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正交切削理论的切削性能测试实验平台开发
1
作者 郭淼现 罗世金 +3 位作者 卫守恒 韩琛潼 毋宇超 何方舟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4-78,共5页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现代加工技术等课程,基于二维正交切削理论,建立了切屑观测及切削应变测试实验平台。利用高速相机拍摄切屑形成过程,并利用零件表面加工前后的随机散斑分布图计算加工过程中的应变;由测力仪获取切... 为了让学生深入了解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现代加工技术等课程,基于二维正交切削理论,建立了切屑观测及切削应变测试实验平台。利用高速相机拍摄切屑形成过程,并利用零件表面加工前后的随机散斑分布图计算加工过程中的应变;由测力仪获取切削过程中的切削力数据,并分析其变化规律;开展实验平台应用,得到了可靠的实验数据。该实验平台具有适用性强、安全性高等优点,为学生直接观测切削物理现象、研究切削过程应力应变等提供了软硬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屑形成 数字图像相关 应变 切削力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进给速度影响的高速铣削稳定性分析方法
2
作者 韩琛潼 郭淼现 +2 位作者 江小辉 卫守恒 罗世金 《机械强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1-22,共12页
高速加工技术通过提升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提高材料的切除率、加工精度、加工质量,是现代加工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保证高速加工的稳定性是高速加工的应用基础。首先,在传统稳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进给量对静态切削厚度的影响,... 高速加工技术通过提升切削速度和进给速度提高材料的切除率、加工精度、加工质量,是现代加工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保证高速加工的稳定性是高速加工的应用基础。首先,在传统稳定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考虑了进给量对静态切削厚度的影响,建立了与进给量、刀具径向切深比相关的稳定性模型,并结合稳定性方差比分析了高速铣削加工的稳定性。然后,在单因素变进给速度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滤除主轴转速频率分量的滤波器,并使用滤波信号序列与原始信号序列的方差比分析连续变轴向切深试验的铣削稳定性变化,验证了考虑进给速度影响高速铣削加工稳定性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针对小径向切深的高速加工,所提方法可以更准确地实现铣削的稳定性判定。并且不稳定切削的极限轴向切深会随着进给量的增加而小幅度变化,进给速度会加剧铣削系统的不稳定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进给速度 径向切深 铣削稳定性 静态切削厚度 稳定性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Cp/Al超低温材料流动行为和本构模型构建
3
作者 郭维诚 吴杰 +1 位作者 郭淼现 孙启梦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00-207,共8页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由于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广泛,而超低温处理已被证明在材料成形工艺中能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面对愈加苛刻的工业要求,研究SiCp/Al在超低温下的流变特性显得尤为重要。本工作通过电子... 碳化硅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SiCp/Al)由于优异的综合性能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广泛,而超低温处理已被证明在材料成形工艺中能进一步提升材料性能,面对愈加苛刻的工业要求,研究SiCp/Al在超低温下的流变特性显得尤为重要。本工作通过电子拉伸试验机对20%SiCp/Al进行了-196℃下准静态拉伸试验,并利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进行了温度范围-196~20℃、应变率范围1 000~3 000 s^(-1)的动态压缩试验。结果表明,SiCp/Al的应变率强化效应不显著,而超低温对材料的流动应力具有显著的强化效果。结合位错运动、应变硬化与动态再结晶软化分析了材料流动行为的变形机制。综合考虑应变、温度和应变率对材料流变特性影响的耦合效应对所建立的Johnson Cook本构模型进行修正,对比发现,修正Johnson Cook(MJC)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材料不同条件下的流动应力,预测误差降低了5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 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 静动态力学性能 超低温 本构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IC的切削应变观测实验平台开发与应用
4
作者 郭淼现 周金 +2 位作者 丁子珊 江小辉 姜晨 《实验室科学》 2024年第4期73-77,共5页
切削过程是刀具与工件相互作用形成切屑的过程,会出现包括切削力、热、应力应变等物理现象。对于切削过程的观测,有利于学生对机械工程相关专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现代加工技术”等课程的深入理解,同时对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和进... 切削过程是刀具与工件相互作用形成切屑的过程,会出现包括切削力、热、应力应变等物理现象。对于切削过程的观测,有利于学生对机械工程相关专业“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现代加工技术”等课程的深入理解,同时对切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数字图像相关法建立了切削过程的应变观测实验平台,包括双目相机、恒定光源、外置触发器、表面清洁装置及数据分析软件等,通过相机连续拍摄被加工零件表面的随机散斑分布,计算分析出切削加工过程中的应变情况。该实验平台适用多种切削加工方式,弥补了传统方法不能实验观测切削应变的不足,具备适用性强、应用成本低、安全性高、直观易操作等特点,对于高校学生展开切削物理现象观测进而研究切削过程应力应变等信息提供了软硬件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工艺 数字图像相关 应变 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机械类“热工基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设计 被引量:1
5
作者 沈航明 杨丽红 +2 位作者 丁子珊 郭淼现 蒋会明 《南方农机》 2024年第9期174-176,194,共4页
随着工程教育认证的推进,高校越来越注重培养具备工程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文章以提高“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和毕业要求支撑点达成度为目标,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分析了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在传统教学方... 随着工程教育认证的推进,高校越来越注重培养具备工程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文章以提高“热工基础”课程教学效果和毕业要求支撑点达成度为目标,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问题,分析了课程特点和教学现状,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积极探索了该课程的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基于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热工基础”课程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毕业要求的三个支撑目标,从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线上教学资源构建以及课程教学实践评估三个方面对线上线下混合课堂模式进行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合理的教学内容设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成效,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要求支撑点的达成度。对于线上线下混合课堂模式的积极探索旨在增强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应用能力,培养出具备工程实践技能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可以为高校工程教育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工基础” 工程教育认证 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达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速外圆磨床电主轴系统的有限元建模和动态性能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刘杰 李蓓智 +2 位作者 杨建国 邬舟平 郭淼现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42-545,587,共5页
采用Femap&Nastran有限元分析(FEA)软件,对某高速外圆磨床电主轴系统进行有限元建模,对其中的轴承支撑关系、螺栓结合面和过盈配合面参数的设置给出了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方法,在求解出有限元模型的固有频率后将其与模态测试试验结... 采用Femap&Nastran有限元分析(FEA)软件,对某高速外圆磨床电主轴系统进行有限元建模,对其中的轴承支撑关系、螺栓结合面和过盈配合面参数的设置给出了理论依据和实际操作方法,在求解出有限元模型的固有频率后将其与模态测试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证明了有限元建模的可靠性,有限元模型的求解结果可以为高速外圆磨床的模态求解提供可靠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主轴系统 有限元分析 模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管管道安装中螺栓自动装配工具的开发与应用
7
作者 朱进林 江小辉 +2 位作者 汤毅 郭淼现 孙思渊 《安装》 2024年第4期37-39,共3页
本文以狭小空间管井螺栓安装为例,从电动丝杠、电动推杆、拆卸螺栓、螺母部分、监视对准部分和控制部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一套可以伸缩及自动旋拧功能的手持式轻型螺栓装配工具。该工具有体积小、适应性强、应用普遍等优点,在满足不同使... 本文以狭小空间管井螺栓安装为例,从电动丝杠、电动推杆、拆卸螺栓、螺母部分、监视对准部分和控制部分等方面详细介绍了一套可以伸缩及自动旋拧功能的手持式轻型螺栓装配工具。该工具有体积小、适应性强、应用普遍等优点,在满足不同使用条件和安装质量的前体下,可有效提升螺栓装配的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栓 自动装配 风管管道 排烟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二维切削的SiCp/Al复合材料表面损伤形成机制研究
8
作者 毋宇超 郭淼现 +1 位作者 郭维诚 周金强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5-155,共11页
目的研究SiCp/Al复合材料切削过程中的表面损伤形成机制。方法以SiCp/Al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展开基于二维切削的仿真和实验研究,建立了包含铝合金2A14、SiC增强颗粒以及界面特性的SiCp/Al切削仿真模型,对作用于不同SiC颗粒部位的材料表... 目的研究SiCp/Al复合材料切削过程中的表面损伤形成机制。方法以SiCp/Al复合材料为研究对象,展开基于二维切削的仿真和实验研究,建立了包含铝合金2A14、SiC增强颗粒以及界面特性的SiCp/Al切削仿真模型,对作用于不同SiC颗粒部位的材料表面缺陷进行分析;接着利用高速直线电机搭建能映射二维切削条件的实验平台,在不同材料去除条件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白光干涉仪对切削表面形貌进行测试,分析和验证切削表面损伤形成条件。结果SiCp/Al复合材料切削表面损伤机理取决于SiC颗粒相对刀具切削路径的位置:当刀尖作用在SiC颗粒的顶部时,表面损伤主要为基体撕裂、颗粒破碎;当刀尖作用在SiC颗粒的中部时,表面损伤为颗粒破碎导致的裂纹和凹坑;当刀尖作用在SiC颗粒的底部时,表面损伤为颗粒拔出导致的凹坑。随着切削深度的增大,凹坑逐渐增多,表面粗糙度随之增大。结论利用二维切削模型仿真方法和高速直线电机实验,可以有效研究复合材料切削损伤形成机制。SiC颗粒相对刀具切削路径的位置不同会导致切削损伤不同;SiCp/Al复合材料表面质量会随着切削速度的提升而有所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CP/AL复合材料 高速直线电机 切削仿真 表面损伤 去除机制 表面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阻抗控制的机器人磨抛恒力控制研究
9
作者 魁崇伟 张跃飞 郭淼现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6,共6页
为了改善机器人磨抛加工过程中力跟随的稳定性、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对机器人打磨力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PID控制律的阻抗控制方法,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分析该方法对力控系统的影响;其次,将模糊策略融入到... 为了改善机器人磨抛加工过程中力跟随的稳定性、提高工件表面质量,对机器人打磨力控制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设计了一种基于PID控制律的阻抗控制方法,并利用MATLAB/Simulink仿真平台分析该方法对力控系统的影响;其次,将模糊策略融入到阻抗控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控制方法—模糊-阻抗控制;最后,利用仿真实验和机器人平台实物实验对新的控制方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新的控制方法下机器人末端接触力对期望力的跟踪效果更加明显,改进了力控制系统的恒力跟踪性能,有效改善了打磨工件的表面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磨抛 阻抗控制 恒力控制 模糊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程制图”课程思政探讨 被引量:21
10
作者 朱文博 纪海慧 +1 位作者 李海渊 郭淼现 《南方农机》 2021年第3期134-136,共3页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面大量广,具有育人的先导性,因此,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通过讲解图纸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并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介绍与制图相关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传递正能量... "工程制图"课程是工科学生必修的学科基础课,面大量广,具有育人的先导性,因此,该课程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势在必行。通过讲解图纸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严肃性,并以图片和视频的方式介绍与制图相关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传递正能量,培养学生严谨、认真、负责、细致的工作素养,以及一丝不苟、踏实敬业的"工匠精神",最终实现教书和育人的完美结合,达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制图” 课程思政 教书育人 工匠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思维培养的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4
11
作者 郭淼现 朱文博 《南方农机》 2020年第3期136-137,共2页
工程制图是理工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程人员之间交流设计的技术语言。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需要培养工程专业人员的工程图形表达能力、图形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工程图样绘制能力,其中三维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渗透,决定了学生对整个... 工程制图是理工类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也是工程人员之间交流设计的技术语言。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需要培养工程专业人员的工程图形表达能力、图形形象思维能力以及工程图样绘制能力,其中三维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渗透,决定了学生对整个课程的掌握程度。将三维思维培养深入融合到工程制图课程教学中,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识图绘图能力,提升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为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制图 三维思维 课程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盲源分离的精密铣削振动信号分析方法与工艺优化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淼现 黄超 +1 位作者 郭维诚 吴重军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71-278,共8页
精密铣削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微电子等领域的各种精密零件制造。铣削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极大地影响了加工精度和质量。在铣削工艺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切削振动信号分析及优化方法。首先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 精密铣削工艺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微电子等领域的各种精密零件制造。铣削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极大地影响了加工精度和质量。在铣削工艺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盲源分离的切削振动信号分析及优化方法。首先将集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与稀疏分量分析(SCA)相结合实现了铣削加工振动信号的盲源分离,从而计算振动贡献度,分析精密铣削加工的振动主要因素;并在振动实验信号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田口法研究了铣削参数对振动的影响顺序,最终提出了加工参数的优化选择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铣削振动 盲源分离 振源贡献度 田口法 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磁流变复合装夹系统实验教学平台及应用
13
作者 江小辉 李郝林 +1 位作者 钱炜 郭淼现 《实验室科学》 2023年第2期29-35,共7页
为满足当前针对国内学生及留学生开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需要,提升高等教育制造类课程教学水平,建立了以航天薄壁件为对象的柔性夹具装夹系统教学实验平台。通过构建机械/磁流变复合夹具和柔性装夹评价软件系统,采用磁流变液优化... 为满足当前针对国内学生及留学生开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需要,提升高等教育制造类课程教学水平,建立了以航天薄壁件为对象的柔性夹具装夹系统教学实验平台。通过构建机械/磁流变复合夹具和柔性装夹评价软件系统,采用磁流变液优化配比、多原理磁流变夹具系统实验,最后以实验案例评价磁流变夹具动力学特性及验证装夹合理性。本航天薄壁件机械/磁流变复合装夹教学实验平台为推进中国制造2025和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械/磁流变复合夹具 机械制造技术 航天薄壁件 动力学特性 实验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办学背景下机械类课程的教育教学分析——以上海理工大学中德机械为例
14
作者 郭淼现 孙首群 《科教导刊》 2018年第5期137-138,共2页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外合作办学对于传统教学中各方面都存在综合性的影响。本文结合上海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作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从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方案的创新...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外合作办学对于传统教学中各方面都存在综合性的影响。本文结合上海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作中德合作办学项目,从教学理念的转变、课程方案的创新、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方式的转变、评定方法的优化方面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以求吸取精华并发挥本校的优势,从而加强专业课程的建设,促进学生能力的培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 机械课程 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切削振动的铣削表面形貌仿真与试验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潘丽美 钱炜 +2 位作者 刘金 叶逸 郭淼现 《机械强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7,共9页
零件的表面形貌是机械加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对精密铣削表面形貌的准确预测,在铣削工艺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切削振动小波包分析和频谱分析的表面形貌仿真方法。首先以球头铣刀为研究对象,建立工件坐标系下切削刃随时间变化... 零件的表面形貌是机械加工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实现对精密铣削表面形貌的准确预测,在铣削工艺过程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切削振动小波包分析和频谱分析的表面形貌仿真方法。首先以球头铣刀为研究对象,建立工件坐标系下切削刃随时间变化的运动轨迹模型,然后把实测振动信号通过小波包分析和频谱分析处理后得到的振动方程带入其中,最后利用Matlab完成对工件表面形貌的仿真预测。通过仿真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基于振动信号小波包分析和频谱分析的表面形貌仿真预测模型的准确性,为实际的加工生产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头铣刀 切削振动 小波包分析 建模仿真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械类《热工基础》教学过程与工程德育融合探索与实践 被引量:7
16
作者 丁子珊 杨丽红 +3 位作者 蒋会明 郭淼现 孙福佳 孙首群 《南方农机》 2020年第5期158-159,共2页
深度挖掘专业基础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热工基础》教学内容与节能减排和科技强国为指导,通过对教学内容与德育案例融合的探索,以实际应用和社会发展突出课堂内容的重要性... 深度挖掘专业基础课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方位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热工基础》教学内容与节能减排和科技强国为指导,通过对教学内容与德育案例融合的探索,以实际应用和社会发展突出课堂内容的重要性,将课程思政教育与思政理论教育紧密融合,以发挥《热工基础》深入参与思政育人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德育 热工基础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先进制造技术”探究式小班化多模式教学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丁子珊 郭淼现 钱炜 《南方农机》 2021年第15期176-177,184,共3页
高校工科专业课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是高校立德树人与创新实践启发的主阵地。课题组以上海理工大学对机械专业大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先进制造技术”为示范,开展教学模式探索,通过探究“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 高校工科专业课教学课时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以上,是高校立德树人与创新实践启发的主阵地。课题组以上海理工大学对机械专业大三年级学生开设的专业课“先进制造技术”为示范,开展教学模式探索,通过探究“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小班化教学”以及教学评价与积累的持续改进等多种模式,实现基于师生共同体的“探究式小班化”多模式教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生共同体 探究式小班化 教学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目标灰狼算法的H13模具钢铣削工艺优化研究
18
作者 卢相林 江小辉 +3 位作者 汪龙 郭淼现 罗超 林志俭 《运筹与模糊学》 2023年第2期1072-1081,共10页
模具产品在结构上多为复杂型腔,具有高精度、多特征、难加工等特点,而在模具加工有着显著优势的高速铣削加工,最优的铣削工艺参数选择影响着工件的生产效率、表面质量。首先采用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了H13模具钢铣削试验,对结果进行... 模具产品在结构上多为复杂型腔,具有高精度、多特征、难加工等特点,而在模具加工有着显著优势的高速铣削加工,最优的铣削工艺参数选择影响着工件的生产效率、表面质量。首先采用了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开展了H13模具钢铣削试验,对结果进行了极差分析,并采用GA-BP神经网络构建了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其次,以建立的GA-BP表面粗糙度预测模型和材料去除率为目标函数,相关工艺参数为主要优化变量,基于多目标灰狼优化算法,建立多目标铣削参数优化模型。结果表明,铣削工艺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敏感性排序为:主轴转速 > 切宽 > 进给速度 > 切削深度;所建立的GA-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加工表面粗糙度,平均相对误差为8.72%;并通过实例验证了优化的工艺参数,对比优化前,材料去除率提高了40.1%,表面粗糙度降低了36.4%,加工时间减少了29.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具钢铣削 GA-BP神经网络 多目标优化 灰狼优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阻抗控制和工艺优化的机器人磨抛技术研究
19
作者 张跃飞 吕显云 +2 位作者 毋宇超 吴杰 郭淼现 《建模与仿真》 2023年第3期3180-3193,共14页
机器人磨抛加工具有柔性好、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其加工表面一致性容易受到末端力控及工艺参数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机器人磨抛的阻抗控制的建模与仿真,对其参数进行整定,提高响应速度,减少力稳定时间;然后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工艺... 机器人磨抛加工具有柔性好、效率高等优点,但是其加工表面一致性容易受到末端力控及工艺参数的影响。本文首先通过机器人磨抛的阻抗控制的建模与仿真,对其参数进行整定,提高响应速度,减少力稳定时间;然后利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分析工艺参数对磨抛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建立表面粗糙度的预测模型,求解得到有利于表面质量的工艺参数组合;最后结合阻抗控制和工艺参数优化实现磨抛质量的提升,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阻抗控制与工艺参数优化的机器人磨抛加工,可以有效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提高表面完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阻抗控制 机器人 磨抛 表面粗糙度 工艺参数优化 表面完整性 预测模型 响应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ATLAB的机床工作台平面度激光测量研究 被引量:5
20
作者 李炜 李蓓智 +2 位作者 张瑄珺 王懿喆 郭淼现 《应用激光》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68-671,共4页
精密加工机床工作台的平面度是影响机床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机床设计加工的关键指标,其准确测量对指标校核有重要作用。从机床工作台平面度的测量需求出发,提出了采用激光准直仪测量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平面度的数学模型,采用Mat... 精密加工机床工作台的平面度是影响机床加工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机床设计加工的关键指标,其准确测量对指标校核有重要作用。从机床工作台平面度的测量需求出发,提出了采用激光准直仪测量数据,基于最小二乘法建立平面度的数学模型,采用Matlab进行平面度的评定,并且利用Matlab的图形用户界面(GUI)环境设计了平面度计算软件,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平面度测量方法,并且对动态变化条件下的平面度进行了测量分析。结果表明,机床的工作台平面度在长期的工作中保持较高的精度,保证加工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精密机床 平面度测量 最小二乘法 MATLAB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