游地区洪涝灾害防治应充分考虑江湖演化规律,该研究成果可为长江经济带/长江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提供基础支撑和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长江演化 江湖演化 洪涝灾害 生态环境 长江经济带 长江流域 水文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华北平原石家庄东南部宁晋泊地区湖相地层的年龄测定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成敏 郭盛乔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655-659,共5页
对华北平原宁晋泊地区南王庄剖面和钻孔上部岩心的湖相沉积物作了14C、细颗粒(2~8μm)多矿物组分的热释光(TL)和光释光(OSL)3种技术的年代测定,确定了宁晋泊地区湖相地层的年龄。剖面上部12.90m为距今3万年以来的沉积物,其中最顶部的5.... 对华北平原宁晋泊地区南王庄剖面和钻孔上部岩心的湖相沉积物作了14C、细颗粒(2~8μm)多矿物组分的热释光(TL)和光释光(OSL)3种技术的年代测定,确定了宁晋泊地区湖相地层的年龄。剖面上部12.90m为距今3万年以来的沉积物,其中最顶部的5.34m为全新统,其下为上更新统,年龄分辨率高,建立了一个可信的沉积地层年代序列,为研究华北平原宁晋泊地区的古气候和古环境演化提供了准确的年代学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平原 石家庄东南部宁晋泊 湖相地层 年龄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启东地区发现浅层天然气气源层与晚更新世末期古土壤层——据江苏1:5万余东镇等七幅区调 被引量:2
11
作者 冯文立 季文婷 +4 位作者 冯金顺 张平 郭盛乔 程瑜 赵增玉 《中国地质调查》 2015年第2期56-60,共5页
江苏东南部启东地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完成野外工作验收,通过整理分析新获取的地质资料,发现工作区内“下切河谷”地区地表下46~59m处普遍存在棕黄色、灰绿色、灰黑色“硬黏上层”,厚度2—10m不等;局部地区钻孔岩... 江苏东南部启东地区开展的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已经完成野外工作验收,通过整理分析新获取的地质资料,发现工作区内“下切河谷”地区地表下46~59m处普遍存在棕黄色、灰绿色、灰黑色“硬黏上层”,厚度2—10m不等;局部地区钻孔岩心剖面在本层顶部表现为明显的古土壤层,见根痕构造、钙质结核等暴露成土特征,其下部可见灰黑色富有机质、植物碎屑的粉砂质黏土层。古土壤层的发现证明了本区在末次盛冰期并不完全为下切河谷地区,更新了前人对测区晚更新世末期沉积地层的认识;而厚度0.5~2m不等的富有机质、植物碎屑的粉砂质黏土层为本区浅层天然气提供了气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启东 下切河谷 晚更新世 古土壤 浅层天然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环境地质调查研究进展
12
作者 姜月华 周权平 +47 位作者 倪化勇 陈立德 程和琴 雷明堂 葛伟亚 马腾 施斌 程知言 段学军 苏晶文 朱锦旗 修连存 向芳 朱志敏 冯乃琦 谢忠胜 谭建民 彭轲 郭盛乔 伏永朋 任海彦 孙建平 杨强 朱继良 王东辉 李明辉 刘广宁 范晨子 王新峰 史玉金 王寒梅 董贤哲 陈焕元 郝社峰 邓娅敏 李云 肖则佑 杨海 刘林 金阳 张鸿 梅世嘉 齐秋菊 吕劲松 侯莉莉 陈刚 陈孜 贾正阳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3期239-261,共23页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和认识: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梳理了... 中国地质调查局近年组织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地质环境综合调查工程”,采用环境地质调查、评价、监测以及专题研究和综合研究相结合等方法,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成果和认识:①构建了长江经济带地质资源环境综合信息管理与服务系统,系统梳理了长江经济带与重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重大地质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②提出长江续接贯通时间是在距今75万年的早、中更新世之交的新认识;③探索形成流域5个系列生态修复示范关键技术和方法体系;④构建长江流域重大水利工程与地质环境效应研究方法体系,创建一套多模态传感器系统,提出重大水利工程对地质环境影响的新判断;⑤探索建立流域尺度地球关键带调查评价监测理论和方法体系;⑥创新应用“光纤技术”监测地面沉降和地裂缝、长江崩岸以及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扰动取得突破,相关技术引领光纤监测技术发展;⑦自主研发机载航空高光谱仪,建立航空高光谱遥感综合调查技术方法;⑧探索形成流域3种尺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8种国土空间开发利用适宜性评价方法体系;⑨调查研究成果在支撑服务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支撑服务新型城镇化战略、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地质灾害防治、脱贫攻坚和国家地下战略储油储气库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形成21支稳定的环境地质调查专业团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长江流域 环境地质 水文地质 工程地质 地质环境 地质调查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太平洋暖池扩张对华北平原气候变化的影响——华北平原4万年以来升温事件的新证据 被引量:5
13
作者 林景星 张静 +2 位作者 林防 张建华 郭盛乔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53-357,共5页
河北省黄骅市关家堡孔(HG1),孔深41.3m,地层连续、化石丰富、分辨率高,其所含微体化石,清楚地揭示了华北平原4万年以来两次大的突发性升温事件,据研究这两次升温事件在时序上与全球性的升温事件是同步的:第一次由冷变... 河北省黄骅市关家堡孔(HG1),孔深41.3m,地层连续、化石丰富、分辨率高,其所含微体化石,清楚地揭示了华北平原4万年以来两次大的突发性升温事件,据研究这两次升温事件在时序上与全球性的升温事件是同步的:第一次由冷变暖起始于40000aB.P.(沧州海进期);第二次为10000aB.P.(天津海进期)。第一次升温事件(沧州海进期)华北平原的年平均温度比今高7℃左右;比其以前的降温事件期(沧州海进与白洋淀海进之间的海退期)至少高13℃,如此大幅度的升温事件可能是受西太平洋赤道暖池扩张影响的结果。第一次升温事件期间存在着一个短暂的变冷事件。第二次升温事件期(天津海进期),其年平均温度比今高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太平洋 暖池 升温事件 华北平原 气候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淮海平原地貌结构特征及其演化 被引量:15
14
作者 邵时雄 郭盛乔 韩书华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314-322,共9页
本文对黄淮海平原地貌从地表到地下随时间变化进行了四维空间的研究,着重探讨了平原地貌结构和它的发育、演化规律,为本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国土整治和环境保护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地貌结构 平原 演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晋泊地区全新世温暖期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5
作者 郭盛乔 曹家栋 +4 位作者 张静 林防 石英 杨丽娟 张文卿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64-370,共7页
宁晋泊沉积物的环境指标高分辨率分析,揭示了全新世温暖期以来气候变化规律和湖泊演化过程。全新世温暖期早期,气候温暖,降水丰沛,环境稳定,湖泊水草茂美;其中在5500~6000aBP有一个短暂的降温过程;温暖期晚期,气候... 宁晋泊沉积物的环境指标高分辨率分析,揭示了全新世温暖期以来气候变化规律和湖泊演化过程。全新世温暖期早期,气候温暖,降水丰沛,环境稳定,湖泊水草茂美;其中在5500~6000aBP有一个短暂的降温过程;温暖期晚期,气候波动明显。全新世晚期,气候呈规律性波动,与华北地区文史资料一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 环境变化 宁晋泊地区 气候变化 全新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东部地球表面环境变化与大陆动力学演化的关系
16
作者 林景星 张静 +1 位作者 林防 郭盛乔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110-111,共2页
中国东部地球表面环境变化与大陆动力学演化的关系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nvironmentalChangesoftheEarthSurfaceandtheDynamicEvolutions... 中国东部地球表面环境变化与大陆动力学演化的关系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EnvironmentalChangesoftheEarthSurfaceandtheDynamicEvolutionsoftheContinenti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陆 动力学 地球表面 环境变形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变化生物迁移和地层界线──论希腊雅典地区第四系底界
17
作者 林景星 张静 +2 位作者 林防 郭盛乔 张建华 《地球学报(中国地质科学院院报)》 CSCD 1995年第3期302-309,共8页
全球环境的突然变化,可能引起全球性生物多样性跃升、全球性生物群体绝灭及生物群全球性迁移。为了阐明生物群的全球性迁移,我们应用了气候带中心种群及气候带边界种群的新概念。在第四纪初期,全球开始变冷,北半球寒冷气候带的生物... 全球环境的突然变化,可能引起全球性生物多样性跃升、全球性生物群体绝灭及生物群全球性迁移。为了阐明生物群的全球性迁移,我们应用了气候带中心种群及气候带边界种群的新概念。在第四纪初期,全球开始变冷,北半球寒冷气候带的生物群向南扩张,温带、亚热带乃至热带的生物群向南退缩,在这呈带状的整体的扩张和退缩过程中,气候带的边界种群总是比气候带的中心种群先期到达同一地区。就同一地区而言,边界种群的迁入,代表该区气候开始变冷,而中心种群的到达,则表示该区气候已进入最冷期,所以我们建议以气候带边界种群首次移入该区的时限,作为该区第四纪的开始。依据这一原理,我们把北温带北部的边界种Elphidiumcrispum/ma-cellumSpeciesGroup在希腊雅典东Rafina沿岸地区首次出现,作为该区第四纪的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迁移 第四纪 全球变化 古生物 地层界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太湖平原更新世的古植被与古环境——以ZKW4孔为例
18
作者 季文婷 郭盛乔 +4 位作者 武健强 杜建国 李向前 陈炜 孙珏 《微体古生物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44-257,共14页
提要太湖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区域气候受季风环境支配,属北亚热带南部向中亚热带北部过渡的季风气候。因此,该地区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对于揭示东亚季风时空变化乃至海平面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太湖平原北部Z... 提要太湖平原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该区域气候受季风环境支配,属北亚热带南部向中亚热带北部过渡的季风气候。因此,该地区第四纪气候环境变化研究对于揭示东亚季风时空变化乃至海平面变化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合分析太湖平原北部ZKW4钻孔深度25.05 m至112.68 m地层孢粉记录以及地球化学元素记录,初步恢复该地区更新世的植被变化情况和受到海水影响的历史。研究揭示,研究区更新世主要植被演化过程为早更新世早期(2 113-1 800 ka)落叶阔叶林、早更新世中期(1 800-1 070 ka)落叶阔叶林-草地、早更新世晚期至中更新世(1 070-126 ka)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晚更新世(126-72 ka)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混交林,可能在中更新世期间(约470.3-408.7 ka)、晚更新世期间(约111.6-95.8 ka)经历了两次海侵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植被 海平面变化 更新世 太湖平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江南)地区第四纪海侵层的划分及时代归属 被引量:14
19
作者 于振江 郭盛乔 +2 位作者 梁晓红 张于平 王润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11期618-625,共8页
依据多年积累的钻孔剖面、微体生物化石、孢子花粉、古地磁和14C测年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本区第四系有5个主要海侵层,从老到新为第Ⅴ海侵层(宝山海侵)、第Ⅳ海侵层(嘉定海侵)、第Ⅲ海侵层(昆山海侵)和第Ⅱ海侵层(氵鬲湖海侵)、第Ⅰ海侵... 依据多年积累的钻孔剖面、微体生物化石、孢子花粉、古地磁和14C测年等资料综合分析研究,本区第四系有5个主要海侵层,从老到新为第Ⅴ海侵层(宝山海侵)、第Ⅳ海侵层(嘉定海侵)、第Ⅲ海侵层(昆山海侵)和第Ⅱ海侵层(氵鬲湖海侵)、第Ⅰ海侵层(镇江海侵),其时代分别为早更新亚世中期(1.8—2.0Ma B.P.)、中更新亚世早期(0.78—0.45Ma B.P.)、晚更新亚世早期(126—70Ka B.P.)、晚更新亚世晚期(40—20Ka B.P.)、全新世(始于10Ka B.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第四纪 海侵层 地质时代
原文传递
国际第四纪年代地层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季文婷 郭盛乔 郄文昆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91-205,共15页
第四纪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最新的地质年代,持续了2.58个百万年,以两极发育冰盖、多期次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和人属的出现为特征。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建立高精度地层格架、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规律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 第四纪代表了地质历史时期最新的地质年代,持续了2.58个百万年,以两极发育冰盖、多期次的冰期-间冰期旋回和人属的出现为特征。第四纪年代地层学研究在建立高精度地层格架、了解地球气候系统演化规律和预测气候变化趋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现今的定义,第四系包括更新统和全新统,而更新统进一步划分为4个阶。其中,杰拉阶底界、卡拉布里雅阶底界和全新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与点位(GSSP)已确立,而更新统中阶和上阶底界GSSP的研究工作正在进行中,界线标志已确定。近年来,随着同位素测年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天文旋回理论的普遍应用,第四纪年代地层界线年龄在不断更新,天文轨道旋回控制的万年尺度气候事件可以作为全球对比的标尺。当前国际地层委员会第四系分会的主要任务包括更新统中、上阶底界金钉子的确立、全新统进一步划分和"人类统"概念的提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代地层 界线层型 地质年代 第四纪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