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双轴加速度传感器的外弹道转速实时测量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郭泽荣 吴日恒 +2 位作者 李世义 李红旗 郑鹏超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367-1372,共6页
旋转弹外弹道自转角速度的实时测量是弹道修正引信弹道解算器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弹丸转速基本检测方法是利用转速传感器,通过外测或遥测进行,尚无法对每发弹进行实时测量。提出了一种测量旋转弹外弹道自转角速度的方法。即利用双轴加... 旋转弹外弹道自转角速度的实时测量是弹道修正引信弹道解算器设计的重要环节之一。弹丸转速基本检测方法是利用转速传感器,通过外测或遥测进行,尚无法对每发弹进行实时测量。提出了一种测量旋转弹外弹道自转角速度的方法。即利用双轴加速度传感器提取弹丸外弹道横向加速度采样信号的功率谱,结合DSP的数字滤波,对信号做256点FFT处理,得到一组-ωt的离散序列值。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吻合,且能满足弹上解算的实时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处理技术 旋转弹 功率谱 实时信号处理 快速傅里叶变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光束脉冲激光探测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时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郭泽荣 李洛 李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588-591,共4页
为实现采用定向战斗部的防空火箭弹能够有效打击武装直升机,研究六光束脉冲激光探测机理及其应用于定向战斗部时的最佳起爆延时控制.基于激光探测原理,建立了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时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制了程序并进行数值仿真.仿... 为实现采用定向战斗部的防空火箭弹能够有效打击武装直升机,研究六光束脉冲激光探测机理及其应用于定向战斗部时的最佳起爆延时控制.基于激光探测原理,建立了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延时的数学模型,利用Matlab编制了程序并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以六光束脉冲激光探测定向战斗部为武器平台打击武装直升机,能够精确确定最佳起爆延迟时间,控制定向战斗部定向起爆,实现有效打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探测 最佳起爆延时 定向战斗部 火箭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六光束脉冲激光探测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方位角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郭泽荣 李洛 +1 位作者 温玉全 李元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47-350,356,共5页
为能够利用配备定向战斗部的防空火箭弹有效打击武装直升机,对六光束脉冲激光探测控制战斗部定向起爆进行了研究.根据激光探测系统所能获得的信息,建立了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方位角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六... 为能够利用配备定向战斗部的防空火箭弹有效打击武装直升机,对六光束脉冲激光探测控制战斗部定向起爆进行了研究.根据激光探测系统所能获得的信息,建立了定向战斗部最佳起爆方位角的数学模型,并利用Matlab进行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利用六光束激光探测系统所提供的信息能够确定火箭弹定向战斗部的最佳起爆方位角,为火箭弹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向战斗部 最佳起爆方位角 激光探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枪弹钝性冲击下人体躯干的力学响应 被引量:2
4
作者 郭泽荣 唐帆 +2 位作者 袁梦琦 钱新明 杜志明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4-891,共8页
为了研究防弹衣后钝性伤的产生机制和人体躯干的力学响应,建立了由皮肤、肌肉、横膈膜、内脏器官和骨骼组成的人体躯干模型。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初速度为515 m/s的手枪弹对带复合防弹结构的人体躯干的钝性损伤过程,... 为了研究防弹衣后钝性伤的产生机制和人体躯干的力学响应,建立了由皮肤、肌肉、横膈膜、内脏器官和骨骼组成的人体躯干模型。基于ANSYS/LS-DYNA有限元分析软件,模拟初速度为515 m/s的手枪弹对带复合防弹结构的人体躯干的钝性损伤过程,并验证防弹衣后钝性伤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复合防弹结构能抵抗手枪弹的射击而不被击穿,但手枪弹能量仍通过复合防弹结构传递给人体躯干,从而造成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并且组织器官与弹着点之间的距离决定了组织器官的力学响应参数。皮肤凹陷深度为4. 98 mm,胸壁最大向内运动速度为6. 42 m/s,基于《警用防弹衣》标准和Axelsson损伤模型得到人体躯干的损伤分别为无伤和轻伤-中伤,则现有防弹衣性能评价标准无法准确评估防弹衣的防护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人体躯干 复合防弹结构 防弹衣后钝性伤 力学响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球形爆炸冲击波正面作用下人体头部损伤规律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5
作者 郭泽荣 李晓禹 崔潇丹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326-2333,共8页
在军事行动、恐怖袭击和工业事故等爆炸事件中,爆炸冲击波引起的头部损伤已成为主要致伤形式之一。为了阐明冲击波损伤规律及头部承受冲击波损伤阈值,针对不同冲击波入射压力对人体颅脑不同部位的损伤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头部三维有... 在军事行动、恐怖袭击和工业事故等爆炸事件中,爆炸冲击波引起的头部损伤已成为主要致伤形式之一。为了阐明冲击波损伤规律及头部承受冲击波损伤阈值,针对不同冲击波入射压力对人体颅脑不同部位的损伤规律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头部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了其有效性。建立了冲击波-头部流固耦合模型,在大脑表面沿正中矢状面选取5个特征点,对头部分别在1 000 kPa、800 kPa、600 kPa、400 kPa、300 kPa、200 kPa、100 kPa和50 kPa入射冲击波作用下的损伤情况进行分析。在球形冲击波的作用下,颅骨分散冲击波,为脑组织提供防护;冠状面前侧的特征点受压,后侧特征点受拉;入射冲击波超压大于600 kPa时,距离爆源越近的特征点压力越大,距离爆源越远的特征点压力越小;造成颅脑组织80%严重损伤的入射冲击波超压临界值约为137 k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冲击波 三维头部模型 颅脑损伤 流固耦合 爆炸载荷增强拉格朗日-欧拉耦合法(LBE-AL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半主动的弹道修正系统修正能力的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郭泽荣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321-322,325,共3页
弹道修正技术是为了解决射程与精度的矛盾而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光半主动弹道修正是采用激光半主动检测落点误差,通过对鸭舵进行弹道修正来提高打击精度的。分析了激光半主动弹道修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尾翼式微旋火箭弹鸭舵执行机构... 弹道修正技术是为了解决射程与精度的矛盾而采用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光半主动弹道修正是采用激光半主动检测落点误差,通过对鸭舵进行弹道修正来提高打击精度的。分析了激光半主动弹道修正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尾翼式微旋火箭弹鸭舵执行机构控制力,建立了尾翼式微旋火箭弹的刚体弹道,在最大周期平均控制力下持续对由弹道修正的弹道修正能力进行了仿真,得到不同启控时间的弹道修正能力。为激光目标指示器、探测器、鸭舵执行机构协调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修正 激光半主动 弹道仿真 修正能力
原文传递
二维弹道修正可控段质点弹道的优化方法研究
7
作者 郭泽荣 李世义 罗会甫 《弹箭与制导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71-173,共3页
介绍了用庞特里亚金最小值原理对二维鸭舵式弹道修正可控段质点弹道进行优化的方法,得到消耗能量最小的优化质点弹道和法向过载变化规律的仿真结果。
关键词 弹道优化 弹道修正 过载 鸭舵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电高压能源变换器工作频率特性
8
作者 郭泽荣 白春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40-342,共3页
为研究压电变压器在高压能源变换器中充电过程的工作频率特性,利用基波分析法得出变换器输出电路的等效模型.分析变换器在充电过程中的频率特性,得出输出的等效电容随工作周期的增加而增加,等效电阻随工作周期迅速增加并达到最大,然后... 为研究压电变压器在高压能源变换器中充电过程的工作频率特性,利用基波分析法得出变换器输出电路的等效模型.分析变换器在充电过程中的频率特性,得出输出的等效电容随工作周期的增加而增加,等效电阻随工作周期迅速增加并达到最大,然后开始缓慢减小并趋于稳定值.整个变换器充电过程中,变换器的工作频率随着工作周期的增加而减小,但变化较小,9万个工作周期(约合1.1s)内,工作频率变化约为0.8kHz.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变压器 高压能源变换器 工作频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压电变压器的高压能源变换器负载频率特性
9
作者 郭泽荣 白春雨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480-1482,共3页
为研究压电变换器在高电压低电流能源变换中充电的负载频率特性,利用集总参数压电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压电变压器的负载频率特性,说明工作频率随负载的增大逐渐增大,最终达到饱和.以KHMPT3206压电变压器为实验对象,在负载小于50 k... 为研究压电变换器在高电压低电流能源变换中充电的负载频率特性,利用集总参数压电变压器等效电路模型分析了压电变压器的负载频率特性,说明工作频率随负载的增大逐渐增大,最终达到饱和.以KHMPT3206压电变压器为实验对象,在负载小于50 kΩ时,理论分析与实验结果相吻合,大于50 kΩ时相对误差逐渐增加,最大相对误差为2.5%.验证了等效集总参数电路模型建立的正确性,即负载的变化影响等效串联电容的大小,从而引起压电变压器工作频率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电变压器 高电压低电流能源变换器 负载频率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激光半主动的弹道修正技术研究
10
作者 郭泽荣 《光学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257-258,260,共3页
弹道修正技术在压制兵器中的应用可大幅度地提高精确打击能力。分析了激光半主动弹道修正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给出了光斑尺寸与目标表面尺寸存在差异情况下的激光回波功率的计算公式,提出了在整个系统设计中必须注意的关键技术。
关键词 弹道修正 激光半主动 回波功率 四象限探测器
原文传递
基于ANSYS有限元法的长输油气腐蚀管道剩余强度与剩余寿命研究 被引量:23
11
作者 崔进起 于晓勇 郭泽荣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0期56-59,共4页
长输油气腐蚀管道剩余强度与剩余寿命的精确评价,为的是减小运营成本和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营。该文基于ANSYS有限元法中塑性失效准则,建立了腐蚀区体腐蚀损伤的有限元三维结构模型,提高了腐蚀剩余强度与剩余寿命的仿真精度;ANSYS有限元法... 长输油气腐蚀管道剩余强度与剩余寿命的精确评价,为的是减小运营成本和保证管道的安全运营。该文基于ANSYS有限元法中塑性失效准则,建立了腐蚀区体腐蚀损伤的有限元三维结构模型,提高了腐蚀剩余强度与剩余寿命的仿真精度;ANSYS有限元法的仿真可较精确地得到腐蚀管段在某工况下的临界失效剩余壁厚;在已知腐蚀速率情况下,可对腐蚀管线的剩余寿命进行评估。结合阿-赛输油管道腐蚀现状,得出了各种腐蚀状况下腐蚀剩余强度与剩余寿命。充分说明了该研究对实际工程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蚀管道 剩余强度 剩余寿命 有限元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射程修正引信弹道辨识方法及精度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吴日恒 郭泽荣 李世义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研究了用于底排/火箭复合增程榴弹射程修正引信的弹道辨识方法以及辨识精度.根据蒙特卡罗模拟理论,选取弹道纵风、初速和弹道系数作为建立随机概率模型的初始参数,生成一条随机弹道模拟实际弹道,根据靶场实测的加速度值,利用弹道辨识方... 研究了用于底排/火箭复合增程榴弹射程修正引信的弹道辨识方法以及辨识精度.根据蒙特卡罗模拟理论,选取弹道纵风、初速和弹道系数作为建立随机概率模型的初始参数,生成一条随机弹道模拟实际弹道,根据靶场实测的加速度值,利用弹道辨识方法对实际弹道辨识,比较辨识射程和实际射程,得到弹道辨识方法精度.结果表明,主动段弹道辨识方法误差不大于1%,其弹道辨识精度能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程修正引信 弹道辨识方法 蒙特卡洛方法 随机模型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弹道修正引信阻尼弹道系数的优化与仿真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宝全 李世义 +1 位作者 申强 郭泽荣 《弹道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7-73,共7页
首先分析了影响一维弹道修正引信阻尼弹道系数选取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弹道解算时间和最大射程修正量的确定是计算最佳阻尼弹道系数的的前提 .最大射程修正量与射程扩展量相关联 ,在充分考虑射击诸元散布、修正前距离散布和修正后距离散... 首先分析了影响一维弹道修正引信阻尼弹道系数选取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弹道解算时间和最大射程修正量的确定是计算最佳阻尼弹道系数的的前提 .最大射程修正量与射程扩展量相关联 ,在充分考虑射击诸元散布、修正前距离散布和修正后距离散布的基础上 ,提出了确定射程扩展量和最大射程修正量的基本公式 .基于最佳阻尼弹道系数确定方法 ,给出了阻尼弹道系数仿真程序流程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引信 弹道修正 弹道系数 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SP的射程修正引信弹道解算器设计及性能分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吴日恒 郭泽荣 +1 位作者 李世义 李红旗 《电子器件》 CAS 2007年第5期1614-1617,共4页
远程榴弹射程修正引信系统实现的关键是弹道解算器设计.弹道解算器要求能够实时辨识弹道、对信号实时处理、实时解算弹道并实时输出控制信号.设计了以TMS320VC33浮点DSP为核心的弹道解算器,并且进行了解算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它具有数据... 远程榴弹射程修正引信系统实现的关键是弹道解算器设计.弹道解算器要求能够实时辨识弹道、对信号实时处理、实时解算弹道并实时输出控制信号.设计了以TMS320VC33浮点DSP为核心的弹道解算器,并且进行了解算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它具有数据实时处理能力强、功耗低等特点,其解算精度能满足工程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道辨识 弹道解算 精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旋转弹丸采样信号的DSP实时滤波原理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日恒 李世义 +2 位作者 郭泽荣 李红旗 郑鹏超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8,33,共5页
旋转弹丸外弹道离心加速度采样信号包含有高频弹丸转速信息和空气阻力加速度低频分量,为了提取弹丸转速-时间序列值,需要实时滤除低频阻力加速度分量,设计了在DSP中实时实现的数字滤波器。结果表明:16阶线性相位型结构的FIR滤波器能在TM... 旋转弹丸外弹道离心加速度采样信号包含有高频弹丸转速信息和空气阻力加速度低频分量,为了提取弹丸转速-时间序列值,需要实时滤除低频阻力加速度分量,设计了在DSP中实时实现的数字滤波器。结果表明:16阶线性相位型结构的FIR滤波器能在TMS320VC33系统上实现实时滤波,滤波时间为34.83μs,且能同时满足精度和速度的要求,并成功用于某旋转弹丸弹道修正引信的数字滤波器设计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处理 DSP FI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维弹道修正引信阻尼弹道系数的优化与仿真
16
作者 王宝全 李世义 +1 位作者 申强 郭泽荣 《探测与控制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B03期37-39,47,共4页
分析了影响一维弹道修正引信阻尼弹道系数选取的主要因素 ,提出了弹道解算时间和最大射程修正量的确定是选取最佳阻尼弹道系数的前提。基于最佳阻尼弹道系数确定方法 。
关键词 一维弹道修正引信 阻尼弹道系数 仿真 弹道解算时间 最大射程修正量 阻尼片 阻尼修正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配合物的甲基、氨基、硝基和氰基取代衍生物的结构与态密度理论研究
17
作者 徐志广 郭泽荣 +2 位作者 陈坚 黄敏 詹清光 《广东化工》 CAS 2011年第2期3-5,共3页
在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DafoPdCl2)上的氢原子以推电子基团的甲基、氨基和拉电子基团的硝基、氰基分别取代,用Materials Studio4.0软件中的CASTEP的GGA/PBE基组优化DafoPdCl2的几何结构得出体系的能量大小以及能带结构和态密度... 在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DafoPdCl2)上的氢原子以推电子基团的甲基、氨基和拉电子基团的硝基、氰基分别取代,用Materials Studio4.0软件中的CASTEP的GGA/PBE基组优化DafoPdCl2的几何结构得出体系的能量大小以及能带结构和态密度,分析得出取代后各个位态密度的研究发现禁带宽度与态密度的大小大致是呈反比的。置的稳定性。硝基取代后禁带宽度明显降低最大达到降低53.8%左右,导电性大大提高。通过分析其禁带宽度变窄是因为其具有很强的吸电子能力使得二氯-4,5-二氮芴-9-酮合钯(Ⅱ)上的π-π堆积结构上产生空穴提高导电性,供电子基团能提高配体的共轭电子密度而改善导电性。通过对态密度的研究发现禁带宽度与态密度的大小大致是呈反比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氯-4 5-双氮杂芴酮合钯(Ⅱ) 电荷分布 态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贯彻落实学校“八五”规划的几点想法
18
作者 杨庆佛 郭泽荣 张凤林 《高等工程教育》 1991年第1期22-24,共3页
关键词 太原工业大学 发展规划 科研工作 师资力量
全文增补中
Al@Co微米核壳含能粒子的可控制备与性能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向远 郭泽荣 +4 位作者 相宁 陈永鹏 张辉超 马小霞 周遵宁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1-567,共7页
为提高铝粉能量释放速率,分别通过置换和先置换后化学镀的方法将微米铝表面的惰性氧化铝层替换为导热系数更高的钴壳层,得到钴壳层厚度分别为90,150,200,250 nm的Al@Co核壳含能粒子,并对其进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量色散谱、振动样... 为提高铝粉能量释放速率,分别通过置换和先置换后化学镀的方法将微米铝表面的惰性氧化铝层替换为导热系数更高的钴壳层,得到钴壳层厚度分别为90,150,200,250 nm的Al@Co核壳含能粒子,并对其进行扫描电镜、透射电镜、能量色散谱、振动样品磁强计,以及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钴壳层致密均匀、厚度可控,且随着钴壳层厚度增加,粒子的自然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各粒子表现出典型的铁磁滞回线,进一步证实了铁磁性物质钴的存在;包覆有200 nm钴壳层的Al@Co核壳含能粒子完全克服铝粉吸热,对外表现为剧烈放热,放热量为521.40 J·g^(-1),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绿色起爆药燃料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起爆药 Al@Co核壳含能粒子 置换法和化学镀法 壳层厚度可控 高温自蔓延合成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降温服对防刺服热湿传递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李楠 常素芹 +2 位作者 郭泽荣 何婧洁 袁梦琦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78-184,共7页
为定量研究防刺服(SRBA)的热湿传递性能,改善防刺服的热舒适,采用暖体假人试验测量分析不同温度(25、30和40℃)和湿度(40%,55%,70%)下,降温服、防刺服以及两者叠穿时的热阻和湿阻及其变化特征。发现3个温度下3种着装的热阻变化为防刺服&... 为定量研究防刺服(SRBA)的热湿传递性能,改善防刺服的热舒适,采用暖体假人试验测量分析不同温度(25、30和40℃)和湿度(40%,55%,70%)下,降温服、防刺服以及两者叠穿时的热阻和湿阻及其变化特征。发现3个温度下3种着装的热阻变化为防刺服>降温服与防刺服叠穿>降温服,湿阻则在30℃以上遵循这一特征。温度越高,降温服对防刺服的传热效率影响越大,热阻最高可降低46. 75%,湿阻最高可降低82. 97%。结果表明:在较高环境温度下(30℃以上),降温服可有效降低防刺服的热阻和湿阻,提高防刺服的热湿传递效率。降温服对防刺服的热湿传递影响特征随环境温度、湿度和设计特性而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温服 防刺服(SRBA) 热阻 湿阻 暖体假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