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胃癌多药耐药细胞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机制探讨 被引量:2
1
作者 郭献灵 王晋 +7 位作者 马楠楠 贾凤歧 卜欣欣 李正友 范瑞芳 李蓉 吴孟超 卫立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2期1270-1274,共5页
目的:探讨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及其多药耐药亚系SGC7901/VCR中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机制,为胃癌多药耐药机制研究提供新靶点。方法:采用TRAP银染方法检测SGC7901和SGC7901/VCR中端粒酶的活性;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SGC... 目的:探讨人胃腺癌细胞系SGC7901及其多药耐药亚系SGC7901/VCR中端粒酶活性变化及其机制,为胃癌多药耐药机制研究提供新靶点。方法:采用TRAP银染方法检测SGC7901和SGC7901/VCR中端粒酶的活性;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SGC7901和SGC7901/VCR中端粒酶hTERT、Mad1及c-mycmRNA的表达;将hTERT启动子构建的报告基因质粒(pGL3B-TRTP),转染入SGC7901和SGC7901/VCR中,应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检测端粒酶hTERT启动子的活性。结果:SGC7901/VCR细胞中的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hTERT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SGC7901细胞,且SGC7901/VCR中hTERT启动子的活性显著高于SGC7901,在SGC7901/VCR中检测到c-mycmRNA的表达,但未检测到Mad1mRNA的表达,而在SGC7901细胞中分别检测到Mad1mRNA和c-mycmRNA的表达,且SGC7901细胞中c-mycmRNA的表达也高于SGC7901/VCR。结论:端粒酶活性及端粒酶hTERT转录水平升高与胃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密切相关,转录因子Mad1/c-myc的表达高低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端粒酶 多药耐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去甲基化对肝细胞人端粒酶逆转录酶上调的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李正友 张长松 +7 位作者 郭献灵 程越 卜欣欣 李蓉 贾凤岐 李云龙 吴孟超 卫立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1-64,共4页
目的:观察肝细胞系L02及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表达与DNA甲基化修饰之间的相关性,观察5-杂氮胞苷(5'-aza-dC)去甲基化对肝细胞系h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 目的:观察肝细胞系L02及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表达与DNA甲基化修饰之间的相关性,观察5-杂氮胞苷(5'-aza-dC)去甲基化对肝细胞系h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ethylation-specific PCR,MSP)分析肝细胞系L02和肝癌细胞SMMC-7721中hTERT的甲基化状态,采用RT-PCR和TRAP-ELISA法检测5'-aza-dC干预对培养细胞hTERT mRNA表达及端粒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肝细胞系L02中hTERT有甲基化修饰,5'-aza-dC去甲基化处理上调hTERT mRNA表达并呈现端粒酶活性升高;肝癌细胞系SMMC-7721中hTERT则没有甲基化修饰,5'-aza-dC去甲基化处理对其hTERT表达和端粒酶活性无影响。结论:肝细胞中DNA甲基化可能参与抑制肝细胞hTERT的表达,hTERT去甲基化可能是肝癌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DNA甲基化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5-杂氯胞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与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 被引量:5
3
作者 范瑞芳 卫立辛 +5 位作者 沈锋 王维峰 贾凤岐 卜欣欣 郭献灵 吴孟超 《肿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8-51,共4页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TRAP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5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分析端粒酶活性及h...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与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TRAP法检测60例肝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 mRNA表达,5例正常肝脏组织作为对照。分析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6.7%(52/60)及90%(54/60),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40%(24/60)及43.3%(26/60)。正常肝脏组织均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表达与术后早期复发及包膜浸润、门静脉侵犯、肝内转移等恶性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有关。结论癌旁组织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可能是肝细胞癌术后早期复发的预后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肝细胞 端粒酶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肿瘤复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活性及hTERT mRNA表达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 被引量:5
4
作者 范瑞芳 卫立辛 +8 位作者 吴孟超 沈锋 王维锋 贾凤岐 卜欣欣 郭献灵 尤天庚 杨家和 郭亚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4期781-783,787,共4页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TRAP法检测了130份外科切除肝脏样本及58个肝脏可疑结节的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mRNA表达。所有样本均经病理学证实。结... 目的:研究端粒酶活性及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mRNA表达在鉴别肝脏良、恶性病变中的意义。方法:采用ELISA-TRAP法检测了130份外科切除肝脏样本及58个肝脏可疑结节的端粒酶活性,RT-PCR法检测hTERTmRNA表达。所有样本均经病理学证实。结果:外科切除的肝细胞癌、肝硬变及慢性肝炎组织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5.9%(55/64)、25.0%(8/32)及8.3%(2/24),hTERTmRNA阳性率分别为89.1%(57/64)、25.0%(8/32)及8.3%(2/24),10份正常肝脏组织端粒酶及hTERTmRNA表达阴性。经皮肝穿刺活检的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炎性假瘤及腺瘤样增生组织的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85.7%(30/35)、100%(4/4)、33.3%(4/12)、25.0%(1/4)及33.3%(1/3),hTERTmRNA阳性率分别为88.6%(31/35)、100%(4/4)、33.3%(4/12)、25.0%(1/4)及33.3%(1/3)。肝脏恶性肿瘤端粒酶及hTERTmRNA阳性率明显高于肝脏良性病变(P<0.01)。结论:经皮肝穿刺活检端粒酶活性及hTERTmRNA检测有助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肿瘤 端粒酶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 鉴别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XCL16基因与红色荧光蛋白pDsRed2-N1融合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2
5
作者 刘厚佳 郭献灵 +4 位作者 杨阳 芮耀诚 卫立辛 吴孟超 张黎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578-581,共4页
目的:构建人趋化因子配体16(CXC ligand 16,CXCL16)与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DsRed2-N1/CXCL16,使CXCL16-RFP融合蛋白在人293T细胞中稳定表达。方法:针对CXCL16基因设计引物,扩增人CXCL16 ... 目的:构建人趋化因子配体16(CXC ligand 16,CXCL16)与增强型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DsRed2-N1/CXCL16,使CXCL16-RFP融合蛋白在人293T细胞中稳定表达。方法:针对CXCL16基因设计引物,扩增人CXCL16 cDNA,退火后插入含有RFP的表达载体pDsRed2-N1。测序正确的CXCL16和RFP的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DsRed2-N1/CXCL16,经脂质体转染人293T细胞株,G418筛选获得稳定转染的细胞株。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转染情况,Western blotting比较转染前后293T细胞中CXCL16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经转化细菌、抽提质粒、酶切鉴定和DNA序列分析证实,CXCL16基因已正确插入pDsRed2-N1中RFP基因的上游,获得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DsRed2-N1/CXCL16。空载体pDsRed2-N1和融合基因表达载体pDsRed2-N1/CXCL16经脂质体转染人293T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表达RFP的细胞发出红色荧光,转染效率分别可达95%和85%。pDsRed2-N1/CXCL16转染293T细胞后,CXCL16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结论:成功构建的pDsRed2-N1/CXCL16融合基因表达载体可在293T细胞中稳定表达CXCL16蛋白,为进一步研究CXCL16在细胞增殖调控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趋化因子配体16 清道夫受体 重组融合基因 表达载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53在二乙基亚硝胺诱导肝细胞转录因子AP-1活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吕刚 高璐 +5 位作者 郭献灵 浦浩 吕志强 蒲永东 吴孟超 卫立辛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8-401,406,共5页
目的研究p53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细胞恶变过程的影响,探讨p53功能缺失与细胞恶变的关系。方法使用p53特异性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和(或)人p53小RNA干扰质粒sip53抑制L02细胞p53的转录活性。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不同... 目的研究p53对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肝细胞恶变过程的影响,探讨p53功能缺失与细胞恶变的关系。方法使用p53特异性抑制剂pifithrin-α(PFT-α)和(或)人p53小RNA干扰质粒sip53抑制L02细胞p53的转录活性。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检测不同时间点、不同浓度DEN对p53功能正常和缺失的L02细胞AP-1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检测不同DEN处理时间对p53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及PFT-α对AP-1转录激活活性的影响。转录激活活性用相对荧光强度表示。结果应用PFT-α或转染sip53质粒24h后,p53的转录活性明显下降。单纯DEN处理后AP-1的相对荧光强度轻度上调,而DEN+PFT-α和DEN+sip53处理的细胞内AP-1相对荧光强度与单纯DEN处理组比较均有上调,呈现时间和浓度双重依赖性;在作用24h时点或DEN浓度为100ng/L时作用达高峰,随后回落。DEN处理后p53相对荧光强度明显上调,且存在时间依赖性,在24h达高峰,随后回落。DEN+PFT-α处理的细胞p53相对荧光强度在各时间点的变化不明显,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以PFT-α抑制p53功能后,L02细胞内AP-1的相对荧光强度上调,且此上调作用与PFT-α的作用时间相关。结论DEN刺激可上调L02细胞内p53的表达,后者可抑制细胞的恶性增殖。p53功能缺失可明显促进DEN诱导的L02细胞AP-1转录激活活性上调,提示p53是正常肝细胞抗恶变的重要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二乙基亚硝胺 基因 p53 转录因子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对化疗药物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7
作者 冯轶 宋建瑞 +6 位作者 赵雪 赵秋东 郭献灵 胡斐 李丁 张姗姗 卫立辛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第3期331-334,共4页
目的:分析低氧条件对肝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变化,从细胞水平研究低氧环境对化疗药物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浓度化疗药物(CDDP、EPI、GEM、MMC)对细胞死亡率的影响及IC50值,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化疗药物处理,经过常... 目的:分析低氧条件对肝癌细胞化疗敏感性的变化,从细胞水平研究低氧环境对化疗药物诱导的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测定不同浓度化疗药物(CDDP、EPI、GEM、MMC)对细胞死亡率的影响及IC50值,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化疗药物处理,经过常氧及低氧不同环境培养下,分析肝癌细胞死亡率以及凋亡情况。结果:实验结果显示,化疗药物作用浓度与细胞死亡率正相关;低氧培养条件下化疗药物引起的细胞死亡率明显低于常氧培养组,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低氧环境下化疗药物诱导的SMMC-7721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氧环境下肝癌细胞对化疗药物的不敏感与低氧引起肝癌细胞凋亡能力下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氧 肝癌细胞 化疗药物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癌耐药细胞多药耐药基因表达上调中AP-1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马楠楠 郭献灵 +8 位作者 王晋 浦浩 熊海燕 宋建瑞 孙凯 李蓉 张柏和 吴孟超 卫立辛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582-586,共5页
目的:探讨人胃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中多药耐药(multi drug resistance,MDR)产生机制,为胃癌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新靶点。方法:采用MTT法测定3种常用化疗药物顺铂、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在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及其阿霉素... 目的:探讨人胃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中多药耐药(multi drug resistance,MDR)产生机制,为胃癌多药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新靶点。方法:采用MTT法测定3种常用化疗药物顺铂、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在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及其阿霉素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中的作用;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SGC7901和SGC7901/ADR中mdr1、c-Jun的mRNA表达情况;转录因子AP-1分别转染入SGC7901和SGC7901/ADR中,应用双荧光素报告基因检测系统(Dual-Luciferase reporter assay system)检测其活性;Western Blot法检测P-gp、c-Jun在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SGC7901与SGC7901/ADR在化疗药物顺铂、表柔比星、5-氟尿嘧啶的不同浓度下作用72小时后,发现SGC7901/ADR中细胞的生存率无明显改变,而SGC7901的生存率却有显著的下降趋势;在mRNA水平对mdr1基因进行检测,SGC7901/ADR中的多药耐药基因的表达显著高于SGC7901,而P-gp在蛋白水平的检测中显示SGC7901/ADR相对与SGC7901,表达活性有明显升高;转录因子AP-1的表达分别在SGC7901及SGC7901/ADR中检测到,但SGC7901/ADR中AP-1的活性明显高于SGC7901;AP-1的主要组成成份c-Jun在SGC7901和SGC7901/ADR做mRNA及蛋白水平的检测,结果显示在SGC7901中未发现c-Jun的明显表达,而SGC7901/ADR中c-Jun的表达活性均显著升高。结论:在人胃腺癌阿霉素耐药细胞系SGC7901/ADR中有MDR的产生,同时伴多药耐药基因上调;转录因子AP-1的活性表达与胃癌细胞的多药耐药性密切相关,AP-1的表达高低可能是其形成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多药耐药 A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洛铂HIPEC联合最佳支持治疗腹腔转移癌的疗效及安全性的前瞻性单臂研究
9
作者 柯追 高洁 +6 位作者 卢静怡 罗欣佩 贺学敏 刘竹青 袁敏 郭献灵 许青 《中国癌症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115-1122,共8页
背景与目的:洛铂作为一种传统的化疗药物,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洛铂在腹腔热化疗领域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评价洛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晚期腹腔转移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背景与目的:洛铂作为一种传统的化疗药物,临床上应用广泛,近年来洛铂在腹腔热化疗领域的研究逐渐受到关注。本研究评价洛铂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晚期腹腔转移癌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癌症中心就诊的晚期肿瘤伴恶性腹水的患者。对于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予以排除。本研究对纳入的患者的腹水量变化进行分析,评价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腹腔转移癌的短期疗效。通过Kaplan-Meier法分析腹腔转移癌患者的长期生存。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carbohydrate 12-5,CA12-5)水平的相关性。患者的基线特征和治疗效果通过描述性统计呈现,同时采用显著性检验(P<0.01)比较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使用SPSS 26.0完成,图形化展示使用GraphPad Prism 10.4.0绘制生存曲线和疗效图表。本研究项目已获得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准号:SHSY-IEC-5.0/24K134/P01)。本前瞻性单臂研究严格遵守临床试验报告的统一标准(Consolidated Standards of Reporting Trials,CONSORT)。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1例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1岁(范围31~71岁)。21例患者中,5例(23.8%)实现完全缓解,5例(23.8%)实现部分缓解,8例(38.1%)病情稳定,3例(14.3%)病情进展。总体有效率为47.6%,疾病控制率为85.7%。生存分析显示,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3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6.37个月。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分析显示疗效与CA12-5的水平呈负相关(P<0.01)。不良反应主要包括骨髓抑制、肝肾功能损伤及恶心呕吐。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到中度。结论:洛铂腹腔热灌注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恶性腹水患者疗效肯定,患者生存获益,安全性良好。CA12-5可能是预后不良的良好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热灌注 化疗 恶性腹水 洛铂 前瞻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细胞癌多基因甲基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程越 张长松 +1 位作者 郭献灵 卫立辛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3-36,共4页
目的通过研究肝癌中多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说明抑癌基因甲基化在肝癌发生的普遍性。方法分别抽提冻存的肝癌、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DNA,利用亚硫酸氢钠具有使未甲基化的胞嘧啶转为尿嘧啶而不改变甲基化胞嘧啶的特性分别设计甲基化... 目的通过研究肝癌中多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说明抑癌基因甲基化在肝癌发生的普遍性。方法分别抽提冻存的肝癌、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的DNA,利用亚硫酸氢钠具有使未甲基化的胞嘧啶转为尿嘧啶而不改变甲基化胞嘧啶的特性分别设计甲基化引物和非甲基化引物,然后分别进行PCR反应。我们分别检测了转移抑制基因p15,SYK,TIMP-3,E-cadherin,RASSAF1和肿瘤相关基因p53,RB1,WT1,p14,p16启动子区在60个肝癌、癌旁和6个正常肝组织的甲基化情况。结果 60个肝癌标本中10个基因的甲基化情况各不相同:从p53的8%~90%的RASSAF1;肝癌组织比癌旁组织的甲基化平均水平高,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肝癌中有多个基因存在甲基化,且肝癌组织甲基化水平较癌旁组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基因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Correa级联反应的完整确认:西方低危发病人群胃癌前病变患者胃癌发病率的观察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许青 郭献灵 赵昆 《循证医学》 CSCD 2016年第5期274-275,共2页
Correa级联反应是指胃部疾病逐渐从非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最终进展成不典型增生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被认为是肠型非贲门胃癌的常规进展路程。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被认为是这个过程的始作俑者。流行病学调查也支持... Correa级联反应是指胃部疾病逐渐从非萎缩性胃炎,发展到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最终进展成不典型增生的过程。这个过程通常被认为是肠型非贲门胃癌的常规进展路程。幽门螺杆菌感染常被认为是这个过程的始作俑者。流行病学调查也支持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发生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但是,目前关于这些癌前病变相关(致病)的绝对风险的随访数据却很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胃癌前病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晚期黑色素瘤的免疫治疗进展 被引量:4
12
作者 赵华新 邵晓雁 +1 位作者 郭献灵 许青 《医学综述》 2019年第24期4860-4865,4871,共7页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极高的恶性肿瘤,在肿瘤早期阶段便可发生转移,晚期患者预后极差,且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攀升。皮肤黑色素瘤是全球最常见的黑色素瘤类型,但肢端和黏膜型黑色素瘤是我国较常见的黑色素瘤亚型,诊断时大多患者已处...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侵袭性极高的恶性肿瘤,在肿瘤早期阶段便可发生转移,晚期患者预后极差,且发病率和病死率逐年攀升。皮肤黑色素瘤是全球最常见的黑色素瘤类型,但肢端和黏膜型黑色素瘤是我国较常见的黑色素瘤亚型,诊断时大多患者已处于肿瘤晚期,药物疗效及预后均较皮肤恶性黑色素瘤差。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黑色素瘤治疗中取得了较大进展,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而溶瘤病毒的治疗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机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疫苗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溶瘤病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华新 杨森 +1 位作者 郭献灵 许青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20年第3期223-226,共4页
0引言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sophagus,PMME)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易侵及血管,更易出现疾病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患者诊断时多处于肿瘤晚期阶段,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本文介绍1例晚期食管胃恶... 0引言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sophagus,PMME)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易侵及血管,更易出现疾病复发和转移,预后较差。患者诊断时多处于肿瘤晚期阶段,目前尚无标准治疗方案。本文介绍1例晚期食管胃恶性黑色素瘤经过手术治疗、化疗联合抗血管治疗、免疫联合抗血管治疗,至今生存超过1年的个案,并复习相关文献,供同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食管恶性黑色素瘤 免疫治疗 乳酸脱氢酶 联合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组人5型腺病毒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和难治性黑色素瘤:一项单臂、单中心、前瞻性研究
14
作者 赵华新 郭献灵 许青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4年第6期649-650,共2页
本研究于2022年6月作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摘要线上发表。晚期难治性黑色素瘤患者后线治疗方案选择有限,尤其是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既往数据显示,二线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单药治疗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的客观缓解率(ORR)... 本研究于2022年6月作为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摘要线上发表。晚期难治性黑色素瘤患者后线治疗方案选择有限,尤其是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既往数据显示,二线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抗单药治疗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的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14%~15.8%和0~13.3%。为此,本研究评估了重组人5型腺病毒(溶瘤病毒H101)联合特瑞普利单抗(PD-1单抗)对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化疗和抗血管生成药物治疗后进展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对疗效相关因素进行初步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5型腺病毒 溶瘤病毒 特瑞普利单抗 黑色素瘤 免疫联合治疗
原文传递
肿瘤坏死因子α通过NF—kB上调HepG2细胞中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表达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捷 邹大进 +5 位作者 王淼 郭献灵 张丽娟 吴鸿 卢斌 陈月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26-328,共3页
用不同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结果表明TNF—α上调HepG2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表达,激活NF—kB,并呈浓度依赖性,抑制NF-kB能阻断TNF—α对HepG2细胞PTP-1B的L凋作用。提示TNF—... 用不同浓度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结果表明TNF—α上调HepG2细胞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表达,激活NF—kB,并呈浓度依赖性,抑制NF-kB能阻断TNF—α对HepG2细胞PTP-1B的L凋作用。提示TNF—α可能通过激活NF—kB从而诱导HepG2细胞PTP-1B表达的上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氯酸磷酸酶1B 肿瘤坏死因子Α HEPG2细胞 NF—kB
原文传递
肢端与黏膜黑色素瘤治疗研究进展
16
作者 仇实 郭献灵 +2 位作者 徐宇 陈勇 许青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4年第6期637-643,共7页
中国人群中高发的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两种亚型,与欧美常见的皮肤型存在多方面差异,也因此在临床和病理分期系统上缺乏规范、统一、独立的标准。目前皮肤型黑色素瘤的标准治疗模式在肢端和黏膜两种亚型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也存在很大局... 中国人群中高发的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两种亚型,与欧美常见的皮肤型存在多方面差异,也因此在临床和病理分期系统上缺乏规范、统一、独立的标准。目前皮肤型黑色素瘤的标准治疗模式在肢端和黏膜两种亚型的应用范围和治疗效果也存在很大局限,世界范围内正积极开展创新疗法的临床试验,如组合PD-1抑制剂、抗血管生成治疗、细胞毒化疗等多种手段的联合治疗,以及探索NRAS、cKIT等突变位点的靶向疗法。近年来出现的一些创新型疗法,如T细胞治疗、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融合蛋白、抗体药物偶联物、个体化新抗原疫苗等,未来也有望应用于肢端和黏膜黑色素瘤。此外,新辅助疗法临床试验也将作为理想的药物开发平台,快速探索更为精准的肿瘤治疗策略,最终改善患者的生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肢端 黏膜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溶瘤病毒H101联合特瑞普利单抗治疗晚期肺癌肝转移患者:一项早期单臂临床研究(TROJAN 2201)
17
作者 杨静 王辉 +6 位作者 周箴 牛晓敏 曲超 郭献灵 吴建国 陆舜 许青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3年第2期183-184,共2页
本研究已在2022年12月7—9日瑞士日内瓦举行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免疫肿瘤大会上进行壁报交流。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产学研医项目”(18DZ1910102)。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肺癌肝转移患者中的临床疗效远远不能令人满意[1]。
关键词 肺癌肝转移 H101 溶瘤病毒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单抗治疗 临床疗效 科学技术委员会 瑞士日内瓦
原文传递
基于循环游离DNA的染色体不稳定检测与转移性胃癌患者化疗应答相关性研究
18
作者 罗欣佩 朱心怡 +9 位作者 郭献灵 朱忠政 钱红 王辉 茅伟 刘卫星 吴建国 Hendrik-Tobias Arkenau 袁敏 许青 《中华转移性肿瘤杂志》 2023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通过对转移性胃癌患者进行低覆盖度全基因组测序,探索胃癌化疗耐药的发生发展和基因组学变化。方法收集2019年7—12月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9例转移性胃癌患者。在化疗前后收集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浆循环游离DNA(cfDNA)进... 目的通过对转移性胃癌患者进行低覆盖度全基因组测序,探索胃癌化疗耐药的发生发展和基因组学变化。方法收集2019年7—12月就诊于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的9例转移性胃癌患者。在化疗前后收集外周血标本,提取血浆循环游离DNA(cfDNA)进行低覆盖率的全基因组测序,并通过超灵敏染色体不稳定性检测(UCAD)进行染色体不稳定分析。结果根据化疗后的疗效评估将患者分为化疗有效组和化疗无效组。化疗有效组治疗后染色体不稳定水平低于治疗前[(1.186±1.642)%∶(5.639±7.666)%,P=0.017],化疗无效组治疗后染色体不稳定水平似乎高于治疗前(0.11%∶0.08%)。UCAD检测提示频繁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化包括7p、8q、10q、11q、12q、17q增加,8p、17p缺失等。比较化疗前后的染色体拷贝数变化,2例(22.2%)患者在化疗后出现额外的拷贝数增加,包括11q、5p拷贝数增多,进一步疗效分析表明化疗耐药。结论基于血浆cfDNA的染色体不稳定动态检测有望作为转移性胃癌疗效评估和化疗耐药性产生的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环游离DNA 染色体不稳定 转移性胃癌 化疗
原文传递
不同压力的高气压暴露应激对大鼠旷场行为与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影响
19
作者 唐艳超 穆新华 +6 位作者 许骥 陈锐勇 郭献灵 陈晶晶 刘晓波 刘俊松 应英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4期463-466,共4页
目的评估不同压力的高气压暴露应激对大鼠行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减压过程的应激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以0 kPa、17... 目的评估不同压力的高气压暴露应激对大鼠行为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axis,HPA)生理指标的影响,为减压过程的应激防护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数字表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分别以0 kPa、175 kPa、350 kPa、700 kPa为空气压力变化条件暴露大鼠,稳压60 min,减压45 min。出舱后立即用动物旷场法和大鼠旷场视频分析系统分析大鼠行为,旷场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hic hormone,ACTH)、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GC)含量。结果与0 kPa组相比,其余压力组活动总路程均显著缩短(F=3.354),平均速度均显著降低(F=3.358),站立次数和站立时间均显著减少和缩短(F=3.739,F=33.332);175 kPa及700 kPa组角活动路程显著缩短(F=3.532),清洁时间显著延长(F=4.581);350 kPa组站立次数和清洁时间显著少于和短于700 kP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气压暴露后,175 kPa组ACTH质量浓度显著高于0 kPa组和350 kPa组(F=5.3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压力暴露组血清中GC浓度均显著高于0 kPa组,700 kPa组显著低于175 kPa组(F=12.6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压力暴露均能引起机体明确的应激反应,且机体反应与压力梯度不同步。在机体能够承受的高气压生理应激范围内,个体的应激水平可能呈现一定的稳态。个体的行为反应、ACTH和GC浓度有作为应激监测指标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气压 应激 旷场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原文传递
不同压力暴露和不同应激对大鼠唾液腺sIgA和皮质醇的影响
20
作者 唐艳超 穆新华 +5 位作者 许骥 郭献灵 陈晶晶 刘晓波 陈锐勇 施文兴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压医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475-479,共5页
目的评估不同压力和不同应激条件下大鼠血清和唾液中皮质醇、唾液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变化规律,为筛选高气压作业环境下的无创应激监测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暴露压力不同将54只大鼠分为0 kPa组、175 kPa组、350 kPa组、500 kP... 目的评估不同压力和不同应激条件下大鼠血清和唾液中皮质醇、唾液内分泌型免疫球蛋白(sIgA)的变化规律,为筛选高气压作业环境下的无创应激监测指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暴露压力不同将54只大鼠分为0 kPa组、175 kPa组、350 kPa组、500 kPa组、600 kPa组、700 kPa组,按照应激条件将另外36只大鼠分为生理应激组、心理应激组、身心应激组和空白组,每组9只。2组实验结束后采集血清,取舌下腺组织匀浆后取上清液,分别用放射免疫分析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唾液和血清中皮质醇、sIgA含量。结果 500 kPa组、600 kPa组和700 kPa组sIgA浓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961,P<0.001;F=4.693,P=0.001;F=4.353,P=0.003),175 kPa组、350 kPa组、600 kPa组血清皮质醇显著高于0 kPa组,350 kPa组显著高于500 kPa组和700 kPa组,350 kPa组、700 kPa组舌下腺组织皮质醇浓度显著高于0 kPa组、500 kPa组和600 kPa组。不同应激条件下,心理应激组、生理应激组和身心应激组的血清sIgA浓度显著低于空白组(F=4.852,P=0.007;F=4.918,P=0.007;F=3.967,P=0.017)。心理应激组、身心应激组血清和舌下腺皮质醇水平显著高于空白组,生理应激组的血清和舌下腺皮质醇水平显著低于心理应激组。研究结果显示,唾液腺皮质醇和血清皮质醇在不同应激条件下的变化呈现正相关(r=0.609,P<0.01)。结论皮质醇作为应激监测指标具有较好的有效性,唾液指标亦可作为高气压环境下应激监测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军事应激负荷 SIGA 皮质醇 高气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