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扩距离 被引量:10
1
作者 邢晓汾 郭瑞嵩 +3 位作者 傅翔宇 褚薛刚 郑亚琴 徐哲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5年第4期529-533,共5页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测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时计划靶休积(PTV)的外扩距离。方法:选择25例肺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在分次治疗前和治疗后两次CBCT扫描,得到...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测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时计划靶休积(PTV)的外扩距离。方法:选择25例肺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在分次治疗前和治疗后两次CBCT扫描,得到CBCT1和CBCT2两套图像。分别将两套CBCT图像与治疗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获得分次间和分次内各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根据测量误差值计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时PTV的外放距离。结果:所有患者各方向分次间误差在线校正后均减小。校正前左右X、前后Y、头脚Z方向的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050+0.368)cm、(0.162±0.510)cm、(-0.156±0.151)cm,各方向的最大偏差分别为:1.07 cm、0.62 cm、1.07 cm,误差中位值分别为:(-0.1、-0.22、-0.15)cm;在线校正后X、Y、Z方向的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009±0.086)cm、(0.069±0.190)cm、(0.062±0.077)cm,各方向的最大偏差分别为:0.34 cm、0.21 cm、0.42 cm,误差中位值分别为:0.03 cm、0.07 cm、-0.15 cm。测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的PTV外放距离X、Y、Z方向分别为:0.754 cm、1.008 cm、0.398 cm和0.239 cm、0.368 cm、0.212 cm。结论:通过CBCT在线校正可提高位置精度、降低摆位误差,缩小PTV外放距离,减少正常组织照射体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摆位误差 靶区边界 锥形束CT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简化调强技术在脑转移瘤外照射中应用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建庭 王晋丽 +3 位作者 郭瑞嵩 董竹林 邢晓汾 傅翔宇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6期5244-5248,5264,共6页
目的:通过比较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和简化调强放疗(s IMRT)技术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适形度,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剂量,以及实施治疗的机器跳数,对比三者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探讨s IMRT应用于脑转移瘤治疗的... 目的:通过比较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和简化调强放疗(s IMRT)技术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适形度,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剂量,以及实施治疗的机器跳数,对比三者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探讨s IMRT应用于脑转移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针对10例脑转移瘤患者分别设计3种放疗计划: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简化调强放疗。保证靶区和危及器官满足临床要求前提下,分别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靶区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机器跳数(MU)等,探讨其剂量学差异。结果:3种照射技术均满足临床要求,靶区(PGTV)均匀指数三者没有差异。靶区(PTV)均匀指数s IMRT逊于IMRT,但与3D-CRT无差异。靶区(PGTV、PTV)适形指数s IMRT逊于IMRT而强于3D-CRT。危及器官的保护例如左、右晶体和脑干,s IMRT优于3D-CRT但与IMRT无区别,对左、右视神经和视交叉的保护,IMRT最好,s IMRT和3D-CRT差异不大。机器跳数(MU)以IMRT最多,s IMRT居中,3D-CRT最少,但3D-CRT二程计划增加照射次数,提示实际治疗时间以s IMRT最优。结论:s IMRT可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治疗时间,节省资源,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放疗技术,适用于脑转移瘤放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三维适形放疗 调强放疗 简化调强放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成像与CT图像融合技术在喉癌精确放疗定位中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3
3
作者 任基伟 郭瑞嵩 +3 位作者 侯丽娜 赵致楷 常超 靳宏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2年第3期160-162,共3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CT图像融合技术对喉癌精确放疗定位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10例经内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患者行图像融合,先行CT定位薄层扫描,然后行颈部MRI定位薄层扫描,最后将MRI图像资料拷贝至图像融合工作站进行配准...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CT图像融合技术对喉癌精确放疗定位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10例经内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患者行图像融合,先行CT定位薄层扫描,然后行颈部MRI定位薄层扫描,最后将MRI图像资料拷贝至图像融合工作站进行配准和融合。结果所有病变在融合的图像上均能清楚显示并配准满意,MRI薄层扫描可以大大弥补CT定位扫描中软组织分辨率低,病变显示范围不足的缺点,对进一步精确放疗提供可靠的信息。结论 MRI薄层扫描可以弥补CT定位图像在喉部软组织病变的显示不清晰的缺点,提高了喉癌放疗定位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图像融合 精确放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 被引量:1
4
作者 邢晓汾 郭瑞嵩 +3 位作者 王鹤皋 金晓丽 刘建庭 崔桐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09年第12期2341-234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照射技术方法,并与常规全乳切线野照射技术进行剂量学对比。方法:选取2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CT模拟机下对乳腺部位行薄层定位扫描,将定位图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全乳野中野计划设... 目的:探讨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照射技术方法,并与常规全乳切线野照射技术进行剂量学对比。方法:选取22例早期乳腺癌保乳术后患者在CT模拟机下对乳腺部位行薄层定位扫描,将定位图像传输至治疗计划系统进行全乳野中野计划设计:在全乳两切线适形野的基础上挡去高剂量区部分,另设计2-4个小跳数射野以降低靶区最高剂量和调整高剂量区的范围及所在位置。处方剂量50Gy/25次,要求95%的靶区接受处方剂量;然后利用其CT模拟定位资料按照常规切线野射野方法在治疗计划上模拟常规切线野治疗计划,对野中野计划和常规射野计划进行靶区适形性、靶区均匀性和危及器官受量的比较。结果: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的适形度、均匀性优于常规切线野照射,靶区内超过110%处方剂量的体积明显小于常规切线野技术。减少了肺组织V20的体积,降低了心脏的平均剂量和受照体积。结论:乳腺癌保乳术后全乳野中野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是一种有益的全乳照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放射疗法 适形调强 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原发癌38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王帆 郭瑞嵩 +2 位作者 韩海鱼 戴建平 王鹤皋 《实用医技杂志》 2009年第12期960-961,共2页
目的正确识别多原发癌(MPC)和探讨其治疗原则。方法经计算机病案检索系统从9278例消化道、肺和乳腺等癌症患者中查找MPC病例。结果共查出384例有病理证实的MPC病例,三病种的MPC总发生率为4.1%,其中消化道癌症患者中MPC的发生率为5.9%;... 目的正确识别多原发癌(MPC)和探讨其治疗原则。方法经计算机病案检索系统从9278例消化道、肺和乳腺等癌症患者中查找MPC病例。结果共查出384例有病理证实的MPC病例,三病种的MPC总发生率为4.1%,其中消化道癌症患者中MPC的发生率为5.9%;肺癌为3.0%;乳腺癌为2.2%。结论MPC与转移癌或复发癌在治疗上有原则性区别,因为前者仍有机会争取根治性治疗;而后者往往仅为姑息性治疗,两者预后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多原发性 肿瘤转移 肿瘤治疗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ET-CT放射治疗激光定位系统的测试校准 被引量:2
6
作者 臧志芳 邢晓汾 +3 位作者 郭瑞嵩 刘建庭 崔桐 杨靖华 《临床医药实践》 2010年第4期252-253,共2页
目的:测试和校准PET-CT放射治疗用激光定位灯系统。方法:使用Gammex RMI激光灯校准架对GE公司的DSTE PET-CT的Diacor Centrlite/CT移动激光定位系统进行X、Y、Z 3个方向的重合性、角度扭转、移动精度、激光定位中心到PET-CT的CT扫描中... 目的:测试和校准PET-CT放射治疗用激光定位灯系统。方法:使用Gammex RMI激光灯校准架对GE公司的DSTE PET-CT的Diacor Centrlite/CT移动激光定位系统进行X、Y、Z 3个方向的重合性、角度扭转、移动精度、激光定位中心到PET-CT的CT扫描中心层面的距离精度的测试校准。结果:经过测试校准各项指标均能达到要求,误差范围在允许范围之内。结论:放射治疗所用的激光定位系统的各项要求非常严格,应该有放射物理师参与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ET-CT 激光定位灯系统 测试校准 放射物理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纯CT伪影对放疗剂量计算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郭瑞嵩 邢晓汾 +3 位作者 崔桐 张军 彭金鑫 褚薛刚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870-873,共4页
目的通过人为制造CT伪影,来研究实际临床操作中单纯伪影对放疗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对替换钛合金组件前后的模体进行CT扫描,统计替换前后不同位置的CT值;将钛合金区域的CT值修正为水模体的CT值,并采用Varian的各向异性分析算法(AAA)、Ac... 目的通过人为制造CT伪影,来研究实际临床操作中单纯伪影对放疗剂量计算的影响。方法对替换钛合金组件前后的模体进行CT扫描,统计替换前后不同位置的CT值;将钛合金区域的CT值修正为水模体的CT值,并采用Varian的各向异性分析算法(AAA)、Acuros XB(AXB)算法和Pinnacle系统的筒串卷积算法(CCC)3种算法,对替换钛合金组件前后的模体进行剂量计算,统计替换前后不同位置的绝对剂量值,并进行分析。结果Varian和Pinnacle系统对评价CT值大小比较一致。对于均匀模体,CT值偏差30 HU以下时,3种不同的算法在距离体表0.5 cm时,剂量偏差最大达到12.0%,最小为6.0%;1.5 cm以上偏差的绝对值均<1.0%。对于肺部模体来说,Varian的AAA算法和AXB算法在CT值相差15 HU的情况下,剂量值相差在1.0%左右;但Pinnacle系统的CCC算法在同样情况下剂量值相差较大,相差5.0%左右。结论CT伪影对放疗剂量计算存在明显影响,导致组织剂量分布发生变化,可能造成浅部肿瘤照射剂量不足,深部肿瘤过量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伪影 钛合金 剂量 算法 治疗计划系统
原文传递
子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邢晓汾 郭瑞嵩 +2 位作者 臧志芳 王鹤皋 靳宏星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1年第6期388-389,392,共3页
目的研究子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大小,为子宫颈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临床靶区体积(CTV)外放计划靶区体积(PTV)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6例,所有病例治疗时身下垫有孔泡沫板,热... 目的研究子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大小,为子宫颈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临床靶区体积(CTV)外放计划靶区体积(PTV)时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的子宫颈癌患者6例,所有病例治疗时身下垫有孔泡沫板,热塑成形固定膜固定。连续5d治疗时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ID)拍射正侧位验证片各1张,共60张验证片,通过配准数字化重建图像(DRR)和EPID拍摄的验证片的骨性解剖结构,计算平移和旋转误差。结果平移误差:左右方向为(3.1±1.8)mm、头脚方向为(3.9±3.3)mm、腹背方向为(4.2±2.6)mm;旋转误差冠状面为(0.8±0.9)°、矢状面为(1.2±1)°。结论对于子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CTV到PTV的外放应为左右7.1mm、腹背10.8mm、头脚10.4mm,在患者身体上做摆位的标记线有助于减少摆位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治疗计划 计算机辅助 摆位误差
原文传递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戴建平 王帆 +4 位作者 王鹤皋 郭瑞嵩 刘兆华 程文华 刘小娟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14年第1期45-47,共3页
目的 观察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联合吉西他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了6 MV-X线的SRT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利用体部立体定向框架及热塑料体模固定,CT扫描后将图像输入到治疗计划系统... 目的 观察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联合吉西他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了6 MV-X线的SRT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利用体部立体定向框架及热塑料体模固定,CT扫描后将图像输入到治疗计划系统中,根据肿瘤靶区、敏感器官和移动误差勾画大体肿瘤靶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结合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应用5~7个非共面野照射,≥95%等剂量线包绕PTV,并以此为处方线,常规分割,每周5次,每次1.8~2.0 Gy,总剂量(DT) 50~60 Gy.放疗中的第1、2周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 000 mg/m2,每周1次,休息1周后,第4、5周重复.结果 在放、化疗中50.0%(12/24)患者出现轻度恶心,41.7%(10/24)患者出现1~2级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治疗后1~3个月,83.3%(20/24)患者食欲改善;6例黄疸患者全部退黄;腹痛缓解者占87.5%(21/24),其中3例患者疼痛基本消失.局部肿瘤完全消退者占16.7%(4/24),部分消退者占66.7%(16/24),总有效率为83.4%(20/24).1年生存率为70.8%(17/24);7例患者因恶病质、肠梗阻或出血于1年内死亡;无生存2年以上者.结论 SRT联合吉西他滨能使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改善和生存期延长,尤其对年老、体弱患者,更适宜选择该方案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放射疗法 计算机辅助 吉西他滨 姑息疗法
原文传递
调强放疗三维剂量验证系统精度测试及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邢晓汾 褚薛刚 +2 位作者 崔桐 郑旭亮 郭瑞嵩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427-430,共4页
目的 测试三维剂量验证系统CompassR测量重建及独立计算剂量的精度,评估其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设计一系列宽度分别为2、1、0.5 cm的条纹状射野,并选取11例肺部调强放疗(IMRT)计划,使用胶片和电离室对被测系统的平面剂量分布和特定点... 目的 测试三维剂量验证系统CompassR测量重建及独立计算剂量的精度,评估其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 设计一系列宽度分别为2、1、0.5 cm的条纹状射野,并选取11例肺部调强放疗(IMRT)计划,使用胶片和电离室对被测系统的平面剂量分布和特定点绝对剂量进行验证测试;使用CompassR对IMRT模体计划做基于解剖信息的三维剂量验证,验证体积γ通过率、平均剂量偏差等参数.结果 条纹状射野测试,与胶片测量相比,被测系统重建和计算剂量γ通过率大于90%(选用3%/3 mm、2%/2 mm标准),宽度为0.5 cm射野在半影区内γ通过率略差,被测系统重建和计算剂量曲线与胶片测量的曲线最大偏离分别3.21%和2.70%;IMRT计划特定点绝对剂量偏差在3%以内,最大偏差发生在肺部,IMRT计划等中心平面测量重建与胶片测量的γ通过率平均为(94.65±1.93)%(选用3%/3 mm标准);三维剂量验证结果,靶区及危及器官的体积γ通过率均大于90%,平均剂量的偏差<1%.结论 测试系统剂量精度可满足IMRT计划验证要求,并能给出与患者解剖结构相关的体积剂量误差与位置误差的信息,有利于评估其对临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强放疗 质量保证 三维剂量验证 剂量学
原文传递
子宫颈癌术后调强放疗照射野设计的探讨 被引量:9
11
作者 郑亚琴 邢晓汾 +1 位作者 邢玉荣 郭瑞嵩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194,共4页
目的通过对子宫颈癌调强放疗各种布野方案的比较,探讨符合临床要求的最佳照射方案。方法对10例子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治疗方案,处方剂量为46Gy,分次量为2Gy。每位患者做6个不同的治疗计划,分别为5野、7野、9野均分照射,初始入射角... 目的通过对子宫颈癌调强放疗各种布野方案的比较,探讨符合临床要求的最佳照射方案。方法对10例子宫颈癌患者采用调强治疗方案,处方剂量为46Gy,分次量为2Gy。每位患者做6个不同的治疗计划,分别为5野、7野、9野均分照射,初始入射角度选用0°和180°。分别计算比较靶区的覆盖度、均匀性、适形度各项指标。结果7野和9野的靶区适形度基本一致,7野的均匀性最好,5野靶区覆盖度也能达到要求,但适形度和均匀度都次于7、9野;9野IMRT计划与5野IMRT计划相比没有减少正常组织的受照剂量,但增加了子野数和照射的总跳数,延长了治疗时间。结论在子宫颈癌的调强放疗中,综合考虑各种物理和生物因素,建议在设计照射野时尽量选择7野照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肿瘤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原文传递
^125I粒子植入法治疗放疗后未控与复发的妇科肿瘤21例 被引量:4
12
作者 麻富卯 张继东 +1 位作者 郭瑞嵩 陈明晓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9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放疗后未控、复发的子宫颈、阴道、外阴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放疗后未控、复发的21例妇科肿瘤患者,采用^125I粒子植入法再放疗的近期疗效。^125I放射源规格为0.8mm... 目的探讨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I粒子治疗放疗后未控、复发的子宫颈、阴道、外阴癌的近期疗效。方法观察2004年10月至2006年12月放疗后未控、复发的21例妇科肿瘤患者,采用^125I粒子植入法再放疗的近期疗效。^125I放射源规格为0.8mm×4.5mm,活度20.72~29.60MBq。采用TPS系统制定治疗计划。子宫颈、阴道癌在超声引导下进行,外阴癌可在直视局部麻醉下进行。术后摄胸部X线正侧位片以验证粒子排序及粒子数目。术后1、2.4、6、12个月各复查1次;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近期疗效以6个月复查结果为准。结果21例患者中CR18例(85.71%);PR3例(14.29%),有效(CR+PR)率为100%。直肠、膀胱反应未明显增加。结论放射性粒子植入在妇科肿瘤治疗中是行之有效的补救性治疗措施之一,对局部病灶的有效率是肯定的,但不能代替常规的手术、放疗手段,特别是对初诊患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妇科肿瘤 复发 粒子植入
原文传递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对比分析
13
作者 郭瑞嵩 《健康之路》 2017年第2期85-85,共1页
目的:比较分析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形式,观察组采用强调物理放疗计划,观察两组放疗情... 目的:比较分析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形式,观察组采用强调物理放疗计划,观察两组放疗情况。结果:预防照射区放疗方面,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区情况方面,观察组的V100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射治疗能够使得预防照射区和肿瘤区都可以得到理想的剂量分布,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调强放射治疗 三维适形放疗
原文传递
不同部位肿瘤患者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摆位误差分析及控制方法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秀甫 刘永琴 郭瑞嵩 《中国实用医刊》 2015年第9期98-100,共3页
目的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对不同部位肿瘤患者摆位误差进行测量与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方法选取54例肿瘤患者,其中17例脑转移患者,27例转移性或原发性肺癌患者,1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前行CBCT... 目的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对不同部位肿瘤患者摆位误差进行测量与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及控制方法。方法选取54例肿瘤患者,其中17例脑转移患者,27例转移性或原发性肺癌患者,10例转移性肝癌患者,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前行CBCT扫描,并结合扫描结果确定靶区,对靶区中心在X、Y、Z轴上的摆位误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部摆位误差较小,其误差平均值〈1mm,而胸腹部患者的摆位误差则相对较大,平均值〈3mm,但头部和胸腹部的摆位误差均控制在精确放射治疗的要求范围内;对X轴、Y轴以及Z轴三个方向的误差范围和平均值来看,胸腹部放射治疗的患者比头部放射治疗的患者摆位重复性准确率低。结论胸腹部摆位极易受患者的呼吸、体质量变化以及膀胱充盈度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通过对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分析,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提高放疗重复摆位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CBCT扫描:摆位误差
原文传递
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15
作者 张秀甫 邢晓汾 +1 位作者 郭瑞嵩 张美静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7年第z1期-,共2页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治疗计划设计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治2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采用俯卧位固定于立体定位体架内的真空垫内,带定位体架作CT增强扫描,勾画靶区后进行三维治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DT35~50 Gy,分...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治疗计划设计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治2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采用俯卧位固定于立体定位体架内的真空垫内,带定位体架作CT增强扫描,勾画靶区后进行三维治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DT35~50 Gy,分5~9次,9~18 d完成;等效生物剂量43~70 Gy.结果 22例患者治疗后17例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77.3%.结论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可以使处方剂量线和肿瘤靶区相适形,剂量分布比常规放疗更合理;使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有疗程短、分次剂量高、放疗反应低和提高生存质量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放射疗法 适形 肿瘤复发 局部
原文传递
肝部肿瘤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计划设计探讨
16
作者 邢晓汾 张美静 郭瑞嵩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6年第2期113-114,共2页
目的探讨肝部肿瘤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方法对50例肝部原发及转移性肿瘤患者,根据医师要求的CTV和周围正常的敏感器官限制受量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结合剂量-体积直方图选择最佳方案。结果以ICRU剂量参考点(肿瘤中心点剂量... 目的探讨肝部肿瘤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设计。方法对50例肝部原发及转移性肿瘤患者,根据医师要求的CTV和周围正常的敏感器官限制受量设计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计划,结合剂量-体积直方图选择最佳方案。结果以ICRU剂量参考点(肿瘤中心点剂量)剂量归一,80% ̄90%剂量线均能包绕90%以上的PTV。90%剂量线包绕PTV的程度和靶区的大小及所在部位有关。结论肝部肿瘤的治疗计划设计时,对位于不同部位的病灶采用不同的设计;正常肝组织的受照体积的大小和受照剂量直接影响着患者的放射治疗反应,同时对处方剂量、剂量分割方式的选择有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疗计划
原文传递
头颈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中的摆位偏差测量与分析
17
作者 张秀甫 郭瑞嵩 刘永琴 《中国实用医刊》 2014年第16期69-70,共2页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摆位的偏差范围及原因。方法对5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使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EPID)来采集拍摄射野片,在系统中将拍摄片与计划数字重建射野图像(DRR)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两... 目的:探讨头颈部肿瘤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摆位的偏差范围及原因。方法对58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在调强放射治疗过程中使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 EPID)来采集拍摄射野片,在系统中将拍摄片与计划数字重建射野图像(DRR)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两者之间的偏差并分析原因。结果系统偏差值为:X轴(2.50±1.80)mm,Y轴(3.05±1.05)mm,Z轴(2.30±1.10)mm;摆位随机偏差值为:X轴(1.5)mm,Y轴(2.1)mm,Z轴(1.3)mm;外扩边界数据估计值,其中X轴(10.9±1.0)mm,Y轴(7.6±1.7)mm,Z轴(5.5±1.5)mm。结论通过分析调强放射治疗头颈部肿瘤的偏差数据,其产生的原因主要与患者自身因素、设备因素、摆位标记因素及放疗技师职业素养等有关系,由此可知,若要提高临床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必须纠正或者完善调强放射摆位时的各种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颈部肿瘤 调强放疗 摆位偏差
原文传递
三维适形放疗治疗复发子宫颈癌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郭智 臧志芳 +3 位作者 麻富卯 邢晓汾 郭瑞嵩 何传泰 《肿瘤研究与临床》 CAS 2008年第6期387-389,共3页
目的 比较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复发子宫颈癌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为3DCRT在复发子宫颈癌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5月至8月间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的13例复发的子宫颈癌患者,CT模拟定位后,影像资... 目的 比较常规放疗和三维适形放疗(3DCRT)治疗复发子宫颈癌靶区(PTV)和危及器官(OAR)的剂量分布,为3DCRT在复发子宫颈癌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07年5月至8月间就诊于山西省肿瘤医院的13例复发的子宫颈癌患者,CT模拟定位后,影像资料输入拓能(Topslane)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由同一物理师对每一患者分别进行传统前后对穿野和五野三维适形计划设计,处方剂量均为50 Gy,比较二者PTV和OAR的剂量分布.结果 在相同的处方剂量(50 Gy),普通放疗(CRT)(AP/PA)和3DCRT的OAR(直肠、膀胱、小肠)最大受照剂量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二者PTV的最大受照剂量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PTV的平均剂量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RT(AP/PA)和3DCRT二者有着同样的PTV覆盖.经比较PTV的均匀性,在CRT(AP/PA)和3DCRT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比较CRT(AP/PA)和3DCRT的各OAR高剂量区(>40 Gv)的受照体积(V40)后,二者各OAR的V40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CRT的V40在直肠、膀胱、小肠比CRT(AP/PA)分别平均减少53.31 ml(90.69%)、124.00 ml(79.47%)、655.16 ml(92.22%).结论 3DCRT治疗的PTV剂量均匀性劣于CRT,而OAR的受照体积明显少于CRT,从而有望减少OAR放疗并发症发生率(NTC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颈肿瘤 放射疗法 放射疗法 适形 放射治疗剂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